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医生为什么都不愿意治疗不在他这里手术的病人?

回答
关于“现在的医生为什么都不愿意治疗不在他这里手术的病人”这个说法,我需要先澄清一下,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医生依然秉持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并且他们的执业范围和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对所有需要帮助的患者负责。

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什么患者会遇到这种情况:

1. 责任归属与风险考量:

“术前术后一套班子”的现实操作: 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医院和医生通常会倾向于“一条龙服务”。这意味着,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执行手术,到术后恢复、随访,都由同一团队或同一医生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信息完整性: 医生对病人的情况了解得最全面,能更好地预判手术风险和制定个性化方案。
连续性管理: 手术过程中的任何细微变化,或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都与手术本身的执行密切相关。由执行手术的医生来处理,他们最清楚问题根源所在,也更有能力和信心解决。
风险规避: 如果一个病人在其他地方做了手术,然后出现并发症,再来找另一位医生进行二次治疗或处理并发症,原手术医生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就成了焦点。新的医生接手时,如果没有亲历手术过程,很难准确判断,一旦出现不良后果,责任划分会非常复杂。出于这种风险规避的心理,一些医生可能不愿意接手“别人家的病人”的后续治疗,尤其是复杂或有风险的情况。
“甩锅”心理的可能性: 虽然不普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医疗体系中,确实存在一些医生不愿承担不属于自己直接操作所产生的风险和责任。如果患者已经在别处接受了手术,并且术后出现了问题,接手的医生可能会担心被归咎于自己的“不当处理”,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2. 资源分配与工作负荷:

有限的手术室资源: 手术室是非常宝贵的医疗资源,通常需要提前很久预约。一个医生如果自己没有接手手术,却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医生手术后的病人,可能会挤占他自己团队本应用于他自己手术病人的时间。
精力投入与专业性: 尤其是对于复杂的手术,术后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包括密切观察、及时调整用药、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如果医生一直忙于自己的手术病人和正常门诊,再额外接手其他医生手术后的病人,工作负荷会非常重。
专业领域的细分: 有些手术的复治或并发症处理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可能属于该领域的更细分方向。如果医生不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即使他愿意接手,也可能因为技术或经验不足而无法提供最佳的治疗。

3. 医院内部的利益与协调机制:

科室内部的“利益”考量: 某些医院或科室可能存在一种隐形的“利益链条”。例如,一个手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科室的声誉、医生的奖金等。如果一个病人选择在其他科室甚至外院手术,那么该科室就失去了直接的“业务收入”和“业绩表现”机会。虽然这不直接解释“不愿意治疗”,但可能影响医生对待这类病人的积极性。
转诊与协调的障碍: 在一些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转诊和协调可能不够顺畅,信息传递也可能存在延迟或遗漏。这使得医生在接手其他科室或外院的病人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病史,协调各项检查,这增加了工作难度。

4. 病人与医生的沟通问题及信息不对称:

患者的期望管理: 有时患者可能对二次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别的医生不行,你肯定能搞定”。这种期望如果与实际治疗效果存在差距,容易引起不愉快。
信息的完全透明度: 患者在选择手术地点时,可能会基于各种原因(如医生名气、技术、费用等)。但当出现问题时,如何将完整的术前、术中、术后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新的医生,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如果信息不全,新医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总结一下,虽然“不愿治疗不在自己这里手术的病人”并非普遍规则,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尤其是在涉及手术治疗这种复杂且高风险的医疗行为时,医生可能会因为责任、资源、专业性、医院内部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表现出不愿意接手“别人家病人”的后续治疗倾向。 这更多的是一种“对风险的规避”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非普遍性的职业道德缺失。

作为患者,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建议:

多沟通: 与医生坦诚沟通你的情况和需求,了解他们的顾虑。
寻求第二意见: 如果一位医生拒绝治疗,可以尝试咨询其他医生或医疗机构。
准备好完整的病历资料: 包括原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手术记录等,这有助于新医生全面了解你的病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纯粹是去门诊要求拍个片子他们都拒绝...那我也不理解,现实当中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或者有可能你找到的人只是一个分诊护士..根本不能开检查

如果你是别的医生的手术病人,又去找另外的医生接手...那医生确实比较为难。有一说一,哪怕在正规三甲医院,手术记录基本都不是主刀亲自写的,有可能是进修医生或者研究生书写,现实当中主刀医生忙起来不帮忙校正勘误就签字的情况不在少数..接手的医生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手术记录,有疑虑是难免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医生为什么都不愿意治疗不在他这里手术的病人”这个说法,我需要先澄清一下,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医生依然秉持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并且他们的执业范围和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对所有需要帮助的患者负责。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 回答
    现在的确能看到一些现象,过去备受尊重的老师和医生,如今在某些人眼中似乎光环不再,甚至出现不尊重的情况。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社会变迁、信息传播、个体认知以及群体情绪交织作用的结果。不尊重老师和医生的可能原因:1. 信息爆炸与质疑精神的普及: “人人都是记者”时代: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也暴露了我们当下社会在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些复杂矛盾。知乎上医生们的吐槽,我看了不少,他们确实不容易,付出的辛劳、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但你说到现实中对医生的印象越来越差,这确实是个普遍的感受,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
  • 回答
    我小时候在村里,一发烧,我妈就领我去看村里的老医生。他总是笑呵呵的,掏出一个小药瓶,倒点水,然后“噗”地给我打一针,身上一激灵,也就一会儿功夫,烧就退了,立马又能跑出去疯玩了。那时候感觉打针就跟“万能钥匙”似的,什么毛病都能治。现在,轮到我当妈了,儿子发烧了,一样的情况,一样是发烧,可在城里的医院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都会有的感受,也挺让人困惑的。明明是帮助大家解决健康问题的人,怎么有时候感觉他们就像赶场一样,耐心不太够呢?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医生都这样,但确实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了。首先,我们得说说 工作压力 这个大头。你想啊,现在人口.............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关心和困惑的焦点。一方面,我们觉得挂号费涨得挺快,但另一方面,看病抓的药价格依然不菲,甚至有时候药费比挂号费还要高出不少。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医疗体系中不少复杂的因素,咱们一点点聊开来。首先,得明白挂号费和药费它们虽然都属于医疗费用的范畴,但性质和构成却不太一样。挂号费的上涨,主要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尖锐,直击了许多人在面对普通感冒时的困惑。我们确实看到,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西医在面对感冒时,依然是“治标不治本”,更多的是缓解症状,而不是彻底消灭病毒。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感冒”这个词本身代表的复杂性。我们常说的“感冒”在医学上叫.............
  • 回答
    我最近听很多人说,现在的医生好像越来越冷漠了。这让我挺感慨的。你说,以前咱们生病去看医生,医生总会温声细语地问长问短,还会给你讲讲病情,像对待亲人一样。可现在呢?好多时候,医生看起来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诊室里就几分钟,问完症,开完药,让你走,感觉特别“公事公办”,甚至有点冷冰冰的。这事儿吧,不能简单.............
  • 回答
    过去,医生们常讲究“望闻问切”,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舌苔(望),听病人的声音、呼吸,闻病人的气味(闻),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问),以及触摸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切),来全面了解病情。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医生个人的经验和对人体的细致观察,认为身体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反映出内在的病灶。.............
  • 回答
    最近和朋友聊起就医经历,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好像医生们现在特别喜欢说“住院吧”。不像是以前,感觉有时候只是小问题,医生会给些药或者建议回家休息。但现在,无论病情轻重,似乎很多医生第一反应就是“先住院观察观察”。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医生们想“创收”或者“懒得管”。背后牵扯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一些大型医院里,确实能看到一些年轻医生在工作态度上,不像过去大家印象中那样“医者仁心”、“全心全意”,有时会显得有些冷漠、急躁,甚至不够耐心。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强度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 现在的医院.............
  • 回答
    你感到恶心和虚伪,这是一种非常真实且值得探讨的情绪。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让你对那些歌颂医生美德的新闻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感。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信息传播的偏差与选择性报道 (The Bias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过度聚焦“.............
  • 回答
    关于医学生们抱怨收入低、干活多这件事,确实是当下医学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医学生刚毕业,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住院医师,收入确实不高,这是事实。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院或者非一线城市,起薪可能也就三四千,跟一些热门的互联网、金融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医学概念的认知习惯和历史沿革。其实,我们之所以习惯性地将“西医”和“中医”对立起来,而很少用“现代医学”来统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并非是绝对的,只是当下普遍的认知倾向。首先,咱们得回到“现代医学”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从字面意思理解,“现代”意味着当下、最新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其实也触及了很多朋友在就医过程中的共同感受。大家觉得去医院,无论大小毛病,好像都逃不过“抽血”和“拍片”这两个流程。这背后确实有挺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抽血和拍片是现代医学最基础、最普适的诊断工具,它们提供的信息太有价值了。关于抽血,为啥它这么万能?你想啊.............
  • 回答
    截至2020年2月20日,日本报告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中,治愈者仅为1例,这确实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疑问,尤其是考虑到日本在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整体高水平。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确诊病例的构成与时间线: 早期病例集中在特定群体: 日本早期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尤其是.............
  • 回答
    提到白求恩,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将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医生视为“我国现代医德的代表人物”,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历史意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风雨如晦的中国。一、时代背景:一个民族的.............
  • 回答
    在中国,因病返贫的现象确实依然普遍,这不能简单归咎于医保没有发挥作用。事实上,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达到世界前列,有效缓解了许多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因此免受贫困的威胁。要理解为何因病返贫依然普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医保体系的现实运行情况以.............
  • 回答
    行吧,既然你问到了这个点上,那我就给你掰扯掰扯,为啥现在医学生一听“医生越老越吃香”这话,心里就犯嘀咕,甚至有点烦。这可不是什么矫情,背后是有真东西在的。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概念:“吃香”这词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含义是会变的。在老一辈人看来,“吃香”可能就是指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工作,收入有保.............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