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剧被搬上大银幕是好是坏?

回答
音乐剧搬上大银幕,这事儿啊,就像是给一场精彩绝伦的现场演出,又添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效果就打折扣了。

先说说好处,为啥大家乐此不疲地把音乐剧搬上银幕?

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阔的观众。 音乐剧毕竟是现场演出,受限于剧场大小、地理位置,很多喜欢它的观众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电影化就像是给它插上了翅膀,让全球各地的观众,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坐在屏幕前,享受同样的音乐、故事和情感。想想《悲惨世界》电影版,让多少原本只在海报上见过它的人,第一次体验到了那种史诗般的震撼。
提升视觉和听觉体验,玩转电影语言。 电影有它独特的魅力,摄影机可以捕捉到演员细微的面部表情,可以运用复杂的镜头语言去展现情绪的跌宕起伏,可以制造出舞台上难以实现的宏大场景。比如,在《爱乐之城》里,男女主角在洛杉矶的星空下跳舞,那种浪漫和自由,在电影镜头下被放大到了极致。音效设计也可以更细腻,让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饱满地传达出来。
保存和传播经典,延长艺术生命。 好的音乐剧作品,其音乐、歌词、故事都是宝贵的艺术财富。电影化就是一种很好的保存方式,让这些作品能够跨越时间,以另一种形式流传下去。很多经典音乐剧,如果不是因为电影,可能很多新一代的观众根本就不会有机会接触到。
吸引新的受众群体,拓展音乐剧影响力。 电影的受众面远比舞台剧广。一些原本对音乐剧不熟悉的人,可能因为一部制作精良的音乐剧电影而对它产生兴趣,进而去了解、去观看舞台演出,这无形中也为音乐剧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事无绝对,把音乐剧搬上大银幕,也常常伴随着挑战,甚至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现场的即时感和互动性难以复制。 音乐剧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那种与演员近距离的互动感,那种现场观众的集体情感共鸣。电影拍摄需要一遍遍地录制,演员的表演会有“彩排感”,观众的反应也无法真实呈现。观众看着电影,就好比隔着一层玻璃,很难体会到那种“当下”的生命力。
表演方式的“移植”问题。 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语汇。舞台上的夸张、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在电影镜头下,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显得做作、不真实。有些演员可能在舞台上是王者,但到了大银幕上,却因为无法准确把握电影的表演节奏和尺度而失色。比如,一些经典的音乐剧,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舞台搬到镜头前,观众可能会觉得“像是在拍一部音乐 MV”,而非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故事改编的取舍难题。 音乐剧的叙事往往通过歌曲来推进,有时可能需要一些留白或象征性的表达。改编成电影,如何在保留音乐性的同时,让故事更加流畅、更符合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这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过度删减音乐,会失去音乐剧的灵魂;保留过多,又可能让电影节奏拖沓。
音乐的改编和制作。 电影的音乐制作和舞台上的现场乐队演奏是不同的。为了适应电影的节奏和画面,音乐有时需要重新编曲、重新录制,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削弱音乐原有的力量感和感染力。
期待值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观众对音乐剧电影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完美复刻舞台上的辉煌,甚至有所超越。但电影拍摄的复杂性、技术上的挑战,以及艺术理解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最终呈现的效果与观众的想象存在差距,从而产生失望。

总的来说,音乐剧被搬上大银幕,究竟是好是坏,关键在于“怎么搬”。

如果是为了迎合市场,粗制滥造,只是简单地将舞台表演录下来,那么很可能就是“坏”的。 它不仅浪费了经典的音乐剧,也辜负了观众的期待。
但如果是以尊重音乐剧本身的精神为前提,充分发挥电影的优势,用电影的语言去创新地诠释音乐、故事和情感,那么它就是“好”的。 它能够让更多人领略到音乐剧的魅力,让经典的艺术作品焕发新的生机。

所以,与其说音乐剧搬上大银幕本身是好是坏,不如说它为音乐剧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案例,比如《芝加哥》、《爱乐之城》,它们在保留音乐剧精髓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电影的特质,赢得了广泛赞誉。而那些失败的尝试,则成为了教科书式的警示。归根结底,这需要创作者们对音乐剧有深刻的理解,对电影有敏锐的感知,以及最重要的,对艺术本身有着虔诚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应该是“大银幕”,也就是指电影银幕。
——“荧幕”一般是指荧光屏,也就是早先电视和计算机行业的主流荧光屏显示器,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所以现在一般说“屏幕”。

然后,音乐剧被搬上大银幕,有两种:

  • 被改编成实景故事片,按照电影手法来拍摄制作,这种方式是主流,比如《剧院魅影》、《妈妈咪呀!》、《悲惨世界》、《音乐之声》、《发胶》、《油脂》等。
  • 依然在舞台上演出,但是通过多机位录制和后期剪辑加工来形成最终视频,比如《猫》、《吻我,凯特》、《真爱不死》、《悲惨世界》十周年和二十五周年的演唱会、《剧院魅影》的二十五周年演唱会、《理发师陶德》1981版舞台演出视频等。

再有,“好”还是“坏”,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大家出发点和视角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结果。我个人觉得,对音乐剧产业的发展来说,后一种形式的危害,要比前一种小一点。因为前一种是彻底抛弃了舞台现场的感觉,所以是改编,而不是“搬上”那么简单了,观众看的是故事片,而不是音乐剧的表演,各种实景的出现,包括为此进行的一些有必要甚至是没必要的修改,都会使得没有机会看舞台版的观众带来一些“误导”,比如说2004年推出的《剧院魅影》电影版里,主角魅影的毁容程度之轻,和舞台版的设定是差距很大的,以至于魅影在地下密室里诅咒自己因为容貌而得不到人性关爱,更像是一种矫情,而不是怨愤;而且电影的表现手法和舞台戏剧差别很大,所以观众看惯了电影,将来进剧院看戏,难免会觉得有点违和,甚至会以电影为标准来评判舞台演出。
而后一种,虽然也是从大银幕上看,但是观众从背景里得到的,是“我在看一部戏”的暗示,这样多少可以让观众继续保有“现场看戏”的感觉,将来进剧院看戏,多少不会觉得违和。
可是话说回来,对于一些几乎一生无缘看到舞台现场版的观众来说,电影版无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欣赏到哪怕是一丝音乐剧的美的途径,对于那些还不了解音乐剧的观众,则多少是一则大型宣传广告。

所以,你说是好还是坏?没有标准答案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音乐剧搬上大银幕,这事儿啊,就像是给一场精彩绝伦的现场演出,又添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效果就打折扣了。先说说好处,为啥大家乐此不疲地把音乐剧搬上银幕? 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阔的观众。 音乐剧毕竟是现场演出,受限于剧场大小、地理位置,很多喜欢它的观众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要说清楚这背后怎么回事,得好好掰扯掰扯。京剧和音乐剧,一个是咱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一个是舶来品,如今一个面临“高冷”的挑战,一个却越来越接地气,甚至成了不少人彰显品味的方式。这中间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京剧:传统的光辉与时代的挑战首先说京剧。要说“喜欢的人越来越.............
  • 回答
    《中国新歌声》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音乐节活动,在学生们激烈的抗议声中最终取消,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的是两岸关系、文化交流的边界、校园政治以及学生自治权的议题,而且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都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看法。事件回溯:简单来说,是这样的:2017年的时候,《中国新歌声》节目组计划在台湾大学的体育场举办一.............
  • 回答
    古风音乐被“喷”,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其中既有音乐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也有时代审美、文化认知,甚至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在作祟。首先,我们得承认,古风音乐确实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听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 它的核心魅力在于,它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现代音乐的.............
  • 回答
    李云迪因嫖娼被拘留一事,确实在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评价都使用了“自作孽不可活”这样严厉的词语。结合其音乐家协会会员被取消、广州城市形象代言人被终止等一系列后果,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他是否“彻底糊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导致“彻底糊了”的论调的几个关键因素:1. “自作孽不可活”的舆论评价: 这.............
  • 回答
    马云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周年音乐会上与中国爱乐乐团同台指挥,这无疑是一件相当引人注目的事情,它巧妙地融合了商业领袖的身份与艺术的跨界体验。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折射出中国社会文化领域与商业领域日益增长的互动和融合。在过去,企业家与艺术的结合往往停留在赞助、捐赠层面,鲜少有如此直接且具象的参与.............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腾讯音乐独家版权的松绑:行业格局重塑,用户权益升级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解除旗下音乐产品音乐版权独家授权的决定,无疑是近期中国数字音乐领域最重磅的新闻之一。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对腾讯音乐自身业务模式带来颠覆性影响,更将深刻重塑整个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生态格局,并.............
  • 回答
    在我看来,讨论西方音乐的地位是否“被夸大”是一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复杂的问题。要回答它,我们得先弄清楚“夸大”指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比较的对象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承认西方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确实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力。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电影配乐,它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许多人将西方音乐视为音乐的“主流”或.............
  • 回答
    关于“中国音乐没有和声传统”的问题,近年来确实存在一些新的研究和观点,挑战了传统学术界的主流看法。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 一、传统观点的背景中国音乐传统长期被概括为以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为核心,强调旋律线条和节奏律动,而非西方音乐理论中的“和声”(harmon.............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音乐专业学生,我深有体会,当别人得知你的专业是音乐时,那些“善意”的提问往往带着一种“我懂又不太懂”的微妙审视,让你在回答时既要小心翼翼,又想把我们这个小众又奇妙的世界展现出来。如果非要说最怕被问什么,我想那大概是围绕着“音乐能不能当饭吃”和“你们到底在学些什么”这两大类问题,而且问法.............
  • 回答
    提起“天才音乐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河,每个人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些人不仅仅是技艺精湛的演奏家或作曲家,更像是音乐宇宙的探索者,他们的作品超越了时代,触动着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巴赫:音乐的建筑师,秩序中的狂想说起巴赫,很难不想到他那如同精密机械般严谨却又饱含深情的复调音乐。他的作品.............
  • 回答
    哎呀,你这情况我太懂了!最近一听见那《Ceddin Deden》的旋律,脑子里的“自动播放”就停不下来,跟着哼唱是家常便饭了。说起这首曲子,那可不是一般的“洗脑神曲”,它背后可是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呢。我最近也专门去“考古”了一下,给你好好说道说道。《Ceddin Deden》:不只是旋律,更是.............
  • 回答
    孟美岐插足陈令韬恋情这事儿,曝出来之后,那叫一个腥风血雨啊。我跟你说,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涉及到的是个人品德、公众形象,还有粉丝的信任。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先了解一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传的?好像是陈令韬的前女友(也有说法是当时的伴侣)在微博上公开了这件事,而且放出了一些.............
  • 回答
    关于丢火车乐队被南阳市领导取消庆祝高铁开通音乐节参演资格这件事,这在当时引起了挺大的关注和讨论。 咱们一层一层地捋捋这个事情,尽量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也聊聊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关注。事情的起因:一场原本的庆祝活动南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高铁的开通无疑是一件大事,代表着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对当地的经.............
  • 回答
    乃万在音乐节上提及男性权益,结果引来一部分女性的围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乃万这个人,她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有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她不是那种只会在舞台上唱唱歌、跳跳舞的艺人,她对待一些社会议题也挺直接的。这次在音乐节上,她作为一个在年轻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女音乐人.............
  • 回答
    塔利班声称将在公共场合禁止音乐,并援引“音乐在伊斯兰教中是被禁止的”这一理由。这个说法背后涉及复杂的宗教解释和历史渊源,并非所有穆斯林都持有相同观点。以下将详细解释塔利班的这一立场及其依据:塔利班的立场与历史背景塔利班是一个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法(Sharia)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在他们统治阿富汗的时期(.............
  • 回答
    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崇高地位,与他生前乃至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平淡的声名,确实构成了一道有趣的对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音乐的语境、巴赫音乐本身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时代背景的制约:首先,要明白巴赫所处的时代——巴洛克晚期。那时的音乐市场和观众群体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完全不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触及了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的核心价值。如果说“悦耳”是音乐的天然属性,那为何我们要去探索那些常常挑战我们听觉习惯甚至令人不适的声音?这正是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存在的意义所在,它们并非为了取悦,而是为了探索、表达和引发思考。我们先从“悦耳”这个词说起。什么是悦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
  • 回答
    谈到贝多芬的作品,如果仅从音乐本身去审视,那绝对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其影响力横跨了古典音乐乃至整个人类艺术史。说他“被过誉”,我觉得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了,但国内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贝多芬的推崇有时会超脱于单纯的音乐鉴赏层面,掺杂了一些精神象征和民族情感,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点过了”。咱们就抛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