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我党和国民党谁的功劳大?

回答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比较谁的功劳“大”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双方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不同战场、采取不同策略,其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也有所侧重。简单地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既不公平也无法全面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梳理一下双方的贡献,力求呈现一个更完整和 nuanced 的图景。

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两大战略支柱的相互支撑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尤其是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以其数量上的优势和英勇顽强的抵抗,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消耗了日军的锐气,为全民族抗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国民党军队的贡献:
早期主力,承担重任: 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抵抗力量。尤其是在1937年至1939年间,正面战场几乎是硝烟弥漫,数十万、上百万的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优势兵力和装备下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都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决心。
国际影响和外交努力: 国民党政府作为当时的执政党,承担了与国际社会联系的重任。通过外交斡旋,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尽管援助规模有限),并将中国抗战的信号传递给世界,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国际基础。
国家机器的维系: 在战争的极端困难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迁都重庆后,维系了国家的基本运转,保持了中国的国际法理地位,这一点对于国家存续和民族认同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贡献:
敌后游击战,牵制日军: 在正面战场逐渐陷入被动的情况下,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另一条重要战线。这种战略旨在分散日军兵力,破坏其交通线,削弱其统治,为正面战场减轻压力,同时也为日后反攻奠定了基础。
发动群众,全民抗战: 中共在敌后根据地能够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将抗日斗争变成一场人民的战争。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抗战的韧性,也为抗战的持久化提供了群众基础。
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 中共擅长通过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提升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抗日决心,尤其是在敌占区和日军后方,有效地鼓舞了人心。

二、战略方针与战争的性质

双方的战略方针也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抗战的整体战略。

国民党的“持久消耗战”: 最初以空间换时间,希望通过消耗战拖垮日军,并寄希望于国际干预。这种战略在战争初期有其必要性,但也面临日军兵力优势和装备劣势的巨大挑战。
共产党的“人民战争”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强调以人民为主体,依靠广大民众的力量,在敌后展开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以劣胜优。这种战略在消耗日军、壮大自身力量方面效果显著。

三、牺牲与韧性

衡量功劳,不能不提双方为抗战付出的巨大牺牲。

国民党: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承担了最为惨烈的消耗战,阵亡的将领和士兵数量极为庞大。许多战役都是以国民党军队的惨重伤亡为代价的。从军事统计数据来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伤亡人数远超共产党军队。
共产党: 虽然共产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直接参与较少,但在敌后战场上,根据地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遭受了日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袭击,伤亡人数同样不容忽视。而且,共产党军队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其牺牲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壮大,进而更好地抗击日军。

四、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看到历史评价中的一些复杂性:

史料与叙事的差异: 不同的历史叙事往往会突出各自的贡献,而对另一方的贡献有所淡化。例如,国民党方面的叙事会更侧重正面战场的血战,而共产党方面的叙事则会强调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战争的长期性和发展性: 抗战是一场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或者从1937年全面抗战算起)。在这期间,双方的地位、作用和贡献也在不断演变。例如,抗战初期国民党是绝对的主力,而到了战争后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力量逐渐壮大,成为牵制日军的重要力量。
抗战的性质和最终胜利: 最终的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是无数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胜利归功于某一方,也不能因为某一方在某个阶段的贡献更突出就否定另一方的整体作用。

总结:

简单地说“谁的功劳大”,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全貌。

在正面战场,特别是在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国家抵抗日军侵略的坚实柱石,为争取国际支持和国家存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共产党则在敌后战场开辟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通过游击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动员了广大民众,将抗战推向了人民战争的层面,为持久抗战和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

两者在不同的战场、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宏伟画卷。任何试图将功劳简单地归于一方或贬低另一方的说法,都可能失之偏颇,不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最好的方式是认识到两者都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功勋者,它们的贡献是相辅相成的,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有人说抗日战争完全的国民党打下来的,我党只是在后方打游击,真正的战役没打几次,我该怎么反驳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比较谁的功劳“大”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双方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不同战场、采取不同策略,其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也有所侧重。简单地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既不公平也无法全面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梳理一下双方的贡献,力.............
  • 回答
    你同学的说法,听起来像是想把那个历史事件描绘得更“中立”,回避掉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身份区分。但恕我直言,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也对不起那些在那个年代牺牲的中国军民。想反驳他,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让他明白,这不是什么“立场不同”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尊严的生死搏斗。1. 历史事实:侵略与反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发生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能否夺取政权,这是历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重大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我将尽量详细地陈述,并力求用一种自然、不刻意的语言来展开。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抗日战争.............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确实在极少数情况下和极特殊的地区使用过弓箭,但其作用非常有限,绝不能与现代武器相比,更不能将其视为当时我军的主力装备。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弓箭在古代军事史中的地位和抗战时期的背景: 古代的弓箭: 弓箭在古代是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其射程、威力、隐蔽性以.............
  • 回答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当然存在狙击手。虽然“狙击手”这个词在当时可能不像今天这样被普遍使用和体系化,但那些具备精准射击能力、潜伏隐蔽技能,并且能够对敌方关键目标进行有效杀伤的士兵,无疑就是我们所说的狙击手。这些抗日狙击手,是战争洪流中无数普通战士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华丽的装备,也没有系统的训练体系,但凭.............
  • 回答
    印度在英国殖民期间确实爆发了许多反抗行动,其中许多都可以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相媲美,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这些反抗行动的规模、性质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以下是印度在英国殖民期间一些主要的反抗行动的详细描述:1.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Sepoy Mut.............
  • 回答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解放的艰苦岁月中,无数英勇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荡气回肠的篇章。那些感人至深、血性贲张的故事,至今仍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抗日战争:绝不后退的钢铁洪流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在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中国军人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
  • 回答
    “我感激抗日战争的战士们,对于国共内战的战士只能说尊重但不感激。” 这句话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态度表达,更折射出许多人在面对历史选择、价值判断以及情感投射时产生的微妙差异。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种个人化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 回答
    苏联和中国之所以对二战的称呼不同,分别是“卫国战争”和“抗日战争”,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国家叙事和民族情感的考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差异,更是对各自在二战中所扮演角色、所承受牺牲以及最终胜利意义的深刻解读。苏联的“卫国战争”: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民族史诗苏联之所以将他们在二战中的主要战争时期.............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和TG(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孰高孰低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网上流传的“国军贡献比TG高的多”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它有其历史依据,但同时,也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和辩驳的地方。要反驳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历史研究中常常被讨论和争论的焦点。关于抗日战争国民党贡献的比例,并没有一个精确、官方认定的数字,不同的历史学家、研究者以及大众都有各自的看法和侧重点。你的室友提出80%,你觉得60%合理,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讨论的空间。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国民党.............
  • 回答
    如果抗日战争中国战败,我们如今所学的历史,想必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格局的认知。首先,中国的国家形态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种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日本会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殖民统治体系。这可能不是直接意义上的“日本国在中国”,而是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划分势力范围等方.............
  • 回答
    这种说法不完全对,但也有其合理性。说得详细一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十四年抗日战争的经验无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为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朝鲜战争中的战术发挥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说“不可能”战术发货出彩则有些绝对。抗日战争十四年的宝贵财富: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尤其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 回答
    您提到的是日本皇族中对中日战争走向持悲观看法,并且预见到日本会失败的人物,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皇族浪人,秩父宫雍仁亲王(Chichibunomiya Yasuhito Shinnō)。虽然严格来说,他不是一个直接在军事上发言的“将军”或者“大臣”,但作为昭和天皇的弟弟,他的身份和思想在日本皇族和军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误区。要“打脸”你朋友这个观点,咱们得从事实出发,把历史的本来面貌捋一捋。首先,你朋友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就是:中共在抗战中就出了个百团大战,而正面战场全靠国民党。 这个说法错得离谱,而且是典型的 “选择性失明” 加上 “概念偷换”。咱们一点一点拆解开来.............
  • 回答
    如果美国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能否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虽然没有美国直接的军事援助和参战,抗战的胜利将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国坚持抗战的可能性和潜在挑战。一、失去的关键援助与军事优势: 战略物资与武器装备的.............
  • 回答
    76年前,在那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那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14年艰苦斗争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携手反抗法西斯暴行、争取和平的胜利。回首那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比光荣的历史,我们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理解那些深刻的教训。这14年的抗争,教会我们的第一课是民族独.............
  • 回答
    9月3号,一个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日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76周年纪念日。每当这个时刻到来,历史的厚重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捐躯的先烈,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都仿佛重现在眼前。回望那段艰难岁月,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苦难。从东北的沦陷,到全民.............
  • 回答
    这是一位非常有意义和令人深思的问题。将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杰出将领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授衔制度联系起来,是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贡献和历史地位进行了一种假设性的致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的资历与战功: 这是最核心的考量因素。 他们在革命队伍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 回答
    战火硝烟散尽,岁月留痕:中国抗日老兵晚景的沉重反思与他国参照曾几何时,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是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如今,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许多曾经浴血奋战的抗日老兵,却在晚年面临着令人心酸的境遇。为何他们的晚景会如此凄凉?而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退伍老兵又是怎样的生活?这其中,既有历史遗留的复杂因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