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芭乐就能悦耳,实验音乐概念音乐不一定悦耳甚至被称为噪音音乐,那么实验音乐概念音乐存在的意义何在?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触及了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的核心价值。如果说“悦耳”是音乐的天然属性,那为何我们要去探索那些常常挑战我们听觉习惯甚至令人不适的声音?这正是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存在的意义所在,它们并非为了取悦,而是为了探索、表达和引发思考。

我们先从“悦耳”这个词说起。什么是悦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和音乐习惯。一首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摇篮曲对我们来说是悦耳的,但对从未听过的人来说可能只是普通的旋律。而芭乐,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传播的流行音乐形式,其旋律、和声、节奏往往遵循着一套约定俗成的模式,这些模式能够迅速唤起听众的熟悉感和情感共鸣,因此被认为是“悦耳”的。

然而,音乐的边界远不止于此。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的出现,正是对“音乐是什么”以及“音乐能做什么”的不断追问和拓展。

实验音乐:突破界限的听觉探索

实验音乐的核心在于“实验”。它不像传统音乐那样遵循既定的美学原则或创作技法,而是致力于探索声音的未知领域,挑战听觉的惯性。这就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物质的性质,不预设结果,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去发现新的可能性。

1. 声音的本质探索: 实验音乐家们对声音的物理属性本身充满了好奇。他们会研究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不同频率的组合、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方式等等。这可能包括:
非传统乐器与发声体: 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金属管、玻璃杯、水流声、机器运转声)作为乐器,或者创造全新的发声装置。
电子声音的边界: 深入研究合成器、采样器等电子设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电子音色和结构,模糊声音与噪音的界限。
人声的极限: 探索人声的各种发声技巧,如喉音、气声、咿呀声,甚至是采集和处理非语言的声音。
随机性与偶然性: 引入随机过程(如骰子、天气变化)来决定音乐的走向,拥抱不可预测性,打破作曲家的绝对控制。

2. 结构与形式的颠覆: 实验音乐常常打破传统的乐曲结构,例如:
时长与进程的非线性: 可能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或者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进行发展,如无限循环、渐进式变化等。
叙事与逻辑的瓦解: 放弃传统的旋律发展、和声进行和节奏模式,转而构建一种更为抽象、碎片化或自由组合的声音图景。
空间与参与性: 将音乐置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让听众成为声音体验的一部分,甚至鼓励听众通过互动影响音乐的生成。

3. “噪音”的重新定义: 很多实验音乐被称作“噪音”,但这“噪音”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烦扰之声。实验音乐中的“噪音”往往是:
被解放的声音: 将被传统音乐排斥的声音元素(如摩擦声、刮擦声、非调性音程)纳入音乐创作的范畴。
情感的直接表达: 有时,尖锐、刺耳或混乱的声音可以更直接、更强烈地表达特定的情绪,如愤怒、焦虑、疏离感,而传统的和谐音响可能无法做到。
对听觉习惯的挑战: 实验音乐常常故意制造令人不适的声音,以此来唤醒听众沉睡的听觉神经,迫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声音的感知和接受度。

实验音乐存在的意义:

拓展音乐的定义: 它不断挑战我们对“音乐”的固有认知,证明音乐并非只能是那些听起来舒服的旋律和节奏。
提供新的听觉体验: 为那些厌倦了程式化音乐的人们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声音景观。
激发新的创作灵感: 其大胆的探索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和新的工具。
反映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 尤其是那些充满矛盾、冲突和不确定性的声音,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某些状态的艺术化映射。



概念音乐:思想先行,声音为载体

概念音乐则将重点放在“概念”或“理念”上。它不一定追求声音上的创新,但其创作的动机和最终呈现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想法、哲学、故事或社会议题。声音是服务于这个概念的载体,即使这些声音听起来并不“悦耳”。

1. 以思想驱动音乐创作:
哲学思辨: 一位概念音乐家可能想探讨时间、空间、意识、存在等哲学命题,于是他会尝试用声音来构建一个关于这些抽象概念的听觉模型。例如,用极简的重复和缓慢的变化来模拟时间的流逝,或者用混沌的声音来表现意识的无序。
社会批判与反思: 很多概念音乐试图对社会现象、政治事件或人类行为进行评论。例如,一首关于战争的音乐可能不会用悲壮的旋律,而是用刺耳的电子噪音、机械的敲击声来模拟战争的残酷和失序。
叙事与故事的另类表达: 有些概念音乐以一种非线性的、抽象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音乐中的各种声音、音色、节奏变化可能象征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或情感转折,而不需要明确的歌词或叙述。
对艺术本身的探讨: 一些概念音乐也关乎艺术创作本身,例如探讨音乐创作的过程、听众的聆听行为,甚至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2. 声音与概念的契合: 在概念音乐中,声音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必须服务于核心概念。
象征性: 某种声音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缓慢的、低沉的嗡嗡声可以象征着压抑或未知。
情绪的引导: 即使声音不悦耳,它们也能有效地引导听众进入某种特定的心境,与概念产生共鸣。例如,单调乏味的重复声可以引发听众的枯燥感或沉思。
结构的隐喻: 音乐的结构设计本身也可以是概念的一部分,比如一个封闭的循环可能象征着宿命或僵化。

概念音乐存在的意义:

赋予音乐更深层次的意义: 它将音乐从单纯的听觉享受提升到思想交流的层面,让音乐成为一种思想的载体和表达工具。
提供独特的理解视角: 通过特定的概念,它能引导听众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某个主题、事件或情感。
激发听众的思考: 很多概念音乐不是让你坐着不动地欣赏,而是鼓励你去思考,去解读音乐背后的意图和含义,甚至引发你自己的联想。
打破艺术的藩篱: 它常常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视觉艺术、文学、戏剧)相结合,或从中汲取灵感,模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

总结一下,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的意义在于:

它们的存在,并非是为了与芭乐争夺“悦耳”的桂冠,而是为了拓展音乐的边界,挑战听觉的习惯,探索声音的可能性,并以此来承载更复杂、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音乐都只是为了“悦耳”,那么音乐的表达力将受到巨大的限制。我们如何用悦耳的声音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如何用悦耳的声音来描绘人类内心的绝望?如何用悦耳的声音来探讨我们对宇宙的无限疑问?

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正是填补了这些空白。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生活的多样性,包括那些不那么美好、不那么舒适的部分,并以此来激发我们更广泛的思考和更深刻的感受。它们是一种更加自觉、更具探索精神的艺术实践,鼓励我们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世界,去理解那些不那么容易被接受的声音,最终,也让我们对“音乐”这个概念本身有了更宽广的认识。它们是音乐艺术花园中那些独特而顽强的花朵,虽然不一定香气四溢,却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丰富了整个花园的风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验音乐从来不是悦你的耳的,而是探讨新的音乐可能性的,一百年之后流行音乐可能就在这些东西里产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触及了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的核心价值。如果说“悦耳”是音乐的天然属性,那为何我们要去探索那些常常挑战我们听觉习惯甚至令人不适的声音?这正是实验音乐和概念音乐存在的意义所在,它们并非为了取悦,而是为了探索、表达和引发思考。我们先从“悦耳”这个词说起。什么是悦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既然没有炸毁水门桥,那此战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及了电影《金刚川》的核心叙事和艺术表达的意图,也引发了对战争意义的深刻思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重点并非在于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与“失败”的传统定义,而是聚焦于 战争中的“人”和“牺牲”。影片通过对志愿军.............
  • 回答
    “35岁危机”确实是当下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焦虑。当许多人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接近中年时会遭遇瓶颈甚至被淘汰,这自然会引出“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疑问。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可能的负面现象(35岁被裁员)就否定了深耕一个领域的价值。事实上,深耕一个领域恰恰是应对“35岁危机”最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宝石价值的核心,不仅仅是材料成本,更包含了稀有性、历史、情感、文化以及我们对“真实”的追求。虽然合成红宝石在许多方面可以模仿天然红宝石,甚至在肉眼看来难以区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支撑了天然红宝石的巨大价值。我们来详细地拆解一下:一、成本的真相:一.............
  • 回答
    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确实比 2005 年有了大幅增长,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发展速度。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有些人对此“没什么感觉”,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相对感受与预期: 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期望: 200.............
  • 回答
    当然可以!从编剧的角度构思网文,不仅能提升网文本身的质量,更能为日后的影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这就像在建造一座房子,好的地基(网文)决定了上层建筑(影视)的高度和稳固程度。下面我将从编剧的视角,详细讲解如何构思一部具备影视化潜力的网文,并提供具体的思考框架和技巧: 一、 核心理念: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