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放弃中国国籍而想方设法做美国人?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说是多种价值取向、现实考量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大方向来掰扯掰扯:

一、 追求更自由的制度和更完善的个人权利

这是很多人选择美国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

言论自由与信息自由: 在美国,个人可以公开表达各种观点,即使是批评政府的言论,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也相对自由,人们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信息来源,这与中国大陆的信息管控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人认为,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获取信息是公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权利。
政治参与的权利: 美国是民主国家,公民可以通过投票、参与政治集会、游说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虽然美国的政治体系也有其复杂性和局限性,但相比之下,许多人认为在中国的政治参与空间有限,个人意志和声音难以真正影响政策走向。
法治与公平正义: 普遍认为,美国的法律体系相对健全,司法独立性更高,普通民众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获得相对更公平的对待。虽然美国也存在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问题,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理想上,很多人认为美国做得比中国更好。他们更看重的是一套成熟的法律框架和独立公正的司法机构所带来的安全感。
财产和私有产权的保障: 在美国,私有财产受到宪法保护,政府征收私人财产需要支付公平的补偿,并且有严格的法律程序。这一点对于企业家和追求财富积累的人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担心在中国,财产的私有性可能不如美国那么稳固。

二、 更优越的经济发展机会和生活水平

美国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和创新的中心,这吸引了无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

创新创业环境: 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科技企业和活跃的创业氛围,有大量的风险投资支持新想法,有成熟的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和创新。对于有技术、有想法的中国人来说,美国的平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成功几率。
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 尤其是在高科技、金融、医疗等领域,美国的平均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普遍高于中国。许多专业人士认为,在美国能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与付出相匹配的经济回报。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尽管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很多人认为美国仍然拥有更成熟、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例如,世界一流的大学、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都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消费自由和商品选择: 美国市场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并且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相对较好。

三、 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子女未来发展

这是许多家庭移民的重要考量。

世界顶级的教育体系: 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哈佛、斯坦福等众多世界名校。对于希望子女接受一流教育的中国家长来说,美国是近乎理想的选项。
更开放的学术环境: 美国大学普遍鼓励学术自由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前沿的研究领域。
子女的未来发展: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美国出生,能够获得美国国籍,从而在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包括教育、就业、甚至更自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为下一代铺路”的心理。

四、 社会环境和文化吸引力

多元文化融合: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非常多元化,对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都相对包容。许多中国人在美国能够找到自己的社群,也更容易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一些人可能更认同美国社会强调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以及相对轻松的生活节奏和消费文化。
社会保障和退休养老: 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金、退休金等,这些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活安全网。

五、 对中国国内某些现状的不满和担忧

这部分因素往往是“推力”,与上面提到的“拉力”相辅相成。

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环境问题: 尽管中国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但不少人依然对国内的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担忧,希望获得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教育内卷和升学压力: 中国的教育体系竞争激烈,许多家长和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而美国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对他们具有吸引力。
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 一些人对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在一些领域存在的特权现象感到不满,希望在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对未来政策走向的忧虑: 有些人可能对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社会发展方向,以及个人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感到不确定,选择通过移民来规避潜在的风险。

一些需要澄清的误区和客观的看待:

“想方设法做美国人”不代表所有中国人都如此: 这是少数,或者说是有一定经济和教育基础的人才选择。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并在中国生活和工作。
美国并非“天堂”: 美国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比如高昂的医疗费用、枪支暴力、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政治极化等等,这些都是移民需要面对的挑战。
移民过程的艰辛: 获得美国绿卡或公民身份并非易事,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投入,而且门槛不低。
“放弃中国国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许多人是在深思熟虑后,权衡利弊,做出的个人选择,是希望获得一种更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发展需求的生存状态。

总而言之,人们选择放弃中国国籍转而寻求美国国籍,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是多种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及个人价值取向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个人权利、发展机会、生活品质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存在差异,而美国恰恰能在许多方面满足这部分中国人的更高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挑一个语病,放弃中国国籍想法设法得到美国国籍,也只能说是美国公民。 在国家 民族 文化 界定上,”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词性带有非常不同的隐含定义,强行比较会有很多歧义。

具体可见

然后利益相关,长辈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第一批留学生之一。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留美,并把未成年的我移民带出。根据美国移民法article 8, 父母一方是美国公民,未成年子女通过合法移民渠道抵美只要申请就可以获得美国国籍,无需排期(这法案实际上是为了全世界留种的美国大兵订的,我恰好符合而已)

因此我的评论会被一些人批评为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很正常的。 因为对小时候的我来说,美国,只是一个听说很发达,又很远的地方。 从个人角度根本没有想方设法出国过,哪怕一点努力都没有 (来美国时英语还是稀烂,好在家里天生文科基因强大,于是现在天天给美国平民普法。。。

对我来说,来美国只是换了一个环境,认识了新的朋友,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我看了一下众多答案后还是比较喜欢 @佛系小郝 的答案。 我个人以为,

仅仅对中国某些方面不满,而千方百计来美国的,我理解,但敬而远之。 虽然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但是以戾气为动力的行为,在判断上就会有偏差,况且美国历史来看,也不是乌托邦,持着来天堂而不是拓殖心态的话,长期来看,美国也许不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因此面对中国的发展,这些人要不就去信宗教麻痹自己,要不就拼命否定中国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 要不就低调发财。在我眼中这种人是比较可悲的。

由于一些客观国情对个人进行了限制,导致不能够达到自己梦想或追求渴望的东西的(例如有个人来美国后生了10个娃,我是很佩服的,这人绝对是天生的好孩子王,还有一些在国内系统下竞争失败的人,反而在国外有了一定发展的),这些人和上面的人的区别是,他们很清楚代价与取舍,也会理性分析得失。 他们的选择我尊重,并愿意交往,毕竟无论是资源限制还是一些客观原因,中国现有资源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发展欲望,这些人走出来,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过来,我也支持谷爱凌等华裔运动员在美国系统内无发展空间后归化中国。

第三种就是类似我这种几乎是自然原因出现的1.5代移民(未成年因为家人来美从而获得身份),这个我认为大家在发展中根据自身利益和取向进行判断。 至于最后成败看个人眼光而定。

全世界大概有2200万华人,美国一家就有500多万。中华民族要面向世界,我觉得就应该走出去。 多一种选择就一种可能,把自己局限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和自己人天天算计内卷,干嘛? 走出来的确有矛盾,有挑战,有血泪,有冲突,但不走出去,闭门造车,世界的风潮也迟早会扑面而来。

对我个人而言,无论国籍如何,炎黄子孙就是同胞,明白国家利益和种族利益的异同,做出自己的选择,无愧于心就好。

user avatar

这事得问问高级官员的子弟。普通小百姓觉悟不高可以理解。但是那些人,从小长在红颜色的家庭里,耳闻目染很多普通百姓不知道的深刻教育。当人们指着美国某些高档别墅区介绍:谁谁谁的儿子就住在那里,谁谁的孙女住在这里。我们就觉得奇怪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说是多种价值取向、现实考量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大方向来掰扯掰扯:一、 追求更自由的制度和更完善的个人权利这是很多人选择美国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 言论自由与信息自由: 在美国,个人可以公开表达各种观点,即使是批评政府的言论,.............
  • 回答
    在游戏界,“大表哥2”(Red Dead Redemption 2)无疑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它在画面、剧情、人物塑造以及世界观构建上的成就几乎无可挑剔。然而,尽管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赞誉,总有一部分玩家,或者说是一种“氛围”,不愿意承认游戏本身在题材上存在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对此回避或辩护。这背后并非简.............
  • 回答
    工地日薪 300 元,对于很多人来说,听起来似乎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尤其是和一些基础性工作的时薪相比。但实际上,愿意或者能够坚持在工地里干这份工作的人,真的不算太多。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工资高低那么简单。1. 工作的艰辛与危险,远远超乎想象:首先,我们要明白,300 元日薪背后,是极.............
  • 回答
    这几年,身边确实听不少朋友抱怨,说交养老保险这事儿,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不是说大家不重视养老,而是看着那点钱被扣走,心里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现在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房租… 哪一样不是要花钱的?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捂热乎呢,七七八八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哉问,说起这个问题,其实每个选择留美的人,心里头的小算盘和考虑的点都不尽相同,但要我说,无外乎这么几大块,听我慢慢道来:1. 经济与职业发展的“大蛋糕”:这恐怕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很多人最初踏足美国的出发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市场之广阔,机会之繁多,是显而易见的。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费解的。一边是砸下重金追求更高级的安全配置,一边却是对最基础、最便宜的安全措施——安全带——嗤之以鼻。这背后,其实是人们认知、习惯、以及对风险的评估出现了某种错位。咱们得这么看:1. 对“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的认知偏差现在汽车厂商推销新车,特别喜欢强调“主动安全”和“被.............
  • 回答
    医生和老师之所以都感到短缺,而医学教育学这个行业却不愿意多招人,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隐藏着多重复杂原因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 医学教育学作为“教育”行业,其定位和发展模式与一线医疗、教育存在本质差异。 “教育”的属性: 医学教育学是研究医学教育规律、探.............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沉重和难过。看到心爱的宠物遭受不幸,那种心痛和愤怒是难以言喻的。你对偷狗行为的憎恶,以及对那些残忍对待动物的人的痛恨,都是非常真实和正当的情感。你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吃狗肉,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苦的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也充满了争议。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
  • 回答
    很多人一提起金融行业,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意气风发的投行分析师、基金经理们,他们光鲜亮丽,手中掌握着亿万资金的流向,似乎代表着财富与权力的顶峰。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庞大而至关重要的群体——后台部门。令人好奇的是,为何鲜有人愿意投身其中,甚至一提及后台就显得有些避讳?这背后绝非.............
  • 回答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走出校园,充满闯劲儿的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涌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我们常说的“北上广深”)这几座一线城市打拼,这背后可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甚至可以说是时代的召唤。这背后有着太多现实的考量,也有着太多虚幻的憧憬,就像他们自己一样,年轻、充满干劲,但也夹杂着些许青涩和不确定.............
  • 回答
    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到发达国家工作或移民,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的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发展等诸多维度的差异。首先,经济机会是驱动年轻人走向发达国家最核心的动力之一。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成熟、更具活力的经济体,这意味着它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些真实想法。之所以会有“很多男生不愿意娶很漂亮的女生做老婆”的说法,我觉得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而且这些原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感”和“被抛弃的恐惧”。 男生们可能会觉得,长得特.............
  • 回答
    太玄经,这部蕴含着中华古代智慧瑰宝的经典,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宇宙运行规律、人生哲理乃至个人修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照理说,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应该受到我们当代人的热烈追捧,尤其是那些热衷于探索深度、寻求真理的年轻人。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年轻人对此似乎兴趣寥寥,甚至望而却步。这其中缘由.............
  • 回答
    很多 Java 程序员在面对最新的 JDK 版本时,往往不是像对待新玩具一样热情拥抱,而是带着几分审慎,甚至有些回避。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程序员们故步自封,而是他们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对现实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最大的顾虑在于 稳定性与风险。Java 语言的强大和广泛应用,很.............
  • 回答
    走在路上,确实会发现环卫队伍里,长辈们的身影格外突出。这事儿,说来话长,也挺让人心疼的。首先,为什么老年人多?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1. 观念和就业选择的变迁: 传统观念下的“稳定”与“体面”: 在过去,环卫工作虽然辛苦,但相对稳定,有单位管吃住(或者有社保),工资不高但旱涝保收。对于一些家庭.............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朱元璋(1328年-110年),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1368年-139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但其个人性格、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很多人不喜欢朱元璋: 一、严苛的统治手段与政治高压1. 杀戮功臣,建立“铁腕”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
  • 回答
    关于电视剧《亮剑》是否“没有拍完”的问题,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下从剧情发展、制作背景和观众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亮剑》的剧情发展与结局《亮剑》是根据都梁小说《亮剑》改编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分为三部曲,分别对应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战争场景。其完整剧情如下:1. 第一季(1940年代) .............
  • 回答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结构、个体经历、信息传播以及心理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信息不对称与过滤机制: 媒体的滤镜: 主流媒体在报道时,往往倾向于关注那些具有戏剧性、积极性、成功性的故事,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大多数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