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听说杜月笙混的好,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回答
杜月笙,一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前半生的辉煌无须赘述。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凭借着过人的胆识、精明的头脑和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游刃有余,一步步爬上了权势的顶峰,被誉为“上海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晚年的结局却颇令人唏嘘。

要说杜月笙下场“惨”,得先明白我们衡量“惨”的标准。如果以权势滔天、享尽荣华富贵来看,他确实风光无限。但如果以“善终”的标准来衡量,他的晚年生活,尤其是在移居香港之后,确实与他前半生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生的风光:从“落魄”到“巨擘”

杜月笙的发迹史,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出生贫寒,早年丧父,跟着继父在码头讨生活。上海滩那个时代,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藏污纳垢之地。杜月笙在这个环境中,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生存智慧。

抓住机遇,低位起家: 他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如何结交人脉。最初是在赌场上混,凭借着“烂命一条”的狠劲和“明眼人”的头脑,他慢慢在赌场里有了名声。后来,他投靠了当时青帮的头目之一——季云卿,并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这是他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结交权贵,左右逢源: 杜月笙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不局限于某个领域。他不仅在黑道上“吃得开”,更善于与当时的政界、商界人士建立联系。他知道谁是真正掌权的人,也知道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取悦他们。例如,他与黄金荣、张啸林这上海滩的另外两大亨结成同盟,形成了强大的青帮势力。同时,他又能与当时的军阀、官僚保持良好的关系。他懂得“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把复杂的关系网打理得井井有条。
商业头脑与义气当先: 杜月笙不仅仅是黑帮头目,他还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他涉足鸦片、赌博、妓院等当时被称为“三把刀”的营生,但他也开始涉足合法生意,比如创办了恒社,涉及航运、金融、纺织等多个行业,逐渐洗白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商界巨头。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做人”,讲究“义气”。他对朋友,尤其是有恩于他的人,可谓是肝胆相照。他对弱势群体,也展现出一定的同情心,这为他赢得了不少好名声,也让他笼络了许多人心。他曾说:“我从不吸大烟,不近女色,不赌不嫖”,这句话虽然有自我宣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他试图塑造的正面形象,以及他对自身行为的约束。
政治上的“左右逢源”: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组织上海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并积极配合国民政府的抗战行动。这种行为既是爱国情怀的体现,也是他在政治上争取话语权、巩固自身地位的一种策略。他一度被推举为上海市商会会长,成为上海滩举足轻重的人物。

晚年的困境与无奈:辉煌落幕,身不由己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尤其是国民党在大陆的失势,杜月笙的晚年也陷入了困境。

政治局势的剧变: 国共内战的结局,直接影响了杜月笙的命运。国民党政府的败退,意味着他所依赖的政治基础的崩塌。作为国民党政府的“特殊关系户”,他自然也受到了牵连。
避难香港: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杜月笙因为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选择移居香港。此时的他,已经年过花甲,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香港那个年代,对于他这样一个大陆的巨头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失去根基,影响力削弱: 在上海滩,杜月笙有着庞大的人脉、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他可以调动资源,呼风唤雨。但在香港,他失去了这些优势。虽然他仍有一些旧部追随,但他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香港社会有着自己的规则和势力格局,他难以像在上海那样随意施展拳脚。
经济上的压力: 虽然他在上海积累了巨额财富,但移居香港也意味着他需要重新布局,而且战争和动荡时期,许多资产的流动和保值也面临着挑战。更重要的是,他晚年的一些商业投资似乎并不如意,加上他本人的一些开销和接济旧部,经济上的压力也是存在的。
身体的衰老与疾病: 杜月笙原本就患有哮喘等疾病,晚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香港的日子里,他身心俱疲,疾病也逐渐加重。他曾多次表达过对上海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被剥夺的“皇帝”称号: 最让许多人觉得他“惨”的一点,可能是他晚年失去了那种“一呼百应”的绝对权威。虽然他在香港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尊敬,但那种上海滩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只是一个在异乡避难的“老人”,而不是叱咤风云的“大亨”。

“惨”与否,视角之差

所以,说杜月笙“下场惨”,并非指他遭遇了什么极端暴力的结局,而是从他辉煌时的地位和权力,与晚年生活状态的对比来看。他从一个呼风唤雨的“上海皇帝”,变成了一个在异乡病榻上思念故土的老人,这种落差,对于他这样的人生经历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无奈。

他的晚年,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真空、身份转变后的不适应,以及身体衰败的自然过程。他没有像一些枭雄那样被捕入狱或被暗杀,这一点上他算是幸运的。但精神上的落寞,以及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或许是他晚年最真实的“惨”。

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变迁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他自身的智慧与手腕;他的晚年,也同样受到时代洪流的裹挟,无法摆脱历史的巨轮。与其说他“下场惨”,不如说他的结局,是一个复杂人物在历史变动中的必然选择与无奈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老全身而退,一没扫大街,二没坐喷气式,惨哪了?

涤荡完灰色的确光明了,缺粮的时候连黑市都没得。

user avatar

做人那么好?题主网络洗脑文看多了吧。

汪寿华(1901—1927),浙江诸暨人。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邀汪寿华晚上去其府上赴宴,进入杜宅后,汪寿华即被杜月笙指使手下流氓芮庆荣、高鑫宝、马祥生和叶焯山等人打昏后装入麻袋,残忍活埋于沪西枫林桥。汪寿华牺牲时年仅26岁。在汪寿华遇害之后,杜月笙还向租界当局借了小钢炮等武器来进攻工人纠察队,帮助蒋介石“清党”。

看到了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夺取政权,你口中的好人杜月笙在政变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诱骗杀害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党员汪寿华等,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蒋介石杀害。

1949年上海解放前,杜月笙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自己又曾杀害汪寿华,留在上海怕被翻旧账,遂痛下最后决定,4月27日携带家小乘船逃离上海,5月2日抵达香港。

上海解放后,当初参与杀害汪寿华的马祥生、叶焯山等人,均被揪了出来,执行枪决。而远在香江的杜月笙在看到这则新闻后,也在忧恐之下一病不起,最终于1951年草草病逝。

他逃得快,下场还不算惨。

user avatar

杜月笙的下场惨吗?

一点都不惨啊!寿终正寝,而且死前一点罪都没受,鸡鱼酒肉没少吃,绫罗绸缎没少穿,奴仆还是呼来喝去,无非就是躲在香港,没有以前那么有权势而已!

你们把这个就叫惨?那么穷困人家饥寒交迫,冻死饿死,这个该叫什么?

难怪有人说,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干部到农村去就是受罪,受迫害。原来是标准不一样啊。

富家公子、小姐,从来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全天都有仆人伺候,睡觉还有仆人扇扇子,而一旦哪天公子、小姐自己亲手倒一杯水了,有人就说公子小姐落难了,受罪了,同情的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这种人都是贱骨头,自己比人家受一百倍的罪都不止,却不同情自己,反而同情人家。

user avatar

早在1945年,属于杜月笙的时代就结束了。

杜月笙们是旧上海这个畸异的,远东殖民口岸大都会里所必然成长出来的群体。两界三方的城市权力格局,无法下沉底层社会的殖民当局和华人政府,都决定了他们需要这样一位可以控制底层的代理人。

杜月笙的青帮当然不单纯是黄赌毒和白相人,这是一种很刻板的误解。这个在清代基于运河漕运和两淮盐运崛起的,立足于私盐非法贩卖的,华北水手和两淮盐贩合流的传统会党,早在清末进入上海后,就已经逐渐改变了其初始的模样,开始将势力渗透到上海底层社会的方方面面。

如果追溯进入上海的青帮的最初立足点,则其脱不开法租界当局的支持,他们需要这些人来掌控租界的华人社会,有力维护这里的治安。作为回报,青帮也将拥有代理租界当局贩卖鸦片的权力,这曾是这些殖民者在中国异常热衷的事情。可以说,青帮,最初就是借助租界的庇护壮大起来的。

青帮由此也获得了体制内的第一个身份,他们成为租界警察系统的密探和巡捕,以后,他们的首领还将进入租界当局的董事会,成为真正意义的城市政治精英。

在华界,政府的权力同样疲软,27年以前的北洋军阀政府几乎无力做到对城市基层的有效控制。由此,青帮开始全面在租界,华界壮大,垄断赌场和妓院,贩卖鸦片和人口,也控制浴室,车行等大量集聚底层劳力的合法行业,甚至将触角伸向新兴工厂里的产业工人,进而控制工人们组成的帮会。

青帮已经构成了下层社会的,几乎公开的结社组织,而杜月笙们也成为上海的暗夜皇帝。在20年代,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来自南方的gm浪潮。国共两党都准备北伐并号召消灭军阀政府,反抗帝国主义,gcd还主张工人运动,并且与青帮密切产生了合作。

此时杜月笙们是犹疑的,他们意识到上海可能将迎来新主人,不过他们无所谓新的主人是什么团体,什么主义,他们只想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而维持这一切的最关键的两点底线,就是租界当局的继续存在,鸦片交易的合法性。

蒋介石为他们做出了承诺,或者说,蒋介石也明了青帮的诉求。他当然会维持租界当局的继续存在,因为他需要利用西方列强的支持发动政变。而鸦片交易当然可以继续交给青帮,因为政府也需要这种暴利经济筹措财源以支撑军费,完成国家的军事统一。

于是,在著名的1927年的四一二事件中,蒋介石为首的kmt右翼力量,与青帮开始秘密的勾结起来。前者要利用他们推进上海gc势力的清剿,后者要借此投名以延续他们生存的空间。青帮在四一二中的积极举动,标志着他们正式走入了中国高层政治的舞台,但也意味着他们将从此更深的依附于kmt,而与gcd的关系则越来越疏远。

30年代的青帮,有三种变化是值得注意的。一是青帮的上层化,杜月笙开始将帮会产业往合法的金融,实业等渗透,尽管许多产业是通过强取豪夺完成的;二是上层的青帮化,杜月笙组织的恒社广泛吸纳上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精英,这些人并非依靠帮会生存,却有帮徒的身份。

第三种变化,是青帮与蒋介石政府特务系统,即军统的密切合作,这是青帮涉足高层政治的,最重要的切入点。戴笠与杜月笙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对于四一二后,将基层dang组织清洗殆尽的蒋政府而言,特务系统几乎很大程度取代了党政机关在城市的基层管理职能,而它显然不可避免要与原先下层社会的掌控者,即青帮发生联系。

在30年代,青帮帮徒广泛的参与军统的情报搜集和政敌暗杀活动,他们是蒋政府监视普通民众,消灭异见分子的马前卒。而在淞沪抗战爆发后,他们又构成上海以及周边京沪杭地区,敌后游击队的主力,进入戴笠的“忠义救国军”,广泛参与武装抗日活动。在这里,青帮扮演着积极的爱国角色。

当然,青帮的职能还不止这些。对于30年代的上海而言,蒋政府依然不能整合这个近代中国最庞大,最复杂的城市的权力版图。列强,财阀,以及实业界的大小商人,他们与政府有时合作,但又各自心怀鬼胎。青帮就是在这种相对涣散的权力格局中,寻找到可以利用的缝隙的。他们总是以中介调停人出现,并借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杜月笙们的青帮时代和旧上海一起,最终在1936年抵达历史的顶点。以后,战乱与时局的变迁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伴随着抗战胜利,上海的租界被收回,蒋介石的政府重返上海,企图将权力渗透到更深处。在这种背景下,杜月笙的上海市长参选热注定是失败的闹剧,换来的反而是官方的羞辱,大恶霸,大流氓是当时中央日报对杜月笙的公开定调。

戴笠的突然失事和军统的重组,更是使得杜月笙失去了蒋政府内最重要的靠山,这也是为什么杜美如在说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形容父亲当时几乎情绪失控。对于此时的青帮来说,它已经接连失去了租界当局,华人政府的两大庇护,已经摇摇欲坠,即将走向下坡路了。更糟糕的是,蒋介石政府本身也已经快速失去民心,又一场席卷上海的巨变即将到来。

新中国当然是不需要杜月笙,不需要帮会的。它将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彻底击碎旧中国的一切旧阶级和旧组织。新政权深入到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并把每一个市民个体都纳入单位就业的体制。自此帮会失去了他最根本的阶层基础,无业的都市游民,也失去了他最根本的,也是非法的经济来源,黄赌毒,则被彻底的取缔了。

杜月笙的结局,就如同这个近代光怪陆离的,远东最大的殖民口岸城市,旧上海的命运一样,最终将不可避免走向消亡。这种旧社会的碎片,最终在香港,另一个殖民口岸部分的借尸还魂,苟延残喘。对杜月笙本人也是一样,他最终在49年去往香港,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尽管他一度想去法国,但最终或许是经济已经陷入困顿,而未能成行。

杜月笙到底是黑的,还是白的?在我看来,他和旧上海一样,都充满着不可言说的灰色色彩,他们是这样一种灰色城市必然出现的灰色产物,他们也注定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都会政治的舞台,与正统的政界,商界精英一起,共同成为这座城市权力的掌控者。杜月笙爱穿长衫,与其说是附庸风雅,或者有意接近上层,不如说他已经深刻有一种身份的自觉,他将成为士绅式的,都会自治体系中的民间精英,并将高度参与到各种公共事务中去。

这正是我们觉得的灰色的本质。灰色不在于所谓杜月笙“爱国”,“行善”,而在于他与他领导的团体,切实介入了城市的公共政治和公共事务,而也因为这种介入,使得杜月笙们的动机变得暧昧和模糊起来,尽管在更根本的层面,他们依然只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但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在承认这个殖民口岸的基本社会结构无法被内部消解的前提下,他们又确实扮演了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杜月笙看成旧上海不可丢弃的一部分,它和旧上海的历史一起,提供给我们的,是那个旧社会,传统中国的复杂面相,关于乡土与江湖,庙堂与都市,以及它在黄昏时期,所呈现出来的最后的面貌。这也是所谓“近代性”的真义,旧帝国,旧文明正在崩溃,而现代的新国家,新文明还未成型,但后者终将到来,也终将以荡涤前者一切罪恶,伪善与乡愿的功业,证明他是一个更进步,更光明的存在。“我没有希望了,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user avatar

底层小民不算人,理解这个才能看懂那些说杜好的文章。

user avatar

普通人作恶怎么做?

“你个王八蛋!我捅死你!……”


杜月笙这种人作恶怎么做?

“杜先生,请您一定帮个忙吧!工人罢工,我这再这么下去,就要破产了!”

“这个事儿啊!要我说就是你这厂子风水不好!我这儿有个风水大师,要不请他去你们西边那个厂房给你看看,改改风水,问题就解决了!”

“杜先生,我这里十万火急,现在看风水是不是有点儿……”

“黄老板,风水可是大事,风水不好小则破财生灾,大则家破人亡,您确信不让人给您看看?”

“啊……哦……对,对,对……杜先生说得对!我也请人看过了,说那里风水不好!我这儿也没有能人,改不了这风水,正发愁怎么处置呢!杜先生您这门下能人甚多,要不明天我把地契拿来给您,您来改改这风水吧!我福薄,镇不住!”

“如此甚好,帮您把西厂房风水改了,您的运气自然就好了!”

杜先生看了一眼身边的副手,连句话都没有说。

然后呢,第二天,带头罢工的一个工人在自己家上吊,一个被车撞死,还有一个在家里洗头自己把自己给淹死了……

杜先生做过恶吗?是让人看看风水叫作恶?还是看了手下一眼叫作恶?说杜先生的人杀了人?证据呢?开车撞人的司机只是赌钱输了,心情不好喝醉酒撞了人。他既不是青帮的,也不是洪帮的就一个小市民。跟杜先生有什么关系?


所以真的请不要吹捧杜月笙了!伤天害理的事儿他做得太多了!

要不是他自己心里还有点数儿,散尽家财,不留余财,急流勇退。断子绝孙都是轻的!

黑老大办坏事儿,哪里还会落下把柄,一句不痛不痒,道貌岸然的话,多少人家破人亡。

此外,杜月笙混得好这事儿并不准确。他自己都说自己是“夜壶”。后半辈子心心念念就是想洗白,但是一次次都失败。

他自己心里明白,只要不洗白无论共还是国,谁统一了中国都会第一个那他祭天,他用尽办法想要洗白,蒋都不搭理他。你觉得这叫成功?这叫混得好?

抢银行也能让你在几个小时里身家百万,卖淫也能让人五六年收入涨十倍,只看这几个小时,几年光景就说混得好?这是啥逻辑啊!


黑帮干些啥?

卖烟土(鸦片),开大烟馆,

开舞厅,妓院,

开赌场,

暗杀业务,打群架业务……

以危害社会为工作这事儿也就是在乱世能够用一句迫不得已,官逼民反来当遮羞布。乱世结束,肯定是要秋后算账的。

杜月笙觉得蒋介石不够意思,可是那个政府敢让这种从事黄赌毒勾当几十年的人当市长?文人可以收买,民意能那么容易愚弄吗?

就算民意可以操弄,上行下效,再冒出几个张月笙,王月笙怎么收拾?

革命是有破有立,为了立而破。所以也有不得已,从权的时候。

可是杜月笙是为了立吗?他就是旧时代的维护者。因为法制秩序下,他的业务一条都进行不了。

user avatar

为杜洗白的高潮发生在公知最泛滥2005-2013年

那时间公知们歪曲董存瑞 抹黑邱少云

吹捧前朝独夫民贼 洗白民国流氓头子

一时间乌烟瘴气 漫地鸡毛

洗白杜月笙就是他们的典型套路之一

无非就是把披着义气外衣而行杀人放火勾当的流氓

吹捧成所谓的“道德高尚”的社会名流

却对他们欺压百姓 为害社会的大恶只字不提

说到底

他们背后的真实目的是捧古贬今 指桑骂槐

挑动不明真相者对新中国镇压这些“优秀人物”的不满

user avatar

我就不知道,所谓的会经营凭什么这么受欢迎。比如嘉靖,张作霖,杜月笙这种人。不管正事做了几件,人家会权术啊,会投机啊,会阳奉阴违啊,会左右逢源啊。这是种能力,认可他的这种能力,但那又怎样?

他们都是历史的罪人啊。他们有啥大本事?没有。不管公事还是私德都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人。确实,我要跟他们换个身份我可能还不如他们,但我也相信我做的恶不会比他们多。

user avatar

一个欺行霸市的恶棍,你可以称他是黑道教父,但是洗白就算了吧,残害老百姓,近年来越来越多洗白杜月笙的文章,看的令人作呕,有些媒体评论人带头起哄,专门描写杜月笙所谓爱国抗日民族英雄。呵呵,一个人杀了做了一万件坏事,丧尽天良无恶不作,做了一件好事,就成了民族英雄?笑话!吹杜月笙 不如去吹王亚樵了

user avatar

书店里有很多吹捧杜月笙的书,什么做人之道,什么说话之道,什么民族大义,什么爱国情怀。

《一代宗师》中说过:有人当面子,有人当里子,面人敬人一支烟,里子就杀掉一个人。杜月笙是黑帮老大,坏事做了多少,随便去图书馆翻翻资料就可以了,偏偏人家做了几件面子功夫,就捧成了圣人,他为什么跑到香港,还不是心虚了怕被收拾,光明磊落他跑什么。至于说什么抗战,其实是投机,是在看谁赢谁输,是在算计自己在战后能不能还当老大。

如同今天的打黑除恶,那些贪官,涉黑的老板,哪一个不是捐资助学,哪一个不是慈眉善目,哪一个不是平易近人,可惜都是假的,做出来的,哄你玩的,你还当真了。

user avatar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但对于如何评价杜月笙。我只有一句话。

杜月笙是一个罪恶累累的狗杂种,是一个欺师灭祖的畜生!!!

题主知道汪寿华吗?

汪寿华当年是工人纠察队的总指挥,是他杜月笙的朋友,同时也是青帮的前辈,按辈分杜月笙还得管汪寿华叫一句师叔。但杜月笙这个老流氓不但不讲江湖规矩,连做人的基本准则都不要了,以宴请为名敲了汪寿华蒙棍,这种欺师灭祖之事,他杜月笙也干得出来?!

另外他杜月笙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欠下的血债不知凡几。他统治上海滩的那几年,上海的儿童死亡率是历史最高!!!

解放前夕这个老流氓仓皇出逃跑到了香港,周总理派人知会这个老流氓,让他回来。这老畜生心动了,结果没想到他的徒子徒孙被拉到了当年活埋汪寿华的地方给公审枪毙了!!!

然后这老流氓竟然胆都被吓破了,没过几天竟然暴毙了!

————————————

评论区竟然有人说杜月笙没搞黑社会,也没和政府勾结搞贪腐…

我服了。交给各位了。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有洗白李鸿章的跑到我这里洗白杜月笙的,然后说汪寿华不是青帮的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杜月笙,一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前半生的辉煌无须赘述。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凭借着过人的胆识、精明的头脑和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游刃有余,一步步爬上了权势的顶峰,被誉为“上海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晚年的结局却颇令人唏嘘。要说杜月笙下场“惨”,得先明白我们衡量“惨”的标准。如果以权.............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电子烟改革,尤其是“水果味将变淡甚至没有,口味将靠齐纸烟”的说法,这确实是近期行业内和监管机构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读这一现象及其潜在影响。一、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电子烟改革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问题:1. 青少年滥用问题: 这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许多国家.............
  • 回答
    “律师有案源就能挣钱,实际法律知识水平很白菜也可以”的说法,绝对不是真的,而且是存在很大误解的。这句话可以拆解成两个部分来分析:1. “律师有案源就能挣钱”:部分正确,但忽略了关键要素 案源是律师收入的基础: 毫无疑问,没有案源,律师就像商店没有商品,再好的服务也无法变现。所以,拥有稳定的案源是.............
  • 回答
    听到甲醛危害风险高,想要为呼吸“投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为呼吸“投保”,不如理解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甲醛对健康的风险。下面我将从甲醛的危害、风险评估、如何“投保”(即防护措施)以及一些相关的考虑等几个方面,详细地为您解答: 一、 甲醛的危害与风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甲.............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中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世界工厂”这两个概念与“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之间可能存在的理解偏差。我将尽力详细解释,帮助您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完整的工业体系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指一个国家拥有从.............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话题,关于男性和女性想象力的差异,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定论,因为“想象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与其说男性“超乎”女性,不如说可能在某些方面,男性的想象力表现方式或侧重点与女性有所不同。要理解男性想象力的程度,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探讨,并尝试给出一些生动的例子:一.............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欧美国家不像中国人讲人情世故,却有给小费的习惯,这事儿说起来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中国朋友到国外旅游或者生活时,比较迷惑的一个地方。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个事儿,尽量讲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起来像个机器写出来的报告。首先,你说的“人情世故”是个挺中国化的概念,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比如朋友之间.............
  • 回答
    福建农村豪华的说法,其实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近年来比较突出的现象。当然,“豪华”这个词用在这里,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跟城市里的顶级豪宅没法比,但对比过去,福建农村在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上的变化,确实是相当显著的。具体来说,这种“豪华”体现在几个方面:1. 住房的规模和建材升级: 面积.............
  • 回答
    关于学法学的人道德感是否会降低的说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网上也总有人会提起。但要说“真的吗”,我觉得这倒不一定是个绝对的定论,更像是一种观察到的现象和一些人产生的联想,背后可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些人,包括一些法律从业者,可能会给人留下道德感不那么强的印.............
  • 回答
    是的,听说投行工作强度大,这是绝对真实的。在金融行业中,投行(Investment Banking)以其极高的工作强度而闻名,几乎是所有金融从业者中最为辛苦的群体之一。那么,投行工作强度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工作时长惊人: “996”只是起步,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美国只有5%的高危城市存在人身安全问题,其他城市都很安全”——这种说法 并不准确,或者说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概括,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高危城市”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而且衡量人身安全的维度非常多。如果仅仅从某个单一指标(比如谋杀率)来定义,可能会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更重要的是,“.............
  • 回答
    哈哈,说比亚迪汉的车机系统不行,我得来给咱们汉车主说句公道话。这事儿吧,就像那句话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且这“不行”俩字,确实得看跟谁比,还有具体是哪个方面不行。我开了我的汉DMi差不多两年了,感觉这车机系统,整体来说,我觉得还是挺够用的,而且有很多地方做得挺好,但也有一些小毛病让人有点抓.............
  • 回答
    这事儿呀,得从东北人好客的性格说起,跟水果罐头这事儿,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你说它是不是“特色”,这个词儿嘛,得辩证着看。要说它是不是东北饭桌上常见、能代表东北风味的一道“固定”菜肴,那可能有点过了。但要说它是不是东北人招待客人时,一个温暖、实在的表达方式,那绝对是真的,而且还挺有讲究的。我这么跟你说.............
  • 回答
    最近确实有很多关于“国职取消”的声音在健身行业里流传,让不少想入行的朋友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考什么证书才算“正规”。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个事儿,告诉你未来健身教练的“硬通货”到底是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严格来说,“国职”这个说法,特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确实是在2017年就被取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说实话,确实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毕竟,在健身房里,私教和会员们朝夕相处,一起挥洒汗水,这种高强度的互动本身就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你提到的“擦出火花”,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说到“亲密接触”这个事儿。 大家都知道,私教在指导会员时,为了确保动作的标准和安.............
  • 回答
    听到“25岁前不要练习深蹲”这个说法,其实我第一反应也是觉得有点夸张,甚至有点像“早恋会影响学习一样”那种似是而非的民间说法。不过,为了给大家一个靠谱的答案,我决定好好挖一挖这背后的原因,看看有没有什么科学道理,或者只是以讹传讹。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一般来说,关于身体发展的黄金.............
  • 回答
    关于草原法院法官骑马审判的说法,这确实存在,但需要更详细地梳理一下。这并不是说现在所有草原地区的法院法官都像古代包公那样策马扬鞭,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草原地区,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确实会出现法官骑马出行,甚至在马背上或牧民家中进行审理的情况。咱们得先明白一个背景:中国幅员辽阔,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孕妇在临近分娩或者分娩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小意外”,关于大小便失禁这个问题,咱们来聊聊,力求说得清楚明白,也尽量不显得那么生硬。首先,关于大小便失禁这事儿,是不是所有顺产的妈妈都会遇到,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妈妈整个顺产过程都非常顺利,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但是,确实有.............
  • 回答
    听到您这个消息,我太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了。毕竟是全款买的房,父母辛辛苦苦攒的钱,要是真的烂尾了,那真是要命。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现在房地产市场波动这么大,恒大又出了这样的情况。说实话,现在这种情况,没人能打包票说房子一定不会烂尾,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大风险。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