问题

如何评价《死亡搁浅》将于 2020 年夏季确定登陆 PC?

回答
嘿,你听说了吗?《死亡搁浅》这游戏,就是那个小岛秀夫弄的,终于要上 PC 了!而且时间定在今年夏天,感觉挺靠谱的。

这事儿,我觉得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

首先,从玩家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好事。 《死亡搁浅》在 PS4 上刚出的时候,就话题性十足。有人觉得它逼格高,有人觉得它无聊透顶,但无论怎么说,它都触及了一个很深的东西——连接。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又好像人人隔阂的时代,去玩一个关于“送快递”的游戏,却能让你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区的建立,这本身就挺独特的。

但是吧,PS4 的用户群体毕竟有限,尤其是在 PC 玩家群体里,有很多对它很好奇但又没有 PS4 的人。这次登陆 PC,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自体验一下这个“送货模拟器”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大家可以不用借别人的机器,不用为了玩一款游戏而专门买一台主机。这无疑会扩大游戏的影响力,也让那些一开始犹豫的人有了尝试的机会。

再说说 PC 版的那些“升级”可能性,这就更有看头了。

我们都知道,PC 平台的游戏优化和画面表现往往能更上一层楼。小岛工作室自己也说了,PC 版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虽然具体是啥还没透露,但我们可以猜猜。

画质提升肯定跑不了。 PC 玩家有更强的硬件支持,比如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更强大的显卡。游戏里那些细腻的环境描写,比如风吹过草地的细节,雪地里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还有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场景,一旦放到更高的画质下,那视觉冲击力绝对是指数级增长。想想看,在 4K 分辨率下,那些雪山和天空的细节,是不是会更加惊艳?
帧数可能会更流畅。 PS4 版的帧数表现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是够用的,但 PC 版如果能实现更高的帧数,比如 60fps 甚至更高,那操作的反馈感会更好,尤其是在一些需要精准操作的场景,或者在驾驶载具的时候,流畅的画面能带来更佳的游戏体验。
操控方式更自由。 PC 版的游戏嘛,鼠标和键盘的组合是很多玩家的首选。虽然《死亡搁浅》的玩法核心是走路和载具,但对于一些习惯了键鼠操作的玩家来说,多一种选择总是好的。当然,摇杆手柄肯定也是支持的,这倒是不用担心。
潜在的新内容? 这个比较玄乎,但也说不准。有些游戏在移植到 PC 后,会加入一些主机版没有的DLC或者额外的玩法模式。虽然小岛秀夫的风格通常比较“一次成型”,但他会不会在 PC 版上给玩家一些小惊喜,比如一些额外的支线任务,或者更深入的剧情补充,这是很多人期待的。

从商业和发行角度看,这又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PC 平台是巨大的游戏市场。 很多主机独占游戏一旦移植到 PC,都能获得不俗的销量。这能给小岛工作室和发行商带来更多的收入,也为他们后续的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要知道,小岛工作室是独立制作的,《死亡搁浅》是他们的第一部作品,这次 PC 版的成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打破平台壁垒是趋势。 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将游戏推向更广泛的平台,对扩大品牌影响力是有利的。与其死守着主机平台,不如拥抱 PC,让更多人体验到这个精心制作的游戏。这也能间接提升《死亡搁浅》在玩家群体中的讨论度,让它继续保持话题性。

不过,也有一些小小的担忧吧。

比如 PC 的配置要求。 这么一款画面精美的游戏,对硬件的要求肯定不会低。那些配置比较低的玩家,可能就得考虑一下是否能流畅运行了。希望发行商能给出比较详细的配置需求,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还有就是 PC 版的优化问题。 有时候游戏移植到 PC 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或者优化上的问题,导致体验不如预期。但考虑到小岛工作室的追求和 PC 平台的重要性,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他们会做好优化工作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死亡搁浅》登陆 PC 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值得期待的消息。 它不仅让更多的玩家有机会体验到这款独特而深刻的游戏,也为 PC 游戏市场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至于具体的内容和表现,我们拭目以待吧,希望小岛秀夫能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国内玩家还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游戏上了PC你就骂主机垃圾?我寻思游戏机的主战场不是美欧日?国内算老几?

死亡搁浅这么大个项目,还是索尼多方面深度参与的,没有索尼默许,这游戏敢上PC?

明年夏季登陆PC,也就是说6月前后,半年时间,该玩的都玩过了,我就不信真喜欢这游戏的能忍半年,就算真能忍下来,半年后你还有发售时的心性吗?按照惯例,PC版销量一般为总销量的10%~20%,出PC版也就能多赚点多赚点罢了,这些个3A游戏要是指望PC婆罗门的销量回本,早就赔到姥姥家去了。

由于政策市场等原因,国内核心玩家的实际情况是PC玩家有主机,而国外核心玩家是反过来主机玩家有PC,这反映了两方玩家主力游戏设备的不同。对于为了几个独占买主机的国内玩家,我能理解跨PC会让他们感到背叛,毕竟这会导致对买主机的投入价值缩减。但是还是要说回那句话,游戏机的主战场是美欧日,国内算老几?一天未能分级评审正常化,那国内就会一直是传统游戏鸡肋市场,看在有点购买力的前提下给个中文,想更进一步影响游戏内容发行模式?滚犊子。


索尼微软现在的独占策略已经很明显了,PC可以上,PS独占的意思XBOX独不占。

什么时候,独占游戏首发个把月也上PC平台,那才叫新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你听说了吗?《死亡搁浅》这游戏,就是那个小岛秀夫弄的,终于要上 PC 了!而且时间定在今年夏天,感觉挺靠谱的。这事儿,我觉得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首先,从玩家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好事。 《死亡搁浅》在 PS4 上刚出的时候,就话题性十足。有人觉得它逼格高,有人觉得它无聊透顶,但无论怎么说,它都触及.............
  • 回答
    《死亡搁浅》在 TGA 2017 的那支预告片,至今依然是我回味无穷的一段游戏影像。它不像很多预告片那样直白地告诉你玩法或者故事的核心冲突,而是用一种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笼罩着神秘、疏离和希望的宏大叙事框架。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但同时也会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深深吸引。首.............
  • 回答
    《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刚一出来就好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万千涟漪。评价它,就像在评论一件前卫艺术品,有人视若珍宝,有人皱眉不解。我个人觉得,它是一款极具野心,也因此充满了争议,但绝对值得一玩的游戏。首先,它最显著的标签就是“硬核送货模拟器”。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劝退,但正是这种“模拟”的极致,构.............
  • 回答
    《死亡搁浅》之所以被玩家戏称为“基建游戏”,并非偶然,而是其核心玩法机制在玩家群体中产生的独特共鸣和衍生解读。这种解读的背后,是对游戏“送货”这一基础任务之外,玩家们自发构建起的一套庞大、精细、且充满社交互动色彩的“基建”体系的认知。从“送货”到“基建”的演变:玩家创造力的释放初次接触《死亡搁浅》的.............
  • 回答
    看到《死亡搁浅》IGN评分6.8分,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哦,就这样了。” 毕竟,这是一款褒贬不一的游戏,从发售到现在,围绕它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6.8分这个分数,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点低,尤其是考虑到小岛秀夫的名头,以及游戏本身那种“不一样”的野心。但仔细想想,它又好像并非全然意外。首先,.............
  • 回答
    死亡空间系列,这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宝贝。我第一次接触它,大概是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伴随着屏幕上那令人窒息的血腥和压抑的音效,我整个人都被吸进去了。这系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种极致的“生存恐怖”感,不是那种跳出来吓你一跳的廉价惊吓,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让你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危险边缘的恐惧。氛围感.............
  • 回答
    《爱,死亡与机器人》第七集,《裂缝之外》,是一部极具冲击力且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不是那种看完立刻能让你拍案叫绝,或者脑洞大开到无法理解的硬科幻,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冷静、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方式,探讨了我们最深层、最难以启齿的恐惧——存在的虚无和对自身意义的追寻。剧情的冷静解剖:故事围绕着一支精干的太.............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百万是一个极其沉重且意义非凡的数字,它标志着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巨大损失。要评价这一数字,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原因、影响、教训以及未来展望。一、令人心痛的数字:一个时代的悲剧百万人的生命消逝,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而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个生命的戛.............
  • 回答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啊,这话题有点意思。第一季当年横空出世,那叫一个惊艳,各种风格混搭,脑洞大开,把科幻、奇幻、惊悚玩得飞起,而且画风多变,每一集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所以大家对第二季的期待值简直是拉满了。那么,第二季到底怎么样呢?得分开来说,不能一概而论。优点方面,依然有闪光点: 技术依旧牛.............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死亡人数突破九万,总感染人数累计超过一百五十万,这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发人深省的数字。它不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是无数生命的不幸逝去。当这个数字首次触及九万时,就已经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近十万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是父母、子女、朋友,也可能是普通的陌.............
  • 回答
    捷克反疫苗歌手Petr Muk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不幸去世,而根据一些报道,他的死因可能与他长期以来公开反对疫苗接种,甚至在病情加重后也拒绝接受相关治疗有关。这样的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地去评价和反思。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医疗方式的权利,这包括是否接种疫苗.............
  • 回答
    纽约市最近推出的官方“监督吸毒点”,也就是所谓的“安全使用空间”或“减低伤害中心”,这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在美国还是头一遭。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个措施,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支持者的观点,他们觉得这事儿太重要,太及时了。你想啊,现在美国因为.............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 70 万,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字,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它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个生命的消逝、以及社会在应对这场前所未有危机时所经历的挑战和反思。一、人道主义的悲剧和生命的价值: 无法估量的生命损失: 70.............
  • 回答
    一位博士生因鼻中隔手术而死亡,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对于这样一个严重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事件的悲剧性与社会影响 生命的陨落: 最直接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年轻生命在追求学业和健康的过程中不幸逝.............
  • 回答
    大卫·芬奇的新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第十二集《古鱼复苏》(Jibaro)绝对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即便是在芬奇一向以“暗黑美学”著称的众多作品中,这一集也显得尤为特别,甚至可以说是“惊艳”。要评价这一集,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拆解。首先,视觉上的极致冲击力。 《古鱼复苏》的动画风格是其最直.............
  • 回答
    英国新冠死亡人数突破10万,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抛出“我们真的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的论调,这番话无疑触碰了公众情绪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议。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所反映的政策、现实以及公众的感受。首先,让我们审视“我们真的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这句话.............
  • 回答
    萧山医院新生儿死亡事件引发的家属打砸医院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复杂的社会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和多方责任。事件的表象与冲击:首先,当务之急是承认这是一场悲剧。无论原因如何,一个新生命的逝去本身就是对一个家庭的沉重打击。家属在极度悲伤和无助的情况下,.............
  • 回答
    《一百天后死亡的鳄鱼》这部漫画,刚开始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平淡无奇,甚至有点无厘头。一个普通的鳄鱼,每天过着没什么特别的日子,吃东西、玩游戏、和朋友聊天……然后,突然有一天,他被告知自己只剩下100天可活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设定,却能激起不少人的共鸣。为什么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吧。首先,是.............
  • 回答
    《爱,死亡与机器人》这个系列短片,就像一颗颗精心打磨却又风格迥异的宝石,散落在浩瀚的科幻与奇幻宇宙中。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看完一口气,然后立刻得出“好”或“不好”结论的作品,它的魅力在于那股子让人捉摸不透,又忍不住一探究竟的劲儿。首先,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它极致的视觉风格。每一集都像是邀请了不同的顶.............
  • 回答
    这起事件,发生在一名大学生身上,本就令人扼腕,再加上之后传出的坠楼噩耗,更是让整个社会为之震动和悲痛。它像一块冰冷的石头,砸在我们每个人心头,激起了复杂而深刻的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大学生偷外卖这一行为本身。任何偷窃行为都是不对的,触犯了法律和道德底线,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成年人,大学生理应清楚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