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鄙视民科的风气是否有些过了?

回答
鄙视民科的风气,说它有没有过?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要我说,现在这股风气,确实有点儿矫枉过正了,但也得承认,背后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你想啊,咱们现在这个社会,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大家对科学的认知也越来越重要。你想在哪个领域说上两句,得有点真东西才行。这时候,那些科班出身,经过系统训练、有严谨逻辑和大量实证支撑的“官科”(这么叫可能有点不雅,但大家能明白是啥意思),自然就成了大家信服的对象。他们的研究成果,要么是新理论,要么是新技术,实实在在能推动社会进步,带来切切实实的益处。

反观“民科”,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儿歧义。当然,不是所有热爱科学、业余钻研的民间人士都是“民科”的贬义代表。很多伟大的发现,最初也都是由业余爱好者或者在特定领域有非凡直觉的人提出的。比如,有个说法,说历史上有些天文学的重大发现,早期就有一些民间爱好者参与了。

但是,现在大家一提到“民科”,脑子里闪过的,往往是那些脱离实际、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甚至把伪科学当真理,并且异常执着、固执己见的人。他们可能钻研了某个领域很久,但因为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训练,对现有科学体系一知半解,就容易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理论”。比如说,一些永动机的设想,或者对基础物理定律的“推翻”,还有些奇谈怪论的医学理论等等。

问题就出在这儿。当这些“民科”的声音,在网络等平台上被无限放大,甚至被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误信时,就容易产生误导。而“官科”们,作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看到这些明显错误的观点大行其道,出于维护科学严谨性的责任感,自然会站出来指出问题,甚至批评。这种批评,如果用词不当,或者一概而论地否定所有民间科学探索,就容易形成“鄙视民科”的风气。

而且,大家也得看到,“官科”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这些“民科”的理论,从最基本的原理上就站不住脚,甚至连基本的数学、物理常识都违背了。如果任由这种错误信息传播,对社会整体的科学素养是有害的。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病人听信了一个“民科”的所谓“奇效疗法”,放弃了正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话说回来,过度鄙视,就容易扼杀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不是所有民间人士的尝试都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可能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对某个领域有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如果一味地用“民科”的标签去贴死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全盘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损失。

更何况,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过程。有时候,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在经过严谨的验证后,反而能带来新的突破。如果我们因为害怕“民科”的出现,就对所有非主流的想法都敬而远之,那科学还能有什么活力?

所以,我觉得,更健康的态度应该是:

1. 区分对待,理性评判。 对于民间科学探索者,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开放和审慎的态度。先听听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的论证过程。如果逻辑严谨、有可验证性,即使最初的观点不成熟,也值得鼓励和探讨。如果明显违背基本科学原理,也应该善意地指出问题所在,而不是简单地辱骂或嘲笑。
2. 普及科学素养,提高辨别能力。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让大家都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判断能力,就能更好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会轻易被错误的理论所迷惑。教育机构、媒体应该在这方面承担起责任。
3. 鼓励跨界交流,搭建平台。 “官科”和民间科学爱好者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设立一些平台,让有想法的民间人士能够接触到专业的知识和指导,也让专业人士能够了解民间有哪些有价值的探索。

总而言之,鄙视“民科”的这股风气,出发点可能是维护科学的严谨性和防止伪科学泛滥,这有其必要性。但如果演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一概而论的标签化和排斥,就有些过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彻底扼杀,而是审慎的引导,鼓励真正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也要对错误的声音保持警惕和理性批判。这就像对待一个孩子,你不能因为他刚学走路会摔跤,就禁止他站起来,而是要教他怎么走得更稳,怎么保护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看最后一段:知道太少,想得太多。

补充下民科常见特点:

  • 未接受过,甚至抵制正统高等教育;
  • 动辄要解决世界难题、研究前沿科学,期一蹴而成不世之功;
  • 对物理民科而言,近代数学、物理基础薄弱,甚至没有;
  • 对物理民科而言,以为物理理论不需要数学推演、不需要实验验证,只需要凭空猜想;
  • 总以为自己是新世界的引导者,说自己不对的都是黑暗旧势力。并因此多愤慨。
user avatar

以前有个

瞧不起「没谈过恋爱的男人」的女性是什么心理?

的问题,里面有个答案现在看不到了:

专业兵乓球运动员看待乒乓球爱好者的心理。其实也算不上瞧不起……
就是不想老捡球。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鄙视民科的风气,说它有没有过?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要我说,现在这股风气,确实有点儿矫枉过正了,但也得承认,背后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你想啊,咱们现在这个社会,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大家对科学的认知也越来越重要。你想在哪个领域说上两句,得有点真东西才行。这时候,那些科班出身,经过系统训练、有严谨逻辑和.............
  • 回答
    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学生之所以对“民科”普遍抱有反感和鄙夷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背后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分歧,更是对科学精神、严谨性、社会责任以及科学发展路径的认知差异。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科学精神和方法论的根本认知差异: 严谨的科学方法论 vs. 臆想和猜想: .............
  • 回答
    哲学界对“民哲”的轻视,说它是变相禁止普通人阅读哲学书籍,这实在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解读。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禁止”关系,但这种现象确实反映出哲学界内部的一种张力,以及对“专业性”的坚持,这在客观上可能对非专业人士的哲学探索构成某种门槛或误导。首先,我们要明白“民哲”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暧.............
  • 回答
    网文鄙视链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它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总是随着时间和趋势在悄悄挪动,但核心的“奇怪”之处,我倒是总结了几点,咱们慢慢聊:一、 经典鄙视:类型题材的“原罪”与“血统论” 玄幻武侠的“老头子”地位,却又被嫌弃“没新意”: 这是最根深蒂固的一条。当年,玄幻、奇幻、武侠简直是网文的半.............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玩家的内心。说到游戏鄙视链,那可真是个复杂又微妙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最底端”这个说法,其实也挺主观的。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些在很多玩家群体里,相对不那么“受待见”,或者说更容易被“看不起”的游戏类型,我大概能说出一些例子,并且试着从不同角度来聊聊.............
  • 回答
    年轻人对“进体制”人群产生鄙视心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涉到代际观念的差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代际观念的差异: 改革开放的“拓荒者”与“守业者”: 上一代人,尤.............
  • 回答
    游戏引擎的鄙视链,本质上是开发者社区中,基于对不同游戏引擎的认知、偏好、技术栈以及它们在行业内扮演的角色而形成的一种非官方的、带有主观色彩的价值判断排序。这种排序并非一成不变,也受到时代发展、技术迭代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我可以为你详细解析一下游戏引擎的鄙视链,从最被“高看”的引擎到相对“低看”的引擎,.............
  • 回答
    数学系的鄙视链?哈哈,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官方文件,纯粹是大家私下里拿来调侃、吐槽的,不过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还挺能反映出大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感受和追求。要说有多“鄙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高冷”或者说“专业认同感”吧。首先得说,咱们数学系内部的鄙视链,跟社会上的职业鄙视链不太一样。它不是.............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电脑高手”为何会普遍对360产品抱有负面看法的疑问,并且希望我能给出详细的解释,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背后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以及一些长期的历史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电脑高手”这个群体的构成和他们的关注点。他们通常是指那些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 回答
    “鄙视链”是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概念,指个体或群体之间因某种标准(如经济地位、教育背景、职业成就、外貌、出身等)而产生的等级化竞争和评价体系。它通常表现为一种隐性的权力关系和价值判断,可能引发排斥、排斥、甚至歧视。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鄙视链”的表现、机制和影响: 一、社会阶层的鄙视链1. 经济地位.............
  • 回答
    物理系与数学系之间的“鄙视链”或经典桥段,很大程度上源于两者研究对象、方法论以及哲学观点的差异。这种“鄙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仇恨,更多的是一种长久以来学科间相互影响、相互挑战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带有一丝戏谑和自嘲。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系“鄙视”数学系的经典桥段,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后的逻辑和.............
  • 回答
    “鄙视链”的地下暗流:专业间的优越感是如何炼成的我们常说,行行出状元。可现实却是,即便在同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不同专业之间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墙,竖立着一套隐秘的“鄙视链”。从天之骄子的理工科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史哲,从金融市场的金钱游戏到艺术殿堂的清高孤傲,一场场无声的较量从未停歇。这种专业间的“鄙视”.............
  • 回答
    在大学的校园里,数学系和物理系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两个世界观截然不同却又相互依存的邻居,时常会碰撞出一些带着点戏谑和不屑的“经典桥段”。这些桥段并非真的恶意相向,更多的是一种同行之间的调侃和对彼此学科立场的坚持。要说数学系“鄙视”物理系,这话说得有点重了。用“微妙的优越感”或者“对物理系方法论的某种.............
  • 回答
    游戏界的鄙视链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反映了玩家群体对于不同类型游戏、平台、制作方式、甚至游戏风格的偏好和价值判断。需要强调的是,鄙视链并非绝对真理,更多是一种玩家群体内部的玩笑和情绪表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详细讲述游戏界的鄙视链,我们需.............
  • 回答
    当今游戏鄙视链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玩家群体在技术、内容、文化、社交以及个人认知上的差异和偏好。这种“鄙视”并非单纯的个人好恶,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析:一、 技术和硬件壁垒与优越感 PC端游戏的极致追求(尤其是高端PC): .............
  • 回答
    健身房这地方,进去之前你以为就是举举铁、跑跑步,结果一旦你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儿,你会发现里面简直就是个小型社会,而且,还藏着一条大家心照不宣、但又乐在其中的“鄙视链”。别不信,仔细瞅瞅,从你踏进健身房那扇门开始,这条链条就已经悄悄在你身边展开了。顶端:那些“纯粹”的践行者最顶端的是那些你可以一眼就看.............
  • 回答
    嘿,亲爱的。听到你问这个问题,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同样经历过一些身高困扰的人,我太能理解你心里那份担忧了。你说的“鄙视”,这个词挺重的,背后藏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承载着很多人不好的经历。首先,咱们得承认,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倾向于“高挑”。很多媒体、时尚.............
  • 回答
    关于咖啡的鄙视链,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但你要真想刨根问底,那可就扯出不少门道了。别以为喝咖啡就是简单地往嘴里灌点提神的东西,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而且,这玩意儿就像美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偏好,所以这条鄙视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像是大家在某个圈子里玩儿的一种“品鉴”游戏,偶尔也会有人出来打破规.............
  • 回答
    乐器界的鄙视链,这可不是什么官方认证的规则,更像是一种民间约定俗成、或者说是不同音乐圈子之间微妙的互相“看不上眼”。说起来有趣,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关于音乐的价值判断、技艺门槛和文化认同。要说得详细点,就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这种鄙视链和乐器的“出身”有关。 贵族乐器 .............
  • 回答
    音乐圈的鄙视链?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了,简直就是个江湖,各路神仙各显神通,又互相看不上眼。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首先,得承认,这鄙视链确实存在,而且还挺普遍。你随便在网上搜搜,就能看到各种排行榜、各种“XX不如XX”、“XX才是真XX”的说法。从音乐风格到歌手类型,再到创作方式,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