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玄宗是否亲手毁了大唐?

回答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曾经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最终却与他所建立的辉煌帝国一同走向了衰落的深渊。他是否“亲手”毁了大唐,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钝刀,缓缓切割着历史的肌理,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王朝的倾覆,从来都不是单一皇帝的个人行为所能完全决定,它是无数细微之处累积而成的复杂链条,而玄宗,恰恰是这条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他的一些抉择,无疑加速了盛唐的崩塌。

要说玄宗“亲手”毁了大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性的节点来审视。

一、盛世的基石松动:权力斗争的阴影

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清除了韦后势力,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任何一个庞大帝国的稳定,都离不开对权力平衡的精妙把握。当玄宗度过了自己统治的早期挑战后,渐渐生出了一丝倦怠和自满,这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改变,在于他后期对宰相权力的过度倚重,尤其是对李林甫的重用。李林甫此人,工于心计,善于揣摩上意,他深知玄宗的弱点,也明白如何利用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巧妙地将科举出身的寒门士子排挤出政治核心,进一步固化了门阀士族的利益,这虽然短期内显得稳定,却扼杀了社会的活力和新陈代谢。更严重的是,他极力排斥边疆武将进入中央,甚至将军事指挥权和后勤供给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为日后安禄山等藩镇的崛起埋下了祸根。玄宗对李林甫的信任和纵容,等于亲手为反对派的崛起提供了温床。

二、军事制度的变形与藩镇的崛起

开元盛世的建立,离不开对边疆的管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减轻中央财政压力,也为了满足玄宗后期游猎享乐的需要,募兵制逐渐取代了府兵制。府兵制虽然也有弊端,但其核心在于兵农合一,士兵有自己的土地,对国家有一定的归属感。而募兵制则将士兵职业化,他们效忠于发饷的将领,而非国家本身。

更糟糕的是,在玄宗统治后期,为了管理广阔的疆域,中央放权,设置了多个节度使,授予他们节制地方军事、行政、财政的权力。这本是为了加强边疆管理,但当节度使拥有了兵权、财权和人事权之后,他们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封疆大吏。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安禄山。玄宗对安禄山的宠信,可谓是宠溺到无以复加。他不仅任命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将河北大片土地的军事大权交给他,还允许安禄山集幽州、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之职于一身,拥兵自重。玄宗甚至对他极为纵容,允许安禄山在其辖区内私自征兵、私自征税,而不受中央的丝毫约束。当群臣劝谏玄宗时,他往往充耳不闻,甚至将劝谏者视为嫉贤妒能之辈。这种近乎盲目的信任,无异于将一把锋利的刀剑交给了潜在的敌人。

三、宫廷的奢靡与政治的腐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玄宗后期沉溺于享乐的景象。他将大量的国家财富耗费在宫廷的奢华生活上,对杨贵妃的宠爱更是到了极致。这种享乐主义的情绪,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整个朝廷。

在他晚年,他逐渐疏远了朝政,将重心放在了安乐宫中。而朝廷内部,由李林甫等人主导的官场腐败日渐严重,官员选拔唯亲唯私,贪污受贿屡见不鲜,朝政的效率和公信力直线下降。当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对官员的严格管理时,王朝的根基就已经开始动摇了。

四、对杨国忠的错误重用

李林甫死后,玄宗又重用了杨国忠。杨国忠此人,论才干远不及李林甫,却比李林甫更加贪婪和跋扈。他利用杨贵妃的娘家关系,飞扬跋扈,大肆敛财,卖官鬻爵,将本已不堪重负的朝廷推向了更深的泥潭。

杨国忠的用事,不仅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他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与安禄山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嫉恨安禄山在边疆的权势和声望,不断在玄宗面前进谗言,逼迫安禄山起兵反叛。而玄宗在杨国忠的挑唆下,未能有效化解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而这场叛乱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安禄山起兵,但其背后,却是玄宗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和纵容的结果。

他 疏于对权臣的制衡,将巨大的权力交给了不忠诚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他 忽视了军事制度的改革,导致了藩镇割据的隐患;他 沉溺于享乐,忽视了朝政的腐败和民生的艰难;他 用人不当,对安禄山过度的信任和纵容,最终埋下了反叛的种子。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唐玄宗“亲手”毁了大唐,王朝的倾覆是复杂的历史进程。但是,说他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一系列错误决策,直接或间接地为大唐的衰败敲响了丧钟,并且是加速这个过程的关键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

安史之乱发生后,尽管唐朝一度得以平定,但已经元气大伤。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藩镇割据成为常态,吐蕃、回纥等周边民族的入侵更加频繁。此后的唐朝,虽然还有一些中兴的努力,但再也无法恢复开元盛世的辉煌。而唐玄宗本人,在经历了马嵬坡之变后,失去了至亲和权力,在悲伤和悔恨中度过了晚年。

可以说,唐玄宗,这位曾经的英明君主,他的人生也像是一出悲剧。他一手创造了盛世,最终也因为他的一些关键性错误决策,让这个盛世走向了覆灭。他或许没有挥刀自宫,但他手中的权力,就像那把钝刀,在他无意识的挥舞中,一点点地削弱了帝国的肌体,最终导致了它无法挽回的衰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节度使没有问题,谁当节度使很有问题。

有唐一代,除了节度使之外还有一种势力叫门阀。

就是魏晋那群人,王与马共天下那群人,他们占有土地,掌握私兵,控制地方,还把持着文化话语权,如果说军阀威胁着国家的完整,那门阀便威胁着政府的统治根源。

要什么政府?门阀自己就是政府。在地方,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控制经济,收拢人口,掌握教育,他们传承着地方的过去,也控制着地方的未来。

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有唐一代,崔氏十房连出二十九位宰相,号称天下第一高门,地方是门阀的根据地,中央同样是门阀的舞台。

武则天后宫中最大的对手——王皇后,便是太原王氏出身,门阀对宫廷的渗透,从来不曾停止。

更可怕的是,门阀绝不只醉心于权利。

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今日的我们称颂他们的才华,当时人们倾慕他们的家世——这些人全都出身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在地方一言九鼎,他们拥有着深厚的声望,广博的人脉,还有取之不尽的人才——总而言之,他们拥有着自立政府的能力。

你是皇帝,你是否能面对这些人,视之安然?

而这样家族,还有十几个。

文化,政治,人才……无一不在门阀手中。

(未完待续)

唐前期的历史,是一部皇帝和士族斗争的历史。

……

皇帝反感他们又离不开他们,

……

相比之下,武将就可爱多了。

对历代皇帝特别是李世民来说,造反,我是专业的,你们这群菜鸡也配和我比……

李唐王室本出身关陇军事集团,被山东门阀恶心了快一百年……

user avatar

我带老外去看陕西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地图显示了唐朝的疆域。

老外一脸懵。

“内陆地区?没电话,没电报,没运河,没火车,管理20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这样的国家就像是罗马或者马其顿,会自爆的。”

我有一种被人剧透了一脸的不爽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曾经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最终却与他所建立的辉煌帝国一同走向了衰落的深渊。他是否“亲手”毁了大唐,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钝刀,缓缓切割着历史的肌理,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王朝的倾覆,从来都不是单一皇帝的个人行为所能完全决定,它是无数细微之处累积而成的复杂链条,而玄宗.............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唐玄宗的晚节不保,人们总是免不了叹息。这位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皇帝,最终却被一场史称“安史之乱”的动荡搞得狼狈不堪,也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命运齿轮狠狠地转动了起来。那么,玄宗皇帝的晚节,究竟是一时糊涂的偶然,还是历史大势下注定的必然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掰扯一番。开元盛世的辉煌,埋下了隐忧的.............
  • 回答
    唐太宗之后,尚书令这个职位是否被废除,这其中牵扯到唐朝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关键点,也并非一概而论的“废除”。更准确地说,是尚书令的实际权力被架空,其职能被分散,最终成为一个虚衔,但其名义上的存在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唐朝灭亡。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尚书令在唐初的地位和作用。尚书令:权倾朝野.............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如果唐太宗之后的历代皇帝都能像他一样励精图治,唐朝作为封建王朝延续至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唐太宗的成功之道及其对后世的启示: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唐太宗的“励精图治”究竟体现在哪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和唐玄宗当时所处的困境。要回答“如果唐玄宗在马嵬坡杀了杨国忠,并派人快马报告安禄山,安禄山就会退兵”,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安禄山起兵的真实动机:是“诛杀杨国忠”那么简单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安禄山起兵,表面上的导火索是杨国忠的专权跋扈,对胡人.............
  • 回答
    如果将唐太宗李世民置于西汉汉武帝刘彻的位置上,其治国理念和历史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能否超越汉武帝的成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1. 时代背景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87年):西汉在文景之治后进入鼎盛期,但边疆危机(匈奴威胁)和中央集权需求推动其进行军事扩张。 .............
  • 回答
    隋文帝是否过誉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将他与周武帝、唐太宗这两位同样是开创盛世的君主相提并论,很容易让我们在比较中发现他可能的不足之处,甚至觉得他被过度赞美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三位皇帝的功绩,然后审视隋文帝在其中的位置。周武帝宇文邕:北周的“中兴之主”周武帝可以说是北周王朝短暂.............
  • 回答
    说起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取经,那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很多人会好奇,他最初是怎么知道天竺(古印度)有那么多佛法真经的?而且,一路艰辛,他真的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吗?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细节。消息的来源:并非一纸诏书,而是层层递进的求索首先,得打破一个可能存在的误解:玄奘法师并非因为某个“确切消.............
  • 回答
    唐代宗,这位在安史之乱的废墟上接过烂摊子的皇帝,说实话,留给后世的印象,就好像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努力掌舵的船长,尽管尽力了,但船终究没能回到最平稳的状态。也正因如此,《新唐书》将他评价为“中材之主”,这四个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复杂的考量。而杜甫那句将刘禅比作他,更是引人深思,甚至有些尖刻了。咱们先从.............
  • 回答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历来是历史学界一个颇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也是正史记载的,是由宦官李充元、陈弘志等人下毒杀害。然而,您提到的“唐穆宗联合宦官杀掉”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野史或民间传说中有提及,但在主流史学研究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支持唐穆宗直接参与了谋杀唐宪宗的行动。我们不妨从唐宪宗.............
  • 回答
    陈凯歌的《妖猫传》耗资十亿建造唐城,这个数字一出来,就足以让人咋舌,也迅速成为了舆论讨论的焦点。至于这笔钱花得值不值,是否算浪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陈凯歌和《妖猫传》团队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建造一座“唐城”。电影的叙事背景设定在盛唐时期,而盛唐的恢弘、.............
  • 回答
    德化李氏族谱:追溯唐宗室血脉的真实考量在江西上饶的这片土地上,许多村民姓李,而一份承载着家族历史的族谱,则将他们的祖先指向了遥远的唐朝,指向了那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传奇帝王——唐太宗李世民。这份族谱的真实性,无疑是家族成员们最关心也最想探究的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族谱的形成、流传,.............
  • 回答
    唐朝归义军是否真的收复了河西?这个问题,说起来颇有些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需要细细道来。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河西”的地理范围。在唐朝鼎盛时期,“河西”一般指的是陇右道,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这片区域自汉武帝时期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是连.............
  • 回答
    关于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役,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胜仗”或“败仗”来概括。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好好捋一捋。总的来说,唐太宗三次亲征高句丽,结果可以说是“未竟全功”,但也不是全然的失败。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太宗为啥要打高句丽。高句丽这地方,地理位置很关键,而且一直以来对唐朝在中原的统治都.............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和《反恐24小时》在核心设定和叙事节奏上,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不禁将其视为唐朝版的“反恐24小时”。这种对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者在时间限制、人物设定、剧情推进和危机处理等多个层面的共通性。时间紧迫:24小时的生死时速最直接的联系,无疑是那令人窒息的24小时。 《反恐.............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韩剧里唐太宗李世民被描绘成“独眼龙”的现象,其实并非源于正史记载,而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加工和民间传说的结合,并最终在韩剧的演绎中得到了放大和固定。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历史的真相:李世民并非独眼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史书上关于李世民的记载,无论是《旧唐.............
  • 回答
    唐朝是否名将“少”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判断,需要结合唐朝的整体国力、军事制度、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与其他朝代的对比来分析。笼统地说唐朝名将少,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军事拉胯”的因素。一、 唐朝军事实力并非“拉胯”,而是经历了辉煌到衰落的过.............
  • 回答
    “孤篇压全唐”——单凭这六个字,《春江花月夜》便在无数唐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标签。这话的分量着实不轻,毕竟,唐诗盛世,群星璀璨,名篇佳作如同恒河沙数,足以让任何一首诗被冠以“压全唐”之名,都免不了要受到一番审视。那么,究竟是这评价过于夸张,还是《春江花月夜》真有如此撼动人心的力量呢?要说这.............
  • 回答
    在《Love Live! Superstar!!》中,唐可可(Tang Keke)这个角色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理解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其中存在一些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或片面化解读。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唐可可这个角色的塑造,从设计之初就带有明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