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一年几乎就只画几张画,平时也不练习,但是进步很大?

回答
您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触及到了艺术学习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在看似“不怎么画”的情况下,进步却异常显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很值得玩味的道理,远不是简单地用“天赋”二字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打破一个常见的误区: “进步”不等于“画的张数”。很多人认为,画得越多,进步就越快。这确实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并非唯一。就像学习任何技能一样,关键在于 练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的堆砌。那些一年只画几张画的人,他们的“画”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草稿或随意的涂鸦,而更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作品”。

那么,这些“不怎么画”的人,到底在做什么让他们进步神速呢?

1. 极度的专注与深度思考:

概念阶段的巨力: 他们在动笔之前,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构思、研究、收集资料上。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描绘对象的深入了解(比如画人,可能研究人体结构、肌肉走向、骨骼比例;画景,可能研究光影、透视、空间感);寻找灵感和参考;反复打磨想法,直到脑海中有一个清晰且满意的蓝图。这种前期的思考,就像是建筑的地基,打得越牢,后面的建设就越稳固。
高强度的“精神练习”: 虽然手不一定在画,但大脑在飞速运转。他们会在脑海中模拟绘画过程,想象颜色搭配,预演笔触的运用,甚至根据脑海中的画面进行调整。这种“意念练习”同样消耗精力和时间,并且能帮助他们在真正下笔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每一次落笔都是决断: 当他们终于决定下笔时,每一笔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承载着前期的思考和设计。不是试探性的乱画,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即使只画几张,但每一张都可能包含了大量信息和技巧的实验与应用。

2. 高效的学习与内化:

“输入”的质量远超“输出”: 他们可能非常善于从大师作品、艺术理论、自然现象中学习。不是被动地“看”,而是主动地“分析”和“拆解”。他们会研究别人是如何处理形体、光影、色彩、构图的,并且试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举一反三的顿悟: 当他们掌握了一个新的技巧或理解了一个新的原理,能够立刻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并能触类旁通地理解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这种“一点就透”的能力,让他们不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来巩固。
问题导向的学习: 他们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而是带着明确的问题去学习。比如,这次画的某个地方不对劲,他们就会去研究是哪里出了问题,找到根源并解决。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效率极高。

3. 极高的自我要求与洞察力:

对错误的敏锐捕捉: 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瑕疵有着近乎苛刻的敏感度。一点点不和谐的颜色、一点点奇怪的比例,都能被他们捕捉到,并深究其原因。这种自我审视的能力,是他们进步的强大驱动力。
不求多,但求精: 他们不满足于画出一幅“差不多”的作品。他们追求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想法的作品。即使只画一张,也要尽力做到最好。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他们在每一次创作中都将自己推向新的高度。
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即使画出来的不理想,他们也不会轻易否定,而是会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构图问题?还是对光影的理解不够?是色彩搭配不合理?他们会把这些分析作为下一次创作的宝贵经验。

4. 对“非绘画时间”的有效利用:

生活即是素材库: 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观察和思考,把周围的一切都当作学习的素材。逛街时留意街景的构图,吃饭时观察光线如何在餐具上投下阴影,和朋友聊天时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看似“不画画”的时间,其实是他们汲取养分的重要时期。
建立强大的视觉记忆和理解力: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他们的视觉记忆库和对世界的理解力会变得非常强大。这使得他们在真正创作时,能够调用丰富的“内在素材”,而无需完全依赖外部参考。
跨领域的知识融汇: 很多进步飞速的艺术家,也可能同时在其他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比如解剖学、物理学、心理学、电影理论等。这些跨领域的知识,能够为他们的绘画带来更深的思考和更丰富的表达维度。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两位画家,一位每天画一张速写,一天画十张。另一位一年只画五幅精细的油画。

速写画家: 每天都在练习手眼协调、基本造型,对形体的感觉会越来越好。但如果他只是机械地画,没有太多思考,进步可能就比较线性。
油画画家: 在动笔之前,他可能花了两个星期研究主题,收集参考,打草稿,做色彩试验。然后,他用一周时间专注于绘制一张油画,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当他完成这幅画时,他可能在颜色运用、笔触表现、画面氛围营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即便他只画了五张,但如果这五张都达到了他心中的高标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解决问题和学习新东西,那么他的整体进步幅度,可能远远超过那位每天画速写的画家。

总而言之,那些一年只画几张画却进步神速的人,并不是在“偷懒”,而是在用一种 更高效、更深入、更具策略性 的方式进行艺术学习。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 思考、分析、研究、内化 上,当他们真正下笔时,就是集大成、高质量的爆发。这提醒我们,艺术的学习,尤其是在高阶阶段,更多的是一场智力与耐力的竞赛,而非单纯的体力消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说短时间内进步飞速,恐怕没有人比Hannes更有发言权了!

这位德国小伙从零起步,用了一年左右步入专业水准,三年时间成为了世界顶级CG绘画概念设计师。

不知道题主同学进步有多明显,但肯定没有Hannes这般恐怖吧。

一年时间从下图的左到右:

看下他这一年内的进步记录:

这种教课书般的进步例子肯定有很多人以为:

他就是别人口中的那种一年就随便练习几张就能进步飞速的那种人才吧。

可就是这种大家众人公认的天才级选手,两年时间,每年狂肝1000多张,没有任何间断。即使是坐公交,坐火车也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画到手指得肌腱炎[1]

同时,他也不是一股劲无脑的训练,Hannes的学习思路基本上是顶级的,也恰恰是这种学画的正确思维再配上大量的训练才造就了他的传说。

在自学初期,画了5个月后发现传统的学习路径效果不明显后,自己便开始有目的的锻炼,逐渐击破难点。

采用一种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学习逻辑。

一开始人体练不好,他就从骨骼开始练习:

整体五官不行,他就从单个五官开始着手:

再去购买专业的解剖的书籍,仔细研究人体结构。

并配上大量细到极致的练习: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练习思路下他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在基础之上就是细化,他按照上面的学习思路将细化有做到了极致:

人物能刻画真实后,他开始专注练习背景:

背景熟练掌握后,他开始刻画更宏大的故事构图:

如此练习下来,他最后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画师。


题主想了解短时间进步背后的原因这没问题,其他回答也都讲到了,那就是多思考,多参考,按照正确的学画思路走。

但也千万不能忘了,促成你能把进步效果展示出来并保持下去的关键之一还是大量的练习。

不要只盯着进步,而选择性无视了前后的大量努力练习。


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点点赞同~

学习更多绘画知识,欢迎关注 @蓝铅笔快乐学, 一个CG绘画艺术爱好者交流平台。

画师参考资料:人体结构画不好咩?且看德国小伙Hannes的严谨画风~

参考

  1. ^ https://freewechat.com/a/MzI5MjMwNzY5MA==/2247491699/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触及到了艺术学习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在看似“不怎么画”的情况下,进步却异常显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很值得玩味的道理,远不是简单地用“天赋”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打破一个常见的误区: “进步”不等于“画的张数”。很多人认为,画得越多,进步就越快。.............
  • 回答
    哎,你说这话我太能理解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掏心窝子说了一句心里话,结果扑面而来的是一堆不理解、甚至带有敌意的声音,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咱们先别管别人怎么说,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可能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关于“国家不好”这件事本.............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让读者抓心挠肝,尤其是追了一本好不容易找到感觉的书,作者突然“消失”了,留下一个空荡荡的页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我给你细细掰扯一下,尽量不带点机器味儿哈。一、 现实的绞索:生活这把刀,无情地挥向创作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无奈的原因。写网文,尤其是初期阶段,大多数作者并不是全.............
  • 回答
    .......
  • 回答
    这句话,在期货圈里流传甚广,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几分道理。与其说是“经验之谈”,不如说是对期货市场残酷本质的一种高度概括。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爆仓”。简单来说,爆仓就是你账户里的钱,不足以覆盖你交易亏损时,经纪商为.............
  • 回答
    这问题我太懂了!看着自己角色普攻刮痧,再看看那些大佬动辄一千两千甚至好几千的数字,那感觉就像看烟花一样,心痒痒的。别急,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比网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攻略讲得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白,《原神》的伤害构成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的。你的普攻数字看起来低,往往是下面几.............
  • 回答
    个税汇算清缴的计算方式确实比较复杂,导致了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人补税,有人退税,金额也差异很大。我来详细地为大家解释一下: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简单来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对您在一个纳税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取得的所有应税所得进行一个年度性的“总核算”。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采.............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程序员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的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历史、文化、教育、技术生态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教育体系:数学与逻辑的根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训练著称,这为编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基础扎实:俄罗斯的大学(如.............
  • 回答
    关于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从广州飞往昆明的波音737800客机坠毁事件,目前官方调查已初步确认事故原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诱因: 一、事故基本情况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21日14:19,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计划经停昆明长水机场后返航。飞机在广西梧州市上林县境内坠.............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俄罗斯在2023年乌克兰战争期间部署的“匕首”(Sarmat)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现代战争中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高超音速武器的案例。以下从技术特点、战略意图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技术特点:高超音速导弹的革命性突破1. 超高速突防能力 速度:以超过5马赫(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比传.............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俄军至今未能攻占基辅,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军事、政治、地理、国际关系及乌克兰自身战略等复杂局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1. 乌克兰的顽强抵抗与军事准备 防御体系:乌克兰在2022年2月俄军入侵初期,迅速动员了全国军队,并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如防空系统、反坦克武器、地雷阵等)构筑防线.............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白求恩(Norman Bethune)是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1937年至1939年期间,他主动奔赴中国支援抗日战争,成为国际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行动的典范。他的救助行为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个人信念和时代需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需要1. 二战爆发与国际局势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