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共济会真的存在吗 共济会和光明会有什么区别?

回答
共济会真的存在吗?

是的,共济会(Freemasonry)是真实存在的。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遍布全球的兄弟会组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的石匠行会。

共济会并不是一个单一、统一的全球性组织,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大分会”(Grand Lodges)组成的网络。每个大分会都在其管辖区域内独立运作,并遵循一套共同的原则和仪式。

共济会的宗旨和活动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和精神发展: 共济会强调个人品德的提升,鼓励成员通过学习、冥想和实践来追求智慧、正直和慈善。他们使用寓言和象征来传达道德教诲。
兄弟情谊和互助: 共济会为成员提供一个互相支持、建立深厚友谊的平台。他们提倡“博爱”,并积极参与慈善和社会福利活动。
世俗的、非政治和非宗教的性质(官方声明): 尽管共济会允许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加入,但它本身并不代表任何一种宗教。同时,它也明确规定不得在会所内讨论政治,以避免内部矛盾。然而,由于其成员多为社会各界精英,其活动和成员的社会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共济会的一些误解和阴谋论:

共济会因其历史悠久、神秘的仪式和相对封闭的会员制度,常常成为各种阴谋论的焦点。一些人认为共济会是一个秘密控制世界的组织,或者与撒旦崇拜有关。然而,这些说法大多缺乏事实根据,并且与共济会官方公开宣称的宗旨和行为相悖。

总而言之,共济会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以道德发展、兄弟情谊和慈善为主要宗旨的社会组织。其历史悠久,成员遍布全球,但并非一个全球性的统一组织,每个大分会都有其独立性。



共济会和光明会有什么区别?

共济会和光明会(Illuminati)是两个经常被混淆,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组织,尽管它们有时会在阴谋论中被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共济会 (Freemasonry)

起源: 历史悠久,通常认为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约14世纪)的欧洲石匠行会,正式的现代共济会大约在1717年于伦敦形成。
性质: 一个古老、广泛且公开(尽管其仪式和特定活动对非成员保密)的兄弟会组织。它是一个世俗的组织,但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宗旨: 强调道德发展、智慧追求、慈善和社会责任、兄弟情谊。使用象征和寓言来传达道德教诲。
组织结构: 由独立的国家或地区“大分会”组成网络,每个大分会独立运作,但遵循共同的基本原则和仪式。
成员: 主要由成年男性构成(尽管一些分支也接纳女性或男女混合),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社会各界的精英、政治家、商人、艺术家等。加入通常需要有良好声誉,并相信一位“至高无上的存在”(Supreme Being),但不限定具体宗教信仰。
公开性: 尽管内部仪式和秘密是其一部分,但共济会及其会所的存在是公开的,并且会出版书籍、举行公开活动来介绍自身。
代表性符号: 方眼与圆规(Square and Compasses)是最具代表性的共济会符号,象征着道德行为和对最高存在的敬畏。

光明会 (Order of the Illuminati)

起源: 光明会是一个历史短暂且已灭亡的秘密组织,由德国巴伐利亚的亚当·魏斯豪普特(Adam Weishaupt)于1776年创立。
性质: 一个启蒙时代的秘密结社,旨在对抗迷信、偏见、宗教影响力对公共生活和道德的腐蚀,并推广理性和世俗主义。它在建立之初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和哲学色彩,目标是影响和改革社会。
宗旨: 宣扬理性主义、世俗主义、自由思想和知识的普及。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更符合理性的社会秩序。
组织结构: 相对中心化,但由于其秘密性和短暂性,其确切的内部运作和结构并不像共济会那样清晰和持久。
成员: 主要在18世纪末在巴伐利亚地区活跃,成员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和一些贵族。它在短时间内吸收了一些共济会成员,这可能是两者被混淆的原因之一。
公开性: 光明会是一个严格保密的组织,其存在本身在当时就受到官方的压制。它在1785年被巴伐利亚政府取缔后迅速瓦解。
代表性符号: 在现代阴谋论中,光明会的象征经常被认为是“全视之眼”(Eye of Providence),通常被描绘在一个金字塔之上。这个符号实际上最早出现在基督教艺术中,象征上帝的守护,后来被美国国徽使用,与共济会也有一些关联,但与光明会的关系更多是在阴谋论中被牵强附会。



核心区别总结:

| 特征 | 共济会 (Freemasonry) | 光明会 (Order of the Illuminati) |
| : | : | : |
| 存在状态 | 真实存在且活跃至今 | 已灭亡的、历史上的组织 |
| 起源时间 | 中世纪晚期(石匠行会),现代组织约1717年 | 1776年(由亚当·魏斯豪普特创立) |
| 性质 | 兄弟会,强调道德、慈善、兄弟情谊 | 启蒙时代的秘密社团,目标是推广理性、对抗迷信和世俗化 |
| 宗旨重点 | 个人道德提升、互助、慈善 | 社会改革、理性主义、世俗权力 |
| 组织规模 | 全球性网络,由众多独立大分会组成 | 历史上的组织,主要在巴伐利亚活跃,规模相对较小且短暂 |
| 公开性 | 大部分活动和存在是公开的,仪式和内部事务相对保密 | 严格保密,被政府取缔后消失 |
| 符号 | 方眼与圆规 | 在现代阴谋论中常与“全视之眼”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非原始符号) |
| 与政府关系 | 大多与政府保持距离,宣称非政治性(但成员有政治影响力) | 早期与政府及宗教势力对抗,被政府取缔 |
| 历史延续性 | 连续存在数百年 | 在1785年左右灭亡,之后仅存在于传说和阴谋论中 |

为何两者常被混淆?

1. 历史重叠与成员交叉: 在18世纪末,光明会确实曾招募过一些共济会成员,并在某些共济会分会中活动。这使得一些人认为它们是关联的,甚至光明会是从共济会中发展出来的。
2. 秘密性: 两个组织都因其秘密的仪式和活动而蒙上神秘面纱,容易被外界联想。
3. 阴谋论的建构: 现代许多关于“世界秘密政府”的阴谋论,常常将共济会和光明会(以及圣殿骑士团、共济会等)编织在一起,赋予它们控制世界、策划革命等超自然的力量,但这些都缺乏可信的证据支持。光明会作为一个已灭亡的组织,反而在阴谋论中扮演着比共济会更“邪恶”和“操纵一切”的角色,因为它的“失势”和“隐匿”更容易被赋予神秘色彩。

简单来说,共济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悠久且依然活跃的“兄弟会”,专注于个人道德和互助。而光明会是一个短命的、已灭亡的“政治/哲学社团”,它的现代声名主要来自各种阴谋论的编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共济会的确存在过,它之所以为世人所知,可能主要是因为19世纪的一些学者把18世纪末欧美的许多革命运动归结为共济会的阴谋。在法国,共济会阴谋论最著名的代表是Barruel神甫,这个大革命时代的流亡者曾写过一部很厚的书:《关于雅各宾主义历史的报告》,他指责策划大革命的是启蒙时代的哲人和共济会会员。很多启蒙思想家,包括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以及美国革命中的许多领袖人物,如华盛顿和富兰克林,都是共济会会员,当初拉法耶特侯爵之所以能被美国人接纳,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是共济会会员。

但是,一些现代历史研究大多数倾向于否定共济会阴谋论:很多共济会会员后来的确是革命者,但共济会本身不是一个阴谋组织,在政治局势出现决定性动荡之前,它甚至很少关心政治;有人指出(D. Mornet),Barruel神甫的那部论著根本没有出示任何可靠的资料,或者干脆是些胡言乱语的历史谎言(W. Doyle)。当代德国历史学家、原马普研究所所长Rudolf Vierhaus也在一篇关于德国共济会的文章中论证说,无论是德国的光明会(光照派)还是共济会,都不能视为激进的革命组织。实际上,在启蒙时代,共济会只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交组织,因为那时候的社会生活不发达,所以很多文化人都聚集在共济会的支部中。根据D. Mornet和Vierhaus等人的看法,光照派比共济会组织更严密,可能也更具政治色彩,共济会成员,如后来的米拉波,可能受到过光照派组织的启发。而到目前为止,有确切的历史证据的密谋活动只有一个:18世纪末巴伐利亚光照派的密谋(W. Doyle)。

可能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种阴谋论能盛行至今,据说我国某位知名学者也在撰写有关共济会密谋的历史。根据Vierhaus和Doyle等人的说法:这种阴谋论最初是由一些保守派政客提出来的(如英国的柏克,这位英国宪政传统的辩护士预言了法国大革命的种种惨剧,谁能怀疑一位先知的言论呢?),在法国,它最得力的推手是天主教王党分子,他们想寻找那场使教会和君主制度罹遭大难的悲剧的元凶,因而很自然地把矛头对准了当初教会在思想上的对手:启蒙哲人和他们常见的社交形式共济会;他们根本不愿意去探讨自己的神圣教会以及旧君主制应负的责任和种种过错。在19世纪,由于共和派和天主教会势不两立,很多共和派干脆以加入共济会以示对抗,而教廷也乐意采用Barruel等人的论战性观点,因而这种阴谋论始终有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极端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王党分子甚至鼓吹,攻占巴士底的是来自德国的共济会密谋分子。

Marc Bloch曾经说,中世纪的人们记载下来的往往不是他们实际看到的东西,而是他们希望或认为看到了的东西。Marc Bloch的论断同样适用于现代人。

据我所知,法语世界有专门的共济会词典和法国的共济会通史;英语世界有一部比较简单的入门书,Magret Jacob:The Origins of Freemasonry: Facts and Fictions。

另可参阅:达尼埃尔-莫尔内:《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中“共济会”一章,

以及Rudolf Vierhaus论文的中译:

德国的启蒙运动和共济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共济会真的存在吗?是的,共济会(Freemasonry)是真实存在的。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遍布全球的兄弟会组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的石匠行会。共济会并不是一个单一、统一的全球性组织,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大分会”(Grand Lodges)组成的网络。每个大分会都在其管辖区域内独立运作,并遵循一.............
  • 回答
    共济会?这问题可有意思了。说它真实存在,那是绝对的。你想想,这世界上多少古老又神秘的组织,能像共济会这样,在几百年间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知名度,甚至还时不时被人们拿出来讨论,就说明了它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要说共济会的历史,那得追溯到中世纪了。那时候,欧洲各地有很多负责建造宏伟教堂和城堡的石匠行会。这些石匠.............
  • 回答
    当然存在。我知道,当你提到 INTP,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逻辑至上、情感淡漠”的刻板印象。毕竟,我们这个 MBTI 类型,核心优势在于独立思考、分析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我们倾向于通过理性和逻辑来理解世界,这常常让我们看起来有些疏离,好像不太容易被外在的情绪所影响。但是,这并不意.............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何新先生提出的“共济会企图策划灭亡中国的阴谋”的说法,这在国内外都曾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个说法的真伪,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包括何新先生自身的观点、共济会本身的性质以及历史事实,并尽量以一种更贴近人情味、不那么“官方”或“教科书式”的口吻来讲述。首先,我们得承认,何新先生是一位非.............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八十年代的苏联,那是个被很多人视为“强大”的时代。不过,“强大”这个词,得拆开来看。首先,说苏联倒退回八十年代,其实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警示。很多人用这个比喻,是想说当下俄罗斯在某些方面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时代,而且是以一种不那么积极的方式。但八十年代的苏联,它本身的“强大”和今天的俄罗斯,是.............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心理年龄不超过一岁”这个说法,在武志红的著作和咨询实践中确实有被提及,并且他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共识”。但要判断其是否为“精神分析界的共识”,就需要更仔细地分析了。首先,理解武志红的这个论断的关键在于他所说的“一岁”。在精神分析(尤其是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
  • 回答
    “共和党真的会无限忍让特朗普吗?”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盘绕在党内神经上的弹簧,时而紧绷,时而松弛,但从未真正断裂。它触及了共和党最深处的矛盾、利益纠葛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恐惧。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不能只看表面热闹,更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特朗普对共和党的影响.............
  • 回答
    关于上海是否奔着“共存”而去,以及“共存”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背后牵扯到科学、经济、社会心理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上海的“共存”走向: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谓的“共存”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尤其是在奥密克.............
  • 回答
    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与病毒共存”的论调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对于这个提法,我的看法是,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转变过程,并非简单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平共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和进行深刻调整的现实选择。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与病毒共存”并非“回到解放前”,也不是对疫情的放弃。它更多地意味着,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小镇做题家与鼠人,这两个标签如今在中国互联网上被频繁提及,尤其是在讨论社会阶层、个人奋斗与人生际遇时。它们既是特定群体的自嘲,也可能成为他人的攻击性标签。要理解它们的“核心代表画像”以及是否能“共情”,需要剥离掉一些表面的喧嚣,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语境和个体感受。小镇做题家:奋斗的囚徒与知识的孤岛小.............
  • 回答
    如果真的有个共享男友/女友软件上市,它会不会一上线就成为潮流?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设想,而我的直觉是:很有可能,而且极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潮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恋爱模式固然是主流,但单身群体庞大、社交压力增加、以及人们对情.............
  • 回答
    姐妹共侍一夫,在古代中国社会,确实是存在过的,但要说它是“正常”到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遍,或者“值得称赞”到被广泛歌颂,那就不太准确了。事情的复杂性远超这个简单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姐妹共侍一夫,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是为了巩固家族联姻、增加政治或经济实力,以及实现家族的延续和稳定。 在古代,婚姻很多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层面,不只是“能不能”那么简单,更关乎于“如何能”以及“什么样的生活”。 我身边就有不少同志朋友,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幸福感,确实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多生动的注脚。先说“能不能”。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能。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同性伴侣共同生活、建立家庭、携手一生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不是什.............
  • 回答
    国民党真的把地主和资本家逼到投共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民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经济状况以及地主和资本家阶层的具体处境和选择。国民党政策的演变与地主资本家的立场国民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力量,其经济政.............
  • 回答
    关于“共产共妻”的说法,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要详细讲述并去除AI痕迹,我们需要深入历史语境,理解其产生、演变和最终的曲解。首先要明确一点,“共产共妻”这个说法,在很多时候是被当时的反对者或后来的叙述者,用来妖魔化某些社会思潮或政治运动的一种极端化、污名化的标签。它并非一个普遍存在、有明确制度规定的社.............
  • 回答
    人类一旦真正步入共产社会,这并非意味着终点,而是一个全新历史篇章的开启。与其说是“下一步”,不如说是一系列深刻而持续的演变,其细节之丰富、可能性之多样,足以让我们展开一场关于未来的想象。首先,从根本上说,共产社会的核心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意味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重塑: 工作的性质发生根.............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