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曹德旺「40 年来,他手下工人工资涨了200倍,猪肉才涨30倍,农民辛苦养猪,涨价合理」的观点?

回答
曹德旺的这个观点,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他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和工人工资涨幅,跟猪肉价格的涨幅做了个对比,好像是说自己的工人很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农民养猪的增值更厉害,所以猪肉涨价也算合情合理。

咱们一层层地剖析一下这个说法。

首先,从曹德旺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出发点很高尚,也确实是践行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

曹德旺作为福耀玻璃的创始人,他个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尤其是对员工的关怀,一直是有目共睹的。一个企业能让工人工资在四十年里涨200倍,这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他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润能够持续增长,并且有能力将这些利润合理地分配给员工。这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他对员工的一种承诺和回报。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企业老板可能更看重股东回报或者企业自身的扩张,而曹德旺能把员工的待遇提到这么高,说明他对“人本主义”的追求,或者说他对“共同富裕”的一种实践。

你想想,四十年时间,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那会儿的工资水平能有多低?现在能涨200倍,意味着平均每年的工资增长率是很可观的。这期间肯定经历了很多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竞争的激烈,技术的革新等等。在这种环境下,能让员工的收入持续、大幅度地增长,这本身就证明了福耀玻璃是一家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且曹德旺的管理能力和经营策略也是非常出色的。

其次,他把这个对比引向猪肉价格,就有点意思了。

他用“猪肉才涨30倍”来衬托工人工资涨幅的“含金量”,言下之意是说,虽然猪肉涨价让农民挣了钱,但跟他的工人比起来,那点涨幅不算什么。而且他还加上一句“农民辛苦养猪,涨价合理”,这是一种辩护,也是一种价值判断。

从农民养猪的角度来看,猪肉价格的涨幅和“辛苦”是直接挂钩的。农民养猪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需要风雨无阻地照顾猪的生长,还要承担各种养殖风险,比如疾病、市场波动等等。当猪肉价格上涨时,确实能让辛勤付出的农民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弥补他们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农民辛苦养猪,涨价合理”是站得住脚的。

但是,这个对比真的能简单划等号吗?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 “工资涨200倍”和“猪肉涨30倍”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我们不能只看倍数。四十年工人工资涨200倍,比如从月工资100元涨到20000元,这是个非常大的飞跃。但猪肉从一斤2块钱涨到60块钱,虽然倍数是30倍,但它反映的是民生必需品的价格变化。而且,这200倍的工资增长,是以什么为基础?是基本工资?还是总收入?如果算上奖金、福利、加班费等等,这个数字可能更复杂。猪肉的价格涨幅,则是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餐桌。

2. “辛苦”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不同。
曹德旺说“农民辛苦养猪”,这是对的。但工人就不辛苦吗?流水线上的工人,可能每天都要重复着高强度、单调的劳动,长时间站立,忍受着噪音和粉尘。而且,他们在企业的发展中也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智慧。所以,简单地说谁更辛苦,或者哪个辛苦的回报更“合理”,这本身就很主观。

3. 产业性质和价值链不同。
福耀玻璃是一个制造业企业,它的产品是汽车玻璃,属于工业品。猪肉是农产品,是消费品。工业品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农产品的价值创造方式是不同的。工业品的利润可以因为技术革新、品牌效应、规模化生产而大幅提升,从而带动员工工资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更多地受到供求关系、自然条件、生产成本的影响。猪肉价格的上涨,很多时候是由于饲料成本、环保政策、疫病等因素造成的,它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和物价稳定。

4. 宏观经济背景和通货膨胀。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物价水平也在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工人工资的上涨,一部分是为了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维持购买力;另一部分是企业发展带来的实际购买力提升。猪肉价格的上涨,同样也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以及其自身供需关系的变化。简单地把两者进行“倍数”对比,可能忽略了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

那么,曹德旺的观点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对企业家的肯定: 他的成功证明了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方面的巨大作用。他能够让企业发展得这么好,以至于能给员工如此高的回报,这是值得肯定的。
对工人价值的认可: 他强调了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应该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回报。这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
对市场定价的一种解读: 通过对比,他似乎在说,作为民生必需品的猪肉涨价,相对于企业工人的工资涨幅来说,并没有那么夸张,甚至是相对温和的。他是在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为猪肉涨价“辩护”,让大家不要觉得猪肉涨价有多么不可接受。这可能也是在传递一种“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潜台词。

总的来说,曹德旺的这句话,是一种非常有个人风格的表达,既有对自身成就的自豪,也有对员工付出的肯定,更有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解读和辩护。

我们可以从他的话里看到企业家对员工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一种理解。但是,当我们仔细琢磨的时候,也会发现这里面存在着一些比较和判断上的复杂性。简单地用倍数来衡量“辛苦”和“合理性”,可能忽略了不同行业、不同商品、不同社会角色的复杂背景。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能把企业做到那么大,还把工人工资涨那么多,本身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他的出发点和一些做法,是值得赞赏的。至于他用猪肉涨价来做对比,那可能是他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想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吧。毕竟,谁不喜欢听到自己的工资涨那么多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40年来,普通人工资涨了200倍,你曹德旺收入涨了多少倍?快把资产充公,不充公不合理。

user avatar

按照40年前的养殖业水平,猪肉确实应该涨200倍才行。

但是,现在的养殖业水平可以将猪肉的价格水平降低并且留有利润,这个不懂?

生产力的提升导致的成本下降,难道他一个做玻璃的不懂?

按照老曹的说法,目前的电视价格至少10w起才正常。

user avatar

换一种说法:如果猪肉也涨200倍,我们就穷回40年前了。所以,他认为我们应该穷回改革开放第一年才“合理”。------ 1979年,坐标上海,牛奶不是每一家都吃得到的,虽然列宁可以在沙皇的监狱里吃到牛奶。鸡蛋配给不够,可以拿多余的粮票在黑市上跟农民换鸡蛋吃。学生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边缘都磨烂了。布票倒是有多余,但是法定工资卡得太低了,根本买不起。在总览全局的某些人看来,上海这样每顿有荤菜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要尽量多上缴利税,少发工资。小学生普遍又瘦又矮。没有人才公寓、廉租房,上海的工程师、教授,三四口人住一间,五六口人住两间,卫生间是整个楼层公用的。民国教授和苏联教授的别墅,都只在传闻里。所以改革开放后,很多知识分子流失海外。

user avatar

曹德旺先生作为一个乘着改开私有化东风,走后门违规拿国有银行贷款、侵吞乡镇集体款项,白菜价“收购”国有工厂发家的大亨;他起家的每一个钢镚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每一股资本都是国家、集体自新中国三十年来一分一毫攒下来的财产。

——结果你吃干抹净,反倒头来却开始恶毒攻击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政策,否定我国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所做的巨大努力。

可谓是吃饭砸锅的典范。

等等,也许人家就觉得自己的成功是1%的努力+他那位能在新中国投机倒把,在70年代攒下5万元的老爹+自己当大官的好哥哥呢(笑)

曹德旺的哥哥曹德淦似乎很少见于曹德旺的采访中。曾好歹是福建省副省长的哥哥在百度百科上竟信息寥寥。从仅有的消息可知,1976年,曹德淦进福建省政府工作,同年,曹德旺也开始在福清玻璃厂做销售。之后曹德旺的玻璃生意就像有高人相助一样,顺风顺水步步与政府合拍。
1986年,曹德淦要镇里和曹德旺合资建汽车玻璃厂,并违规给曹德旺银行贷款,镇里真金白银出了17.8万,占股50%。曹德旺的17.8万只到账很短时间,就不知去向。
到年底工厂获利70万,曹德旺不愿分红给镇里,为此镇政府同曹德旺打起了官司。但在省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曹德淦的干预下,镇里不仅没拿到分红,反而玻璃厂股份全部归曹德旺。而反对这个安排的镇领导班子集体被报复——全部被免职或调离!
user avatar

在报道里,曹德旺是这样说的:

显然,这是一拍脑袋编出来的数据。

在1978年和更早的时候,国内城市居民的猪肉价格分布在每斤0.38元~每斤1.0元,凭肉票供应。北京猪肉价格长期保持在每斤0.9元~每斤1元。

在1979年3月,国家开始对八种副食品调整价格,猪肉连涨数年,在1985年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取消后一些地方达到每斤1.5元~每斤1.9元。

《上海价格志》记载,上海的猪肉零售价长期保持在每斤0.85元,1979年上调到每斤1.10元。

1979年长沙市凭肉票买猪肉的价格是每斤0.48元,在自由市场买猪肉则在每斤0.8元左右。


1979年,上海人均工资65元/月,猪肉1.10元/斤。全国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58.75元/月,城镇猪肉平均0.80元/斤。

2019年中期,调查显示上海人均工资6378元/月,数值上是1979年的98.123倍。如果上海的猪肉也这样涨,可涨到每斤107.94元。而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人均工资约5700元/月,数值上是1979年的97.02倍,这样计算猪肉可涨到每斤77.61元——别在那纠结猪肉涨幅小了,现在是工资涨幅小。

这里建议曹德旺先掏钱让大家的工资涨到200倍(上海13000元/月,全国11750元/月),我们再来讨论我们国家1979年的猪肉价格相对收入是不是高得吓人的问题。


1980年领导人提出小康社会的时候,小康标准是农民纯收入1200元/年。1980年29.32元人民币兑1克黄金,2019年11月现在则约为330元人民币兑1克黄金,膨胀约11.26倍。以此倍率计算,则1980年小康标准是2019年农民纯收入13512元/年。而这个数字现在再也不提了。

2011年11月29日,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宣布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之前使用的1274元暴增80%。此后,中国贫困线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用通货膨胀率直接运算,2020年将为4000元/年。

国家政策如此,农业、农村、农民的很多问题目前都打算靠减少农民数量来做解决的准备工作。

user avatar

你的意思是,我们四十年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才提升了八倍,剩下的都是靠通货膨胀看起来好看??

user avatar

如果是自然涨价来到这个价位的,那当然合理。但是这是不自然的涨价,是供给不足引起的,供给不足又是严重的瘟疫导致的,这怎么能是合理呢?

这就好比有个84岁老太太被人捅死了,他来一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于谦儿自己去,死了也很合理。”

这就很没道理啊,怎么就合理了?你也不看看人是怎么死的?就在这儿喊合理?你是张卫平张老师啊?

user avatar

其实他就是装傻,

否则按照他的逻辑,那玻璃是不是也应该涨上百倍的价格?否则他不是吃西北风?


猪肉相对而言价格增加不明显是因为饲料工业,育种业共同作用使得同样的成本出栏的肥猪更多了,鼓励农民养猪致富,也应该是大力发展饲料工业,育种业,增加养猪的产出和转化率效率。而不是鼓励猪肉涨价。

user avatar

如果劳动生产率永远是 1978 年的水平,那么工资涨多少倍,物价就应该涨多少倍 —— 不过是个数字游戏罢了,大家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事实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了,那么涨价是否合理就要看现在的农业生产能力比 1978 年提高了多少。如果人均猪肉生产量比 1978 年提高了十倍的话,工资涨两百倍,猪肉涨二十倍就是合理的。如果人均猪肉生产量提高了一百倍的话,工资涨两百倍,猪肉只应该涨两倍。这才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的表现。

如果只是片面的说猪肉涨幅小于工资涨幅就是猪肉太便宜,这属于脱离实际的胡说。

user avatar

工资涨了200倍,然后物价涨了200倍,等于实际工资一毛没涨?!

反过来说,工资上涨了200倍,物价(猪肉)上涨了30倍,实际工资仅仅上涨了7倍不到,考虑到40年前工资之低下,当今发展之状况,工资上涨水平实在太低。难怪吃不起肉。

曹德旺最近老糊涂了吧?

最近一两年资本家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开始一起乱放阚词胡说八道,这是要闹哪样啊?我强烈建议他们去读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user avatar

“40年来,曹德旺这种资本家的资产涨了1亿倍,他的资产纳税额也要涨个1千万倍,不涨价不合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