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丝绸之路在奥斯曼帝国阻断后为什么不从莫斯科走?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说古丝绸之路在奥斯曼帝国阻断后,“不从莫斯科走”,这其实是一个基于历史事实的观察,但背后原因的详细阐述,才能真正理解当时的世界格局和商业运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单一、固定的线路,而是一个庞大的、由多条陆路和海路组成的贸易网络。 当我们说“阻断”时,通常指的是其中最繁荣、最主要的陆路干线。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阻断”

奥斯曼帝国,尤其是在征服君士坦丁堡(1453年)之后,确实对东西方传统陆路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这些地区是连接欧洲与亚洲陆路贸易的必经之地。

1. 征税与管制加剧: 奥斯曼帝国对通过其领土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且对贸易路线和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对于欧洲商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贸易成本急剧上升,甚至可能面临被剥夺货物或人身安全的风险。
2. 政治不稳定因素: 帝国初期的扩张和内部的权力斗争,也给商贸活动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商人需要谨慎选择能够提供稳定和安全环境的贸易路线。
3. 贸易模式的改变: 奥斯曼帝国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贸易的管理者和受益者,而非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区。他们更希望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与当时欧洲新兴商业力量寻求更便捷、更低成本贸易的诉求是相悖的。

为什么莫斯科不是那个“新丝绸之路”的首选替代方案?

现在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在奥斯曼帝国“阻断”之后,为什么这条古老的陆路贸易网络未能有效地转向以莫斯科为核心的路线:

1. 地理距离与复杂性:
庞大的陆地距离: 从欧洲西部或南部到东亚(特别是中国),穿越俄罗斯的领土,其陆地距离是极其漫长的。相比之下,虽然也要经过中亚,但传统的丝绸之路路线相对更直接。
地形和气候挑战: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当时是地广人稀的,其广阔的草原、森林、河流以及冬季严寒的气候,都给长途陆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马匹、骆驼等运输工具的适应性、补给线的建立、道路的维护,都比穿越相对更为平坦或已发展出一定基础设施的中亚和近东地区要复杂得多。
缺乏成熟的贸易网络: 即使是作为东西方贸易的连接点,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在当时也尚未形成能够支撑庞大国际贸易网络的城市、港口、驿站和商业组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能维持数百年,是因为沿途有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稳定的政权和成熟的商业惯例。莫斯科在那时更多的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其商业活动尚不发达,也缺乏国际贸易的经验和基础设施。

2. 莫斯科公国当时的实力与国际地位:
新兴力量而非主导者: 尽管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和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崛起,但其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国际地位,远未达到能够主导或重塑全球贸易网络的地步。它更多的是在东欧地区扩张,与波兰、立陶宛、金帐汗国残余势力等进行博弈。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莫斯科公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皮毛贸易和国内手工业为主。其商品生产能力和对外贸易的经验,无法与当时已经高度发达的欧洲商业中心(如意大利城邦、低地国家)或亚洲的富裕地区相比。即使他们有产品可以出口,也很难成为吸引欧洲大宗商品和资金东流的强大磁石。
对外贸易的有限性: 莫斯科当时最主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是通往波罗的海和北欧的。通过这些路线,他们可以将毛皮、木材等出口到欧洲,并将一些奢侈品和金属器皿进口。但这条路线与东亚的贸易联系非常微弱,也无法直接替代古丝绸之路的商品(如丝绸、瓷器、香料等)。

3. 欧洲人的选择:另一条路的出现

正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阻断和传统陆路的障碍,欧洲人并未止步不前。他们开始积极寻找新的贸易路线,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替代方案是:开辟新的海上航线。

大航海时代的驱动: 对黄金、香料和东方商品的渴望,以及对更大利润空间的追求,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启了地理大发现。
绕过奥斯曼帝国: 葡萄牙人发现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南亚的海上航线,这彻底绕开了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也避开了漫长而艰险的陆路运输。西班牙人则发现了通过美洲抵达亚洲(如菲律宾)的航线。
海上贸易的优势: 相对于陆路,海上贸易在当时拥有更高的载货量、更低的单位成本(一旦航线成熟并克服了风险),并且可以直接到达亚洲的生产地或重要的贸易港口,效率更高。

总结来说,当古丝绸之路的陆路咽喉被奥斯曼帝国卡住后,莫斯科之所以没有成为新的主导性陆路通道,并非仅仅是“不愿意”,而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使得这样做成本太高、效益太低、风险太大。 莫斯科公国当时的实力、基础设施和国际商业网络都不足以支撑起一条可以与原先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贸易大动脉。更重要的是,欧洲人找到了更为直接、高效且能绕过所有陆路阻碍的海上新通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贸易的格局,也让人们对重振旧日陆路商贸失去了原有的动力和焦点。莫斯科,或者说整个俄罗斯,在之后的确发展了与西伯利亚的贸易以及与中国的部分陆路贸易,但这已经是另一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性质的贸易网络了,无法与古丝绸之路的辉煌相提并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走基辅/莫斯科的丝路一直都在。

明朝时期边疆不太平,经常闭关,不闭关时对蒙古也是各种禁运,是草原丝路比较衰落的一个时期。清朝时期张家口—买卖城—莫斯科是有比较繁荣的商路的,不过主要商品是茶叶。

草原丝路的兴起始于李世民一统草原,为方便各部朝拜而设参天可汗道。中唐时期吐蕃截断丝路南线后,有多走回纥道的记载。到辽代时草原丝路成为主路,辽上京一时成为商旅使节云集之地(澶渊之盟就是大辽印钞机),以至于欧亚各国只知有辽不知有宋,基辅罗斯崛起也与丝路北移有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