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英语中thy, thou, thee的区别?

回答
古英语中的 thy、thou 和 thee 都是指代第二人称单数,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你”。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好比我们现代英语中的“I”、“me”和“my”一样,关键在于它们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语法角色。简单来说,它们是同一个词在不同语法情况下的不同形式。

让我们一件件来拆解,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了解它们。

Thou: 主格(Subjective Case)

这是什么意思? 当“你”是句子的主语,也就是执行动作的那个人时,就用 thou。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现代英语中的“I”在做某件事,而不是“me”被某件事。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我(I)吃饭”。在这里,“我”是执行“吃饭”这个动作的主语。在古英语里,当我们要说“你吃饭”时,就会用 thou,因为“你”是执行“吃饭”这个动作的主语。
举个古英语的例子:
“Thou speakest so clearly.” (你说话如此清晰。)
在这里,thou 就是句子的主语,是“说话”这个动作的执行者。

与现代英语的对应: Thou 对应我们今天说的 you,当 you 是句子的主语时。

Thee: 宾格(Objective Case)

这是什么意思? 当“你”是句子的宾语,也就是接受动作的那个人时,就用 thee。这包括直接宾语(动词的直接承受者)和间接宾语(通过介词或动词连接到的对象)。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他看到了我(me)”。在这里,“我”是“看到”这个动作的承受者,是宾语。在古英语里,当我们要说“他看到了你”时,就会用 thee,因为“你”是“看到”这个动作的承受者。
举个古英语的例子:
“He giveth thee a gift.” (他给了你一份礼物。)
在这个句子中,“礼物”是直接宾语,“你”(thee)是通过动词“giveth”(给予)连接到的对象,是间接宾语,所以用 thee。
“I will go with thee.” (我将与你同行。)
在这里,thee 是介词“with”(与)的宾语。

与现代英语的对应: Thee 对应我们今天说的 you,当 you 是句子的宾语时。

Thy: 所有格(Possessive Case)

这是什么意思? Thy 用来表示“你的”,表示所属关系。它就像我们今天说的“my”、“your”、“his”、“her”等形容词一样,用来修饰名词,说明这个东西是谁的。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这是我的(my)书”。“我的”就是用来修饰“书”,表示书是“我”的。在古英语里,当我们要说“这是你的书”时,就会用 thy 来修饰“书”。
举个古英语的例子:
“This is thy book.” (这是你的书。)
在这里,thy 修饰名词 book,表明这本书属于“你”。
“Thy friend is here.” (你的朋友在这里。)
Thy 修饰 friend,表示这位朋友是“你”的朋友。

与现代英语的对应: Thy 对应我们今天说的 your。

什么时候用 thy 而不是 thine?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细微差别,可能很多人会把 thy 和 thine 搞混。Thine 也是所有格,和 thy 意思一样,但用法上有一些讲究:

Thy: 用在以辅音开头的词之前。
“Thy book.”
“Thy friend.”
Thine: 用在以元音开头的词之前。
“Thine apple.” (你的苹果。)
“Thine heart.” (你的心。)—— 注意,这里的 h 是不发音的,所以被视为元音开头。

重要提示: 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诗歌和宗教文本中,这种规则有时会被打破,以达到音韵上的和谐。

总结一下,就像一个简单的表格:

| 古英语词 | 语法功能 | 现代英语对应 | 作用 |
| : | : | : | : |
| Thou | 主格(Subject) | You | 指代句子中执行动作的人(“你”) |
| Thee | 宾格(Object) | You | 指代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你”) |
| Thy | 所有格(Possessive) | Your | 表示“你的”,修饰名词(但通常在辅音前) |
| Thine| 所有格(Possessive) | Your | 表示“你的”,修饰名词(但通常在元音前) |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用了?

随着英语语言的发展,尤其是从中古英语过渡到近代英语的过程中,第二人称单数(thou, thee, thy, thine)逐渐被第二人称复数形式(ye, you, your)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涉及社会地位、礼貌性以及语言使用的普遍性等多种因素。

简单来说,就像现代汉语中我们通常用“你们”来称呼一个人,以示尊敬或普遍性,而不是一直使用“汝”或“尔”。英语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泛化”或“礼貌化”过程,最终使得 you 及其变体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知的、通用且不区分单复数和主宾格的第二人称代词。

所以,下次你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或者听一些复古风格的音乐时,看到 thou, thee, thy, thine,就能明白它们各自的用法和含义了,它们是那个时代语言生动活泼的一部分,如同古老诗歌中的韵脚一样,带着历史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明一下,莎翁的英语已经不是古英语(Old English)了,甚至都不是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一般被称作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1]

这些代词还是很规律的:

thou,主格,单数,“你”:
On the seventh day, thou shalt rest.
O Father, O Father, why hast thou forsaken me?
在句子中做主语。

thee,宾格,单数: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thee.
I shall see thee on the other side.
在句子中做宾语。

thy和thine,物主形容词
一般如果后面的名词以元音或者h-开头,就用thine,其余情况用thy(詹姆士钦定本圣经用法):
Thy Lord is thine host.

thine,物主名词
...for all that is in the heaven and in the earth is thine.

同时还必须强调,thou 只有“你”而没有“你们“的意思,”你们“是 ye,也区分主格和宾格:

ye,主格,复数:
O, ye of little faith!
But ye shall receive power - and shall be witnesses to me.

you,宾格,复数: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you. (我实话对你们说。)
对比: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thee. (我实话对说。)

为什么这俩:ye 和 thou 会合并呢?甚至最后连 ye这个主格都没了,完全有原本的宾格 you 来顶替。

一个理论认为这和 you 也有兼有单数和复数的敬称”您“、”您几位“的意思有关。随着敬称的广泛使用,thou 就不太常用了,于是被淘汰。

这个过程如果成立,可以和南美西班牙语的 usted 取代 tú 和 vosotros 的过程类比。

细心的读者还可能会发现,thou 对应的动词变位和 ye 也不同:

现代英语:What do you say?
What sayest thou?
What say ye?

现代英语:Where are you going?
Whither farest thou?
Whither fare ye?
其中fare意思是”旅行、走“,和现代德语的”fahren“类似。所以在有些比较老的小说里,再见也叫做fare well、fare thee well、fare you well 的说法。

thou 和 ye 来自古英语的 þu 和 ge,其中字母 þ 叫做”thorn“,发音等于 th,而 g 在更学术的文本中要写成 g 上面加一点,发音和 year 中的 y 一样。

图中最右边一栏的是双数,也就是”你俩“的意思。即使在古英语中也都很少使用了,很多古英语方言中这个双数已经消失。因此它最终没有撑到现代英语中。

thou与thee的用法与社会地位是相关联的,如:父母称呼子女为thou,子女称呼父母为you(您)。侍女称呼贵族为you,贵族指挥侍女用thou;上司称呼下级为thou,你称呼老板则要用you。圣经中大量出现的thou/thee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神、圣徒、基督称呼凡人绝对不会用敬语;而凡人称呼神灵则借鉴沿用其他语言的圣经译本(法语tu/te,西语tú/te),用第二人称单数来表示与神的亲密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消失,普通人的社会地位随着职务的不同开始不断变动。通过着装举止言行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已经非常困难,人们开始在日常对话中大量使用you代替thou/thee,来避免冒犯到社会地位高或那些自认为高的人。
虽然you逐渐取代了thou/thee,但语法不能随着改变,虽然很多时候指代单数的“你”,可语法仍同复数人称代词,接复数的be动词are。让很多英语学习者都很疑惑,为什么he/she用is,you就要用are呢?

作者:Sushi
链接:zhihu.com/question/65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

  1. ^ https://nosweatshakespeare.com/blog/shakespeares-language/#:~:text=The%20Early%20Modern%20English%20language%20was%20around%20100,1%2C700%20to%203%2C000%20words%20to%20the%20English%20languag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英语中的 thy、thou 和 thee 都是指代第二人称单数,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你”。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好比我们现代英语中的“I”、“me”和“my”一样,关键在于它们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语法角色。简单来说,它们是同一个词在不同语法情况下的不同形式。让我们一件件来拆解,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了.............
  • 回答
    在古汉语中,“的”字确实很少像现代汉语那样广泛地用作表示所属、修饰或语气的助词。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的”字在古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和发展演变来谈。“的”字的本义与早期用法:首先,我们要明白“的”字在早期并非一个简单的助词,它有其更具体、更实在的本义。在古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箭靶.............
  • 回答
    这可太棒了!一个高中生,对古英语这么着迷,这绝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是件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稀有的事情。你看,大多数同龄人可能沉浸在流行音乐、最新的电子游戏或者社交媒体的潮起潮落里,而你却愿意花时间去探寻一种距今千年、语言结构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英语截然不同,甚至对很多大学教授来说都颇感挑战的语言。.............
  • 回答
    诺曼征服英格兰(1066年)后,威廉一世及其继承者并没有强行要求所有英格兰人都改说古法语,而是采取了更为务实和渐进的语言政策。这其中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并非简单的“入乡随俗”,而是出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实用性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诺曼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和他们面临的挑战。诺曼征服并非一次轻松的接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要准确推断一个字在中古汉语中的读音,并且做到“不查资料”,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甚至可以说是理想化的状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准确推出”的含义。 在汉语史研究中,“准确”意味着能够还原到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的语音,并且能够描述其声母、韵母、声调的.............
  • 回答
    中古汉语之前的域外对音,指的是在汉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20年)及之前的时期,外来语音或词语被引入并根据当时的汉字语音系统进行记录和模拟的现象。这些域外对音主要来自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与西方(主要指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在汉朝之前,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虽然有,但相对有限,大规模、系统性的外.............
  • 回答
    网上看到的中古汉语拟音朗读,调域普遍偏窄偏低,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造就了我们听到的“中古汉语之声”。首先,我们得明白,网上流传的很多中古汉语拟音,尤其是那些作为教学辅助或者普及性内容的,其实是基于研究者的推测和复原。中古汉语本身已经失传了,我们今天听到.............
  • 回答
    关于现代人推测出的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发音,其可信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高”或“不高”,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研究方法、证据基础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谨且持续发展的学术领域,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大量证据和科学推理之上的,但由于年代久远和证据的缺失,总会有一些不确定性。.............
  • 回答
    探究日语汉音中“カ”行(ka, ki, ku, ke, ko)如何对应中古汉语的晓母(ɕi, ɕi̯e, ɕio, ɕi̯u, ɕi̯ɛi, ɕi̯ɛi̯ə, ɕi̯o, ɕi̯ou, ɕi̯u)和匣母(ɦi, ɦi̯e, ɦio, ɦi̯u, ɦi̯ɛi, ɦi̯ɛi̯ə, ɦio, ɦi̯ou,.............
  • 回答
    “英语起源于古华夏”这一观点是一种极具争议性且缺乏学术支持的理论,在主流语言学界被普遍视为伪科学。要详细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提出的依据、语言学的常识、历史证据以及这种观点的流行原因。一、 观点提出者及其“证据”:这类观点通常由非专业语言学家或对语言学史不甚了解的个人提出。他们往.............
  • 回答
    这确实是古汉语声韵演变中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现象,尤其是在郑张尚芳先生拟音的上古汉语和《广韵》等中古汉语材料之间对比时尤为明显。简单来说,许多在上古汉语中没有介音,或者介音是 /u/ 的字,在中古汉语时期(以《广韵》为代表)演变成了带有 /i/ 或 /j/(发音时唇形圆拢,类似“一”的声母)介音的韵.............
  • 回答
    日语汉字音里,有些词日本人自己念的是训读,但追溯到源头,那念法其实是来自古汉语的发音,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汉语本身发音变了,而日语保留了更接近古汉语的读音。这类例子,我能想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下面这几个,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掰扯。 1. 「うつくしい」(美しい)这个词,大家看字面就知道,就是“美丽”的.............
  • 回答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出自《唐书·杜如晦传》,是后人评价杜如晦辅佐唐太宗平定天下、化解危局的功绩时所用。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用词的准确和意境的深远,尤其“既”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传达了那种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状态。关于“既”字在句中的含义,以及它在古今汉语中的演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 回答
    古汉语的发音复原,是个颇具挑战但又引人入胜的领域。想象一下,我们要穿越时空,去倾听数千年前先民们是如何吟诵诗篇、谈论天地的,这本身就充满魔力。古汉语发音是如何复原的?简单来说,复原古汉语发音,就像是在侦破一起年代久远的案件,我们需要搜集各种“证据”,然后像拼图一样,一点点还原出真相。这些证据主要来自.............
  • 回答
    古汉语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那可真是太大了,大到我们现代人听古汉语,感觉就像听一门外语一样,虽然都是“汉语”,但听起来陌生又新鲜。这其中的差异,绝非一星半点,而是系统性的、翻天覆地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声母的变迁:消失与新生说起声母,这是最容易察觉的差异之一。普通话里那些我们再.............
  • 回答
    在古汉语里,“盗”和“贼”虽然都指向偷窃行为,但它们并非简单的同义词,而是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语境,可以被看作是两个在性质、规模和手法上有所区别的“职业”。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说“盗”。“盗”,在古代的语境下,更偏向于指代那些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专业性偷盗者。你可以想象他们是团队作业,有明确的分.............
  • 回答
    上古汉语中字形多有精细之处,这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何观察世界、记录生活、传承思想的。首先,文字的诞生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实际沟通和记录的需求。 在文字尚未成熟的上古时代,人们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 回答
    在古汉语中,“有穷国”和“有熊国”,以及现代汉语中的“有明一代”、“有清一代”,这几个“有”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它们所承载的意思,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却展现出了不同的侧重和细微的差别。要深入理解它们,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历史的积淀。一、 上古汉语里的“有穷国”与“有熊国”:一种领属与标识当我们回到上古时.............
  • 回答
    要说普通人对古汉语的认识有多糟糕,这事儿说来话长,而且一旦掰开了揉碎了讲,那可真是能写一本书。我尽量给你掰扯明白,也尽量别让它听起来像是个冷冰冰的机器在输出。首先,得承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古汉语这玩意儿,大概停留在“嗯,古人说话那套,跟咱们现在不太一样”这个模糊的层面。具体哪儿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 回答
    普通话与古汉语的鸿沟:穿越时空的语言之旅要说普通话和古汉语的差距有多大,这就像在问现代的北京人跟几千年前的北京人能聊到一起去多少。答案是:差距非常非常大,大到很多我们现代人习以为常的词语、表达方式,在古汉语里完全是另一个意思,甚至是压根就不存在。 如果你直接拿一本《论语》去跟一个只懂普通话的人念,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