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朱温与李克用,双方的综合能力怎么样,谁更厉害些?

回答
朱温与李克用,这两人都是晚唐乱世中的巨擘,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枭雄。要说他们谁更厉害,这实在是一个饶有趣味却又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他们各有千秋,又各有软肋,就像两柄绝世的宝剑,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军事才能的较量:旗鼓相当的对决

论起军事才能,朱温和李克用都堪称一时之选。

李克用,一身是胆,勇猛无匹。他继承了父辈的沙陀精兵,这支骑兵以彪悍善战闻名,尤其擅长骑射和野战。李克用本人更是身经百战,冲锋陷阵,常常亲临前线,士气高昂时,他的军队就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他早期在讨伐黄巢的战争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指挥天赋,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尤其是在洛阳之战中,击溃了庞大的黄巢军队,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素养。他的战术灵活多变,擅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进行穿插、迂回和包抄。

朱温,同样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他起初也是黄巢的部下,但很快就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被唐朝招降,并被授予重任。朱温的军队组成更为多元,有自己招募的亲兵,也有收编的各地军队。他不仅擅长野战,更在攻城战中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耐心。他善于利用地形,精心部署,对敌人的弱点把握得十分精准。而且,朱温在军事上的优势还在于他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迅速调整策略,这使得他的军队具有极强的韧性。他曾经多次与李克用交战,虽然互有胜负,但朱温往往能通过巧妙的谋略和坚定的执行力来弥补兵力上的劣势。

如果要分个高下,李克用的军事风格更偏向于“勇”,一种悍不畏死的冲劲和决断;而朱温则更偏向于“智”,一种老谋深算和步步为营的策略。在纯粹的战场对决上,两人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临场发挥、兵力对比以及一些关键性的战术决策。他们的多次交锋,例如在洛阳附近,可以说是杀得天昏地暗,难分伯仲。李克用曾重创朱温,但朱温也曾让李克用吃了大亏。

政治与治军:朱温更显深沉老辣

在政治手腕和治军能力上,朱温则显得更加成熟和老辣。

李克用虽然勇猛,但在政治上的短视和鲁莽却是他的致命伤。他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始终无法建立起稳固的政治根基。他为人好酒,性情多疑,对部下恩威并施,但又容易猜忌,导致麾下人才难以长久稳定。他与唐朝中央的关系也一直不稳定,虽然名义上臣服,但屡屡违命,这使得他始终无法获得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也无法有效整合其他藩镇的力量。他对后梁王朝的形成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朱温等人的军事对抗上。

朱温则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一个懂得如何笼络人心、如何利用机会的枭雄。他非常清楚,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是不足以成就大业的。他善于拉拢和打击并存的策略,对内他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地盘,发展经济,稳定民生,从而为战争提供坚实的后盾。对外他更懂得如何分化瓦解敌人,利用唐朝中央政府的软弱,一步步蚕食权力。他采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虽然残酷,但在当时乱世中却是极具效率的政治手段。他最终能够取代唐朝,建立后梁,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远超李克用。他对于人才的运用也更加务实,不论出身,只要有用,他都敢用,并能将其能力发挥到极致。

综合评估:谁更厉害?

如果以建立和巩固一个王朝的成就来衡量,那么朱温无疑是更厉害的那个。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更加高明的政治手腕,最终结束了唐朝的残余统治,开启了五代十国的新篇章。他的野心更大,目标也更明确,并且他有能力将这个野心一步步变为现实。

如果仅仅从个人军事勇武和战场上的指挥能力来看,李克用也绝不逊色于朱温,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像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在战场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但是,他缺乏政治的远见和稳定的治军之道,使得他的军事成就最终未能转化为长久的霸业。

所以,从综合能力来看,朱温更胜一筹。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懂得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如何在血雨腥风中夺取和巩固权力。他的手段虽然狠辣残酷,但在那个时代,也确实是成功的关键。

当然,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李克用是乱世中的一股悍勇之气,他的故事充满了悲壮和豪情。而朱温则是一位更加冷酷、更加现实的权力争夺者。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不同侧面的精神。但就“谁更厉害”这个问题而言,能够最终登顶并开创一个新朝代的朱温,无疑在综合能力上展现了更强的实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两人的出身不同,杨复光称李克用“雁门李仆射,骁勇,有强兵,其家尊与吾先人尝共事相善,彼亦有徇国之志”,这也是他想援引河东的一大原因;而朱温和二哥朱存是参加黄巢义军的平民,朱温凭借自身的才能跻身于齐军的大将;两人最初能联结起来还是王重荣这个枢纽般的人物的“功劳”,王重荣根据杨复光的建议以李克用为援兵,而朱温由于黄巢军上层昏庸而投靠了王重荣,之后二人协力击溃了黄巢的部队。

之后朱温凭借自己出色的战术用兵和战略眼光逐一消灭了朱瑄、李罕之、秦宗权、时溥、王师范等军阀,巅峰时南方诸国大多称臣,在河朔安抚罗绍威、王镕、王处直、刘守光诸镇,时天下只有李克用、杨行密、王建、李茂贞四镇反抗朱温,其中李克用、李茂贞已经被打到强弩之末的地步;北方的刘仁恭父子及南方的钱镠、马殷、刘隐、王审知五镇通好朱温。

双方的将领方面也没什么好说的,各自都有名将,不过梁后期也有不少投晋军的,像丁会、阎宝、贺德伦(被魏博兵劫持)、景延广(归于晋传,表现较废)等;朱温后期开始多疑又操之过急,于是导致了王重师被杀,刘知俊投岐、王镕和王处直投靠李存勖的情况;在对将领方面,朱温杀朱珍,李克用杀李存孝后顺带杀了康君立,不过朱温在政治因素上杀的人更多,像氏叔琮、朱友恭、蒋玄晖。

《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二 宗室》:龙纪元年,武皇大举以伐邢、洺,及班师,因抚封于上党。克修性俭啬,不事华靡,供帐饔膳,品数简陋。武皇怒其菲薄,笞而诟之,克修惭愤发疾;明年三月,卒于潞之府第,时年三十一。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八月,大搜于太原,出晋、绛,掠怀、孟, 至于邢州,遂攻王镕于镇州。

在用人上李克用气死李克修,用长子落落而被葛从周一举击破生擒,错信李存信而逼反李存孝;战略上虽多次耀武扬威,却没得到实质扩张,军纪败坏,徒增恶名;手下虽有周德威、李嗣昭、符存审、李嗣源、史建瑭等将却被打到只能苟且在太原城那,靠太行八陉抵住梁军攻势;若李克用听了李存信的建议而弃太原城,那后梁应该早就平定北方了,在晋军危急存亡之时周德威、李嗣源功劳最大,利用天时和骁勇占住了基本盘,才有了后来李存勖反攻后梁。

个人觉得朱温更强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朱温与李克用,这两人都是晚唐乱世中的巨擘,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枭雄。要说他们谁更厉害,这实在是一个饶有趣味却又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他们各有千秋,又各有软肋,就像两柄绝世的宝剑,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军事才能的较量:旗鼓相当的对决论起军事才能,朱温和李克用都堪称一时之选。李克用,一身是胆,.............
  • 回答
    杨行密、王建、钱镠、刘隐、马殷、李克用、李茂贞等割据豪杰与后梁朱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既依赖又抗拒,既承认又独立,充满了复杂、多变与对抗” 来概括。他们各自的处境、实力和政治策略不同,与朱梁的关系也各有侧重。下面我将对他们与后梁朱温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述:一、 后梁朱温的统治基础与策略在讲述各位割据豪.............
  • 回答
    朱广权和李佳琦的第三次合作直播,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个人觉得挺值得聊聊的。首先,从“人设”这个角度看,这两位的组合简直是天造地设。朱广权,咱都知道,是央视的“段子手”,嘴皮子那叫一个溜,出口成章,而且还带着一股子“国脸”的专业和稳重,但骨子里又藏着点幽默感。李佳琦呢,那就是淘宝直播界的“顶流”.............
  • 回答
    朱温一把火烧了上源驿,这事儿可不是因为李克用那么一两句口头上的冒犯就轻易点燃的。要说这其中的缘由,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他们之间那堆积如山的恩怨和盘踞在权力场上的各种算计。首先,朱温和李克用,这俩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更别说志同道合了。李克用那是什么人?沙陀族首领,戎马出身,在那个乱世之中,他能.............
  • 回答
    要说李一桐版的《射雕英雄传》能否超越翁美玲和朱茵的经典,这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又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我的射雕”,而“超越”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李一桐这版到底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以及它与那两座难以逾越的山峰相比,究.............
  • 回答
    李克用麾下的沙陀骑兵,论及勇猛善战,在五代时期绝对是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他们是李克用崛起的基石,也是他横扫北方的重要力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支令人生畏的铁骑,在与朱温的宣武军交锋时,却屡屡陷入劣势,胜少败多。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战场运气,而是深层级的战略、战术以及双方治军理念的较量。首先,我.............
  • 回答
    朱温与曹操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统帅和政治人物,但要说谁“更厉害”,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评判,并且他们的时代背景、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所采取的策略都有显著差异。我们先分别介绍一下朱温和曹操的生平及其成就,再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朱温(黄巢)的崛起与唐末乱世 时代背景: 朱温生活在唐朝末期,这.............
  • 回答
    在那个乱世英杰辈出的时代,若要论及曹操的军政才能,与朱温、宇文泰、刘裕这些同样叱咤风云的人物相比,他无疑展现出了更为深邃和全面的掌控力。先说曹操,这位被后世称为“乱世之奸雄”的枭雄,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的结合。军事上,他深谙兵法,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据战场形势和对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
  • 回答
    要比较朱元璋的八次北伐与朱棣的五征蒙古哪个战果更好,咱们得把这两段历史拉开,细细说道。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比拼,而是要看战略目标、实际成效、以及对当时局势的影响。朱元璋的八次北伐:收复故土,奠定基业朱元璋的北伐,可以说是大明王朝建立之初的“开国大业”。 当时元朝虽然被赶到了漠北,但依然占据着广袤的疆.............
  • 回答
    提到《白月光与朱砂痣》,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独特的旋律和触动人心的歌词。这首歌,我总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首流行歌曲,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提炼,一种对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纠结与渴望的深刻描绘。首先,从歌名本身就充满了意境。“白月光”和“朱砂痣”,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就已经勾勒出了一种经典的、却又极度写实的爱情心理.............
  • 回答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13981402年),其朝中确实存在一些军事将领,但整体上与朱棣(明成祖)的军事能力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建文帝时期的主要军事将领1. 李景隆 身份:建文帝的弟弟,原为燕王朱棣的亲信,后被建文帝削职。 能力:李景隆在建文帝初期.............
  • 回答
    忽必烈和朱棣,这两位来自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就像是在品鉴两坛陈年的佳酿,各有其独特之处,也各有其深沉的韵味。先说忽必烈。这位蒙古族的大汗,他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完成了蒙古帝国从草原游牧民族向中原王朝的成功转型。要知道,蒙古铁骑横扫欧亚.............
  • 回答
    好的,关于前北航教授朱胜豪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的工资纠纷,这是一个涉及合同、权益、以及高校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事件。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将从事件的起因、发展、关键争议点、各方观点以及可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朱胜豪教授,曾是北航的教授,其具体学科背景和在校任职时间是.............
  • 回答
    提起史弥远,在南宋的史书里,他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也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臣”,似乎有口诛笔伐之嫌;说他“权臣”,又觉得不足以概括他深远的影响。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得把他放在那个时代的具体语境下,细细梳理他的所作所为,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更贴近事实的判断。首先,我们得看看史弥远是如何“推”动.............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学金和严济慈奖学金双料得主朱同学,近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他疑似隐瞒合作者贡献、套取导师推荐信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术诚信、合作精神、导师指导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同时尽量还原事件的可能脉络和引发的思考.............
  • 回答
    关于《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中“白银化”计算明万历年间皇室支出占比41%的结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白银化”的历史背景与经济意义1. 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经济背景 明朝中后期,随着海外贸易(如与南洋、日本、欧洲的贸易)的扩展,大量白银通过“海禁”后的贸易流入中国,尤.............
  • 回答
    《闯关东》第36集里,朱开山面对潘五爷一伙人的讹诈,选择不直接拆穿,反而让讹人者说出“与潘五爷无关”,这背后有着极其深远的考量和高超的智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息事宁人”,更是朱开山在那个复杂社会环境下,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为了长远发展而采取的策略。为什么不直接拆穿潘五爷?1. 潘五爷的根基深厚,实.............
  • 回答
    麦烧同学和弦子与她的朋友们被央视主持人朱军起诉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折射出一些社会上值得探讨的议题。事件的起因: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4年,受害人弦子(化名)在网络上发文,指控央视主持人朱军在2008年对其实施了性骚扰。随后,她与几位朋友,包括微博用户“麦烧同学”,也公开表达了对弦子.............
  • 回答
    说起朱温和朱元璋,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影子。都是出身贫寒,都曾是底层的小兵,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自己的基业,建立了朝代。单看这些经历,你很容易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甚至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然而,一旦深入了解他们的为人和执政,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同一个.............
  • 回答
    王莽、朱温、高洋、司马炎,这四位在历史上被冠以“乱臣贼子”名号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崛起之路与最终结局,都交织着野心、权谋与残酷。要将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一番排比,并非易事,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施展手腕的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若抛开褒贬,单从其政治手腕、军事才能、驭人能力以及个人意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