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儒学中,有哪些糟粕?有哪些值得继承,至今仍适用思想?

回答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历经千年沉淀,既有璀璨夺目的精华,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历史的尘埃,存在一些被后世视为“糟粕”的成分。同时,它在某些方面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

一、 儒学中的“糟粕”:历史局限与时代烙印

要谈儒学的糟粕,我们首先要明白,任何思想体系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权力结构和文化局限。儒学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也为了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滋生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森严的等级制度与“三纲五常”的僵化解读: 儒家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本意是维护社会稳定,强调责任与义务。然而,在后世的解读和实践中,常常被极端化,演变成了绝对的服从和压迫。“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的论调,将个体生命置于权力的绝对之下,抹杀了人的独立性和尊严。特别是“夫为妻纲”,将女性置于男性的附属地位,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发展,这是对现代人平等观念的直接冲击。

“宗法制”的过分强调与家族主义的弊端: 儒家推崇“孝悌”,强调家族传承与孝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家庭和社会结构,但当这种家族主义被极端化时,就会产生“亲亲相隐”等现象,将亲情置于公正和法治之上,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对家族荣誉的过度追求,也可能导致个人意志的压抑和创新的阻碍。

“重义轻利”的片面理解与对经济发展的压制: 儒家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将商业和追求物质利益视为“末业”,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限制了人们追求物质富裕的动力,在近代以来,也成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庸”的消极化解读与“不争”的随波逐流: “中庸”本意是适度、恰当,追求和谐。但被一些人曲解为“各打五十大板”,回避矛盾,息事宁人,甚至演变成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可能丧失批判精神和进取动力,对不公和错误黙不作声,最终沦为随波逐流之辈。

“三从四德”的束缚与对女性的压迫: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以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是对女性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面规训,极大地限制了女性的自主性和人格发展。这些观念将女性置于家庭的附属品位置,阻碍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全面发展,是儒学中对性别不平等最明显的体现。

二、 值得继承并至今适用的思想:永恒的智慧

尽管存在糟粕,但儒学中蕴含的许多思想,穿越了历史的烟尘,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我们构建现代社会和个人修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仁”——人本关怀与道德的基石: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爱、同情、关怀、宽容等一切积极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关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护。在今天,我们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人际互助,弘扬仁爱精神,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黄金法则,教导我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这是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社会秩序的规范与文明的基石: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更是内在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体现。它强调尊重、谦逊、克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在现代社会,虽然礼仪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内在精神——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文明交往——仍然是构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本质上都是“礼”的精神的体现。

“义”——道义担当与社会责任: “君子喻于义”(《论语·季氏》)。“义”强调做应该做的事,履行自己的责任,坚守道义。它鼓励人们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不为私利所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今天,这种“义”的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判断力,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弱者,维护正义,就是“义”的生动体现。

“智”——学习求知与理性思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儒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实事求是,不妄加评论。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好学的典范,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性思考的追求,对于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提升自我,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信”——诚信立世与人际关系的基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是指诚实守信,这是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的基础。一个缺乏信用的人,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是对诚信的生动诠释。在商业社会,诚信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孝”——家庭责任与感恩文化的传承: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是儒家强调的家庭伦理,它包含了尊敬父母,照顾父母,继承父母志业等内容。虽然“孝”在现代社会需要与时俱进,去除其僵化的成分,但其核心精神——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承担家庭责任,传承家族文化——仍然是构建健康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愚孝,而应理解为一种对生命来源的尊重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慎独”——自我修养与内在道德的约束: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大学》)。“慎独”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道德操守。这是一种高超的自我修养境界,对于培养人的内在道德力量,抵制诱惑,保持人格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潜规则和诱惑,这种“慎独”的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坚守底线,保持内心的纯净。

“教育”——立德树人与个人成长: 儒家高度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治国安邦、提升民智的重要途径。孔子“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提倡终身学习。这种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结语:去芜存菁,创造性转化

对待儒学,我们不能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任何古老的思想体系,都如同陈年的美酒,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将儒家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符合人性的优秀成分,如“仁爱”、“诚信”、“责任”、“求知”、“尊重”等,与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融合,进行创造性转化。例如,将“孝”的内涵拓展到对长者的尊重和社会的关爱,将“礼”的精神体现在文明城市建设和公民素质提升上。

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摒弃那些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带有历史局限性的糟粕,如等级森严的服从、对女性的压迫、阻碍创新的保守思想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滋养我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儒学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可以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活力的思想源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看不明白那些口口声声说打倒儒家的人,自己到底打倒了什么。

很多人喜欢把别人定义的单一的,无缘无故的坏,把一些事情定义为单纯的坏事。然后说拥护道家,拥护墨家,拥护马哲。

这么说道家和马哲的辩证观,墨家的兼爱非攻,不是你们拥护的,你们拥护的,仅仅是非儒而已。

你以为儒家思想是什么?

我们用比较极端的宗教思想来类比一下。

我是一个基督徒,我为什么要信基督?

因为我相信有上帝的存在,他创造了世界万物,他在天国看着人间,拣选信徒,我希望自己好好表现,以后能上天堂。我一边觉得宇宙大爆炸是真理,一边信着上帝,我疯了?

所以古人为啥尊孔孟?死几百年了怕他揍?怕皇权?你尊马列是因为政府逼迫?是因为考试需要?如果是这样,你们和你们口中的儒家有多大区别?

贪婪趋利,固执己见,好为人师。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影子吗?

学近代史,书上直接写小资产阶级,富农,他们的革命性不够强。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资产,就会同时存在斗争性和妥协性。所以,一定是以贫农和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因为他们退一步就是深渊,进一步才可能是天堂。

那是因为有钱人就一定不仁吗?知乎用户们咋的也不是特别穷的阶级吧。你们承认自己不仁吗?你们可以想想,自己被老板欺负,或者被无赖讹诈,自己能够容忍的底线。

记住,没有千古留名的人是傻子,是自虐狂。那些历史人物是有良知,有现实,有利益,有人性,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许多人简简单单把所有的丑恶面归因于儒家,我是真的不懂啊。做坏事莫非是需要从四书五经里寻找灵感吗?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邀请我过来是黑儒家么···


前晚我带儿子学三字经,学到香九龄、能温席那一段

我就说啊,这香九龄啊,冬天怕爸爸冷到,就自己把席子暖热了再让给他爸爸睡

然后我就说,你看你爸爸,不也是把席子暖热了让给你妈妈睡?我可以叫香十龄了···

然后我媳妇儿一巴掌呼过来,你那是夏天!而且你特么都快四十了,还十龄!

-------------------------搞笑完毕,下边是正文----------------------


其实我简介里也写的很清楚了,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因为 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僚贵族文人们,古代是满嘴圣人言,孔子曰,近代是满嘴德先生赛先生,现在又满嘴自由民主,其实在他们的骨子里啊,还是那点腐烂发臭的东西,就是利用这个来满足自己的利益罢了,至于用什么,他们永远是会变的。

回到前文, 香九龄为什么要温席?为什么守孝好几年?为什么后来丈夫死了逼着媳妇儿殉情?为什么?因为前边的是举孝廉,能当官!,后边的是,有贞节牌坊有烈女是能减税的!而且丈夫死了,媳妇殉情了,宗族的人就可以来接收财产了!

都特么是利益!

所以才有了丈夫死了,媳妇无论怎样细心的天天看着保护着幼子,幼子都会莫名夭折,然后媳妇殉情自杀,然后宗族里的人开开心心的来接收家产和享受免税,我就问你怕不怕?满大街的贞节牌坊,无数烈女庙里边,那无数的被自杀的烈女们,我就问你你怕不怕?

儿子快病死了,抓紧娶一个买媳妇儿进来,冲喜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儿媳妇儿也被被殉情自杀了,也能减税了。

我就问你你怕不怕?

说起来,《儒道至圣里》边,靠着孔夫子的超能力和文抄公,主角混得风生水起,就是不知道方运穿越成女的下场会是怎么样啊?

这是古代利用儒家达到自己利益的情况,近代也有啊,那些发卖国财的这几年改行发爱国财了就是这个道理。为了个人利益,他们是可以变的。

那么,我个人天天黑儒家,是因为,几千年来,这些皇帝官僚豢养的无耻文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把孔夫子的话歪曲的不像样子了,那么现在鼓吹儒学回流,那么我宁可往死里黑,以自己的能力黑,让这些被豢养的文人们即使再骗人,也只能另起炉灶,而不是拿着以前编好的儒家学说直接用。

---------------------------分割线-----------------------

题主说到的糟粕啥的,其实最大的糟粕啊,就是顽固,早期还是吸取各种学说的精神的,

后期呢?

明末的时候既有王夫之顾炎武,也有头太痒水太凉贞节牌坊

悲剧的是前边这些儒家改良的,要么殉国,要么披发入山。那些宣扬贞节牌坊的摇身一变都成了我大清的忠臣

到了我大清,张廷玉李光地等等一堆儒家理学大师,像狗一样跪舔,奏折里洋洋洒洒一大堆,翻过来覆过去其实就一句话,陛下您圣裁,

都小心委曲求全到这一步了,他们下场是啥?可有一点点明朝时候堵着皇帝骂的风采?

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放开团练,这些儒家大师们的记名徒弟们都当了都督啥手握重兵,他们才摆脱了被我大清杀人当杀鸡的窘境,(号称反对儒家的太平天国拯救了儒家)真黑色幽默。········不过儒家应该也习惯了,比如大明儒家理学大师孙之獬和大明反贼擎天一柱晋王李定国····都黑色幽默的让人哭笑不得。


到了近代被洋大人吊着打成孙子了,老郭出国考察,理学大师们还都抱着一堆儒家典籍过来,说这洋人啊从来没受过圣人的教化,你要好好让他们学习圣人言论啊··

别说,要是儒家真的在欧洲早点诞生,也没百年国耻了(基督教烧科学家,可人家科学家就没断过,儒家不烧科学家,可中国哪里有科学家让你烧?太监嘲笑别人得性病就是这样了)

我估计老郭当时心里是崩溃的


还有儿子穿西服,气的父亲大骂,你这胡服穿上了,我哪里有脸去见列祖列宗,说完了摸摸自己的金钱鼠尾辫子和长袍马褂,瞬间觉得自己离孔圣人更近了呢···


还有元朝恢复了科举的皇帝被加封为仁宗啊,感动的衍圣公带兵去镇压农民起义啊


所以后来日本人打到曲阜的时候,吓的蒋公立刻派人半强迫的把当代衍圣公带到重庆去了·啊八路军在山东一大堆根据地,日本八路都好几百,愣是打不进曲阜建立根据地啊······什么的

孔府档案里留守孔府的人给汪精卫上的贺电啊····



进入现代社会,民族主义盛行,儒家这种换了主子一样能荣华富贵,换主子无所谓的思想,肯定落伍了

但是为什么他不改?

当儒家一代不如一代,出不来一个能超越孔子的人的时候

儒家已经失败了···


而从索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但丁、马丁路德再到孟德斯鸠、卢梭,杰弗逊等等,是一代代进步的


一个一代不如一代,天天抱着老祖宗的荣光

一个一代超过一代,

你这妥妥的要被吊着打啊


---------------------------·为什么?------------------

对自然科学的不重视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不一样,人文科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帝墨西哥菲律宾三个国家的制度一模一样的,结果现在都是什么样子?人文科学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而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可以逐步发展的

而欧美的思想家就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逐渐的完善,进步


中医,战国时期就有心脏多大胃多大等等的记载,结果后来身体发肤了,不让碰了,逼得中医只好玩黑箱,就是人体是一个黑箱,输入什么会有什么表现。

我们古代的医术,一般都是某某药物,有某某用处,为什么呢?不知道,儒家不让研究···(血吸虫时候那个喊着我死了把我剖开看看是什么害我的老和尚,剖开他的徒弟被当官的儒家子弟剐了还是斩了啊?)

这就容易出错,比如金属中毒会让人安静下来,于是很多让人安静的。让孩子安静的药物都金属超标,直到近代才纠正过来。

到了明末,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明代文人“嚣风甚劲”

格物么,一个砚台放桌子上你给我格出来做人要平平整整踏踏实实啥的给我格心灵鸡汤去···然后顶上了中医,看着医书上写穿山甲通乳,就想为什么呢?哦,肯定是穿山甲经常打洞,有通的功效···

然后写进了医书

中医在旁边背着黑锅痛哭流涕···

武术,本来就是杀人的技术,文人们顶上了,什么内功啊,什么和儒家精神暗合啊一大堆糟粕都加了进去,放佛看一本论语就成了武功高手一样

然后练武的背着黑锅都哭了



你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现在中国稍微好了一点,又开始冒出来一堆鼓吹儒学的

你吹好的也行啊

喵的吹弟子规···走回头路 啊,不发展不创新啊!

我真的很绝望啊!

------------------------为什么学三字经?-----------------------------------------

哦,因为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敏感词建议修改已被删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