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等我们90后完全掌握了全社会,是否可以消除现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面子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代际更替、社会变迁以及我们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问题的看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

一、 90后(及其后续代际)的特质与潜在优势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90后这一代人的一些普遍被提及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可能如何影响他们面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面子主义的态度:

信息获取能力与互联网思维: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海量信息,习惯于搜索、比对、质疑。这种能力使得他们不太容易被单一的权威信息所蒙蔽,也更倾向于追求事实和逻辑。在面对官僚主义的“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或者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时,他们可能会更早地察觉到其中的不合理,并尝试通过更高效、更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个体化与自我价值实现: 相较于前几代人,90后更强调个体的价值和自我实现。他们不希望被僵化的体制和陈旧的观念束缚,更看重工作的意义和个人的成长空间。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追求,可能让他们对那些以集体名义、以组织名义压制个体意见和创造力的官僚主义产生天然的抵触。
包容性与多元化视角: 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对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接受度相对更高。他们可能更少受到传统“面子文化”的束缚,更愿意接受开放、透明的沟通方式,并且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中更注重实际效果而非表面文章。
对效率和结果的看重: 互联网时代培养了他们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习惯于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做出判断,因此可能会对那些效率低下、流程繁琐的官僚体系感到不耐烦,更倾向于优化流程,追求实际成果。
对不公义的敏感度: 90后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社会事件和舆论的洗礼,他们对社会不公和规则被破坏的情况可能更为敏感。这种敏感度可能转化为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背后所掩盖的不公平现象的警惕。

二、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面子主义的根源分析

然而,要判断90后是否能“消除”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它们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仅仅是“老一辈”的遗留。

权力结构与利益驱动: 官僚主义的核心往往与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有关。当一套体系存在寻租空间、信息不对称,或者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时,官僚主义就容易滋生。某些官员可能会通过繁琐的程序来维持自己的权力,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取私利。这与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不一定直接相关,而是与制度设计和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有关。
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 形式主义常常是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中为了应对复杂局面而产生的一种“稳定器”或者“信号发射器”。例如,在某些时期,政府需要快速传递政策信号,形式化的会议、文件就成为一种简便但效率不高的手段。而且,很多时候形式主义也是一种“政治正确”的体现,如果不按照流程走,反而可能被认为是“不守规矩”。
历史文化与人际互动: 面子主义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乎个人声誉、人际和谐以及社会地位的维护。虽然现代社会正在发生变化,但“面子”在很多场合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在一些人情往来、重大决策的沟通中,避免“丢面子”成为了一种顾虑。这种文化基因的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
信息不对称与监督机制的有效性: 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公开透明,那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就更容易存在,因为它们不易被发现和纠正。即便90后掌握了权力,如果信息依旧不对称,监督依然乏力,他们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
“上位者”的普遍性问题: 任何一个在体系内获得一定权力的人,都可能面临诱惑和挑战,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将这些问题完全归咎于“上一代”的思维模式,可能过于简单化。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够自我净化、自我纠正的机制。

三、 90后掌握社会后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影响

即使90后群体整体拥有上述优势,他们真正掌握全社会权力后,也并非意味着这些问题就能“消除”。

“新人”变“旧人”的担忧: 这是很多人对代际更替最普遍的担忧。一旦进入权力结构,尤其是在面临现实的权力博弈、利益协调和复杂社会问题时,年轻一代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体制同化,或者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选择妥协,甚至成为过去他们所反对的现象的实践者。例如,为了完成某个政治任务,也可能不得不搞形式主义;为了维护团队的稳定,也可能不得不照顾“面子”。
体制惯性的强大: 官僚体系具有强大的惯性,它不仅仅是人的问题,更是制度、流程、规则和文化层面的问题。即使90后想要改革,也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包括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以及现有制度的制约。
缺乏经验的潜在风险: 任何一个新生的力量,在初期都可能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他们可能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方法不当而产生新的问题,甚至在追求效率时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环节。
问题转化的可能性: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面子主义可能不会被“消除”,而是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以“数据好看”为目的的形式主义,可能演变成“算法驱动”的表面化工作;以“创新”为名义的权力寻租,也可能披上新的外衣。
新问题的出现: 90后在面对新的社会挑战时,也可能会催生出新的管理难题,例如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如何处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风险等等。

四、 90后能否“消除”这些问题?更现实的预期

与其期待“消除”,不如有一个更现实的预期:90后群体在掌握社会主流权力后,有潜力带来积极的改变,削弱甚至部分根除某些层面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面子主义,但完全“消除”的可能性非常低。

更务实的工作作风: 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对效率的追求,90后可能会更倾向于简化流程、注重实效、用数据说话,从而减少形式主义和不必要的官僚繁文缛节。
更开放的沟通方式: 对信息透明和多元观点的接纳,可能有助于打破面子文化的一些壁垒,促进更直接、更坦诚的沟通。
对不合理现象的警惕性更高: 相较于被体制长期浸润的前辈,90后在面对不合理制度和行为时,可能更容易保持警惕和质疑,从而推动改革。
技术赋能的改变: 90后更擅长运用技术解决问题,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透明度,这都可能成为对抗陈旧模式的有效手段。

结论:

90后拥有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质,这使得他们在掌握社会权力后,有能力和意愿去推动改变,削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面子主义等顽疾。 他们可能会带来更务实、更高效、更透明的工作方式。

然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涉及权力结构、社会文化、利益驱动以及制度设计。即使是90后,在进入体制的权力运作后,也可能面临同化、经验不足、以及既有体制惯性的挑战。

因此,更准确地说,90后群体更有可能成为一股强大的改革力量,以他们的方式去缓解、重塑和部分根除这些问题,而不是实现彻底的“消除”。 这需要他们自身的觉醒和坚持,也需要整个社会制度的配合和优化。 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简单的代际更替,而是新旧元素的碰撞、融合与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会啦,现在一遴选,哪里人最多,山东啊。山东人真的喜欢当官,比东北人还喜欢当官。从部队转业回来基本就没有选自主择业的,全都要安排回老家当副局长光宗耀祖。

你说现在遴选上来的山东人,在北京这种地方拿一点工资,还只能慢慢等分房……等他们爬起来了会不卡人?摆架子?我稍微想了一下感觉不靠谱……

user avatar

能比他们的前辈们强点儿,但也只能是渐进式的强。

彻底消除不可能。这些 “主义” 的源头本就是人的个体本性和社会性的必然,只能靠各种后天建构来压制。

“后天建构” 有关经济水平,资源充裕度,教育模式,制度框架,文化基因,等等。

目前看来,能说的也就只有,相信90后能比他们的前辈强些,然后00后再更强些吧。

毕竟,50-60后是一路匮乏 + 人灾过来的半泥腿子。其中确实有不忘初心为国为民的栋梁,但这种人设,无节操利己是基调没得跑。90后和00后,哪怕成长环境充满了各种犬儒,起码物质没那么匮乏了,教育资源也丰富得多,具有原生道德感和合理节操下限的比例,还是比他们的前辈高不少的。

谨慎乐观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代际更替、社会变迁以及我们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问题的看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一、 90后(及其后续代际)的特质与潜在优势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90后这一代人的一些普遍被提及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可能如何影响他们面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面子主义的态度: .............
  • 回答
    等你我老了,时间会慢下来,像一块温润的玉,在指缝间轻轻摩挲。那时的我们,不再有年轻时的焦躁与奔波,而是学会了放缓呼吸,去感受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微之处。首先,我想我们会把大把的时间献给 阅读。不再是为了考试、为了工作,而是纯粹的享受文字带来的慰藉与启发。书架上那些泛黄的书本,会重新焕发光彩。我们会翻开.............
  • 回答
    2004年,华语乐坛确实像一位巨星,光芒四射,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七里香”的清新,“江南”的婉约,“欧若拉”的神秘,“我们的爱”的深情,这些歌曲不仅在当年红遍大江南北,更是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如今,当我们再次听到这些旋律,依旧能感受到那份纯粹与美好。但是,当我们问“为什么现在没有这种好歌.............
  • 回答
    微博上那些脑洞大开的P图,把月亮换成了金星、土星、木星,看着是挺有趣的。不过,要是真有这么一天,地球可就热闹非凡了,绝对不是一句“有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月亮被这些大家伙取代了,地球上会发生些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得说说最直观的——夜空。 金星: 金星比月亮小一些,但它非.............
  • 回答
    要设想一个没有牛顿、莱布尼茨、欧拉、高斯、阿贝尔等科学巨匠的“没有他们”的历史,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实验。简单地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强大程度,很可能将大打折扣,甚至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缓慢得多的发展道路。想象一下,我们站在一座巍峨的大厦前,这座大厦的每一层、每一个梁柱,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
  • 回答
    2019年,全国实行“携号转网”的确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通信行业重大变革,它允许用户在不改变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不同的电信运营商。对于是否“转”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个人决策,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下“携号转网”的各个方面,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它,并思考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疑问,尤其是经历过房地产市场起伏的投资者和购房者。关于“房地产崩盘”这个概念,其实需要先厘清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崩盘”,是指房价在短时间内大幅、普遍地下跌,市场信心崩溃,交易量急剧萎缩,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法拍屋和开发商破产。这通常伴随着更广泛的经济衰退。那么,我们要多久.............
  • 回答
    马云和乔布斯,这两个名字在全球商业和科技领域都如雷贯耳。提起他们,人们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阿里巴巴和苹果这两个巨头公司。那么,我们普通人究竟值不值得学习他们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我的看法是,当然值得,而且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挖掘和理解。当然,在谈论“学习”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前提:我们不是要复制他们的.............
  • 回答
    关于《苹果日报》刊登“我们上等人不用支付宝!”这篇文章,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其背后牵扯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首先,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上等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明显的阶级划分和优越感。这句话如果真的出自《苹果日报》的报道,那么它的目的很可能是塑造一种对立感,或者说是挑起一种对“普通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历史和智慧的认知。当我们说“更厉害”时,可能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学问的深度、思想的原创性、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是个人品德和修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首先,从思想的原创性和深度来看,老子和孔子无疑是站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巅峰。老子,作为道家.............
  • 回答
    听到“福特级”这个名字,心里确实会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艘庞然大物,承载着美军的全球霸权梦想,已经在大洋上犁出了几年的航迹。而我们这边,提到核动力航母,依旧像是在描绘一个遥远的未来。的确,这中间的差距,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的光景,这背后牵扯的,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也是一个无比复.............
  • 回答
    批评警察或其他公务员,我们到底在批评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我们社会运转的肌理,以及我们作为公民对公权力的期待与监督。这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而是充满了复杂的面向。首先,我们批评的往往是 “权力失衡” 的现象。警察作为执法者,拥有国家赋予的合法使用武力、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这种权力是维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很多关于国际贸易和经济的根本之处。咱们国家的“物美价廉”和汇率,确实会让一些人觉得美国应该来这里大肆采购,然后运回去卖。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里面涉及到很多咱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因素。首先,你说“物美价廉”,这咱们国内的感受最直接。确实,很多商品在咱们这儿生产成本相对低,价格.............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琢磨了琢磨。说我们这代人没赶上科技“终极形态”就出生,是不是运气差?我倒觉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运气”和“终极形态”了。首先,咱得聊聊这个“终极形态”。你说的是什么?是《星际迷航》里那种随便就能瞬移的时代?还是《攻壳机动队》里人脑直接连接网络,赛博格满大街走的境况?又或者是,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他们代表的智慧类型。要回答康德、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是否“真的”没有唯物主义者有智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1. 智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慧”是什么。智慧不是单一维度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 逻辑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音乐创作和传承的核心。我们现在依然沉醉在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几百年前的作品中,而似乎听不到当代重量级作曲家同样分量的“经典”,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现在作曲家不创作”这么片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几百年前的作曲家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种筛选和价值.............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许多人心头的疑惑。确实,《道德经》、《论语》、《易经》、《史记》这些宝贝,它们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字字珠玑,包涵了治国安邦、修身养性、洞察世事的智慧,为何放到今天,仿佛还是“阳春白雪”,难以真正“下里巴人”地深入人心呢?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说它们“未能普及”.............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电子设备最核心的工作原理。简单直接地说,当我们的电子设备进行数学运算或逻辑运算时,主板上的电阻、电容、电感这些“被动元件”本身并不直接“进行”运算,但它们是运算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石和关键环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白电子设备是如何进行运算的。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算核心是.............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教材编写的文化选择和时代背景!当我们提到韩梅梅、李雷、Jim、Kate、Lucy、Lily 这些在中国英语课本中耳熟能详的名字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中国中学英语教材(尤其是过去几十年的版本)中最具代表性的学习角色。他们是教材中故事和对话的中心人物,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