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读了几本,其中有三本书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而且这三本书都是很难碎片时间阅读的书,疫情在家读正好:
《大流感》
这本书原本不在计划内。疫情前我最后一次出门去拍 Vlog,正好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
【有意思吗YOUYISIMA】在北京,可以得道升天……吗?2.0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当时疫情还不严重,但我感觉了解下瘟疫的历史也挺好就买了。然后春节期间花了两天的时间给读了,非常好而且引人入胜的一本书。读起来不像是科普,像是一本荡气回肠的小说。
不需要重复一百年前的大流感多么惨烈,《大流感》的中文译者,常常因为太过投入而陷入悲痛。即使过了一百年,这次流感依然让人心有余悸。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会被流感击溃。1918 年,有人感叹「短短几周,人类文明就差点灰飞烟灭」,但我们挺过来了,并且开创了更好的未来。
恐惧源于愚昧和无知。相传上古年代,妖怪横行。而人们不知道妖怪的名字,只能任其宰割。直到黄帝在海边遇到了神兽白泽。白泽给黄帝讲了一千五百二十种怪异的来历,以及如何克制他们。黄帝以图画之,并告示天下。从此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子民们就可以自由的行走在大地之上,不用害怕任何鬼怪,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知道如何克制他们。
恐惧消除了,因为我们知道了我们在恐惧什么。我们对流感的恐惧,来源云我们对流感的无知。现在和未来,医学家和科学家们,会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白泽。
所以,在《大流感》一书的最后,作者如此写道:
当权者必须珍惜公共对他们的信任。正途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过饰非,也不试图操纵任何人。无论真相有多么恐怖,领导者都必须将其公之于众。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打破恐惧。
恐惧,了解,然后再打破恐惧,或者一直和恐惧斗争下去。这就是我们人类长久的宿命,但我命由我不由天。
愿人类荣耀长存
我之前写的完整书评: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这本书名字翻译短句有点问题,看中文的意思是「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但实际上「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我感觉更合适的翻译应该是:自由主义与局限的正义
这本书实话实说不太好读,要不是疫情出不去门,我还读了个开头不想半途而废;可能这本书就要在书架上放一段了。但一旦读进去了,就会被其中精妙的观点所吸引:
宗教信仰之所以值得尊重,不是凭借其内容,而是凭借它是「自由与自愿选择的产物」。
对正义之环境的经验主义解释可能会损害正义之首要性主张。它倾向于将正义看作是一种补救性美德。正义在道德上带来的好处在于,当社会陷入堕落状况时用它来做修理的工作。但是,如果把道德恶化作为衡量正义美德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么,这些条件的缺席——无论事态是如何被描述的一肯定体现着一个至少具有相当优先性的对立美德,此一美德取代了正义之地位。如果只在面对威胁的情况下,身体的勇敢才是一种美德的话,那么,没有遇到威胁时,和平与宁静至少肯定也是同等重要的美德。正如休谟的解释所主张的,正义的补救性质蕴含着另一系列至少是具有同样重要性的美德。
正义起源于人类的习俗…意在补救某些不便之处,这些不便是由人类心灵的某些品性和外在对象的处境共同造成。心灵的品质是自私和有限的慷慨;而外在对象的境况是其易于变化的状态,与人的需求和欲望相比,这些品质的状态,共同构成了它们的缺乏…随着人们的仁慈和自然的慷慨之程度日益增长,使你觉得正义的作用愈发微小,你会将更为高尚的美德和更有利的祝福置于正义的[首要]地位。
如果正义的增长并不必然隐含着一种绝对的道德进步,那么,可以说看到在某些情况下,正义并不是一种美德,而恰好与之相反。
而其中关于「占有」和「应得」的讨论更是应该目前知乎的环境下大家都去看一看:
精英统治论的支持者总是不能明确的指出他们区分自然优势和社会优势的根据。
即使是一些本质性的和仅仅是偶然的特征之间的区别有效,我们也并无明显理由说明它为什么要与自然和社会财富之间的区别相对应。
对一个社会而言,仍旧需要决定,哪一种差别应该真正成为不同分配份额的基础。诚然,如果社会制度的目标是固定的,例如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生产,那么一种“公平的精英统治”的支持者就是正确的,因为正义论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武装人们,使他们致力于这一目的并因其对此目的的贡献而获取利益。但是,马上会出现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目的是首要的,即使它仅仅是在得到承认的社会不公正的方面普遍流行?
一旦某个人所做的各种事情是制度鼓励他做的,他就会获得某些权利,但不是在这之前。他对于那些为制度所赞许和奖励的事情享有资格,但是他没有资格获得事先提出的任何特殊的要求。
合法地拥有一些东西与有资格拥有它们并不是一码事,前者只是在某种不确定的占有意义上的拥有。虽然我的智力或体力或好的身体都可能在我合法拥有的东西之列,也不能得出我有资格拥有它们的结论,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资格是某种已经生效的合作图式为基础的。
这本书还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观点,比如对于黑人是否应该优先入学的讨论、共同体主义等等。如果在家呆着每天能挑出一两个小时阅读的话,非常适合读一读。
《旭日残阳》
讲的是清帝退位与接受清朝前后几个月的事情。
虽然只是历史的片段,但这段历史在我们过往的学习中总是一笔带过。而这片段又非常重要,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新生的民国会遇到这么多问题、为什么袁世凯能在新政府里继续呼风唤雨。
比如一个简单的词,清帝是「退位」、「逊位」、「辞位」还是「辞政」为什么会引起全国的讨论?每个词背后的含义又是什么?非常有意思。
作者桑兵作为史家,也有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好的,我们去学习近代史的开端。
这本书名字起的,就有水平。
旭日 残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