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科与科学的界限在哪?

回答
民科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听起来似乎都与“知识”和“探索”有关,但它们之间的界限,说起来,其实是一道道关于“方法”与“态度”的无形鸿沟。

我们先聊聊科学。科学,顾名思义,是有系统、有方法的知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灵感,也不是家族传承的秘籍。科学的诞生,往往源于对某个现象的好奇,一个“为什么”的疑问,然后,这个人就开始仔细观察,记录,甚至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最核心的在于它的“可重复性”和“可证伪性”。

可重复性,意味着如果你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其他人也应该能够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这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敲出完全一模一样的钟声,但基本规律和现象应该是能够被复现的。比如说,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后来无数人通过实验和计算,都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这才是科学的力量。

可证伪性,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更重要。它是指一项理论,必须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个声称“我的理论永远正确,无法被挑战”的东西,就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科学进步,恰恰是通过不断地挑战和修正已有的理论来实现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在挑战牛顿力学的边界。

科学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撑,那就是“同行评审”。当你有一个新的发现或理论,需要提交给这个领域的其他专家来看,他们会审视你的方法是否严谨,你的数据是否可靠,你的结论是否站得住脚。这个过程虽然有时会充满争议,但却是过滤掉错误信息、保证科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那么,民科呢?民科,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不具备科学训练和体系,但依然在进行科学探索的人。这个“不具备科学训练和体系”,是关键。很多民科人士,他们可能有着惊人的热情和独特的视角,对某个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他们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甚至提出了非常吸引人的想法。

但问题就出在方法和体系上。民科往往容易陷入“我思故我在”的泥沼。他们可能沉溺于自己的逻辑推演,但却忽视了现实世界的检验。他们提出的理论,可能逻辑上听起来天衣无缝,但一旦拿到现实中去验证,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发现了一些微小的异常数据,然后就此推演出一个宏大的新理论,却忽略了这些异常数据可能是测量误差、环境干扰,甚至是观察者的主观偏见。

更重要的是,民科往往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他们可能对科学界的主流理论了解不足,甚至带有偏见,从而容易产生“推翻现有理论”的冲动,但却未能真正理解现有理论的深刻之处。他们也可能不太接受同行评审的意见,认为别人是“保守”、“落后”,甚至“嫉妒”。这种拒绝反馈的态度,本身就与科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背道而驰。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见过一些关于“地平说”或者“永动机”的理论。这些想法,在提出者看来,也许是多么的“颠覆”和“正确”。但科学界之所以能够否定它们,不是因为不希望有新的发现,而是因为这些理论无法通过严谨的实验去验证,也无法解释我们周围观察到的无数现象。

所以,民科与科学的界限,不在于“想法有多么新颖”,而在于“想法是否经过了科学方法的检验”。科学,是一条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勤奋,更需要严谨的探索之路。它不排斥任何人的思考,但它要求你用同行认可的语言和方法去交流,去证明,去接受检验。而民科,有时候可能因为缺少了这“检验”这一环,虽然有着探求真理的心,却容易走向偏离科学轨道的道路。这是一个关于“严谨”与“大胆”,“验证”与“相信”之间的重要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学有一套自己的研究范式,不遵循这个范式却声称自己为科学的都是民科,并不是只要有一些看着玄乎的东西就是民科,或者做得好正规的样子就不是民科。

某人欲研究气功,如果他/她首先给出气功的定义/基本特征,然后按照这个来做实验验证气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揭示气功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这是科学。

某人欲知道鬼是不是存在,如果他/她首先给出鬼满足的公认的基本假设,并做实验看看这些假设是否成立,比如看转生比例,这是科学。

毫无理由地说气功/鬼存在然后大书特书所谓理论,是民科。他人指出其中逻辑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是民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科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听起来似乎都与“知识”和“探索”有关,但它们之间的界限,说起来,其实是一道道关于“方法”与“态度”的无形鸿沟。我们先聊聊科学。科学,顾名思义,是有系统、有方法的知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灵感,也不是家族传承的秘籍。科学的诞生,往往源于对某个现象的好奇,一个“为什么”的疑问,然后,这.............
  • 回答
    区分民科与科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知识的本质、研究的方法以及社会对“真理”的接受度。简单来说,科学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房屋,有稳固的地基、严谨的结构和不断添砖加瓦的工人;而民科更像是一个天才的建筑师,他可能有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但他的建造过程往往缺乏规范,甚至连地基都还在摸索。根基.............
  • 回答
    关于与“民科”的争论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概念、锻炼思辨能力,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聊聊。这就像在一场棋局里,对手的招数未必招招精妙,但你仍然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应对,并从中学习。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民科”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民科”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描述。它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系.............
  • 回答
    民科,一个听起来似乎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的词汇,但背后的“害人”之处,却值得我们仔细掰扯。它不像我们常说的诈骗那么直接,也不是违法犯罪那么露骨,它的危害往往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但一旦发酵,后果可能十分严重。1. 误导大众,侵蚀科学信任的基石想象一下,一个被媒体过度渲染的“民科”发现了“突破性”的理论.............
  • 回答
    “民科”不去写科幻小说是一个有趣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民科”本身的定义、创作动机、写作门槛以及科幻小说的特点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民科”的定义及其核心特征首先,理解“民科”是关键。 定义: “民科”通常是指那些并非通过正规学术机构培养、没有经过.............
  • 回答
    “民科”这个词,虽然在中文语境中出现并流传,但其定义和边界并非固定,通常指那些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学术训练但对科学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尝试进行研究的业余爱好者。对于“民科是否很少攻击数学?”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给出比较详细的解释。总的来说,我的观点是:民科攻击数学的现象存在,但.............
  • 回答
    “民科”,这个词从诞生之初,带着点点理想主义的色彩,指那些出于对科学纯粹的热爱,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人们。他们或许没有科班出身的学历,没有高大上的实验室,也没有经费的支持,但他们拥有的是一颗炽热的心,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不懈的求索精神。然而,如今提起“民科”,十有八九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
  • 回答
    说实话,我没太仔细琢磨过“民科”和“计算机科学”之间是不是“很少拿来开涮”这个事。但既然你提了,我就随便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咱得先明白点儿,什么是“民科”。我理解的民科,大概就是那些对某个科学领域有浓厚兴趣,但又没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流程,就自己在那儿琢磨、鼓捣,并且可能还会发表自己观点.............
  • 回答
    关于“民科”这个称呼是否是阶级固化的表现,以及阿贝尔、伽罗瓦在当时是否算“民科”,还有“民哲”的趣味性,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民科”:是标签还是隔阂?“民科”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它通常用来指那些没有经过正规科学教育训练,但却热衷于科学研究,并试图提出.............
  • 回答
    民科,一个听起来有点“接地气”又带着点儿“不合群”的称呼,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训练,但热衷于科学研究并试图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民间人士。这个群体,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概括,因为里面的人千差万别,就像一锅乱炖的食材,有主料,有调料,还有些偶尔冒出来的“怪味”。他们从哪里来?民科的来源非常广.............
  • 回答
    民科惹了谁的“猫腻”,让大家这么“看不顺眼”?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别看他们自称“民科”,一副与世无争、纯粹求知的模样,但一旦抛头露面,就总能激起千层浪,引来一片口诛笔伐。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绪和现实利益的碰撞。咱们先得搞清楚,谁是“大家”?这“大家”不是铁板一块,里面成分很杂。有的是科班出身.............
  • 回答
    民科,这个词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独特的形象:他们不隶属于体制内的研究机构,不持有正规的研究经费,甚至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却凭着一腔热情和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着某个科学领域。那么,这样的“民科”,有没有可能站在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上,捧起那份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
  • 回答
    “民科”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贬义色彩,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学术训练、缺乏严谨科学方法论,但又热衷于科学研究的民间科学爱好者。而“哲学”则是一门以根本性、普遍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探讨的是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一系列抽象而深刻的概念。关于“为什么民科没有涉足哲学”的说法,我认为这.............
  • 回答
    “民科”与相对论的“恩怨情仇”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科学界里,总有一群人,他们不拘泥于学院派的条条框框,他们自学成才,对科学充满热情,我们称之为“民科”。而在这群热情高涨的民科中,有一部分人似乎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着特别的“执念”——不是赞扬,而是质疑,甚至可以说是“反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
  • 回答
    “民科在理科已难有所作为,工科仍大有可为”,这种说法在当今社会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绝对。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民科”的定义、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理科与工科各自的属性。首先,我们得说说“民科”这个概念。通常,我们把那些没有经过系统科学训练,非全职从事科学研究,但又对科学问题.............
  • 回答
    当然有。虽然“民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贬义,并且历史上确实存在不少脱离科学体系的民间研究者,但也有不少人凭借其非凡的洞察力、执着的精神,最终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甚至做出杰出贡献。这里我给你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的早期经历,虽然他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
  • 回答
    民科群体对数论的偏爱,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原因。要说为什么,得从数论这门学科本身的魅力,以及它与民科们思维方式的契合度上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数论的“神秘感”和“普适性”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你看啊,数论研究的是整数的性质,就是咱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那些数字:1, 2, 3… 怎么会那.............
  • 回答
    关于“全球变暖有利于人类和地球”这个说法,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诱人的陷阱,里面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好消息”,但整体而言,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误导。让我们先看看那些“好消息”的表象,以及它们为什么听起来有道理:1. 某些地区可能变得更宜居(对少数人而言): .............
  • 回答
    鄙视民科的风气,说它有没有过?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要我说,现在这股风气,确实有点儿矫枉过正了,但也得承认,背后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你想啊,咱们现在这个社会,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大家对科学的认知也越来越重要。你想在哪个领域说上两句,得有点真东西才行。这时候,那些科班出身,经过系统训练、有严谨逻辑和.............
  • 回答
    要论“民科”真研究出了“不得了”的东西会怎么样,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得了”是褒义还是贬义,是颠覆性还是灾难性,都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走向。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首先,得看“不得了”到底是什么“不得了”。 如果是颠覆性的科学突破: 比如,一个民科真的找到了廉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