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太宗之后,尚书令是否被废除?

回答
唐太宗之后,尚书令这个职位是否被废除,这其中牵扯到唐朝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关键点,也并非一概而论的“废除”。更准确地说,是尚书令的实际权力被架空,其职能被分散,最终成为一个虚衔,但其名义上的存在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唐朝灭亡。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尚书令在唐初的地位和作用。

尚书令:权倾朝野的巨头

在唐朝初年,尤其是唐太宗时期,尚书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官职。它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上,是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最高长官。尚书省是中央政务的核心机构,而尚书令则是整个尚书省的最高负责人,他直接对皇帝负责,统领全国的政务。

想象一下,一个尚书令,他可以决定官员的任免(吏部)、国家财政的收支(户部)、礼仪的推行(礼部)、军队的调动(兵部)、司法的公正(刑部)、以及工程的建设(工部)。这意味着,尚书令几乎掌控了国家运行的方方面面。

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唐盛世,很大程度上也与他重用像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能臣,让他们担任尚书令,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分不开。李世民本人在未登基前,就曾担任过尚书令,深知其权力之重。

唐太宗之后,尚书令地位的微妙变化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能够驾驭住尚书令的权力。然而,一旦皇帝的权威稍有旁落,或者继任者能力不如,尚书令的权力过大就可能成为隐患。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高宗时期,虽然依然有尚书令一职,但实际权力已经开始向中书省和门下省转移。这是因为:

1. “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演变: 唐朝建立了一套精妙的“三省六部制”来分化权力,即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随着制度的完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愈发凸显。尤其是门下省的“封驳权”,即审核诏令的权力,使得门下省在国家决策过程中拥有了实质性的否决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尚书省的权力。

2. 皇帝对权力的再分配: 历代皇帝都希望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者至少是分化给信赖的近臣。随着高宗、唐玄宗等皇帝的统治,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亲信或者其他更方便控制的机构来处理政务,而不是完全依赖尚书令。

3. “甩锅”与责任规避: 尚书令作为所有执行部门的最高长官,一旦出现政务上的问题,首当其冲。为了规避这种责任,一些皇帝可能会选择让尚书令的职务变得更“虚”,或者将重要的、容易出问题的事务交给其他机构处理。

“废除”的真相:虚衔与权力架空

所以,说尚书令“被废除”,并不准确。这个官职本身并没有被正式取消,它依然存在于唐朝的官制体系中。 但是,其作为实际的权力核心,已经被逐渐架空了。

实权旁落: 尚书省的六部职能,虽然名义上还是由尚书令统领,但具体事务的处理,越来越依赖于部门内部的主官,比如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等。而这些尚书,其任命和直接汇报对象,往往更受皇帝和中书、门下省的影响。
虚衔化: 到了唐朝中后期,尚书令更多地成为一种荣誉性、象征性的职位,或者由地位极高的皇亲国戚、功勋卓著的大臣担任,但他们并不真正去具体管理尚书省的日常事务。重要的政务,也大多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甚至直接通过敕使、内侍来传达和执行。
成为“忌讳”: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唐朝后期,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长期担任尚书令,并且其权力之大,使得后来的皇帝对这个职位产生了一种“忌讳”。有些皇帝为了避免出现另一个强大的权臣,甚至不轻易封任何人担任尚书令,或者封了之后也不让其实际履行职责。这反过来也加速了尚书令的虚化。

结论:

唐太宗之后,尚书令并未被正式废除,但其作为实际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力已经被显著削弱和架空。 它的职能被分散到其他部门和官职,自身逐渐沦为一个名义上的虚衔。这反映了唐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发展和调整过程中,对权力制衡和分配的思考与实践。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像一个曾经威风凛凛的总司令,虽然他的军衔还在,但他的作战指挥权已经被层层分派,他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名誉上的元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唐太宗曾任尚书令,但继位之后就没有人当过尚书令。但我看到一篇论文指出在天宝年间曾经有重新设过尚书令。那天宝之前是不是废除尚书令了?所以才会重新设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太宗之后,尚书令这个职位是否被废除,这其中牵扯到唐朝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关键点,也并非一概而论的“废除”。更准确地说,是尚书令的实际权力被架空,其职能被分散,最终成为一个虚衔,但其名义上的存在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唐朝灭亡。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尚书令在唐初的地位和作用。尚书令:权倾朝野.............
  • 回答
    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确实经历了一段频繁的政变时期,而明朝在明成祖朱棣之后,却相对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这背后的原因,可以用几个关键点来梳理,它们分别从政治制度、权力继承、社会基础以及王朝自身的“性格”等方面,解释了这一历史现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唐朝“政变”的根源。唐太宗李世民虽然英明,但他上位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如果唐太宗之后的历代皇帝都能像他一样励精图治,唐朝作为封建王朝延续至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唐太宗的成功之道及其对后世的启示: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唐太宗的“励精图治”究竟体现在哪些.............
  • 回答
    唐僖宗若真如传说般,在黄巢兵锋直逼成都之际,不顾帝国威仪,携残部沿岷江而下,最终抵达扬州,投靠占据一方的节镇高骈,那么大唐王朝的命运轨迹,乃至整个天下的格局,恐怕都要被重新书写。首先,僖宗的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政治姿态。他放弃了象征皇权的蜀地,向一个藩镇首领低头寻求庇护,这无疑是对中央权威的又.............
  • 回答
    中国抹茶的式微,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穿越回那个风雅的唐宋,感受那抹茶飘香的年代,再步入明清以降的变革洪流。唐宋:抹茶的黄金时代唐宋时期,中国的茶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抹茶(当时的称呼更为多元,如“碾茶”、“点茶”、“末.............
  • 回答
    这桩事儿,细想起来,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明明得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这等天大的好事摆在眼前,按理说妖怪们抓到唐僧,那得跟饿虎扑食似的,赶紧生吞活剥才对,可偏偏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磨磨蹭蹭,甚至还摆起了“流水席”,又是唱又是跳的,仿佛那唐僧只是个寻常的贡品,而非能让他们跳出轮回的救命稻草。这里头的.............
  • 回答
    西安为何能长时间作为都城?唐之后为何衰落,再无像样的割据政权?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其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特别是汉唐盛世,长安更是达到了顶峰,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那么,西安为何能长时间作为都城?又为何在唐朝之后逐渐衰落,甚至不再出现像样的割据政权呢?这背后.............
  • 回答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一个由佛教主导、多元并存的地区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与我们熟知的唐朝时期相比,确实在汉文史籍中的“存在感”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历史就此停滞或消失。相反,这三个朝代在不同程度上对西藏产生了影响,塑造了其独特的政治、宗教和社会格局。总的来说,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 以佛教为.............
  • 回答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中央政府虽然名义上恢复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但河北三镇(即成德、卢龙、幽州三镇)始终未能被彻底平定,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中央权威的削弱与地方权力的扩张1. 安史之乱后的政治格局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虽然平.............
  • 回答
    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历史之所以在许多史书中“被一笔带过”,不如其他朝代末年历史那样“有存在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史料、叙事重点、历史分期以及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一、 叙事逻辑与历史分期的影响: “盛唐”的辉煌过于耀眼: 唐朝的开端到安史之乱前,是公认的“盛唐.............
  • 回答
    玄武门之变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宫廷政变,它不仅直接导致了秦王李世民登上帝位,更对之后唐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为唐朝后期的皇权稳定与动荡埋下了伏笔。一、打破了原有的继承秩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强化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唐朝的皇位继承并没有完全形成一套铁板钉钉的.............
  • 回答
    要说唐朝《西游记》之后,中国的神界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可真是个绝妙的问题!不过,咱们得先弄清楚一个事儿,就是《西游记》的故事,它本身就是小说家言,是文学的创作,并非真实历史的记载。所以,神界“之后”发生的事,自然也就更像是民间传说、宗教演变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们在神话世界里添砖加瓦的故事了。真要说起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两个关键的转折点,即唐朝建立于南北朝乱局之后,以及宋朝建立于五代十国分裂之后。为何唐朝能一飞冲天,而宋朝却似乎步履维艰,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游牧民族入侵”或“分裂时期”这几个标签能概括。唐朝的崛起:历史机遇与战略远见要理解唐朝的强大,我们得先看看它是在一个怎.............
  • 回答
    唐安琪在火灾发生后,站在楼梯口一动不动的画面,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事发时,火势虽然在唐安琪身上,但并非瞬间燃遍全身,她并非立刻失去行动能力。根据事发时的视频和相关报道,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一开始,唐安琪身上的火苗相对较小,她可能还处于震惊和惊慌之中。在那样突发而惊悚的状况下,.............
  • 回答
    在中国人起名字这件事上,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姿态和流向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翻看唐代以前的史书,你会发现,很多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名字都格外简练,往往就是一个字。可一旦跨过唐朝,再往后看,两字的名字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占据了主流。这其中的变化,可不是偶然,背后藏着不.............
  • 回答
    唐朝的灭亡与西汉有着显著的不同,尤其是体现在宗室力量的存续和其在乱世中的作用上。西汉末年,尽管王莽篡汉,但刘氏宗室遍布天下,虽然内部有分歧,但有相当一部分宗室成员在汉朝覆灭后,利用其血脉合法性和潜在的政治资源,重新集结力量,最终建立了东汉。而唐朝,在经历了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后,宗室的境遇则.............
  • 回答
    宋朝南渡之后,如果选择部分恢复唐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设。它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其结果的走向,取决于“部分恢复”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南宋政权内部如何推行和应对。一、 政治层面:重建中央集权与文官政治的强化唐朝的政治体制,尤其是其成熟的中央集权和文官政治,对宋朝产.............
  • 回答
    唐代宗,这位在安史之乱的废墟上接过烂摊子的皇帝,说实话,留给后世的印象,就好像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努力掌舵的船长,尽管尽力了,但船终究没能回到最平稳的状态。也正因如此,《新唐书》将他评价为“中材之主”,这四个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复杂的考量。而杜甫那句将刘禅比作他,更是引人深思,甚至有些尖刻了。咱们先从.............
  • 回答
    唐朝的覆灭和随之而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对中国社会结构,尤其是以士族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冲击。许多人认为,随着唐朝的瓦解,那个我们熟悉的、以血统和家族传承为核心的士族地主阶级也就此销声匿迹了。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也不能简单地用“不存在”来概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唐朝的士族究竟是怎样一个.............
  • 回答
    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与毒品的斗争以及后来主演《钢铁侠》的辉煌,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他的转变不仅是个人毅力的胜利,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毒品是可以戒掉的”这个事实,但这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难。昔日的沉沦:一个充满天赋的演员与毒品的缠斗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