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当选后的过渡期刚开始,美国种族歧视事件激增的现象?

回答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种族歧视事件的激增,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统计数字上的变化,更是折射出美国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爆发和显现。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过渡期的复杂性:

一、 煽动性言论与社会氛围的改变

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以及当选后的许多言论,都被广泛认为具有煽动性,尤其是在涉及种族、族裔、宗教和移民等问题上。他对于某些少数族裔群体的攻击性言辞,比如对墨西哥移民的描述,对穆斯林的禁令提议,以及他对某些国家“粪坑国家”的指责,都为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提供了“合法性”的背书。

在他当选前后,许多人会觉得,过去那些不便公开表达的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的观点,似乎突然有了更大的空间。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许多社会观察家和研究者指出,特朗普的言论和他的支持者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那些潜藏在社会深层的负面情绪和偏见。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直以来对某个群体怀有偏见,但社会的主流声音是反对歧视的,那么你可能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但如果听到一个有权势的领导人,甚至总统候选人,公开表达类似的观点,甚至对其加以褒扬,那么这种偏见就可能被“解放”出来,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是导致歧视事件增加的重要推手。

二、 群体身份认同的强化与对立

在政治极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当选进一步强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身份认同,也加剧了彼此之间的对立。他的竞选口号,例如“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虽然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怀旧和期盼,但对另一些人,尤其是那些觉得美国一直以来都存在不公和歧视的群体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回到一个更糟糕的过去”。

在这种环境下,原本可能相对平静的社会关系开始变得紧张。一些人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更加倾向于通过攻击和排斥其他群体来巩固自己的身份。而那些成为攻击目标的群体,也会因为感受到威胁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时也更容易将任何形式的批评都解读为针对他们身份的攻击。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在政治动荡时期尤其容易滋生。

三、 执法和司法系统的潜在影响

尽管政府的政策需要时间来体现,但领导人的态度和言论,往往会影响到执法和司法系统的运作方式。当政府在公开场合不强调反歧视的重要性,或者在某些歧视性事件上表现出冷漠甚至纵容的态度时,基层执法人员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执法标准会有所松动。

此外,如果政府部门的领导层被任命为那些在种族问题上持保守甚至有争议观点的人,也会对整个系统的士气和方向产生影响。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执法人员都会因此改变行为,但这种潜在的“信号”效应不容忽视。

四、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交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非常擅长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和动员支持者。不幸的是,这也意味着负面的、煽动性的言论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并被放大。

当一个歧视性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出现时,它可能会被迅速分享、评论,并引发更多类似的言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使是被谴责的歧视性言论,也可能因为获得了关注而达到其传播目的。这种放大效应,使得原本可能局限在小圈子里的偏见和攻击,迅速蔓延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五、 缺乏明确的定性和谴责

在特朗普过渡期刚开始的阶段,对于一些新兴的种族歧视事件,政府的官方反应往往显得模棱两可,或者不够坚决。例如,在一些集会中出现的带有仇恨性质的口号和标志,如果政府不及时、明确地予以谴责,就可能被视为一种默许。

这种“不够有力”的信号,对于那些怀有歧视心理的人来说,无异于一种鼓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制止,反而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

总结来说,特朗普当选后的过渡期种族歧视事件激增,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这既是长久以来美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浮现,也是领导人言论、社会心理变化、群体身份政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揭示了美国社会在种族关系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如何在政治动荡时期保护和推进平等权利的重要性。这个现象提醒我们,一个稳定和包容的社会,离不开领导层对于平等和正义的坚定承诺,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歧视行为的持续警惕和反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共和党今年上台的东风,和1948年的我朝很像 — 天下苦秦久矣。 然而“苦秦”之人的构成和诉求是千差万别的。

传统上美国两党的选民构成是 “共和党是个盘,民主党是把伞” : 只有认同共和党的小政府+自由经济+基督教保守主义这些观念的总和的人才能待在共和党的盘子里,而知识分子+嬉皮+少数族裔+性少数者这些千差万别的人都可以躲在民主党的伞下,这也是包括川帝本人的很多共和党人说共和党的基本盘存在结构性劣势的原因。

今年的大选中,营销大师川帝准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一张大嘴持续性地制造大新闻从而把“盘子”越做越大,直到把盘子变成了“苦民主党”之人的保护伞。川帝的套路就是今天说观点A,明天修正成A1,后天修正成A2,大后天再澄清一下说个A+B,于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地从这一系列观点中各取所需。绝大多数的选民其实都是单一议题的支持者,他们需要的只是从这一系列观点中找到【一句】符合自己心意的。至于这一系列观点是否自洽,是否有前后矛盾之处 — 对不起,逻辑是什么,能吃吗?

然而执政和大选毕竟是不同的。 你可以把ABCD到XYZ再到甲乙丙丁的观点都说一遍,但你最后只能选择一条路走。而对于依靠民意生活的政客而言,那条路是必定要为支持者中的主流买单的。而且这个“主流” 必须有一个或者一些affirmative (肯定性)的行动诉求:你可以靠反民主党上台,但你不可能靠反民主党执政。

那么川帝和共和党支持者的affirmative 的诉求有哪些呢 (注意,这些话基本都是川帝在某一时间点表达过的意思,虽然单一议题的选民只会记得他们喜欢的那一小部分):

传统乡村红脖子:文化保守主义,废掉Roe v Wade,惩罚堕胎女性和医生,废除同性婚姻,恢复上帝之国的荣耀;

产业工人:增加进口关税,把工作带回美国,废除一切工作签证,和中国来一场贸易战是坠吼滴;

投票给川帝的城市民众以及郊区温和保守派:减税,驱逐非法移民,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增加警力,提高城市安全水平,law and order,增加基建投入,降低医保开支,但社会文化上最好不要太保守;

真正意义上的种族主义者:禁止穆斯林入境,驱逐墨西哥人,亚洲人滚出去,黑鬼回去种棉花,美国是白人的荣耀美国 (注意:这一群体的很多诉求是自己的脑补,并不是川帝实际说过的话);

高收入华裔:诉求与上述温和保守派高度重合,加上废除AA (这里也有自己脑补的成分,如有知友找到川帝对AA的看法请赐教)。

The list goes on and on. 然而,注定只有一部分人的一部分诉求可以得到满足,就跟1949年之后没几年就有人开始后悔了一样,更何况建国之初的我党在团结性、政治理想、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上甩了现在的共和党十几条街。

然而站在

1948-1949

年的时间节点,每个人对新生活都是无比向往的,每个人都坚信历史站在自己的阶级/群体一边。

最后讲个故事:我的好朋友,坐标某翻红的铁锈州白人/富人区,投了川帝的华人老板第二天在上班时间接到电话,说儿子在幼儿园被白人小朋友指着喊“建墙把中国人赶出去”,幼儿园老师让这位先生去处理这件事(估计就是把两边家长都叫去说明情况然后道歉/接受道歉之类)。此君回来之后愤愤不平:“我投了共和党!我儿子是美国出生的!他们凭什么认为我儿子和那些差劲的非法移民是一路人?”

#太君别开枪,都是自己人#

user avatar

这个答案已经被踩得看不见了,前排的都是各种给种族歧视辩护的了。最有意思的是拿统计学里面的抽样偏差说事的。为什么有意思呢?因为作为一个统计学PhD,我感到自己的专业深深被侮辱和冒犯了。统计学平时各种被人滥用帮助预设结论也就罢了,现在还被拿来给种族歧视洗地。种族歧视恶心我就罢了,现在还来侮辱我智商。

基本问题:
1. 抽样偏差/幸存者偏差对种族歧视事件的报告影响是否大到影响结论
否。因为这类恶性事件一出现,报道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无论选举前后。尤其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对种族歧视的容忍度很低。在学校发生,学校会全校通报处理。受害者会通过社交媒体发声,朋友会转播,性质恶劣的(比如人身侵害,black face,拿蓄奴州旗上街)会被local乃至全国新闻报道。这些都使得missing data的概率大大降低。

p.s. 统计研究里面很少用cherry picking这样主观意味浓厚的语言。如果担心抽样偏差的问题,要想办法证实偏差存在,如果有的话想办法adjust。不能因为预设了立场就认为偏差一定存在。

2. 是否需要等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分析相关的显著性
否。如果你的问题是“川普任期内种族歧视是否多于其它总统任期”,那么严谨的研究时间段应该是四年任期。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当选后种族歧视激增。什么叫激增?用统计术语,就是是否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了 change-point,那么数据采集的时间必须是短时间内,准确的说,统计量必须是短期内事件的发生数量。否则 change-point 的 effect 会被削弱,假设检验的敏感度,或者说power会大大降低。好比有一个峰值出现,你现在告诉我要做 long-term time average 来研究这个峰值。你让我说什么好呢?此处省略一百字。

3. 相关性不显著,即使显著也没有相关性
一般初学统计的人,可能觉得不做个test就看不到显著的结果。事实上,如果结果特别显著,往往一个图表,或者直观感觉就足够看出显著关系。对于个人来说,最直观的采样方法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因为个人是孤立的,但是社交网络的采样是指数状增长。从一个人的好友(first order connecion)再到好友的好友(second and higher orders)能比较全面的进行采样和分析。

我之所以震惊于朋友遭受歧视经历,其中的原因就是竟然在我的直接好友看到这样的事件。很多类似的答案也是这样。这说明歧视的发生几率已经很高了。正是由于统计的intuition我才受到这么强烈的刺激写下这个答案的。(当然现在由于某些川粉我受到了更强烈的刺激。)

相关性确实不等于因果性。
但是,这个问题有其特别的地方:许多歧视受害者的报告中,对方明确说出了川普现在是总统了,或者川普语录 we are gonna build a wall! 其次,因果性是什么,就是当一个因素变化,其余因素不变,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短短几天之内,什么因素变了,什么因素没变?我之前的答案不声称因果性,仅仅是出于一个统计专业人的职业素养和操守罢了。

我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共情是一个极其难以获得的能力。只有本人直接受害,态度才会180度大转弯,转弯骂娘猝不及防。


@苏穆羽
我看到你的文章,感谢你的发声。如果统计方面的叙述你觉得有用,请随意转载。

~~~~~~~~~~~~~~~~~~
我的朋友也在街上被骂“滚回中国”了,深蓝州。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遭遇带来的震动的。我既不支持希拉里,也没工夫在知乎造谣。就是说说身边的情况。

还有疯狂踩我答案的朋友们,何必呢?你们支持的人已经当总统了,我一个小留学生担心自己和朋友的安全,担心自己的生活坏境而已。要是踩答案能减少被骂chink,ching-chong的概率,我自己都要踩我的答案好吗?还有给歧视同胞的人找各种理由的川粉,幸存者偏差不是这么用的好吗?

希望情况能好转吧。不过恐怕一段时间内大家的英语词汇库要刷新了,尤其是关于对于中国人的歧视性称呼。"Chink", "Chinese pigs",都出自大家觉得可爱、耿直的“红脖子”之口。蓝州尚且如此,希望红州的同胞好运。无论投了谁,都不是忍受种族歧视的理由。

当然,知乎上的某些川普支持者可以试试和他们谈谈“我们也是反对政治正确的啊,友军,我们一起歧视其它少数族裔吧”,看看他们会和你握手言欢,还是回以"go back to China!"

有一种言论是“这都是政治正确逼的”。厌烦过度的政治正确可以理解,要求一视同仁个人也完全同意。问题是,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其它各种歧视偏见)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念,限制的是什么样的人和行为。如果你内心本来就没有什么偏见,会感到处处受限吗?这几天在街上辱骂亚裔的white trash们,真是由于之前受够了政治正确,才产生了上街骂人的冲动吗?还是本来这种偏见就根深蒂固,只是之前由于社会的舆论压力,不敢随便施暴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歧视种族歧视的人,和种族歧视有什么区别?问这种问题的人是认真的吗?鄙视种族歧视者,因为他们无视人的基本权益,无视一个人的后天努力,仅仅根据出身不同,就随意侮辱他人。鄙视和歧视的区别,真的这么难区分吗?

希望最近在美的华人朋友注意安全。
对了,如果你是留学生的话,可能还要关注一下opt和H1B签证的问题。
想读博士的同学,关注一下科研基金的问题。

大家在知乎上为川普摇旗呐喊挺high,但未必为了同样的利益立场。除了共同面对潜在的歧视,没有绿卡的学生群体也许已经被人关在车外了。我们也许创造了历史,但对个人来说,命运不过是浪潮中飘摇的一片树叶而已。

最后,真心实意希望川普是个好总统。

~~~~~~~~~~~~~~~~~~~~~~~~~~~~~~
针对其它答案补充一下:

1 这都是左派媒体的一贯伎俩
呃我之所以受到震动是因为看到朋友的遭遇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瞎编的 很多人的类似遭遇都是瞎编的

2 怎么都是蓝州 红州就没事
呃考虑一下人口密度和发生概率的关系好吗 再考虑一下华人聚集的主要地区
再说红州也有类似报道 当然了也可能是 1 这都是左派媒体的一贯伎俩

2.a 我在XXX地区XXX学校就没遇到过这种事
没遇到最好,这种事一次就嫌太多
但是你没遇到不代表别人没有
你没遇到的可能原因有:
A.. 这些事都是瞎编
B. 周围虚伪的白左太多
C. 你厌恶的虚伪的政治正确在有些人看来是道德底线,有的人就是无论怎么被政治正确打压,得到释放的机会之后,都不会产生歧视别人攻击别人的念头的。很多白人是这样的(不过也可能是他们太虚伪了)
D. 确实有虚伪的白人想歧视你,但是你所在大学的diversity原则保护了你,他们作案要考虑成本
E. 以上皆非

3 歧视以前就有 和川普有什么关系
呃考虑一下发生频率和密度
我也没说和川普本人有关 但是确实有很多种族主义者感受到了鼓舞
因果性不敢说 至少有相关性吧

3.a 都是因为之前左派媒体把川普渲染成种族歧视的恶魔
我也认为等于左媒是有责任的 就像某些右媒造谣之后再辟谣也会造成恶劣影响一样
但是现在出来的很多种族歧视言论是这样的 “build the wall!”
是川普自己在辩论里反复强调的
包括引申的“10 feet higher”(说的是墙的高度),"your time is up!"
有一种解锁种族歧视新技能的感觉

4 蓝州人活该
呃…… 作为蓝州没有选票没有表达过支持倾向的吃瓜留学生 我们活该?

5 有本事打回去啊
呃那得看对面什么人吧 几个白人壮汉你叫我打回去?
不过我朋友确实骂回去了

6 没看见希粉上街抗议打砸抢 他们还烧美国国旗
上街抗议的权利是美宪法保障的
打砸抢绝对是不对的 如果有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 警察应该处理
如果有这种新闻出现 我个人也不会首先怀疑事件是假的 是川粉自导自演之类(像川粉对种族歧视的态度)
但是这不是我们应该被人攻击的理由 尤其不是我们被人基于种族攻击的理由

7 谁让你们去美国的 我们中国人觉得你们活该 / 美国人的事我们管不着
种族歧视之所以叫种族歧视,不叫“美籍少数族裔歧视”,因为在歧视者的眼里,你是游客还是公民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下等人,或者不是人
这不是我们能置身事外的事情

8 有本事开评论
呃我现在处于担心失眠的状况中 不想在外面感受到敌意 回来在中文网站再感受一次

话说目前反对我的答案 有冷嘲热讽的 有怀疑的 能不能在反对我的同时稍微表达一下同情和安慰的?如果你的亲人朋友遇到类似事情你会怎么说?如果你的孩子在或者要去美国留学,你怎么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丧钟为谁而鸣

如果又反对又同情 点个反对+感谢可好?

谢谢

user avatar

这些来自推特的新闻真假需核实,而且也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从我生活中的朋友已经有类似遭遇来看,此类事件绝对已经发生且不在少数,而且看起来都是受川普当选启发的。

看来川普最大的问题不是我先前说的无知与自大(

你支持还是反对 Trump?为什么?-- 叶洲的回答

),而是树立了一个极其恶劣的榜样,给一直被压抑着的种族主义开了绿灯。当然,一直鼓噪的媒体也功不可没,让川普成为了种族主义者心中的旗手。川普本人应该没有那么种族主义,但他的确利用了种族主义情绪来获得支持。

我的很多同胞觉得政治正确是他们的敌人。然而那些烦人的左派的过度反应,怎能和失去政治正确保护后的迫害气氛相提并论。适度的政治正确不是爱心泛滥,逆向歧视或玻璃心,而是一个摈弃偏见互相尊重的社会守则。

绣带工薪阶层投川普我理解,国内的中文自媒体阴谋论受众盲目起哄我也理解。最搞笑的是在美国的第一代华人移民,为了孩子上学什么都不要了,包括孩子会不会受欺负。其实上学AA这件事主要是加州民主党所为,你要做的是把加州议会换血,无论川普还是希拉里对此都不会有什么影响(仅限于最高法院人选在未来的间接影响)。

总之,如你所愿。(有兴趣看如你所愿部分细节的来看此帖: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知乎专栏

,说了部分细节,不具统计学意义,反正大家都很理性嘛)

左派自然也有糟糕的表现,无论是反川普游行还是痛哭流涕,都于事无补,情绪宣泄后就回到正轨吧,学学奥巴马和希拉里在败选后的态度,别成为你们口诛笔伐的“不接受选举结果”的人。

特朗普当选后,蓝州的群众都是什么反应? - 麦田的回答 - 知乎

哎你说我是不是两头不讨好?我活该。

user avatar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刘贺罪行“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一切都是借口呗,不喜欢川普明说嘛。

现在冬天了,是不是也来个“如何评价川普当选以来,美国渐渐变冷?”

想到了今年年初轰动的南昌海昏侯墓大发现,墓主是当年的汉帝刘贺。刘贺登基27天,做了1127件坏事,然后被霍光废掉了。

数字如此准确,证据如此确凿,让我等汗颜,你们还是要学习一个。

user avatar
       其实三年前走在街上被黑人吐痰在身上的时候,我也没有在骂Obama。 其实在Indiana念书的时候,白人充满敌意的排挤我出presentation小组的时候,我也没有骂IN是个深红州。  我以为很多事情,都是个人行为,人们的素质有高有低,一个人,怎么可以代替群体?  其实Trump当选的时候,我也没有积极点开FB看上面炸开了锅。我以为民主就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不同的声音有着争辩,但依然尊重结果,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  然后我今天在公司楼下买咖啡,听到五个人聊天。 一个边笑边Fxxx着投trump的一切,另一个人说投Trump的人都是一辈子loser。 第三个人补了一句,他们天生就是。  我看着他们穿着熨烫过的衬衣,发型整齐,女人也有着得体的妆容。我看着他们走回同样位于中城的办公楼里。 他们的脸上满溢着对周五晚上的憧憬,就连说他们是天生的卢瑟时,都充满了与自己不同阶层的得意。 这段在咖啡馆里的对话,仿佛是皮特又离了婚 或者麦粒又裸了胸那么稀疏平常。  我看到朋友圈和FB里,有人说出一定要抗议到Trump下台的一刻,HC赢得了更多人的选票所以他们不承认这个根据规则,一州选票都归一党而选出来的总统。  那什么是规则。 Winner仿佛说,那得是他们制定的东西。 他们会抗议到胜利的那一天。  胜利的那一天。 我仿佛看到了蓝旗插满全国的山岗呢。    我想,那些被胜利者耻笑的卢瑟们,一定卯足了力气等着这天到来。他们想睁开眼看看这群不曾失败的人们,突然受挫的惊慌场景。只是他们不知道,其实那些对立的人,也不过是躲避现实,又或者借机宣泄呢。 我耳濡目染着成功者的舆论,甚至到宾州选票结束之前,都没以为Trump,能赢了希拉里?  所以当Trump当选之后,究竟变化了什么。 大概就是和同事的聊不下去话题,从橄榄球、棒球、你家住长岛还是新泽西、最爱音乐#¥%……&×(以外,又多了一个你为什么不支持HC。  其实我也想轻轻松松Fxxx一堆观点不同的人,轻蔑的笑他们是卢瑟,但我怕听到的人以为我所在的种群都那样。 就没再说话。  可你,听不到我的声音,不代表我没有选择。  (不过,我还真没有选票啊。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种族歧视事件的激增,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统计数字上的变化,更是折射出美国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爆发和显现。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过渡期的复杂性:一、 煽动性言论与社会氛围的改变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以及当选后的许多言论,都被广泛认为具有煽动性,尤其.............
  • 回答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后,“Calexit”——加州脱离美国的运动,如同一股激流,瞬间涌入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对一位新任总统的简单否定,更是加州在政治光谱上与其大部分选民心理的深刻分裂。想象一下,2016年11月8日那个夜晚,当选举结果逐渐明朗,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在全国各地欢庆,而在加州,尤其是.............
  • 回答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拜登当选,美国家庭将永无宁日,混乱与流血将蔓延至国家的每一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其背后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策略、历史语境以及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担忧(或操纵)。1. 政治策略与选举语言的分析: 煽动恐惧 (Fear Mongering): 这是特朗普一贯的竞选策略.............
  • 回答
    拜登总统候选人关于“若当选将取消特朗普对华关税”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多重解读的表态。要深入理解这一表态的含义、背景、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表态的可能含义与背景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拜登团队在不同场合下的表述可能会有细微差异,并且政治表态往往带有战略性和策略性。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一波三折,让不少人看得眼花缭乱。特朗普政府那边,在宣布“成功资助新疫苗研发”的时候,语气那是相当的肯定,好像这疫苗就因为他们的钱,一夜之间就问世了似的。这种说法,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可以说是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也让很多人觉得,政府的行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你想啊,全球疫情肆.............
  • 回答
    关于“反特朗普游行者打砸在美华人商铺:抱怨其助特朗普当选”这一事件,我的看法是,这无疑是一起令人担忧且必须严肃对待的事件。首先,从根本上说,任何形式的暴力和破坏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尤其当它指向特定族裔的社区和商铺时,这会加剧社会分裂和族裔间的紧张关系。游行本身作为一种表达诉求的方式,其合理性在于和平.............
  • 回答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确实有一些大学教授和学生因为抗议或表达不满而选择不来上课。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1. 抗议与表达不满: 对特朗普政策和言论的反对: 许多教授和学生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言论或个人风格与他们的价值观、学术理念或所关心的社会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平等、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相当有意思,也挺能引发思考的事情。你说的这种情况,也就是美国IT行业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像那些科技巨头公司的CEO们,联合起来写公开信,明确表达对某位总统候选人的反对,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当选将“对创新是一场灾难”,这在美国政治和科技界都算是一件大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首先,.............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看待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被媒体称为“菲版特朗普”,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政治风格和某些主张与特朗普有相似之处,都带着一股“打破常规”的劲头。首先,我们得从他上台的背景说起。当时菲律宾社会对前几届政府的治理,尤其是对毒品问题和腐败问题的解决效率,普遍.............
  • 回答
    看到多家媒体预测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而特朗普则宣称拒绝接受媒体预测结果并扬言采取法律行动,这在任何一场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次都会引发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几个深层特点,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可能走向。媒体预测的性质与权重:首先,要理解媒体的“预测”是怎么回事。在美国总统大选.............
  • 回答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诺尔·哈桑(Noor alFallah)近期接受采访时发表的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对阻止未来恐怖袭击能力的言论,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观点。要理解和看待她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诺尔·哈桑的身份背景与潜在动机: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 这是.............
  • 回答
    特朗普的“违宪”指控与美国大选的迷局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背景下,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本就充满挑战。然而,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选举后的种种言论,特别是其声称2020年大选“违宪”的推文,更是将本已动荡的局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违宪”的指控:是策略还是绝望.............
  • 回答
    陶哲轩,这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以其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当他选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评论唐纳德·特朗普不适合担任总统时,这自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件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看待。首先,这体现了公众人物,尤其是像陶哲轩这样在特定领域具有高度影响力和声望的人,其言论所蕴含的重量。陶哲轩.............
  • 回答
    梧州在空难发生当天启动特大事件应急预案,并号召学生献血,这确实是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层面的信息,理解起来也需要更深入地去看待。首先,这是政府在突发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响应的体现。空难无疑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牵扯到生命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后续的救援和善后工作。在如此重大.............
  • 回答
    印度政府要求推特(Twitter)删除批评莫迪政府的网络帖子,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政府审查和社交媒体平台责任的深刻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与印度政府的立场:印度政府要求删除帖子的理由通常集中在几个方面:1. 国家安全与公共秩序.............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从重庆到南京坐火车?这事儿您这么问,我得给您掰扯掰扯了。您看到的那些抗日剧,里头特务“嗖”一下就坐火车到了南京,这场景确实是不少,但实际情况嘛,那叫一个复杂,可不是现在咱们说走就走那么简单。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本就铁路不发达,再加上日军侵华,很多铁路都被破坏了。 所以.............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声称美国大选中出现“死人票”(即已故选民投票)的问题,这一指控在近年来的美国政治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性: 一、“死人票”的具体表现与历史背景1. 概念来源 “死人票”通常指已故选民在选举中被错误登记为合法选民并投票,或其身份信息被盗.............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现已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复杂性的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一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考量与动机: “美国优先”的再审视与调整: 特朗普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