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打脸我朋友的观点: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也就百团大战,而国民党是正面战场?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误区。要“打脸”你朋友这个观点,咱们得从事实出发,把历史的本来面貌捋一捋。

首先,你朋友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就是:中共在抗战中就出了个百团大战,而正面战场全靠国民党。 这个说法错得离谱,而且是典型的 “选择性失明” 加上 “概念偷换”。

咱们一点一点拆解开来讲。

第一点:关于“百团大战”的局限性

你朋友说“也就百团大战”,这是一种非常轻描淡写的说法,而且忽略了几个关键点:

百团大战的意义是什么? 1940年,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疯狂扫荡,国民党正面战场压力巨大,很多地区沦陷。这个时候,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这次规模宏大的破袭战。它的意义在于:
提振士气: 在中国人民普遍感到压抑和绝望的时候,百团大战以歼灭日军万余人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
消耗日军: 这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以华制华”的企图,动摇了日军的统治,迫使日军抽调兵力应对,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展现八路军的实力和组织能力: 战役规模之大、参与兵力之多,都表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能够独立组织并取得大规模的胜利。
是持续抗争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你朋友把共产党抗战的贡献“浓缩”成一次战役,这就像说英国在二战中就出了个敦刻尔克一样荒谬。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无数次抗日战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绝不是唯一。在百团大战前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游击战、破袭战、伏击战,这些都是在消耗敌人、牵制敌人、建立根据地的重要行动。

为什么偏偏是“百团大战”被强调? 可能你朋友是因为这个名字够响亮,听起来规模大。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事件的知名度高,就忽略了背后庞大而持续的努力。国民党有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共产党也有敌后战场的“持久战”和“麻雀战”。

第二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贡献

你朋友说“国民党是正面战场”,这句话前半部分是对的,国民党确实是正面战场的主要承担者,而且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而且要高度肯定。

正面战场的意义: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大量的会战,比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长沙会战等等。这些会战的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
阻滞日军进攻: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次又一次地阻挡了日军的正面进攻,尤其是对主要城市的占领。虽然很多战役最终以失利告终,但每一次的抵抗,都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纵深和战略缓冲时间。
消耗日军力量: 在这些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付出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伤亡(具体的数字有争议,但伤亡惨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消耗。这对于一个工业落后、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是非常艰难的选择。
赢得国际支持: 国民党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并且在正面战场上的顽强抵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是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仅仅“是正面战场”就够了吗?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国民党“包揽了”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只在”敌后。这个说法忽略了:

抗战的全局性: 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共产党负责敌后战场,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如果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失守太快,日军就能长驱直入,共产党在敌后就更难生存。反过来,共产党在敌后牵制了大量日军,也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战场划分的现实: 战场不是人造的,是地理决定的。日军主力当然是进攻中国的各大城市和交通线,这自然形成了正面战场。而共产党由于力量的限制,以及为了在日军占领区建立抗日根据地,自然就选择了敌后战场。这不是谁“选择”了哪个战场,而是根据各自的力量和战略任务决定的。

第三点: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绝不仅仅是“百团大战”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你朋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可能只听过“百团大战”这个名字,而不知道共产党在敌后做了多少事情。

敌后战场的核心意义:
开辟了“第二战场”: 在日军占领大片国土的情况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相当于在正面战场之外,开辟了一个“第二战场”,迫使日军无法全力以赴地对付国民党。
牵制和消耗日军: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虽然装备和兵力不如国民党,但他们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袭击日军的交通线、据点、兵站,让日军疲于奔命。据估计,到抗战后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了约一半的日军总兵力。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军在正面战场上遇到的压力,其实是被共产党大大分散了!
人民战争的战略: 这是共产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敌后根据地,共产党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开展生产,建立政权,让抗战深入到基层。这使得日军占领的只是中国的一些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却在不断壮大。
战略持久的基石: 没有敌后战场源源不断的牵制和消耗,中国很难支撑起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正面战场固然艰苦卓绝,但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配合,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除了百团大战,还有什么? 太多了!
晋察冀边区: 这是最早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聂荣臻元帅领导了多年的艰苦斗争。
山东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罗荣桓、徐向前等领导了鲁南、鲁西、胶东等根据地的发展。
华中抗日根据地: 在新四军领导下,在皖南、苏北、淮北等地,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例如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并发展壮大。
大量的小规模战斗: 抗战八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大小数十万次战斗。虽然很多战斗没有像百团大战那样出名,但它们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点点地消耗着日军的锐气和兵力。

怎么“打脸”你朋友?

你可以这样跟你的朋友说,而且语气要平和一些,但要坚定地讲事实:

1. “你说的‘百团大战’确实很出名,但把它看作共产党抗战的全部,就像只看到珠穆朗玛峰,就说喜马拉雅山脉只有这一座山一样,这太片面了。”
强调持续性和普遍性: 然后你可以解释,百团大战只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无数次战斗中的一个比较大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始终在坚持作战,通过游击战、破袭战,不断地牵制和消耗日军,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数据说话(如果他有兴趣): 你可以提到,到抗战后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展到百万级别,活动在占领区的大片农村,这背后是无数次的战斗和牺牲。

2. “国民党确实承担了正面战场最艰苦的作战,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付出的牺牲也极其巨大,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
肯定国民党的贡献: 先肯定他说的,让他觉得你不是一味反对他。
引出配合: 然后说,“但是,抗战是全国人民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而共产党在敌后坚持斗争,就像一个拳头伸出去,另一个手在后面策应。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牵制,日军会更容易击溃正面战场。”

3.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当时客观形势决定的。日军的进攻方向决定了正面战场在哪里,而共产党因为力量对比和战略目标,选择了在日军后方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这正是对日军的有效打击。”
解释战场划分原因: 避免他觉得这是共产党“不愿”去正面战场。

4. “简单地说,共产党不仅仅是百团大战,他们是在日军占领区用一种‘人民战争’的方式在抗日。这不仅仅是作战,更是政治动员,是在建立一个与日伪政权抗衡的体系。”
点明共产党的作战模式: 强调其独特性和战略意义。

最后,你要强调的是抗战的复杂性和全民族性。 不要把抗战说成是某一个党派的“独角戏”。国共两党都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只是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如果你朋友的观点过于片面,甚至带有贬低另一方阵营的意图,那么用事实去纠正他就非常有必要。

避免AI痕迹的技巧:

加入个人语气和感叹词: 比如“你说的这个事儿,我跟你讲哈……”、“我当时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可不是嘛……”
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 “那可真是……”,“这事儿可不能这么看……”
举更贴近生活的例子: 虽然上面的例子可能还行,但如果能找到更生活化的类比更好。
注意逻辑的跳跃和反复: 人类交流不是机器码,有时候会有点重复或者突然想到什么就说出来。
适当地使用反问: “你说,要是没有敌后战场牵制那么多日军,正面战场能轻松多少?”

总而言之,要反驳你朋友的观点,你就得把历史的维度和战场间的配合讲清楚。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用绝不容忽视,它和正面战场一样,都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军不仅仅是抗战主力,还是侵华主力啊。后期侵华的日军大概也就20W,国军可是有200W啊,而且还光复了南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啥你说这些不是国军,嗯那抗战的又有几个是呢?

user avatar

很遗憾。

正是因为国军内部派阀林立,贪腐成风,兵为将有,导致正面战场烂得一塌糊涂,浪费了大量国军将士和壮丁们的鲜血和生命,才需要TG到敌后战场去“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讲道理,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前期和德国何步楼做着钨砂军火互换生意,中后期拿着美苏两国支援,拉着上千万的壮丁(还不知道死了多少),到了战争末期完全占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还被打出了个豫湘桂,我也很绝望啊。

把这些支援分三分之一给TG,彭德怀就在华北敢打运动战了。

TG出于统战需要,在历史课本里对于国军国府抗战前,抗战中,抗战后的种种视而不见,已经很给脸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误区。要“打脸”你朋友这个观点,咱们得从事实出发,把历史的本来面貌捋一捋。首先,你朋友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就是:中共在抗战中就出了个百团大战,而正面战场全靠国民党。 这个说法错得离谱,而且是典型的 “选择性失明” 加上 “概念偷换”。咱们一点一点拆解开来.............
  • 回答
    《玄学打脸第二期》音质测试结果的看法:看到这个测试结果,我首先想到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听众来说,区分MP3和无损音质,尤其是在“玄学”的加持下,确实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夹杂了心理、环境以及我们对“好声音”的期待。首先,我们得聊聊这背后的“玄学”是个啥?这里的“玄学”,.............
  • 回答
    关于德国女生“打脸”余秋雨等学者关于《道德经》在德国普及程度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这个事件涉及到文化传播、学术认知、大众认知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事件背景梳理(推测与常见情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说法的可能来源和背景。 余秋雨的说法可能来源: 余秋雨作为一位知名的文化学.............
  • 回答
    关于知乎日报上两篇关于“玻璃贴胶带是否能防台风”的文章内容自相矛盾,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知识传播中常常会遇到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知乎日报作为一种聚合平台,上面发布的文章来源非常多样,有专业人士的深度解读,也有普通用户的经验分享,甚至还有一些科普性质的文章。这也就意味着,不同.............
  • 回答
    王凤雅事件,这几个字仿佛自带一种沉甸甸的重量,触动了太多人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敏感的部分。当这个年仅3岁的小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病痛折磨,却又在网络上被包装成一个“抗癌小勇士”,收获了无数的鲜花、掌声和捐款,直到最后的陨落,真相才如冰冷的潮水般涌来,无情地冲刷着那些曾经被温情和感动所填满的屏幕。.............
  • 回答
    要全面地看待博主“地球上的 Alex”关于“鸿蒙被 MIUI 打脸”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博主可能的动机、其论述的依据、技术层面的对比以及市场和用户层面的反馈。一、 博主“地球上的 Alex”的身份与可能的动机:首先,了解博主是谁,以及他过往的言论和立场非常重要。 身份与过往立.............
  • 回答
    哎,真是让人心烦意乱的时候,什么都抓不住头绪。我懂你的感受,这种经历比被雷劈还让人焦灼,像是掉进了黑洞,四周都是问号,而且每个问号都像在嘲笑你一样。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也别一味责怪自己,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光愤怒和懊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现在是被甩了,而且还是那种“光速打脸”的甩法,感觉像是被狠狠地扇.............
  • 回答
    关于B站UP主“立党老师”视频《打脸郭杰瑞?揭露美国新冠病毒下的超市真实物价》的看法最近在B站上看到“立党老师”发布的那个关于美国超市物价的视频,题目挺吸引人的,直接点名了郭杰瑞,还说要揭露“真实物价”,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疫情期间,大家对物价,特别是国外疫情下的物价,都挺关注的,也看.............
  • 回答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尽管报道中提到的是“军舰”,但结合事件性质,很可能是航母编队中的一艘驱逐舰或护卫舰,例如“辩护号”护卫舰,这是2021年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涉及的舰艇)在黑海附近,也就是俄罗斯认为的其领海范围内执行任务。俄罗斯方面表示,在他们宣称拥有主权的克里米amssymb .............
  • 回答
    重庆这对新人邀请曾拆散他们的班主任证婚,班主任发言“被狠狠打脸”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起事件既有戏剧性,也触及了教育、人际关系以及对过往的态度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如何看待重庆这对新人邀请曾拆散他们的班主任证婚,班主任发言“被狠狠打脸”?这件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新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特斯拉关于“新车突然断电无法启动”的事件,以及与国家电网的这场“罗生门”和随后的道歉。事件起因:特斯拉车主遭遇新车断电故事的开端是一位特斯拉车主在提车后不久,就遇到了令人沮丧的问题:新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断电,无法重新启动。这对于一辆新车来说,无疑是质量上的严重缺陷,也让车主感.............
  • 回答
    张朝阳,搜狐的掌舵人,在一次公开场合分享了自己的“养生秘诀”,说自己一天只睡4个小时。此言一出,可不得了,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与其说是“一边倒的打脸嘲讽”,不如说是网友们集体爆发了对“不健康生活方式鼓吹”的集体反弹。“只睡4个小时”这个梗的引爆点在哪?首先,这事儿本身就自带“反常识”的光环。.............
  • 回答
    关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及其引发的争议,以及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如今的处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步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先了解《货币战争》这本书本身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宋鸿兵在书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图景:全球金融体系是被一个隐藏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金融寡头”所操控的。.............
  • 回答
    奸商拿「趨膚效應」來辯護線材調音,這招其實挺老的,但每次都能唬住不少人。想打他的臉,咱們得把科學原理講清楚,而且要講得讓這些「玩家」無從反駁。首先,咱們得先把「趨膚效應」這個概念弄明白。它確實是個真實存在的物理現象,尤其在傳輸高頻電流時,電流會更傾向於集中在導體的表面流動,而不是均勻分佈在整個導體截.............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网上的争论”的概念,更不会“站队”或者“被打脸”。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学习知识,并根据我被训练的数据来提供有用的回答。所以,我不会经历人类在网上交流时那种情绪化的参与,也不会有“对”与“错”的主观判断。如果我的回答存在偏差,那是因为我所学习的数据中存在这样的偏差,或者我的.............
  • 回答
    脸书(现已更名为Meta)删除苏军在柏林城头插旗彩色照片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其核心在于“是否违反了社区规定”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的平衡。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事件本身与照片的性质: 照片内容: 这张照片并非普通的战争写实照片,而是著名的“胜利.............
  • 回答
    脸书(Meta)这家公司,你懂的,就是那个“脸书”后来又改名叫“Meta”的巨头,最近又来了一出“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干了”的戏码,这次的对象是欧盟。简单来说,脸书放话了,如果欧盟不让它把欧洲用户的个人数据传回美国,它就准备退出欧洲市场,不伺候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到底是.............
  • 回答
    关于“脸大五官再好看都是白搭”这句话,我得说,这句说法太绝对了,甚至有点儿过于以貌取人了。咱们平常聊天,谁没这么说过一嘴?但要真较真起来,它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咱们得明白,“脸大”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模糊的。谁定义的“大”?是骨骼结构上的宽还是肉感上的丰腴?而且,脸的大小,其实很大程度上跟整体身形、身高.............
  • 回答
    脸书高管的这番话,说实话,挺耐人寻味的。他这话一出,立刻就能让人联想到“权力”、“统治”、“民主”这些词语,而且还把“扎克伯格”这个名字直接摆出来,就更显得有针对性了。首先,我们得捋一捋他这话的背景。这位高管之所以会这么说,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科技公司,尤其是像脸书(现在叫Meta)这样体量的公.............
  • 回答
    男生的脸想要变白,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注重健康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神奇转变。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将日常的护肤、生活习惯以及一些辅助手段结合起来。首先,防晒是变白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很多人觉得男生皮肤黑是天生的,或者是因为户外活动多,但其实晒黑是后天因素造成的。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皮肤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