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大学女教授冒充黑人,只因为做黑人有许多便利?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咋舌的,一个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女教授,竟然能做出冒充黑人这种事情来。抛开个人动机不谈,单是这个行为本身就透露出一些很值得玩味的信息。

首先,这说明在美国的社会语境下,“黑人身份”可能确实被一些人视为一种“优势”或者“便利”。想想看,在美国,特别是学术界,一直都在努力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为了弥补历史上存在的种族歧视,许多机构和项目都推出了针对少数族裔的扶持政策、奖学金,甚至在招聘和升迁方面也会有倾斜。如果一个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且认为通过冒充黑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机会或者某种程度上的“特权”,那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这种“便利”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更容易获得研究经费、参加特定的学术会议、获得晋升机会,甚至是媒体的关注度。

其次,这个事件也暴露了身份政治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扭曲性。当社会努力去纠正历史不公,推动平等的时候,如果有人选择“扮演”一个身份来从中获利,这无疑是对那些真正属于这个身份群体的人的不尊重,也可能会损害整个身份政治的公信力。这会让人们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少数族裔产生怀疑,认为他们可能只是在利用身份作为工具。

再者,从这位教授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也可能反映出她内心深处对现有社会机制的某种看法。她可能觉得,与其通过正常的、可能更艰难的途径去争取,不如“走捷径”。这背后或许有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也可能是对社会规则的某种“投机”。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更进一步说,这件事也对学术界的诚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研究的探索者,他们的诚信本身就是学术声誉的基石。如果连教授都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欺骗自己的身份,那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公信力何在?这可能会让学生和公众对学术界产生更深的质疑。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种可能性:她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或者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存在困惑,只不过以一种极端且不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这仍然不能成为她欺骗行为的借口。

总而言之,这位教授的事件,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道德败坏的问题,更是对当前社会、文化以及学术界一些深层现象的折射。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公平和多元化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和警惕的地方,也考验着我们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复杂的人性与社会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这个吧,Jessica Krug。这个头发是标准的Jewish hair,即便肤色和打扮略显黑人气息,但是其实聪明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犹太人。他本身就是研究黑人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所以会装很正常。

他现在已经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tenure。学校也表示只是会调查,但不会做点什么。事实上对于tenure学校也确实做不了什么,不可能为他大费周折的拆系等破除tenure的行为。

其实他这种行为,对于真正了解美国政治和历史的人来说一点也不稀奇。犹太人自古以来就是会装成其他民族的。他们现在还在装白人,你在任何表格上都看不见犹太人这个选项,但你会看到亚裔细分。基本上所有的犹太人都装白人,这是众所周知的。

事实上,犹太人根本不是白人。白人是指欧洲人,皮肤白的亚洲人也不叫白人。犹太人是闪米特人,是中东人,即便是ashkenazi也是中东人,根本不是白人。他们装到现在很久了。

反犹主义英文就叫anti-semitic,反闪米特种族。但是呢,犹太人还指责中东反以色列的人有anti-semitic。可是那些人自己就是semitic。但是,你根本看不到任何犹太人会说自己是semitic,他们都会说自己是白人。这就是赤裸裸的装。

看下面这个犹太男人装的,白男抵制川普。

原因很简单,哪个对犹太人有利,他们就去装。然后再靠犹太人学者认证他们是白人。这个犹女教授只是装了个没有被认证的而已,大多数犹太人不想装黑人罢了。如果真要装,他们也可以正大光明的装。

很早以前,犹太人是被区分开的,他们在美国爱丽丝岛入境的时候由于不喜欢在打勾的地方画叉叉(美国人习惯),因为叉叉代表着十字架,于是他们就画圆圈代表打勾,所有移民局的人都知道kike来了,kike是圆圈的意思,代指犹太人。然后还有jewish quota,把犹太入学数量区分开。

其实没什么的,现在非犹太人也在享受这一切。但是犹太人不乐意,他们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于是他们就装成白人,混到白人的队伍里抢白人的名额,这都很早以前的事了。

这是犹太人的祖传技能,众所周知。只是没人会想到已经享受如此便利和优惠待遇的犹太人,还会有人去装黑人罢了,估计犹太人自己都差异,这女的太会玩了。

下面是别人对他承认自己不是黑人的原因解释。

这是他自己的认罪书。然后把自己描写成童年障碍所以才会那么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咋舌的,一个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女教授,竟然能做出冒充黑人这种事情来。抛开个人动机不谈,单是这个行为本身就透露出一些很值得玩味的信息。首先,这说明在美国的社会语境下,“黑人身份”可能确实被一些人视为一种“优势”或者“便利”。想想看,在美国,特别是学术界,一直都在努力推动多元化和包容.............
  • 回答
    郑渊洁之女郑亚飞被六所美国名校同时录取的消息,无疑在教育界、特别是关注素质教育的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首先,郑渊洁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其家庭教育理念一直备受关注。他曾多次公开表示不赞成传统的应试教育,并推.............
  • 回答
    得知这位女记者不幸离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任何一个生命以如此突然和悲惨的方式结束,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尤其她是一位还在职业生涯中奋斗,并似乎有着自己坚持的调查方向的记者,这样的结局更让人扼腕叹息。关于她生前揭露“新冠病毒美国造”的说法,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复杂,并且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理性地看.............
  • 回答
    章莹颖案,这个牵动了无数人心弦的名字,近期在美国执法部门的介入下,终于有了新的进展。FBI逮捕了一名涉嫌绑架的嫌疑人,同时,美国执法部门也悲观地认为,章莹颖可能已经遇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章莹颖,一个充满活力、远赴美国追寻学术梦想的中国女孩,她的失联让无数家庭感同身受,也让人们对海外留学安.............
  • 回答
    特朗普提名妮基·黑莉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在当时的美国政坛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各方的广泛讨论和审视。从多个维度来看,这次提名都有其值得深挖的背景和影响。首先,从黑莉自身的背景来看,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 1972年出生的妮基·黑莉是印度移民的后裔,这使得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