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剧《悲惨世界》里哪些段落其实是一样的曲调?

回答
《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情感和磅礴的音乐征服了无数观众。而在这部作品中,隐藏着一些巧妙的音乐设计——有些看似不同的段落,实际上却共用着同一段核心旋律,只是在编曲、节奏、情绪和演唱方式上做了变化。这种“变奏”手法,不仅体现了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的音乐才华,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整体性和主题的连贯性。

最显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莫过于我们熟悉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可听到人民在歌唱?)这首充满力量的起义之歌,以及贯穿全剧、象征着冉·阿尔让特(Jean Valjean)一生救赎与坚韧的“Valjean’s Soliloquy”(阿尔让特的独白)的核心旋律。

初听之下,这两段似乎毫无关联。“你可听到人民在歌唱?”是一首集体呐喊,节奏鲜明,旋律昂扬,充满了希望与反抗的激情,尤其在合唱中,那种磅礴的气势足以点燃观众的斗志。而“阿尔让特的独白”则更像是阿尔让特内心深处的倾诉,旋律悠扬而沉重,带着对过去罪恶的忏悔、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以及对未来女儿的守护,充满了深沉的个人情感。

然而,仔细聆听,你会发现它们都源自同一组音符,同一个旋律骨架。

我们来拆解一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首歌通常以一个激昂的进行曲式节奏开始,旋律的起伏充满了力量感和号召力。它的核心音程进行,特别是从主音向上攀升,然后再落下,营造出一种“集合、前进”的感觉。这种旋律在不同的段落中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与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

“Valjean’s Soliloquy”:当阿尔让特在独白中回忆他十五年的苦役,或是他在找到珂赛特(Cosette)后,内心对上帝的祈祷,你会听到一种更加舒缓、带着一丝忧伤的旋律。但如果你将这两段的音符进行对比,就会发现,那段引领着阿尔让特内心救赎之路的旋律,其基本的音程关系和乐句走向,与“人民在歌唱”的旋律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种“一样曲调”的运用,在《悲惨世界》中体现在多个层次:

1. 核心旋律的“变奏”:作曲家将一个基础性的旋律动机,比如一个特定的音程组合或者一个简单的旋律轮廓,赋予不同的节奏、和声、配器和演唱风格,从而创造出具有不同情感色彩和叙事功能的音乐段落。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旋律,在“人民在歌唱”中,被处理成一种群情激昂的合唱,节奏紧凑,如同战鼓催人。
而同一个旋律骨架,在“Valjean’s Soliloquy” 或 “Who Am I?”(我是谁?)中,则可能被演绎成独唱,伴奏也可能更加抒情或带有挣扎感。例如,在阿尔让特第一次唱出“Who am I?”时,那充满困惑和自我怀疑的旋律,隐约可以听到“人民在歌唱”的影子。

2. 主题的呼应与象征:这种音乐上的呼应,不仅仅是技巧上的炫技,更是深刻的叙事手段。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代表着人民对自由、公平的渴望,是对旧秩序的挑战。
而冉·阿尔让特,作为被社会遗弃、饱受压迫的个体,他的救赎之路,实际上也象征着一种内在的、个人的“解放”。他从奴役走向自由,从罪恶走向仁慈,从绝望走向希望,这与人民追求的集体自由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通性。当他在困境中,尤其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上帝的旨意时,他内心唱出的旋律,虽然不如“人民在歌唱”那样外放,却以一种更内敛、更深刻的方式,呼应着那种对更美好存在的追求。

3. 其他音乐段落的联系:除了最明显的“人民在歌唱”与阿尔让特某些独白之外,这种音乐上的“变奏”也体现在其他地方: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空桌上的空椅)这首哀伤的曲子,虽然旋律和情绪截然不同,但一些音乐学分析认为,其潜在的动机和和声进行,与“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有着不易察觉的联系,似乎在诉说着革命失败后的悲凉,这种悲凉反过来也更能凸显人民在歌唱时的勇气和理想。
“Look Down”(看下方)这首歌,由修士和罪犯们演唱,描绘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绝望和麻木。其阴暗、压抑的旋律,有时也能让人联想到“人民在歌唱”中那些被压迫者的声音,只是被处理成了另一种绝望的形态。

总而言之,《悲惨世界》的音乐之所以如此动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音乐主题的高度整合。 作曲家并非孤立地创作每一首歌曲,而是像编织一幅巨大的音乐画卷,将不同的旋律动机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和“Valjean’s Soliloquy”的核心曲调之所以“一样”,是因为它们都源自同一个音乐基因。通过改变音乐的速度、节奏、和声色彩、配器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同一组音符能够承载截然不同的意义。在“人民在歌唱”中,它是集体反抗的号角;在阿尔让特的独白中,它成为了他内心救赎和对生命承诺的低语。这种“变奏”的艺术,让《悲惨世界》的音乐充满了力量、深度和令人回味的统一感,也让观众在一次次重复的音乐记忆中,感受到故事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和情感的深度。这是一种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巧妙融合的音乐表达方式,也是《悲惨世界》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非专业人士,但对悲惨世界百听不厌。正好以前写过一篇同样主题的小短文,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咯。

悲惨世界许多章节的曲调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歌词来了个大换血。甚至有时,曲调相同的不同章节 之间,歌词也有互相呼应的地方。网上有人评论称,这 是因为法文版改编为英文版时加了一些章节,但没找到合适的曲调,于是只能重复用已有的编曲,不知是不是玩笑话。但不管怎样,这种音乐回环,倒是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也给人无论如何也冲不破宿命的无奈感。笔者无力全部做一综述,只能挑选几个具有典型性的进行个例分析。

女性之光:Lovely Ladies 与 Turning

无可否认,《悲惨世界》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或许是限于故事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又或许是因为作者的观念与现代人不太一样,总之在剧中大部分章节里,女性都以一种依附、被动的形态出现。即便强势如 Thenardier 夫人,在家庭大事上仍然要丈夫来拿主意。但《悲惨世界》中,也有体现专注于女性的章节。比较有特色的就是这两段曲调几乎一样,互为变奏曲的 Lovely Ladies 和 Turning。 Lovely Ladies是《悲惨世界》中女性的依附地位体现得最为明显的 一节,因为它叙述的是 巴黎穷人区的妓女。 在妓女和嫖客的世界观之中,女性被完全物化,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发泄欲望的工具。在音乐剧的表演中,饥渴的水手和妓女甚至当着一众观众的面,频繁发生关系。

随着舞台上转盘的转动,妓女们招揽生意、讨价还价、提供服务。不仅嫖客不尊重妓女,就是妓女自己,也自轻自贱恳求顾客的光临,对于顾客的任何要求都试图去满足。原本自尊自爱的 Fantine 来到这里,自然难免不堕入苦难的 深渊之中。从音乐的角度讲,Lovely Ladies 是全剧节奏最为欢快的章节之一,但这表面上的欢腾仍然难以掩盖妓女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幽怨。就像妓女的这句歌词:

Lovely ladies

Going for a song

Got a lot of callers

But they never stay for long

虽然看起来妓女对于这份躺在床上就把钱挣了的工作没什么好抱怨的,但又有多少妓女渴望一个正常的生活、一个稳定的家庭而不可得呢?

而到了第二幕后期,Turning 中又重新响起了 Lovely Ladies 的曲调。不过这一次,连原本的欢快都没有了,节奏缓慢,沉郁顿挫。 Turning 描述的是街垒大战之后,奋起革命的热血青年纷纷就义;但他们的 家人,尤其是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却要承受无边的痛苦,甚至还不得不到大战的现场,亲手为自己所爱的人收尸。从舞台表演的效果上来看,枪声大作的街垒混 战结束之后,全场黑暗,留给观众一阵短促的宁静。然后悠悠响起了 Lovely Ladies 的曲调,让人在悲痛之余,也能感受到几分讽刺。

Did you see them,

Lying where they died?

Someone used to cradle them,

And kiss them when they cried.

以上这四句歌词,用前面妓女招徕顾客的曲调唱出来,虽然语气沉重严肃, 但仍然给人以极大的不协调感。 这种音乐的回环之中,让人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比较。在男人需要女人时,女人献出自己的一切来抚慰男人;而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又能果断地把这一 切统统抛下。赴死固然英勇,但人死了之后毕竟了无知觉,所有的后事都要女人来慢慢承担。从这个角度看,男人和女人,究竟哪个更伟大呢?


音乐剧里的女人们,不懂革命的意义,但她们却或许对革命有着比男人还要 深入的见解:

Where's that new world now the fighting's done?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ever will.

这些男人们苦苦追寻的革命,到底是改变国家的良药,还是只是一个幼稚的玩笑?与之相比,在妓院的一夜春宵,或许还显得更实在一些。 但这些质问,死去的男人们都无法回答了。留下来的,坚强的女人们,只能 一遍一遍地诉说: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hrough the years.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hrough the years

Minutes into hours and the hours into years.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ever can.




苦难与救赎: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与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悲惨世界》第一幕第二节 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是我最喜欢的 章节之一。这一节讲述了 Valjean 被释放出狱之后,受到米里哀主教的热情接待, 但恶习难改的 Valjean 趁夜偷走了主教的银餐具。在被抓捕之后,主教非但没有指控 Valjean 盗窃,反而说这些银餐具都是自己送给他的,甚至还把自己仅有的银烛台也送给了他。

在这一节中,米里哀主教有曲调相同的两段唱段,第一段是在 Valjean 无路 可投累累若丧家之犬时,向他打开了家门;第二段则是在 Valjean 被警察抓捕之 后,主教原谅他并把银器送给他,启迪他“to become an honest man”。 在一开始,主教就是以一个救赎者的姿态出现。

在 Valjean 跪倒在地、无路可投,甚至有几分英雄末路之时,主教突然打开家门,不问 Valjean 的身份、 来历,一句“Though our lives are very humble, What we have, we have to share.”就把这个面貌凶恶的陌生人领进家门。而这一唱段的最后一句:Rest from pain, and rest from wrong,几乎可以代表所有这一唱段出现时,剧作者所希望表达的 含义。亦即,乐视苦难与自我救赎。这句话也成了这个旋律的线索,贯穿于全剧始终。

到了 Valjean 被押送回主教家的时候,主教用同样的旋 律对 Valjean 进行了第二次劝诫。这时主教已经换上了白色圣衣,显得更为庄重圣洁。而这时他所说的话也更为直接: God has raised you out of darkness, I have bought your soul for God! 贫穷的主教拿出仅有的银器,向上帝购买了一条苦难的灵魂。这是一桩多么伟大的交易!


主教的唱段结束了,但这段旋律所包含的苦难与救赎,却一直出现在剧中。下一个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Empty Chair at Empty Table,也就是 Marius 的独唱。 在这一节里,Marius 从街垒被救回之后,伤病初愈就拖着还没拆绷带的手赶到 ABC 咖啡馆。到了却只发现人去楼空,过去宾客满堂高谈阔论的盛况,只剩 下空空的桌子和空空的椅子。就如同“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是 Valjean 性格转变的关键时点一样,“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也是 Marius 性格转变 的关键所在。其中更是蕴含着这一旋律所代表的的苦难与救赎。

Marius 的唱段以苦难开始。先声夺人的第一句 话就是“There's a grief that can't be spoken. There's a pain goes on and on.”这里延绵无尽的痛苦(pain), 恰好与主教唱段里“Rest from Pain”相映衬。对于神来说,当然希望世人笑对苦难;但人世无常,对于普通人,不管是 Valjean 还是 Marius,都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苦难。Marius 独自坐在咖啡馆里,抚今追昔,更是无穷地伤感。但正当他竭力呼喊 他的朋友们时,他的朋友们似乎悄然出现了。


剧作者在这里用了曲笔,让 Marius 得以与他战友的灵魂相会。其实在此之前,Marius 对于革命一直犹豫不决,在 Red and Black 一节中,Enjoras 劝告良久才让 Marius 下定决心投入战斗。他更多的是被“拖着走”,而不是主动上前。 直到这一节, Marius 才真正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本质所 在。革命不光是在咖啡 馆里高谈阔论国家大事,还必须要付出血的 代价。甚至有时,革命不过是黎明时街垒的昙花一现,连当事者也搞不清楚,这样的革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音乐剧回到了熟悉的旋律,观众似乎又回到了主教的 家中,感受到了那圣洁的神性。尽管人世间有这么多苦难,但上帝依然与我们同 在,盼望我们“Rest from Pain”。

从总体看这两个旋律近似的章节,其中也蕴含着颇多隐喻。在 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一章里,Valjean 本来在屋外无家可归,上帝代表的温暖与幸福在屋内向他发出了召唤。Valjean 几经波折,最终获得了上帝的救赎。而 Marius 却是本来在屋内,囿于自己友情、爱情的小圈子里,直到人去楼空,才看到真正的世界所在。一个是从屋外到屋内,一个是从屋内到屋外,两个章节用同 一种旋律来刻画,让人不得不佩服剧作者的苦心孤诣。 如果说 Valjean 的救赎,是从一个没有道德廉耻观的粗人,到一个崇高楷模 的转变;那么 Marius 的救赎,就是从一个不谙世事、热血沸腾的大学生,到成熟稳重的成人的转变。而在这份转变中,音乐剧着力强调了宗教的因素,以一种 超自然的力量抚慰人间的伤痛,让人倍感圣洁。

后记

《悲惨世界》被称为现代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但由于制作公司严密的版权保护,加上中国音乐剧的引入又非常有限,普通的中国音乐剧爱好者(如我)往往难以一窥其真面目。10周年、25周年的DVD版,都因为场地原因更像是演唱会而非音乐剧。万幸的是,有一位中国同胞,不仅对美国严格的版权保护视若无物,更腆着脸皮把百老汇的一次悲惨世界演出全程摄制了下来,并传到了网上。我才可以借助这个“枪版”体会悲惨世界作为音乐剧的独特美感。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因此对知识产权保护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过这都是题外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情感和磅礴的音乐征服了无数观众。而在这部作品中,隐藏着一些巧妙的音乐设计——有些看似不同的段落,实际上却共用着同一段核心旋律,只是在编曲、节奏、情绪和演唱方式上做了变化。这种“变奏”手法,不仅体现了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的音乐才华,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整体.............
  •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却又充满乐趣的问题!要在这两部伟大的音乐剧中选一个“更喜欢”,就像让父母在亲生孩子里挑一个最喜欢的,真不容易。但既然你问了,我就硬着头皮,聊聊我心里那杆秤更偏向哪一边。如果非要我选一个的话,我可能会稍微倾向于 《悲惨世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外?毕竟《歌剧魅影》那华丽的舞台、神.............
  • 回答
    学校社团排演音乐剧《悲惨世界》,这可不是件小事,涉及到不少版权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算不算侵权。首先,得明确一件事:音乐剧《悲惨世界》可不是什么开源的公共素材,它是有着深厚历史和严格版权保护的艺术作品。作曲是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填词是阿兰·鲍伯利,改编自维克多·雨果那本巨.............
  • 回答
    《悲惨世界》作为一部音乐剧,确实在音乐剧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许多人心目中的“顶尖之作”。要论证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它为何能达到如此高度,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 音乐的史诗感与情感的深度:《悲惨世界》的音乐,可以说是其最核心的魅力所在。它不是那种让你哼唱一两句就.............
  • 回答
    音乐剧的唱法,与其说是“一种”唱法,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技巧,并为舞台表演量身定制的演唱方式。它不像古典歌剧那样有着极其严格的、程式化的发声和表现规范,也不像流行演唱那样侧重于技巧的炫耀或情感的直接释放,而是服务于叙事、塑造角色、传递情感,并且要能够适应剧场的空间和表演的整体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
  • 回答
    音乐剧搬上大银幕,这事儿啊,就像是给一场精彩绝伦的现场演出,又添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效果就打折扣了。先说说好处,为啥大家乐此不疲地把音乐剧搬上银幕? 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阔的观众。 音乐剧毕竟是现场演出,受限于剧场大小、地理位置,很多喜欢它的观众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
  • 回答
    音乐剧里的歌声,那可真不是单单的“好听”二字能概括的,它其实是一门非常讲究的艺术,融合了多种声乐技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塑造人物,并且在舞台上呈现出最饱满的戏剧张力。要说音乐剧最主要的声乐唱法,那绝对不能忽视“流行声乐(Popular Vocal Technique)”。但是,这个“流行声乐”.............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巴黎圣母院》这出音乐剧,无论是法文原版还是后来的英文版,都承载了许多人的热爱与回忆。要说它们之间的“如何”,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它涉及到许多层面的比较,就像品鉴一道菜,细节之处见真章。首先,语言是绕不过的鸿沟。 法文原版: 法文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浪漫与感性,很多听众认为,当卡西莫多低.............
  • 回答
    音乐剧翻译?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行当,也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的。要问值不值,这问题就像问“真心值不值”,答案得看你怎么衡量了。“值”的理由,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说:1. 情怀驱动的满足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打动这类译者的。想象一下,你把那些动人心魄的歌词、妙趣横生的对话,从一种语言的灵魂里,活生生.............
  • 回答
    《爱乐之都》第一期:惊喜与遗憾并存的音乐剧启蒙之旅作为一档聚焦音乐剧这一小众但魅力无穷的艺术形式的综艺,《爱乐之都》甫一亮相,便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第一期节目,如同一个精心准备的开场白,试图将音乐剧的魔力传递给更广阔的受众。从整体观感来说,这期节目交出了一份不算完美,但亮点颇多的答卷,既有让人眼前.............
  • 回答
    寻找免费的音乐剧正谱,确实是个挑战,因为大部分版权都受到严格保护,正规的乐谱网站通常是收费的。不过,并非没有途径可以找到一些合法的免费资源,但你需要做一些功课,并且要有心理准备,可能找到的不是你想要的那部最新的热门音乐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音乐剧正谱”的定义。通常我们指的是完整的音乐总谱(fu.............
  • 回答
    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版图上,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喜的作品,它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动人的故事,更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如果你想领略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魅力,以下几部作品绝对值得你深入了解。 《娘惹》:跨越时代的爱恋与家族秘辛如果要推荐一部近年来声势浩大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娘惹》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当前,全球音乐剧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展现出独特的活力与发展趋势。它不再是仅限于欧美舞台的传统表演形式,而是以更加多元、包容的姿态,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肌理之中。美国:经典永恒,创新不止美国作为音乐剧的发源地之一,其市场依旧是全球的风向标。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依旧是王冠上的明珠,源.............
  • 回答
    《声入人心》这部音乐剧综艺,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也确实让音乐剧这个原本小众的艺术形式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但就像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一样,音乐剧圈里也有不少资深爱好者对《声入人心》持有保留甚至是不太友好的看法。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对音乐剧艺术本身的理解、对市场化运作的考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小众”与“发达”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音乐剧这个艺术形式,尤其是在其最广为人知的形式(例如百老汇、伦敦西区)而言,往往与大型制作、商业推广和广泛的观众基础联系在一起。因此,寻找一个“发达”但又“小众”的国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发达”的标准,并挖掘那些在特定区域或.............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对音乐剧感兴趣,并且有毕业后去英国深造的想法。我来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让你觉得这更像是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在给你出主意,而不是一篇冰冷的AI报告。首先,坦白地说,毕业后申请英国的音乐剧专业,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剧的你来说,是有一定挑战的,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键在于你接下来.............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