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论文、书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

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其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无疑是经济学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的宝贵财富。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对经济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需要注意的是,“必读书籍”的定义会因具体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以及个人兴趣而有所不同,但以下列出的著作和论文,因其开创性、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普遍受到推崇。

在开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表彰的是对经济学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研究者,他们的成果通常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顶尖经济学期刊上,之后可能会被整理成书籍。因此,我将同时提及重要的论文和由其发展而来的书籍。

1.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虽然他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贡献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许多后来的诺奖得主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的。他的著作是理解整个经济学体系的起点。)

著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890)
重要性与内容: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被誉为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它系统地整合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革命的成果,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这本书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首次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如供求理论、边际效用、边际成本、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进行了清晰、严谨的阐述和数学化处理。
供求分析: 马歇尔是第一个将“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同时引入分析的经济学家,并用它们来解释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他对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和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解释,以及市场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达到均衡,至今仍是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边际分析: 他发展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并提出了“边际革命”的核心思想——个体的经济决策是基于边际量的比较。例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比较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的对比,生产者在生产时会比较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
价格与价值: 马歇尔区分了短期和长期的价格决定因素,并引入了“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来衡量价格变化对数量的影响。他还探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些概念在福利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理论: 他对生产的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
行业均衡与企业均衡: 马歇尔区分了单个企业(firm)的均衡和整个行业的均衡,并引入了“正常利润”的概念。
为什么必读: 即使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更复杂的模型,但理解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后续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分析工具。许多后来的经济学家,包括许多诺奖得主,都在马歇尔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不理解马歇尔,就很难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学。

2. 约翰·希克斯 (John Hicks) 和保罗·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 (虽然萨缪尔森没有直接因其早期基础性工作获得诺奖,但他在经济学理论的数理化和统一性方面贡献巨大,他的许多研究后来被归入了其他诺奖得主的领域。希克斯则因其对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得诺奖。)

约翰·希克斯的著作:《价值与资本》(Value and Capital) (1939)
重要性与内容: 这本书是微观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希克斯在这本书中对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更为清晰和系统化的阐述,并引入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消费者理论的重新表述: 他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分析消费者的选择,并提出了“补偿变动”和“等效变动”的概念来衡量福利变化,为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提出的“希克斯对偶性”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
价格理论: 他对价格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并引入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这比马歇尔的分析更为精确。
一般均衡理论: 希克斯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市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稳定均衡。
为什么必读: 《价值与资本》对于理解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价格理论以及市场均衡分析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更严谨的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行为。

保罗·萨缪尔森的著作:《经济学分析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1947)
重要性与内容: 这本书是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奠基之作。萨缪尔森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经济学研究的本质是通过数学工具来寻找和验证“最优性条件”(Optimality Conditions)。他认为,经济学中的各种理论,无论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均衡还是宏观经济政策,都可以用最优化问题来表述。
最优化原则的应用: 他系统地将微积分中的拉格朗日乘子法等工具应用于经济学,展示了如何通过寻找函数极值来分析经济主体的最优决策。
动态经济学: 他在书中也对动态经济学进行了早期探索,为后续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经济动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理论的统一性: 他试图将经济学中的不同分支统一在一个数学框架之下,强调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
为什么必读: 《经济学分析基础》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最佳入口。它不仅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学问题,更重要的是灌输了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和思维方式。至今,这本书的思想仍然影响着经济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3.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货币主义的领军人物)

著作:《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1957)
重要性与内容: 这本书是弗里德曼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尤其在消费行为分析方面。他提出了“持久性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持久性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其当前收入关系不大,而是与其长期平均收入(即“持久性收入”)相关。短期收入的波动(“暂时性收入”)主要影响的是储蓄或借贷,而不是当期的消费。这一理论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理解。
实证检验: 他在书中利用大量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为什么必读: 持久性收入假说对于理解宏观经济中的消费行为、财富效应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至关重要。它也为后续关于生命周期假说等消费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起点。

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1962) 和 《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1980) (与罗斯·弗里德曼合著)
重要性与内容: 这两本书是弗里德曼思想的普及读物,但其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和对自由市场的推崇,对经济政策和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由市场的力量: 他坚信自由市场是提高效率、促进增长和保障个人自由的最佳制度。他详细阐述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干预的潜在弊端。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强调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决定性作用。他主张稳定的货币政策,例如盯住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对政府角色的批判: 他对政府在经济中的过度干预持批判态度,主张政府应该扮演更小的角色,例如维护法律和秩序,提供一些公共物品,但避免对市场进行详细的管制和规划。
为什么必读: 这两本书帮助学生理解新古典经济学和自由市场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以及弗里德曼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对于理解现代经济思潮和政策辩论,它们是不可或缺的。

4. 肯尼斯·阿罗 (Kenneth Arrow) 和杰拉德·德布鲁 (Gérard Debreu) (一般均衡理论的奠基人)

肯尼斯·阿罗的论文: "Factor Prices in General Equilibrium" (1959) (这是他后来更重要的著作的基础,虽然他还有许多其他奠基性论文,例如关于经济增长的。) 他的 Nobel Prize 授奖词也提到了他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贡献。
杰拉德·德布鲁的著作:《经济行为的理论基础》(Theory of Value: An Axiomatic Analysis of Economic Equilibrium) (1959)
重要性与内容: 这本书是数学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巅峰之作。德布鲁以极其严谨的数学公理化方法,证明了在特定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达到一般均衡。
公理化方法: 德布鲁将经济学建立在一系列明确的公理之上,通过逻辑推导来证明经济理论的结论。这种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学的严谨性。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证明: 他证明了在竞争性市场中,存在一个价格向量,使得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他证明了如果存在凸性的偏好和生产可能性集合,那么竞争性均衡就一定存在。
福利定理: 他还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在完全竞争和无外部性的条件下,任何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效率的。
为什么必读: 《经济行为的理论基础》是理解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经济学的必读之作。它以其严谨的数学证明,确立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虽然阅读难度较大,但对于有志于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的学生来说,理解这本书的逻辑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它展示了经济学如何可以像物理学一样建立在严密的数学基础上。

5. 约翰·纳什 (John Nash) (博弈论的奠基人)

论文:"The Bargaining Problem" (1950) 和 "Equilibrium Concepts for Cooperative Games" (1953)
重要性与内容: 纳什因其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的研究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学分析互动决策的方式。
纳什均衡: 在他的论文"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 (1951) 中,他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其中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来改善自己的收益,假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保持不变。这个概念是分析寡头垄断、拍卖、国际贸易谈判等经济现象的核心工具。
讨价还价理论: 在"The Bargaining Problem" (1950) 中,他提出了一个对讨价还价结果的规范性公理化理论,定义了“纳什讨价还价解”。这个理论在合作博弈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必读: 博弈论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的几乎所有领域,从微观的产业组织到宏观的国际关系。理解纳什均衡和纳什讨价还价解是学习博弈论的基础。这几篇论文虽然简短,但概念的革命性使其成为必读。现代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互动行为分析都离不开纳什的概念。

6. 加里·贝克尔 (Gary Becker) (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先驱)

著作:《人类资本论》(Human Capital) (1964)
重要性与内容: 贝克尔将经济学分析方法拓展到了传统上不被视为经济学范畴的领域,例如教育、健康、婚姻、犯罪等。
人类资本理论: 他认为,教育、培训、健康等对个人生产能力和收入产生积极影响的投资,都可以被视为“人类资本”。他分析了人类资本的形成、收益和投资决策。
婚姻和家庭经济学: 他对婚姻、离婚、生育等家庭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婚姻市场”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经济学原理来理解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
犯罪经济学: 他将犯罪行为视为一种理性选择,认为犯罪者会在犯罪的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为什么必读: 《人类资本论》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典范。它证明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广泛的社会现象,并且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这本书改变了经济学家研究的边界,鼓励了对非市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对于理解劳动力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经济学分析非常有帮助。

7. 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Lucas) (理性预期革命的领袖)

论文:"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1972) 和 "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 A Critique" (1976)
重要性与内容: 卢卡斯是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革命”的领袖。
理性预期假说: 他提出,经济主体在形成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并根据其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进行最优预测。他们不会系统地犯错误,并且会学习和适应政策的变化。
卢卡斯批判: 在他的著名论文"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 A Critique" (1976) 中,他指出,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用于政策评估时存在根本性缺陷。因为这些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估计的,而政策的变化会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从而改变经济结构本身,使得基于旧结构的模型对新政策的预测失效。他认为,任何用于政策评估的模型都必须考虑到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
为什么必读: 卢卡斯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宏观经济学和货币政策的分析方法。他的理性预期假说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标准假设。卢卡斯批判也迫使计量经济学和政策评估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理解这两篇论文对于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8.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和乔治·阿克洛夫 (George Akerlof) 和迈克尔·斯宾塞 (Michael Spence)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奠基人)

乔治·阿克洛夫的论文:"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1970)
重要性与内容: 这篇论文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开山之作,也是市场失灵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逆向选择: 阿克洛夫用“柠檬市场”(二手车市场)的比喻,说明了当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质量低的产品(“柠檬”)会驱逐质量高的产品(“桃子”),导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买方无法区分产品的质量,愿意支付的平均价格低于高质量产品的期望价格。
为什么必读: 这篇论文开启了信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不对称。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市场会存在质量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导致市场失灵。这对于理解金融市场、保险市场、劳动力市场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迈克尔·斯宾塞的论文:"Job Market Signaling" (1973)
重要性与内容: 斯宾塞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提出了“信号理论”(Signaling Theory)。
教育作为信号: 他认为,教育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可以作为一种可信的信号,帮助雇主区分不同生产力的求职者。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对于低生产力的人来说可能更高(机会成本更大,或天赋较低)。
为什么必读: 斯宾塞的信号理论对于理解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以及雇主如何评估求职者提供了重要的框架。这对于理解教育投资决策、薪酬结构等都至关重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贡献: 斯蒂格利茨在其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发展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特别是将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信号理论相结合,并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著作如 《经济学》(Economics) (2000) 和 《不平等是如何制造的》(The Price of Inequality) (2012) 也包含了大量对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失灵的讨论。
为什么必读: 三人共同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在现代经济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理解他们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市场运行的内在机制和潜在的缺陷。

8. 其他重要的诺奖得主及其代表性著作/论文(简述):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Friedrich Hayek) (奥地利学派代表)
著作:《自由的秩序》(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1960) 和 《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 (1988)
重要性: 强调自发秩序、价格体系在传递分散知识中的作用,批判中央计划经济。
为什么必读: 理解自由市场秩序和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批判。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虽然他没有获得诺奖,但他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并且很多诺奖得主都在凯恩斯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或修正。)
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解释了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并提出了政府干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的主张。
为什么必读: 这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第一块砖,几乎所有后续的宏观经济理论都与之相关,要么是建立在它之上,要么是对它进行批判和修正。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新贸易理论和新地理经济学的代表)
论文:"Increasing Returns,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1979) 和著作:《地理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的新视角》(The Geography of Nowhere) (1996) 和 《谁也不傻》(Peddling Prosperity: Economic Sense in a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 (1994)
重要性: 解释了为什么在存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情况下,即使国家要素禀赋相似,也会发生国际贸易,以及贸易如何影响产业的地理分布。
为什么必读: 对于理解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罗伯特·席勒 (Robert Shiller) (行为金融学的先驱)
著作:《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 (2000) 和 《金融市场中的情绪与行为》(Market, Values, andirrationality) (2015)
重要性: 研究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
为什么必读: 帮助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泡沫和危机,以及行为金融学如何补充传统金融理论。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公共物品和集体行动的专家)
著作:《公共事物的治理》(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1990)
重要性: 她研究了社区如何有效管理共享资源(如森林、渔业、灌溉系统),而不是依赖政府管制或私有化。
为什么必读: 对于理解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环境经济学中的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理论框架。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总结一下,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而言,理解以下几部(或相关论文)是至关重要的:

微观经济学基础: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德布鲁《经济行为的理论基础》(需要配合相关教材和论文)。
宏观经济学基础: 凯恩斯《通论》(虽然不是诺奖,但地位同等),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政策和消费函数的著作,卢卡斯关于理性预期的论文。
方法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分析基础》。
互动决策: 纳什关于博弈论的论文。
应用与扩展: 贝克尔《人类资本论》,阿克洛夫、斯宾塞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论文。

学习建议:

1. 循序渐进: 许多诺奖得主的著作和论文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建议先阅读通俗的经济学教材,打好基础,再逐步深入阅读这些经典著作。
2. 配合教材: 许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都会在教材中引用和讲解这些诺奖得主的思想。可以将这些经典著作作为教材的补充阅读。
3. 关注论文: 有些核心的贡献是通过论文实现的,阅读这些论文能够最直接地理解他们的原创思想。
4. 关注前沿: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断表彰新的研究成果,经济学专业学生也应关注最新的经济学研究动态,了解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方向。

希望这份详细的介绍能对您的经济学学习有所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本科的四年读了你大部分你知道名字的经济学专著,读graduate school之后我就觉得功夫有很多白费了,我把我的观点写下来,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注释1:第一次回答时,写的极其粗糙,有笔误,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看,因为一个粉丝都没有。同时,我此前觉得知乎会很浮躁,觉得大家都沉不住气,因此在很久都不来,如果大家真的感兴趣,点赞、关注、收藏、评论,私信任何一种形式让我知道对任何人有价值,我会有时间来写。

注释2:有不少人私信我读论文的一些事情,这里面门道太多,可以写好多个文章,其中一部分参考我的高效阅读经济学文献的回答,强烈推荐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立刻开始吧!【文末有链接: 屠龙的小星星:如何梳理经济学文献脉络,了解领域发展情况?

注释3:在私信中,有人问我经济学本科如何度过,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将来更加了解同学们想干什么,可以写点文章。事实上,你也不该听我回答。引用D.N. McCloskey在复旦曾说的一段话共勉:“在过去的几周内,不可能教会大家很多东西。事实上,你应该早就知道,没有人可以教会你,除了你自己。大学里的老师只能引导你教会你自己。”更何况是别人呢?


以下是正文: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第一,首先要集中火力,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学好。要掌握到炉火纯青。以我的标准,就是让你不拿教材,你可以给别人上课。在国内的课程设置里面,不错的学校都会给本科生选修课,能让你达到一个中级以上的水平。


  • 宏观经济学,我推荐Blanchard的最新版教材。我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工作,把这本书读了6遍,烂熟于心。在市场上做宏观分析,有很多卖方研究员没有任何经济基础,跟着师傅学习了一些高频数据的解读就开始哔哔,经常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做学术的话,基础就更重要的了,陆铭老师每次都强调基础是多么的重要,经济学研究各种花哨的题材,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就体现在里面。我在法国的导师,研究贸易理论非常厉害,也强调基础理论。


  • 微观经济学,我推荐Varian的黄皮书。围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于无套利均衡,几乎体现在每一个理论当中。但是,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的选择要多一些,比如 @王瑞恩 回答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里面的部分内容。


  • 计量经济学,我推荐《无害的计量经济学》,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容易理解,重视操作。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时候,不要把中心放在记忆公式上,要集中在理解其中的思想。我听过太多博士生,在报告论文的时候把各种技术用一堆,放一些低级错误,原因在于对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清楚。


a)计量经济学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一定要看论文。比如,北大的陈玉宇、颜色教授,清华的李宏斌、交大的陆铭教授、复旦的陈硕教授等,这些学者,发表过很厉害的中文的计量经济学论文,值得细细揣摩,注意常规的内生性、样本残缺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得出可靠的估计结果。


b)计量经济学我还推荐一些北大的谢宇老师的《定量社会科学》里面对基本原理有深入的解读,比如分组理论,casual inference的注意事项。经济学的同学都觉得数学应用较高,看不起社会学和政治学中的研究方法,其实社会学中的定量研究非常发达,从一些基础的原理出发,能让你在应用经济中的复杂计量时,不会调入陷阱。


2.阅读经典论文。在上述基础打牢之后,就要看一些经典文章,就要看一些主流的英文文献,比如像制度经济学一些最新发展,至少你应该知道国内的顶级的一拨人,现在研究什么东西。如果你要走学术研究的路,那就要从看积极看paper,找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一点真的至关重要。

3.最后才是经济学原著。就像 @sleepsoft 回答的列表一样,你就可以自行选取了,如果你找准了你喜欢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去选择那些原著可以读,你最后可能发现,你就是一本不读,不会有任何损失。关于读原著的问题,我多说两句;

  • 为什么原著可以不那么重视?经济学从1776年《国富论》开始,已经发展超过200年,知识迭代非常快,一本书最有用的思想可能早就融化在现在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中国流入的国外教材,基本上在国外早就开始流行了,一般都是教授在自己的用了很久的讲义上整理的,如果漏掉了很多东西,那就说明真的不重要。


  • 中国有很多媒体人读过几本书,就开始指手画脚,觉得经济学太数学了,不能解释世界云云。我对此只能说,无知者无畏。从学术进步的角度,知识是逐步更替的,演进非常缓慢,有些人读了几本书就动不动革新经济学,大肆批判,对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认识是零。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就问一个问题:这些牛逼论文的作者都是顶级学校的顶级学生,非常努力的做研究,你现在有的想法,他们可能在比你更小的时候,就行到了,但是最后他们还是选择研究经济学?是他们看到了你没有看到的事情?还是你觉得他们都不如你聪明?你自己选一个答案吧,不要告诉我你选了什么。


  • 国内批判主流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是张五常教授,我读过他所有著作,论文和书籍。给我的感觉是,a)在他做学生的年代,他的学术水平确实比较牛逼。b)很遗憾,他过时了50年了。他批判的很多东西,在现代经济中都有所体现,他几十年不读书,没有看到。他最以为傲的“租值消散”,始于佃农理论,蜜蜂的神话中有所体现。体现在现代经济学中,就是无套利均衡,没有任何其他的心意可言。他推论的方法论基本上时波普的证伪理论,和目前计量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一模一样,在方法论没有更胜一筹。他的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和他最讨厌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一样,可怕吧。


总之,如果你在达到GPA4.0之后,还有时间,强烈建议学习英语,以及其他觉有竞争力的事情上,不要浪费时间在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事情上。


文中所有问题,写作比较简略,如果觉得任何不妥,或者不同意,可以讨论。如果我觉得你收的有道理,我会回复。



我的其他回答:

屠龙的小星星:经济学学习和研究(二):如何高效阅读经济学文献

屠龙的小星星:经济学学习和研究(三):手把手教你读经济学英文论文

屠龙的小星星:经济学学习和研究(四):经济学学习如何避免误入歧途


投资研究系列:

屠龙的小星星:投资研究系列(一):证券市场中的宏观研究简述

屠龙的小星星:投资研究系列(二):股神的简单与复杂

user avatar

都写在教材里面:

约翰·纳什的博弈论

梭罗模型

阿克洛夫的信息不对称

斯蒂格利茨的信号甄别理论。


你以为这些都是什么人物?都是诺贝尔奖啊。

经济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所以它的教材里面都是诺贝尔奖。

user avatar

第一反应是: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 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作品,本来就是广泛采用的经济学专业教科书啊。

书的名字非常简单,而且越简单越显出霸气,就叫《经济学》(Economics)。

我在上学的时候,经济学基础课(也就是大家说的Econ 101)指定教材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推荐使用的第二教材就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钱颖一老师的评价(忘记原话了)大概意思是:其实两本都想让大家用做教材,曼昆的书用一些小故事把道理讲得比较生动,萨缪尔森的书有更多纯数学的东西。

结果,我们上课时还是走了曼昆的段子路线,而且钱老师还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处理,比如用李逵张顺去打鱼和砍柴的故事,讲比较优势原理。

后来我发现,真正到了做题的时候,萨缪尔森《经济学》里面的推理方法则更加严谨,可以作为段子之余的补充。(也可能是老师为了考察我们有没有看推荐书目,故意把萨缪尔森书中的讲解过程做成了题目,都不一定的事。)

真的,几十块买上一本,远比看那些书店畅销柜台里所谓“经济学”入门读物管用得多。以后也可以出去跟人吹牛,我的经济学功底是看诺奖得主作品打下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其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无疑是经济学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的宝贵财富。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对经济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需要注意的是,“必读书籍”的定义会因具体的研究方向、课程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所谓“大跌眼镜”,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研究领域不那么“主流”,或者他们的结论挑战了当时普遍接受的经济学理论,甚至其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界内部也存在不少争议。要说“大跌眼镜”,我脑子里首先会浮现出几个名字,但要详细说,还得挑几个典型、有代表性的来.............
  • 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设立以来,已经表彰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但正如任何奖项一样,总会有一些非常杰出的学者因各种原因未能获奖,这常常引发学界和社会的热烈讨论。这些“遗珠”的贡献往往同样深远,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们理解经济世界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常被提及的、理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最终未偿愿的杰出经.............
  • 回答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 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 和 Michael Kremer 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缓全球贫困的实验性做法”方面所做的贡献。这项殊荣不仅仅是对这三位学者的肯定,更是对一种新的、更加务实和数据驱动的扶贫研究方法的高度认可。评价20.............
  • 回答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魔力与应用20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以表彰他们在“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种叫做噬菌体的病毒,将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展示.............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光镊”这项荣获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技术,以及它当前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可能的方向。我会尽量用更生动、更具洞察力的方式来解读,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项技术背后蕴含的奇妙与潜力。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捕获微观世界的“无形之手”——光镊想象一下,我们拥有了一双能够操纵肉眼看不见.............
  • 回答
    瑞典银行(诺贝尔)经济学奖(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旨在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这是一个高度享有声望的奖项,由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们梦寐以求。要详细.............
  • 回答
    201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就是瑞典央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授予了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以表彰他对消费、贫困和福利分析的贡献。在奖项公布之前,关于谁会获奖,经济学界确实存在着不少猜测。这些猜测通常基于对学者们近年来学术成就、影响力、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以及是否“够.............
  • 回答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öm),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研究领域的贡献。威廉姆森的贡献主要在于“经济组织”和“交易成本经济学”,而霍姆斯特罗姆则在“委托代理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两方面的理论.............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给了三位在劳动经济学和因果关系分析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David Card、Joshua Angrist和Guido Imbens。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理论的深化,更是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深刻的洞察。David.............
  • 回答
    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对环境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他们的研究,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全球最紧迫的挑战——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威廉·诺德豪斯:.............
  • 回答
    好的,关于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物理学家的历史,我们来详细聊聊。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交叉领域现象,说明了科学的界限并非总是那么清晰分明。理解“诺贝尔化学奖”与“物理学家”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家”这两个概念。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旨在表彰在化学.............
  • 回答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力波与LIGO的辉煌成就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Thorne),以表彰他们在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引力波的决定性贡献。这一奖项不仅是对这三位科学家的.............
  • 回答
    日本物理科研的光辉之路:十余次诺贝尔奖背后的秘诀日本,一个在许多领域都以其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著称的国家,在物理学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0年以来,日本已有十多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翘楚。是什么让日本的物理科研如此繁荣?他们的成功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探.............
  • 回答
    201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在激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亚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热拉尔·穆鲁(Gérard Mourou)和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他们的研究,虽然听起来非常“科学”,但其影响却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本以为是大案,实际上小事”的典型案例,涉及公众误解、媒体炒作或调查澄清后的真相。这些案例中,表面的严重性被夸大,但经过深入调查后,实际后果或法律后果并不如预期严重: 1. 美国“伯尼·埃克塞尔”案(Bernie Madoff) 公众误解:2008年,美国前纽交所副主席伯尼·埃克塞尔被揭露.............
  • 回答
    在翻译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截然不同的译名”实际上对应相同的原名的情况。这些差异通常源于文化背景、翻译策略、语言习惯或历史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涵盖文学、影视、历史人物等不同领域: 1. 书籍翻译 《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 中文译名: 《指环王》(最.............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平平淡淡却虐到骨子里的虐文,它们以细腻的日常场景和情感铺垫,将痛苦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让读者在平静中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 1. 《海风中失落的诺言》情节: 男主林深在海边小镇长大,与青梅竹马的苏晚是小学同学。两人约定考上大学后一起去北方的大学,但苏晚因家庭变故被迫退学,林深却因家庭压力放.............
  • 回答
    关于“让人同情的杀人犯”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任何杀人行为都涉及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无法简单地用“同情”来概括。然而,从心理学、社会学或法律伦理的角度,确实存在一些案件因其复杂的背景或特殊动机而引发公众的同情或争议。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但需强调:这些案例的讨论应基于客观事实,并不鼓励或美.............
  • 回答
    以下是一些让人惊叹的推理电影推荐,涵盖经典、冷门、高智商和心理惊悚等类型,每部电影都因其复杂的剧情、精妙的结构或深刻的主题而备受推崇: 1. 《七宗罪》(Se7en, 1995)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 亮点: 以“七宗罪”为线索的犯罪故事,融合了宗教隐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