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上哥大?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能有机会叩开哥伦比亚大学的大门。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得做好打持久战和全方位准备的心理。别指望有什么“捷径”或者“秘籍”,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能做的做到最好。

首先,咱们得明确,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世界顶尖学府,而且是那种“老钱”级别的名校,历史悠久,学术严谨,而且坐落在纽约市这个世界舞台的中心。申请它,不光是看你成绩有多牛,更看重你这个人有多“哥大”。

1. 学术硬实力:这是基础,但不是唯一。

成绩单(GPA): 毫无疑问,这是敲门砖。你想进哥大,你高中(或者本科)的成绩得是顶尖的,GPA能有多高就争取多高。要知道,他们收的学生都是全球各地最优秀的那群人,你的成绩要能在这群人里脱颖而出。GPA不光看数字,还得看你在学校的排名,如果你能排在年级前10%,那会非常有说服力。
标准化考试(SAT/ACT & TOEFL/IELTS):
SAT/ACT: 如果你是申请本科,这两门考试是必考的。别想着“差不多就行”,得冲着满分或者接近满分去。这两门考试不是靠临时抱佛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练习。找靠谱的备考资料,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模拟考试,分析弱点,一点点抠。
TOEFL/IELTS: 这是衡量你英语水平的标杆。哥大对国际生的英语要求相当高,你需要证明你能完全无障碍地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通常需要达到100分以上(TOEFL)或者7.5分以上(IELTS),而且单项分数也要过关。同样,这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准备。
课程选择: 你在高中(或本科)都选了什么课?这很能体现你的学术潜力和对学术的追求。如果学校有AP、IB或者荣誉课程,尽力去选难度更高的课程,并且取得好成绩。这表明你敢于挑战自己,并且有能力在高强度的学术环境中学习。

2. 课外活动:你得是个“有趣”且“有能力”的人。

深度与质量胜于数量: 哥大招生官不想看到一份“流水账”式的活动列表,他们想看到的是你对某个领域真正有热情,并且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参与。与其参加十几个不咸不淡的活动,不如找一两个你真正热爱、并且能做出点成绩的活动,并且持续三四年。
展现领导力、团队合作与创新:
领导力: 你有没有在某个社团、组织或者项目中担任过领导角色?比如学生会主席、辩论队队长、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等等。这表明你有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团队合作: 你有没有和别人一起完成过什么项目?在团队中扮演过什么角色?这能体现你与人协作的能力。
创新/独立思考: 你有没有自己发起过什么项目?或者在某个领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这能展现你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与学术兴趣相关: 如果你的课外活动能与你未来想在哥大攻读的专业挂钩,那更是锦上添花了。比如你未来想学经济,那你可以在学校的投资俱乐部里担任重要职位,或者自己做一些市场分析报告。
社区服务/志愿者: 这能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同样,要找到你真正关心并能投入的服务领域,并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
学术竞赛/研究项目: 如果有机会参加一些有含金量的学术竞赛(奥赛、建模竞赛等),或者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那你的申请会非常有竞争力。

3. 文书(Essay):这是你“说服”哥大招生官的关键。

“Why Columbia?”: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你为什么选择哥大?是因为它的声誉?它的某个特定项目?还是某个教授的研究方向?这部分需要你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哥大。把你对哥大的理解、你为什么适合哥大、以及你能在哥大做出什么贡献,都真诚地写出来。别写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
“Tell us about yourself.”: 这听起来简单,但写好非常难。这不仅仅是列举你的成就,而是要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一个经历,展现你的人格特质、你的成长、你的思考。这篇文书是你与招生官直接沟通的桥梁,你要让他们记住你,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份列表。
“Show, don't tell.”: 这是写文书的金科玉律。与其说你“有领导力”,不如讲一个你作为领导者如何带领团队克服困难的故事。用具体的细节、场景、对话来描绘,让读者身临其境。
诚恳、真实、有深度: 你的文书要反映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要去猜测招生官喜欢听什么,然后编造故事。真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反复修改,打磨: 一篇好的文书不是一蹴而就的。写完初稿后,放几天再看,找老师、朋友或者值得信赖的人帮忙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一遍遍地修改,直到你觉得这篇文书最能代表你。

4. 推荐信:来自“第三者”的有力证明。

选择对你了解的老师: 找那些真正了解你,并且对你有正面评价的老师。最好是教过你核心课程的老师,他们能从学术角度评价你的表现。
提前沟通: 提前和老师打招呼,告知你的申请计划,并提供你的简历、成绩单、你写的文书初稿,让他们了解你的目标和你的特质。这样,他们才能写出更具针对性、更生动的推荐信。
多样性: 除了学术推荐信,如果可能,也可以找一个在课外活动中了解你的人写推荐信,比如你的社团指导老师或教练,这能从不同维度展示你的能力。

5. 面试(如果需要):展现你的沟通能力和临场反应。

准备充分: 熟悉你的申请材料,准备好回答关于你的经历、你的兴趣、你的未来规划等问题。
了解哥大: 再次强调,你需要了解哥大的历史、文化、学术优势,以及你为什么适合它。
自信、真诚: 面试时保持自信,眼神交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保持真诚,不要试图去“演”一个完美的申请者。
提问: 准备几个有深度的问题,这不仅能展现你的思考,也能让你更了解哥大。

一些额外的思考:

“Fit”: 哥大在寻找的不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更看重你是否与哥大的文化、学术氛围“契合”。你是那种能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并且为学校带来价值的人吗?
“Show Your Passion”: 无论是学术还是课外活动,都要让招生官看到你真正的热情所在。热情会驱动你去学习、去创造、去贡献。
“Be Yourself”: 最终,最好的申请是你真实地展现自己,而不是试图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想申请者”。你的独特性,你的故事,才是让你与众不同的关键。
“Early Planning is Key”: 别等到申请季才开始准备。很多事情,比如提升GPA、积累课外活动经验、参加标化考试,都需要长期的积累。

总而言之,申请哥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你在学术、课外活动、文书、推荐信等各个方面都做到出色。这是一个与自己较劲、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言

今天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留学申请的经历。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在大三就已经做出了做出了出国读研的决定,为此也放弃了保研的资格,最终我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EE(电子工程)专业master项目

下面我列出我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本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GPA 3.62/4.0

托福IBT 102 (阅读30,听力23,口语23,写作26)

GRE 322+3.5 (Verbal155,quantity167)

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三作、本科实验室项目若干、专业相关实习、校外实践与学生工作

申请结果

哥伦比亚大学EE专业MS学位 AD

南加州大学EE专业MS学位 AD

圣路易斯华盛顿EE专业MS学位 半奖OFFER

和现在很多出国留学的同学相比,当时我留学申请准备时间还是比较短的,而最终我的申请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所以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留学申请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完成留学的申请。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的申请经历,今天我也将以时间顺序来介绍我的留学申请过程,这样同学们也可以更好地代入到留学申请的各个阶段之中。

留学动机的产生

当时我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最终我进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自动化专业,而这个结果对于我来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虽然有一些遗憾,不过我倒也没有太过失落。

当时学校和专业都是我爸爸帮我选择的,当时他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未来容易找工作。

在进入大学之后的前两年,我处于一种摆脱了高中束缚的兴奋之中,所以当时的我整日忙于聚会、玩游戏,回过头来看我也荒废了很多的时间。

如今想来我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我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划,只知道自己未来要读研,但是没确定是国内保研还是出国留学,没有明确目标的我自然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而现在很多的同学在刚进入大学之后就会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也会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英语的学习并刷高自己的GPA,这些对于后续的申请都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趁早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之做准备,不会像我一样虚度光阴。

当时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我过了将近两年,直到大二的下班学期事情才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契机是我的一个室友和我说他想要参加学校举办的海外交换活动。

事实上我们学校和很多国外的高校都有合作,为的就是方便学生们进行学术交流并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学习模式,但是之前我从来都没有关注过这些。

室友说的这个项目是交换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三周,之后再到美国东西海岸的主要城市游玩一周左右的时间,项目的总时长大约为一个月。

我觉得这个机会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借着这个机会我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环境,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也能让我了解海外留学的情况,帮助我决定自己是否要留学,另外因为这个项目是学校组织的,所以收费也很低,因此我也和室友一起参加了这次交换活动。

当时在交换的时候,很多准备工作都是学校帮我们完成的,所以我也没有花费什么时间,当时对于参加活动的同学的唯一要求就是英语需要通过六级的考试,对于想要出国的同学来说相信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这样的机会竞争一般都比较激烈,所以大家平时要好好表现,同时可以和学校的老师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些对于报名参加这类活动还是很有帮助的。

当时我就是在这次的交流活动之后确定自己要申请留学的,在之后的段落中我也会详细分享我交换过程中的经历,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而我也建议那些有出国留学念头的同学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尽量参与这样的海外交流活动,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自己是否要申请留学,同时在后续的申请过程中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暑期交换经历

当时我和室友顺利申请了学校组织的暑期交换活动,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们乘坐飞机来到了洛杉矶。

伯克利分校所处的小镇距离洛杉矶并不算很远,我们也很快来到了学校的附近。

在交换的时候,我和室友住在学校附近的apartment中,这个apartment是两人一间,内部的设施十分的齐全,有公共洗衣房厨房、餐厅以及独立洗手间,另外每天还会有工作人员来为我们打扫卫生,十分的方便。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近,步行大约也只需要15分钟。

不过虽然在我们住的地方有厨房供我们使用,但是我和我的室友两个人当时对于做饭都是一窍不通,所以每天吃饭成为了最让我们头疼的事情,当时我们每天不得不每天到外面的餐厅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这也十分的麻烦。

但我们还是很快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当时伯克利小镇安静的环境也让我们十分享受,尤其是明媚的阳光以及清新的空气和北京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也有了一种解脱的快感。

不过与生活方面的改变相比,这次的交换经历在学习方面带给我的触动更大。

因为我们这个暑期交换活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当时我们上课都是选修性质的,我和室友觉得没有必要学习专业的课程,最终我们选择了美国历史以及国际关系两门课程。这两门课都是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所以上课的模式也是以分析材料以及同学们间的交流讨论为主,这种授课模式也让我们有了全新的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美国高校的授课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更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像我们当时在上课之前,老师都会安排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进行提前阅读,首先这些阅读材料的量比较大,另外其内容的难度也比较高,而如果不能很好完成这些材料的阅读,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在课前同学们就需要提前进行预习,同时在课后也要主动进行复习,一旦学习的自主性不强,那么很容易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

这两门课的课堂氛围也和我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两门课的课堂之上,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讨论十分活跃,同学们也都会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我看来这对我们的表达能力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在课堂的讨论之中,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两门课都没有安排书面作业,期末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和课堂展示。

在为期三周的学习结束之后,学校也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美国的几大城市,当时我们去了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纽约以及华盛顿这五个城市,但是因为整个行程只有10天的时间,所以我们每个城市停留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只是走马观花地游览了一番。尽管如此这段经历也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次的旅途中我见识到了美国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也了解了当地的文化,这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美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坚定了申请到美国留学的决心。

在这次的交换过程中,我体验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不过我一直没有忘记我来到美国的初衷,那就是借此判断自己到底要不要申请留学,所以我在交换的过程中也一直都在留心观察,并及时进行总结来分析自己经历的东西是否和我内心深处的需要相吻合。

在伯克利的学习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和我之前在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同时伯克利的学校环境、文化氛围也和北航有比较大的不同,可以说在交换的过程中我接触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也让我想要留学的念头愈发强烈,因为我很渴望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多出去走走,体验更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另外我的大学基本也是在家门口,所以我从来没有体验过异乡求学独自生活,这也是促使我做出留学决定的重要因素,因为我觉得这不仅可以丰富我的阅历,同时这段经历也会锻炼我的能力,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现在回头想想我当时做出留学的决定其实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是有些冲动的,毕竟我内心对于在同一个地方再呆上三年还是比较抗拒的。而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没有必要考虑的那么周全,因为如果我们每件事都想清楚那么很多奇迹也是不会发生的了。

留学申请准备

在我完成交换回国之后,我下定决心申请留学,因此我是从大三才开始真正进行留学申请准备的。

当时我是从零开始进行英语以及标化考试的准备的,而在大三之前我也并没有刻意刷高自己的GPA,和很多早早开始留学申请准备的同学相比,我也是有比较大劣势的。

不过尽管如此,最终我还是顺利拿到了三所名校的AD,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下面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申请准备过程。

托福考试准备

当时在决定申请留学之后,因为准备时间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紧张了,所以我立刻开始了托福考试的准备,在当时我也是先考的托福后考的GRE。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同学都会选择先备考GRE再准备托福的,因为GRE考试的难度较之于托福还是要高上不少的,其对于词汇量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先完成GRE备考之后再进行托福备考的话阅读和写作部分基本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只需要进行听力以及口语部分的备考就可以了。

这样做的确可以提升备考的效率,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方式并不是很适用,因为我本身在复习的时候更习惯按部就班地进行准备,所以我决定先从简单的托福开始准备,这样我也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保持信心,毕竟GRE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在这里我也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的计划,但是无论我们采用哪种计划,都要对托福以及GRE考试给予同等的重视,认真进行准备,这样才能确保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和所有的英语考试一样,想要考好托福,平时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从大三开始,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背诵托福单词并练习托福的听力,因为想要考好托福,这两项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基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在大三的寒假报名到专业机构的辅导班学习托福,在那里我接触到了托福的真题,老师也结合托福考试的实际需要帮助我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次的学习经历,我对于托福考试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的备考就是进行大量习题的练习了。

虽然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但是我当时托福考试的成绩却不是很理想,我足足参加了5次考试,才将自己的分数提升到了一百,其中很多次考试我的成绩就在100分附近,但是总是差一点点,而在多次考试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托福考出高分的心得。首先托福考试的成绩和你之前的付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你的运气以及临场发挥都会左右最终的分数。另外托福考试的阅读、听力、写作以及口语四个部分,成绩往往会出现起伏,这也十分考验我们在备考期间的耐心以及毅力。

而我们在进行托福备考的时候,想要考出高分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考试时我们发挥的稳定性,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对不同模块采取不同的复习计划。对于那些短板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练习,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找出自己的优势模块,同样在平时对其进行重点练习,确保我们在考试的过程中这个部分可以稳定拿分。像阅读当时就是我的强项,而我最后一次考试的时候阅读部分就是拿到了满分,其他项目没有出现失常才最终拿到了100的分数,对于那些托福比较苦手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借鉴我的经验。

GRE考试准备

说完了托福考试的备考过程,我再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GRE备考经历,不过虽然GRE的难度高于托福,但是当时我考GRE的过程还算顺利,参加了两次考试之后就拿到了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

GRE考试主要有Verbal、Quantity和Critical Writing三个部分,其中前两部分加起来算一个总分,最后写作单独算一个分。

在GRE的复习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词汇量以及阅读速度,所以我建议同学们最好可以尽早开始准备,像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从大二就开始进行GRE单词的学习。

除了单词的积累之外,我建议大家在备考GRE的时候也可以精读一些英语的阅读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因为GRE考试中文章的题材千变万化,里面也会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词语,而我们在进行英文阅读材料精读的时候,也会接触很多专业的文献,其中很多的单词我们都可能在GRE考试中用到。

下面我再分部分讲一下我的GRE备考过程,首先是Verbal部分,很多同学觉得想要考好Verbal,只要提升自己的词汇量,提升阅读速度就可以了,但在我看来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准备只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不代表我们可以正确作答,我们也需要掌握解题的技巧,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进行Verbal习题练习的时候,会根据题型进行归类并总结答题的技巧,与此同时我也没有放过自己的错题,因为通过对于错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在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分。

GRE的Quantity部分考察的主要是考生的数学能力,事实上这些题目的难度并不大,对于以数学能力见长的中国考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大家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对方的出题模式及思路和我们之前接触的数学题目有很大的区别,加上我们平时很少接触英文题干的数学题目,所以如果不能准确理解题干的含义,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掉入出题人设下的陷阱之中,从而影响成绩。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多多进行Quantity题目的练习,熟悉数学相关的词汇,并掌握对方的出题思路,这样考出高分也是很轻松的。

最后就是写作部分了,GRE考试中考生需要写出两篇议论文形式的文章。而我当时在进行写作部分准备的时候,我看了很多科普杂志以及学术期刊上的专业文章,学习对方的文章结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只是学习一个大概,而是仔细分析每一段乃至每一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学习如何让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表达更加流畅。之后我找到了一些GRE的范文模板,结合自己之前的理解进行了写作的练习,而我在写完之后也会找老师来帮我进行一对一的修改,这样的反馈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中避免犯错,同时也会提升我们作文的质量。整体来说GRE的写作部分并不是很难,大家只要多加练习还是很容易达到3.5分的,这也可以满足大部分项目的要求。

GPA的准备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GPA准备过程,GPA反映的是同学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状况,所以大家一定要尽早进行准备,最好可以从大一、大二就开始重视每一次考试,这样也可以将GPA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不过因为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并没有确定要留学,所以我没有太重视自己的GPA,不过当时我有保研的念头,所以我对于自己的成绩还是比较在意的,因此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差劲,所以我的GPA相对来说还算不错。

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我们在保研的时候,重视的是自己的平均分,不过美国的高校看重的是GPA,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百分制成绩和GPA之间的换算方式,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平时需要将成绩提高到怎样一个水平,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准备工作。

像北航在保研的时候,成绩达到90分才是学分绩点满分,但是在换算成GPA的时候,只要85分就是4.0的满绩了,可以说这样的换算模式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友好的。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学校平时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所以就算平时很认真的复习,考试的时候也很难考出高分。在这里我也建议同学们不妨主动和老师沟通,说明你在留学申请时需要较高的考试成绩,老师一般也会乐意帮助我们,像我当时就有两门课本来只考了84分,在和老师沟通之后顺利成为了85分。

如果在申请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给分比较严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专业整体的分数情况以及你在专业中的排名情况来辅助说明你的学习能力,这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你在GPA上的劣势。而我当时在大三开始进行申请准备的时候,GPA并不是很高,而为了可以提升自己的GPA,我在当时也选择了很多比较容易刷分的科目。

不过在选择这些科目之前,同学们最好可以和教务处的老师进行沟通,确保你选择的科目对于你申请时的成绩是有帮助的,避免浪费时间。不过直到最后我的GPA也只有3.62,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尽早开始准备GPA是多么有必要。

以上就是我英语成绩以及标化成绩准备的全过程了,大家可以看出我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的优秀,和大神也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最终的申请情况,这是因为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这类成绩往往只是名校的敲门砖,我们只要达到对方的标准就可以。在之后其对于申请竞争力的帮助很小,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准备之前了解自己申请项目对于成绩的要求,并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成绩,之后调整自己的准备计划,避免做无用功。

选校及申请

在我做完上述的申请准备工作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大四上半学期的末尾,当时我是在12月份完成收尾工作的,这个时候距离网申截止已经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所以最终的申请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不过我之前已经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提前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准备,在这里我也建议同学们网申相关的工作不要都等到最后再做,那样很容易让我们手忙脚乱,提前规划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些准备工作。

当时我是在大三的暑假开始规划申请的准备事宜的,当时我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是否要请留学机构来帮我完成申请工作。

因为当时留给我准备的时间已经很少了,而当时我的GRE考试还没有结束,在备考的同时我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各个项目,完成选校以及申请的工作,所以请留学机构帮忙无疑是我最好的选择。

不过现在有很多的留学机构供我们选择,当时在面对这些留学机构的时候,我也着实头疼了一番,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传统的留学机构还是半DIY服务模式的留学机构。后来我也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的了解,我发现传统的留学机构专业性并不是很强,他们只是熟悉申请的过程,但是对于专业以及不同高校的项目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很难针对我的需要提供服务,因此最终我也选择了admitwrite的半DIY申请服务,选择admitwrite的原因一来是因为这种半DIY的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我的需求,还有就是admitwrite的价格很有优势,全部服务只需要2万元,这也只是传统留学机构价格的一半,而在经历了admitwrite的服务之后,我对其服务质量也是十分满意。

Admitwrite让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专业性,在admitwrite有超过500名来自海外高校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拿到过美国top30级别名校的offer,可见他们的优秀。而且这些导师都经历过全部的留学申请过程,所以他们很清楚留学申请中需要做的工作,像当时我的导师就结合我的准备情况为我制定了申请的计划表,让我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留学申请的工作。另外导师因为亲身经历过留学申请的过程,所以他很清楚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出现哪些错误,他也会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这也可以让我们在申请的时候少走很多的弯路,提升申请的效率。

不过admitwrite最让我看重的还是导师的专业性,因为admitwrite的导师来自不同的项目,所以无论同学们想要申请什么项目,在这里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为他提供服务。因为导师对于项目足够了解,所以在选校的时候,他们也会给出很多切合实际的建议。像当时我的导师就为我介绍了各个项目的情况,同时他根据我的申请意愿以及我的实际条件给出了大致的选校范围,之后他也根据我的目标给出了申请准备的建议。

首先当时我的GRE备考还没有结束,所以导师先是帮我制定了一个目标分数,同时给了我很多复习备考方面的建议。不过在硬性条件方面,导师可以提供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靠我自己,但是在软性条件准备环节,导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时我的导师为我分析了项目的需要以及对于申请同学的偏好,之后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介绍给了我一些专业相关的项目,诸如实习的机会或是实验室的研究课题,这些对于提升专业背景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不过当时虽然我在导师的帮助下丰富了自己的经历从而增强了自己的软性实力,不过没有好的文书,这些努力也是没有效果的。这是因为高校的老师都是通过文书来了解申请同学的经历,之后通过这些经历来判断同学的综合能力以及他是否符合项目的需要,可以说文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同学的软性实力。

所以对于文书的优化就显得十分关键了,可是现在大多数同学自己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书,这是因为想要提升文书的竞争力,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从而让文书的内容可以与项目更加契合。可是很多的同学对于项目本身就缺乏了解,而在网上可以查询到的资料很多也只是基础信息,并不能为我们文书的写作提供参考,所以我们并不能对文书的内容进行优化。

同时很多同学在写文书的时候往往想要在文书中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所以也会将自己过去的经历都罗列到文书之中,这样不仅会让文书的结构显得杂乱无章,同时也会让高校的老师找不到你表达的重点,反而会影响文书的质量。我建议同学们在写文书之前,最好可以整理自己过去的所有经历,之后找出与项目相关的经历进行重点描写,而在写这些经历的时候,主要要写出我们在其中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其间我们不妨加上一些细节的描写,这样也更容易打动导师。

而我们在写文书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内容的流畅和通顺,所以在写的时候不需要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不过国内的同学在写文书的时候,很难根据对方的阅读习惯对文书的内容进行调整,这也会影响对方的阅读体验,影响文书在申请中的效果,所以同学们自己想要写出有竞争力的文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时我在准备文书的时候,admitwrite的导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首先他结合自己对于项目的了解,帮助我对文章的结构及表达进行了优化,让我可以在文书中更好地展现自己身上的优势。而在我文书写完之后,导师也帮我修改了错误,同时对文书进行了润色,使其更加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所以我建议那些自己DIY申请的同学在写完文书之后最好也可以请专业的人士对文书内容进行修改,这对于申请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这样文书与项目之间的契合度会大大增加,这样也会提升我们申请成功的几率。现在很多同学在进行留学申请的时候会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选择DIY,但是我觉得留学申请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投资也是很有必要的,像在文书上请别人帮忙在我看来就是十分值得的。

说到了这里,对那些想要请留学机构帮助自己完成申请的同学我也有一些小tips要分享。我们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对方的导师是否有留学经历,因为只有那些有过留学经历的导师,他们分享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在国内的了解的信息很可能不准确,尤其如今社会发展很快,像就业资讯、行业情况以及高校的实际状况我们在网络上都是很难了解的,而有过留学经历的导师就很清楚这些。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在申请留学的时候才不会出现信息上的缺失,也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申请的项目,避免留学失败的风险。

而现在国内很多留学机构的导师都没有留学的经历,他们只是在国内培训出来的,所以他们只是了解留学申请流程相关的事项,对于项目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这样自然很难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不过我们除了要关注导师是否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之外,也要注意导师留学的学校背景,毕竟名校毕业的导师和那些毕业于不知名高校的导师无论从能力还是对于行业和项目的理解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有名校背景的导师在为我们留学申请提供帮助的话效果无疑会更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导师的专业背景是否和我们匹配,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只有和我们专业背景相同的导师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留学申请提供帮助。

而除了导师的能力之外,我们也要考察留学机构是否靠谱,因为如果只有好的导师,但是留学机构在监管上存在缺陷的话,也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所以大家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最好可以先考察一下机构整体的情况,也可以到论坛或是其他地方了解同学们对于机构的评价,这样我们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留学机构。

总结

以上就是我留学申请的过程了,在我看来留学申请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困难,但是同样也不是多么轻松,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像我当年在申请的手也同样走过很多的弯路。

所以留学申请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急躁,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完成申请过程。

另外在留学申请过程中,仅凭借我们的力量来申请是很难获得好的申请效果的,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多寻求他人的帮助,无论是请留学机构帮忙进行申请,还是咨询有经验的前辈都是可以的,这样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申请。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在留学申请的时候对自己有自信,积极做好申请准备,我们都会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申请结果。

导师背景 CU(ColumbiaUniversity)电子工程(EE)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 半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电子工程(EE)、具体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 收到包括CU,NYU,USC等校的硕士录取通知,主要擅长学生背景强化、托福专项提分、学校申请、签证申请、文书写作,留学生活与学习情况咨询等业务,可尤其针对女神校为哥大的同学提供全方位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能有机会叩开哥伦比亚大学的大门。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得做好打持久战和全方位准备的心理。别指望有什么“捷径”或者“秘籍”,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能做的做到最好。首先,咱们得明确,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世界顶尖学府,而且是那种“老钱”级别的名校,历史悠久.............
  • 回答
    US News 2022美国大学排名,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并列第二,普林斯顿大学位列第一,这个结果着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这个排名呢?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这个排名的“看点”在哪里? “三大巨头”的地位动摇? 很多人习惯了哈佛、耶鲁、斯坦福、MIT这些学校长期占据.............
  • 回答
    哥伦比亚大学SPS的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项目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MAE(Master of Applied Economics)项目,这可以说是两种非常不同的选择,它们各自有着鲜明的优势和侧重点。帮你梳理一下,以便你能更清晰地做出决定。哥伦比亚.............
  • 回答
    看到“剑桥、哥大研究生欲造 32 万公里的登月电梯”这个消息,确实挺让人兴奋的,也勾起了不少人对科幻场景的想象。不过,作为一名对科学技术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得说,这事儿,怎么说呢,得理性看待。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个“登月电梯”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要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设一条长达 32 .............
  • 回答
    李嘉晖事件,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个顶着“天才少年”光环、被寄予厚望的学生,最终却陷入学术造假的风波,还疑似面临退学,这确实是令人震惊且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从这件事的曝光开始,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已经放在了“学术造假”这个极其严重的指控上。在学术界,诚信是基石,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都是对学术尊严的践踏,.............
  • 回答
    窗外的红烛摇曳,映得内室喜气洋洋,却也模糊了我的视线,遮蔽了心头的万千愁绪。旁人都说,这是我与三哥的吉日,整个京城都知晓,我与三哥情投意合,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我心里清楚,今夜掀开盖头的,绝不会是我的三哥。我叫苏婉,从小便与三哥苏辰一同长大。他温润如玉,才华横溢,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男子。我曾.............
  • 回答
    关于知乎“轮子哥”相关的“大V观点论战”,这确实是知乎平台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常常能引发相当热烈的讨论。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轮子哥”本身是谁,以及他为什么能成为焦点?“轮子哥”在知乎上通常指的是一些在技术领域(尤其是编程、计算机科学)有一定建树,并且拥有大量粉丝的资深用户。他们.............
  • 回答
    最近在B站上,关于UP主“非洲飞哥”及其视频中出现的保姆大胃王王黛薇未婚先孕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本身就挺复杂的,因为它涉及到几个层面的问题:关于王黛薇未婚先孕这件事: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王黛薇作为一名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生育方式。是否结婚、何时生育,这完全是她的个人选择.............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大 V 轮子哥关于专业选择的言论? 详细解析知乎大 V“轮子哥”(真名:张栋)以其在编程、技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直率的风格,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他关于专业选择的言论,特别是那些强调“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并且有长期价值的领域,并且能够持续学习和投入”的观点,普遍受到认可,但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不.............
  • 回答
    在中国网络上,“尼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其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社会文化现象。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来源、演变、使用语境以及它所映射出的问题。词源与历史背景的“误读”首先要明确,“尼哥”这个词在中国网络上的广泛使用,并非直接继承了英文中的“nigger”一词的完整历史包袱.............
  • 回答
    “圣枪哥”Flandre,这个名字在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粉丝心中,承载着太多期待,也见证了太多起伏。当他以JDG战队首发上单的身份,在2023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舞台上举起那座金灿灿的奖杯时,随之而来的,是历史性的时刻——他是第一位获得全球总决赛冠军的中国本土上单选手。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意义.............
  • 回答
    您好!关于《三体》电影版制片人孔二狗在微博上力挺“诺贝尔哥”郭英森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能聊聊里面的门道和各方看法。背景梳理:孔二狗力挺郭英森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孔二狗是谁?他是《三体》电影项目的重要推手,在科幻圈和电影行业都算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诺贝尔哥”郭英森.............
  • 回答
    IEM悉尼中国区预选赛的这场对决,VG以3:2的比分险胜天禄,无疑是一场足以载入中国CS:GO史册的精彩交锋。赛前的普遍看法可能更倾向于经验老道的BTRG(天禄)占据优势,毕竟他们是国内赛场上的常客,并且在国际舞台上也有过不少亮眼的表现。然而,VG在这次预选赛中展现出的决心和执行力,狠狠地打了所有人.............
  • 回答
    “哥,咱家有钱了”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刚看到的时候,好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哇,女方好有钱!”或者“男方家里真下血本!” 但细琢磨起来,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掺杂了太多现实的东西,也触碰到了不少当下社会婚姻中存在的痛点。咱们一点点捋。首先,这个女方要求 50 万彩礼,这本身就不是个小数目。.............
  • 回答
    哥舒翰:唐朝最后的坚盾与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哥舒翰,一个在唐朝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安史之乱中唐朝军事抵抗的关键人物。评价哥舒翰,需要从他的军事才能、性格特点、战略决策以及其行为对安史之乱进程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哥舒翰的军事才能与性格特点:哥舒翰出身河.............
  • 回答
    关于哥谭噩梦中赫然(Batman)的妻子流产这个情节,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痛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无论是对于角色本身,还是对于整个故事的推进。要理解这个情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悲剧性的核心:失去与绝望首先,这个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对于一个渴望成为父亲的男人,尤其是像蝙蝠侠这样内.............
  • 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轮子哥”和“暴力下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才能更准确地评价“轮子哥认为AlphaGo (Master)是靠暴力下棋”这一观点。1. “轮子哥”是谁?“轮子哥”是中国围棋职业棋手柯洁的昵称。柯洁是中国乃至世界围棋界的顶尖棋手之一,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并与AlphaGo有过正式比赛的经.............
  • 回答
    “大力哥”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上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现象,一种草根的、充满争议的、又带有一定时代印记的人物。要评价大力哥,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而不是简单地用好与坏来定义。一、 大力哥的起源与崛起:大力哥,真名赵德龙,最早活跃于网络论坛,以其粗犷的外表、夸张的言辞和“大力出奇迹”的标志性口头禅而闻名.............
  • 回答
    “轮子哥”VCZH在微软(Microsoft)工作十几年,但职位仍是SDE2(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2),这是一个在科技界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要评价这个情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表面上的“停滞”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可能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首.............
  • 回答
    《鸟哥的Linux私房菜》作为一本非常受欢迎的Linux入门书籍,为许多人打开了Linux世界的大门。然而,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在特定领域可能存在争议或需要更深入理解的内容。我们来逐一评价一下您提到的几点:1. “BSD和GPL很类似”的评价鸟哥在书中可能会提到BSD和GPL的相似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