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描写重点,剔除多余修辞。
反例:老人颤巍巍的拄着拐棍,一步一顿的走向公交车站,伸手在裤子口袋里摸索了半天才掏出一枚硬币。
一口气读下来是不是多少感觉有些‘累’,理解上还有点‘杂’。
这是因为想要表现的‘特征’太多了,全挤在一段话里,自然就成了堆砌。
根据故事的需要,仔细想一想这一段里到底什么才是‘重点’。
如果是要表现‘老人行走不便’,那就是‘老人拄着拐棍,颤巍巍走向公交站,掏出一枚硬币。’
如果是要表现‘老人生活拮据’,那就是‘老人拄着拐棍走向车站,摸索半天才掏出一枚硬币。’
始终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小说里有的是篇幅去塑造不同特点,别贪,别挤。
老人拄着拐棍,颤巍巍走向公交站,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
眼见班车快要进站了,小心拍了拍旁边侯车的大学生:“丫头,坐到北站要多少钱,一块够么?”
……
二、如非特别需要,不做重复描写。
反例:小明兴高采烈的冲进院子,激动的将书包一丢,完全掩饰不住数学考了满分的兴奋。
这里面,兴高采烈,激动,兴奋,都是重复的形容情绪。
如果是作文,自然没有问题,老师没准还夸你写的好,充分表达了人物此时的心情之类。
但如果是写小说,这种意义重复的写法如果养成习惯,就成了冗长啰嗦。
一般来说处理方式方法有两种,简略描述就只保留其中一项,详细一些的描述就多角度去刻画。
小明冲进院子,将书包一丢,完全掩饰不住数学考了满分的激动。
小明兴高采烈的冲进院子,先是仰天大笑三声,再将书包一丢:“妈!我数学考了满分!”
……
三、注意契合,不要撕裂。
反例:船长腰间挎着佩刀,耀武扬威走在前面,领着麾下的水手鬼鬼祟祟的在镇子里逛了一圈。
先不要笑,新人作者里这种描写撕裂的写法还真挺常见的。
许多时候是学生时期写作文养成的习惯,忍不住想插些修饰词,词汇量却又贫乏,只能硬往上凑。
这方面按没什么值得细说的,哪里出现撕裂把哪里删掉就是。
船长腰间挎着佩刀走在前面,麾下的水手只好小心翼翼跟在身后。
……
四、不要滥用修辞,不要有华无实。
反例:即将从黑暗中升起的朝阳,纵情释放着光与焰的威严,就像一朵绚丽而又饱满的蔷薇,静悄悄绽放在地平线的彼端,耀目的光辉洒向蓝天,似要将整个世界都点燃。
呕~
总之,意思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可能举例稍微夸张了一点。
修辞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凡事过犹不及,都要讲究一个度,小说中的文笔不是这么个秀法。
朝阳升起,黑暗褪去,如蔷薇绽放天际,将世界点亮。
……
五、讲人话,接地气,究其根本,举一反三。
这类问题差不多都是同一种概念,认真细分的话,零零散散一双手都用上也数不完。
但大体形式都是差不多的形式。
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意义在哪里?读者看着舒服不舒服?
这三个问题能想明白了,遣词造句就那么回事。
尽量做到笔下言之有物,有内容,不多余。
这里面没有什么深奥的点,只是在细节处理上精益求精,然后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自己的风格。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把逻辑一编织好,什么离奇的素材,华丽的辞藻,都立刻活了起来。
堆砌辞藻是好事儿……
举个栗子!
他所修习的极乐魔光,此法按上古之时,分有六季:春夏暑秋冬寒!
以天之乐趣,无过于六季变幻,地之乐趣,无过春秋轮转,人之乐趣,无过于春暖花开,人心思爱,夏日炎炎,有风送凉,暑日蒸蒸,然万木灿烂,花木果实,尽皆生长。秋日凉意,亦有收获不尽,冬日消歇,养精蓄锐,寒季最末,便有思春之念,又复年岁之轮回。
故而这一门极乐魔光,中者开始如春风,暖洋洋的束缚的不得了,随后就有无数幻念,甚多遐思,止不住的冒出来,待得醒悟,已经是精气尽泄,道行全销,只能任人摆布。
只可惜,不管是道门仙气神光,还是魔门的魔光之流,非得阳真以上,不能尽得其中奥妙。
这是比较低层次的堆砌辞藻,从读者反馈,居然还不错……
很多人是不会堆,不是堆砌辞藻不好,大家真没到了不需要辞藻的层次……
就如我说不要在意文笔,不是文笔不好,也不是网文不需要文笔……
是因为大家没有,所以……
大家讨论文笔怎么样,努力怎么样,天赋怎么样,辞藻该不该堆,其实都有一个潜意识,就是以为自己有这些,想的是要不要把自己的武器库都搬出来,还是就搬出来几件就够了……
这个是误会!
我从来不跟大家说文笔,是因为我的文笔真不咋样……
说一说网文的经验,我还能哔哔,教大家如何花团锦簇做文章,我是真不会,反正你也不会,何必为难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