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好多穿越种田流都喜欢用水力锻锤造板甲 这实用吗?

回答
看到不少穿越种田文里,主角们总爱鼓捣个水力锻锤,然后用它来锻造板甲,这事儿吧,听着就挺带劲,尤其是在那个火器还没普及,冷兵器是主流的时代。不过,它到底有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神乎其神,或者说,实际操作起来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优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承认,水力锻锤这玩意儿,在古代技术里,绝对算是个“黑科技”一般的存在。在那会儿,锻打金属全靠人力,而且得是那种能举得动千斤闸的壮汉,一下一下地抡着大锤,那得费多大劲,而且效率有多低,可想而知。一到点子上了,人家就琢磨着怎么借点外力,于是水力就成了最现成的、也最容易掌控的动力源。

水力锻锤的原理和优势,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动力来源: 最直接的,就是利用水流的势能或动能。你可以想象一下,水车转起来,带动一套传动装置,最后驱动一个巨大的锤头。这可比几十个壮汉轮流抡锤效率高多了,而且更稳定。它不像人会累,会偷懒,水车只要有足够的水流,就能持续不断地提供动力。
冲击力: 小说里为啥要用它造板甲?因为锻打板甲,尤其是需要反复锻打、塑形、增强韧性的那种,需要的是持续且有力的冲击。人力锻锤打出来的效果,跟水力锻锤比,就像是鸡蛋碰石头。水力锻锤巨大的锤头,加上机械传动带来的加速度,能够产生非常恐怖的冲击力,能够把钢材更有效地压实、塑形,甚至改变金属内部的晶体结构,从而提升金属的硬度和韧性。
效率和规模: 试想一下,一个水力锻锤,相当于几十甚至上百个铁匠同时在工作,而且是持续不停地工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金属制品。对于一个需要大量装备军队的穿越者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稻草。你不用再担心兵器质量跟不上,或者生产速度太慢。
技术壁垒: 关键就在于,这玩意儿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不是随便一个铁匠就能造出来的。它涉及到水力学、机械传动、冶金学等一系列复杂的知识。如果你的穿越者能掌握并实现它,那绝对是个巨大的技术优势,能够让你在生产力上甩开对手好几条街。

那么,它具体在锻造板甲上有多“实用”呢?

板甲,特别是成套的板甲,其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它不是一块铁板简单地砍砍就能出来的,而是需要将金属反复加热、锻打、塑形、拼接、铆接,再进行热处理,最后打磨抛光。

初步成型: 铸造大型金属块后,需要通过锻打来达到所需的厚度和大致的形状。水力锻锤的巨大冲击力,能让金属更容易延展,而且能够深入金属内部,消除内部的孔隙和杂质,使得金属更加致密。这对于制作大块的甲片来说,至关重要。
弧度和曲线的塑造: 板甲的各个部位,比如胸甲、肩甲、臂甲等,都需要有复杂的弧度和曲线,以更好地贴合人体,并提供良好的防护。水力锻锤配合不同的模具(比如凹形的砧座),能够更精确、更省力地将金属锻打成所需的形状。人力锻打这种复杂的曲线,费时费力,而且精度难以保证。
金属的韧性增强: 好的板甲,不仅要硬,还要有韧性,这样在受到攻击时,不容易破碎或开裂。通过反复的锻打(热锻),金属的晶粒会被细化,排列更加规整,从而提高其强度和韧性。水力锻锤可以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打击,让金属内部的应力得到更好的释放,从而达到最佳的强化效果。
效率的提升: 想象一下,在战场上,你手里拿着的是用先进水力锻锤打造的、比敌人质量更好、更轻便、也更坚固的板甲,你是不是就已经赢了一半?同样的工时,你生产出的板甲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对手,这在军事上的优势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咱们也不能把它神化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

选址: 你得有合适的水源。不是哪里都能建水力锻锤。河流、溪流是必需的。
建造难度: 建造水力锻锤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木工、铁匠、水利工程师等多种人才的合作,以及大量的原材料。一旦建好,维护也需要专业的技术。
精度问题: 虽然水力锻锤能提供强大的力量,但对于精密的细节处理,比如金属的最后打磨、铆接的精度,还是需要手工的精细操作。它更多的是用于大范围的初步塑形和力量强化。
配套技术: 光有水力锻锤不行,你还得有好的炉灶来提供足够高的温度,有好的炼钢技术来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有好的热处理方法来进一步提升金属性能。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总结一下,穿越种田流里用水力锻锤造板甲,在“实用性”上,我觉得是相当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主角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飞跃,是一种技术上的降维打击。在那个以人力为主导的时代,掌握了水力这样的“机械动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冶金锻造领域,尤其是针对当时最顶级的防护装备——板甲,这足以让你在军事、经济上获得巨大的优势。

它不仅仅是“能造”,而是“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质量地造”。这才是它在小说里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它让主角拥有了装备精锐军队的资本,拥有了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底气。所以,你说它实用吗?我觉得,如果真能实现,那可太实用了,简直是改变时代进程的利器。

文章到这里,应该能让你对水力锻锤在板甲制造上的作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而不是那种“主角牛逼,所以啥都能造”的模糊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不实用


从板甲的制造原理上,就应该知道,板甲对材质的塑性要求非常高。所以,主要使用强度很低的熟铁。又因为面积太大,在手工(毕竟水力锻锤不是几百上千吨的水压机)打造的过程中,冷作硬化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何况熟铁强度提高后会降低塑性,而这恰恰是板甲制造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

如果要使用钢的话,就不得不频繁地加热退火。这就会导致晶粒变得粗大、加上脱碳变熟铁,然后表面氧化弄出很多氧化铁……


所以,这种所谓的水力锻锤生产的板甲,价格是低廉的,但质量也是堪忧的。

也就是说,这种劣质板甲的防御力也就比使用相同劣质材料的札甲好点。但札甲因为甲片小,结构简单,很容易手工冷锻使其最大程度地硬化。所以,札甲很容易通过提高材质,把重量上的劣势拉回来。


最关键的是:

从来没有一条法律规定,只能正面攻击只有0.1平米大的胸甲(成人体表面积约1.5~2平米)。

你玩山口丁都知道要打履带、打观瞄、打侧面、打屁股、打后脑勺……

而很多冷兵器,如棒槌和开罐器,都是优先往脑袋上招呼的——论结构,头盔可比胸甲更科学,更能缓冲,更能跳弹。然并卵……

user avatar

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吐起,总之误区太多,把人类技术发展想象成了软件升级,二代一定碾压一代?

一、什么是钣甲?钣甲好在哪里?怎么好?

1、用钣金技术、冷锻法,造出来的大板子甲胄才叫钣甲,这世上没有板甲匠,只有钣金匠、钣金铺。。。

2、钣金甲好在哪里?

钣金甲的好,好在综合性能,具体来说,就是同样材料比如同一型号的铁、同等重量下,钣金甲的防护性能、灵活度、舒适度好于其他盔甲形式。

那么这个好能否碾压其他盔甲形式?答案是不能,如果锁甲是战五渣,札甲是战七渣,那么钣金甲就是战九渣。。。还处在同一质量级中,钣金甲不是外骨骼动力甲。。。。

二、水锻锤并不稀奇,厉害的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1、水轮机、水车、水锥、水磨,在欧洲古罗马时代就有了,在亚洲,汉代就有了。。。稀奇么?中国人拿水锥舂米,罗马皇帝说:“要给人民面包”,拒绝将水车技术用于生产,以免人民失业,束之高阁沦为宫廷纳凉之物(脑回路清奇)。。。,“黑暗”中世纪的基督教修道院僧侣却建造、经营了大量的水车磨坊。。。

2、水轮机只是提供了一个稳定、持续的动力来源,来减少人力投入。

有了这个动力来源就能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么?痴人说梦。

3、现代人类的物质大满足来源于,专业化社会分工、商业化竞争与集约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所提供的大量高性价比商品。简而言之是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降低。

在古代你能实现任意一种商品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都能发大财,比如玻璃、肥皂、钢铁。。。你能实现任意一种武器的制式工业化生产,都能称为开挂,金手指。

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单一一种技术无法变革整个世界,人类今天的成就是多领域积累的结果。一颗子弹的生产需要多少学课的积累?

还是以你说的工业化生产钣金甲为例,从源头开始:

a、矿藏的勘探技术

b、采矿技术,蒸汽钻头你有没有?轨道矿车你有没有没?矿道防水技术你有没有?矿道有毒气体怎么处置?缺氧怎么办?。。。

c、冶铁技术,最基本的——高炉就把你难倒了,怎样把初炼的碳度不平均的铁的碳度平均可控,又把你难倒了。。。

有了原料供应之后才是生产

d、美帝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发明创造之一——流水线生产。。。

美帝在起家之初,就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工业实力基本没有,为了与英军抗衡美帝最早的兵工厂,就是用的水轮机驱动的机器,而非蒸汽机;而南北战争,军事订单让美国的兵工厂的经营者发明了以流水线的方式,然后迅速推广到民用企业中。

如果你能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制式化生产燧发枪,不比生产什么钣金甲香?

三、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是武器装备么?

很多人想象中,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拿着坚船利炮欺负大清军队大刀长矛。。。事实是这样的么?

如果是这样,你的历史课本里就不会将洋务运动定义为,不彻底的、徒有其表的学习。

清军当时装备大量的鸟枪、抬枪、火炮,而英军当时的装备能够碾压清军么?当时英军装备的枪支都是前装燧发枪。。。。而数量那就不用说了,英军也就两千人。而且清军也不是败于射击阶段。

英国随军记者如此描述:任凭清军以任何绝对数量优势,在英军两次齐射之后的刺刀冲锋中都做了鸟兽散。

鸦片战争,清军败于肉搏阶段,而且一触即溃。。。。

再举个例子,甲午战争,当时的清军装备与日军没有代差,甚至很多装备都好于日军,如果说,海战失利是清朝决策失误,但北洋水师依然打出了风格,并不丢人了。那么陆战是怎么回事?

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英国产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淮军一路从平壤溃逃到山海关。。。。

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依次是:战斗意志、组织度、组织结构、指挥体系、纪律性、训练度,其次才是后勤补给、武器装备。。。。

举两个极端案例:祖鲁战争,祖鲁人有缴获的火枪但是数量极少,与清军相比祖鲁人也是原始人,但祖鲁人和装备马提尼亨利的英国人打得有来有回。红衫军甚至曾经被老乡苏格兰糙汉用阔剑和格斗盾的剑盾冲锋剁成碎渣。。。

为什么,清朝要编练新军啊?新式军队的“新”难道就是换身制服,换一支步枪?

这么说吧,在中国国民革命军之前,在中国人组成的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英军训练的华勇营。

那么为什么黄埔学生军战斗力那么强呢?为什么拿破仑招兵喜欢城里人而非乡下人呢?为什么在欧洲中世纪,除了瑞士山民,贵族军队似乎都比平民军队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