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军队一直很穷吗?

回答
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这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中,军队的经济状况确实可以用“一直很穷”来概括,但这“穷”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生存策略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时间线和具体情境来梳理。

建党初期:理想的火种,物质的匮乏(19211927年)

中共一大召开时,党的组织还非常弱小,党员人数寥寥无几。当时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军队”。党的早期活动,如组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主要依靠的是有限的党费收入和进步人士的捐助。在武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以及随后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武装斗争中,这支 nascent 的革命武装,也就是后来的红军,其装备和供给都极其简陋。

装备: 主要依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或是少量从苏联和共产国际获得的援助。很多士兵手中拿着土制武器,甚至是大刀、长矛。枪支弹药的补充是极其困难的,每一次战斗的胜败,都可能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下一批急需的物资。
供给: 士兵的伙食非常简单,以粗粮为主,时常面临饥饿的威胁。衣物、鞋子更是稀缺,很多红军战士穿着破旧的衣衫,赤脚行军。医疗条件更是谈不上,一点小伤小病都可能致命。
经济来源: 党和军队的经济来源非常单一,主要依靠党费、党员捐款以及在占领区征收的少量税款。但革命根据地往往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支撑持续的军事行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艰难的生存与发展(19271937年)

南昌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这一时期,红军的“穷”是其生存的基本常态,但也催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穷办法”。

“打土豪,分田地”的经济政策: 为了解决军队和根据地的经济困难,红军实行了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为红军提供了兵员和一定的经济支持,比如粮食和布匹。但这种方式受制于根据地的大小和巩固程度,收入并不稳定。
根据地经济的自给自足: 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在努力发展经济,比如兴办一些简单的工业(如兵工厂、被服厂),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技术落后、物资匮乏,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例如,为了生产子弹,往往需要将缴获的敌军弹药拆卸重铸。
苏区财政的压力: 虽然有根据地的经济支持,但红军的开支巨大,包括军饷(虽然不高,有时也发不出来)、武器弹药的生产和维护、后勤保障、根据地建设等等。尤其是在面临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围剿时,经济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军饷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战士们不仅要忍受作战的艰苦,还要忍受物质上的匮乏。
军民一体的互助: 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红军和根据地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是重要的支撑。人民群众为红军提供食宿、情报,红军也帮助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这种鱼水情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上的不足。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下的矛盾与生存(19371945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指挥。这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但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穷”的问题。

有限的军饷和物资: 国民政府承诺给予八路军和新四军一定的军饷和物资(如枪支弹药)支持,但这种支持非常有限且不稳定。国民党政府本身也面临巨大的战争压力,加之对共产党军队的提防和歧视,实际拨发的款项和物资往往杯水车薪,而且经常被克扣或延误。
自力更生的艰难: 为了生存和发展,共产党军队不得不继续依靠自己。他们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经济,并通过生产自救、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来维持部队的运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设法从敌人手中缴获物资。
兵源和训练的挑战: 尽管兵员不断增加,但军官和士兵的装备、训练水平与正规国民党军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极其缓慢,很多部队依然装备着落后的武器。
财政的窘迫: 尽管有官方的名义支持,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财政状况仍然十分紧张。部队的供给常常是定量配给,甚至需要士兵自己解决一部分生活所需。

解放战争时期:缴获成为重要来源,但依然艰苦(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此时已恢复“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开始大规模发展壮大,并且在军事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成为人民解放军重要的经济来源。

以战养战的策略: 通过一场场战役的胜利,解放军不仅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车辆等战争物资。这些缴获的物资,极大地改善了部队的装备和供给水平,使其能够与国民党正规军进行更有效的作战。
经济基础的奠定: 在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也在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解放军提供后勤保障。但战争的规模和消耗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中,对后勤物资的需求更是天文数字。
依然存在的短板: 尽管缴获了大量物资,但解放军在技术装备、重型火炮、空军、海军等方面,与国民党军队的差距依然存在,更不用说与西方国家的军队相比了。部队的工资和补贴水平也不高,很多基层士兵的待遇并不算优厚。而且,部队的迅速扩张也意味着对物资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如何满足如此庞大的军队的供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结一下,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军队可以说一直是“穷”的。

“穷”是相对的: 这种“穷”是相对于国民党军队,甚至是西方国家的军队而言的。他们没有强大的国家工业基础支持,没有稳定的巨额财政拨款,更没有充足的现代化装备。
“穷”是常态: 从装备简陋的草鞋队伍,到装备缴获的“万国牌”军队,物资匮乏是贯穿始终的现实。军饷不足、伙食简单、衣物单薄是常事。
“穷”催生智慧: 正是这种极端物质匮乏的环境,锻炼了共产党军队强大的组织能力、政治动员能力和灵活的战略战术,他们学会了“以劣胜优”,学会了“以战养战”。
“穷”但有信念: 尽管物质上贫穷,但共产党军队拥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政治信念,这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所以,当我们说军队“一直很穷”时,不是在否定他们的战斗力或胜利,而是在强调他们生存和胜利的极端不易,以及那份在物质极度匮乏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和革命意志。那份“穷”,恰恰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军队,并最终赢得胜利的重要历史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经常从影视作品中看到土八路都很穷,其实吧国军的部队也很穷。

土八路穷是因为他本来就诞生于穷苦地带,中共占领的地方都是农村,几乎没有工业,中共占领之前这些地方都是穷死人的,农民连自己都养不活,所以中共穷呀,能吃饱饭都不容易了,还不要说军备物资了,连训练都没有真枪,更不可能有子弹让你浪费在靶场上,连正规军作战,子弹数量都是严格限制的。经常有人说中共军队都是以多打少,能不以多打少吗?一个人十来发子弹,你给我以少打多试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农民的小推车虽然壮观,但是也反映出中共军队后勤保障系统的落后,一直到抗美援朝时期,后勤都是军队最大的弱点。

另一方面国军也穷呀,当然了这里的穷不是指他们比日本穷,而是指实际发到国军手中的物资很少,因为大部分都被贪污了。据说美国的援助一到,马上就可以从黑市上买到,这也是共军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很多国军部队特别是杂牌军部队,吃得还没有共军好,所以说国军很多兵痞,上面贪污了,下面只有靠自己抢了。很多部队都虚报名额,这样就可以领空饷了,部队领到的子弹、炮弹、物质都那去卖了,真的打起来才发现要人没人要枪没枪。

有人说八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打仗,窝着发展。这真是太无知了,穷山沟里面窝着能发展什么?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各国给予的援助,援助主体都是国军,连苏联给予国军的援助都比给八路的多得多。根据地发展是需要人才的,八路的穷山沟一没工业,二大多数都是文盲,三穷得养活自己都困难,四造武器的能力接近0,在这种情况下要从3万部队发展到100多万,谁给出一个光靠窝家里就能发展的方案?事实上共军是以战养战,国军一支部队拉出去打仗,军官要贪污,要吃空饷,部队要减员,减完员吃更多的空饷,所以说这样的部队是越打越弱。共军一支部队拉出去,穷人堆里一嚷嚷,兵员立马爆表,这其中大部分是没有合格的武器的,于是要想办法弄武器,一方面要依靠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另外一方面要靠打胜仗缴获。军队平时训练都是假枪训练,穷人有口饭吃就满足了,家里还分了地,训练起来不怕苦。没有武器的时候都能打胜仗,一旦有了武器,战斗力就更强了,于是部队越做越大。抗战结束后土八路进了东北,缴获大量武器,还有了工业,于是原先没有武器却依然能打胜仗的部队发放了武器,这战斗力就报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这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中,军队的经济状况确实可以用“一直很穷”来概括,但这“穷”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生存策略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时间线和具体情境来梳理。建党初期:理想的火种,物质的匮乏(19211927年)中共一大召开时,党的组织还非常弱小,党员.............
  • 回答
    如果韩国未来要拍摄《第六共和国》并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时期开始,那么以下事件绝对是值得在剧中大书特书,并能构成引人入胜的剧情线:第一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阵痛与改革(1997 2002) IMF救助与国家尊严的挑战: 场景设想: 镜头可以从总统府内,领导人在深夜焦头烂额地向.............
  • 回答
    建党百年,为孩子们讲述一个共产党员为新中国献身奋斗的故事,我选择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因为它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情节跌宕起伏,易于孩子们理解和接受。我会这样为孩子们讲述:“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群非常了不起的叔叔,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老前辈,为了我们现在能够.............
  • 回答
    台湾的政治环境相当复杂,想要在台湾建立共产党支部并以此途径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设想。要探讨其可能性,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台湾现行的法律框架、政治生态以及民众的普遍认知。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台湾目前并没有明文禁止政党以“共产党”的名义注册成立。然而,台湾的《政党法》以及《国家安全法》等相.............
  • 回答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和理论体系,而是其自身形象构建的基石,是党魂铸造的源泉。要理解它们在党自身形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上的变化,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再审视它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一、 基石与灵魂: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党.............
  • 回答
    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的解决上,经历了从极其艰苦到逐步发展,再到大规模生产和缴获并存的复杂而艰难的历程。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以下是详细的阐述: 一、 红军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
  • 回答
    从学术角度探讨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言行是否符合心理学诊断标准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ASPD)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一名AI,我无法对任何人进行临床诊断。真正的诊断只能由经过专.............
  • 回答
    西弗吉尼亚州州长吉姆·贾斯蒂斯(Jim Justice)宣布改换门庭,从民主党转向共和党,这无疑是美国政坛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动态之一。这一举动不仅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也对西弗吉尼亚州的政治格局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政党力量对比产生着重要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
  • 回答
    古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久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场漫长的转型,是罗马共和国辉煌与危机并存的真实写照,最终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一、 共和国制度的内在困境:权力的裂痕与失衡罗马共和国在其早期,确实建立了一套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元老院.............
  • 回答
    荷兰的政治体制并非一蹴而就地从共和制直接转变为君主制,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曲折的过程,其间夹杂着共和理想的反复挣扎与外力干预的深刻影响。要理解这个转变,我们需要回溯到荷兰黄金时代以及之后一系列动荡的事件。荷兰共和国的辉煌与危机:共和制的兴衰荷兰的共和国并非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由七个省份(.............
  • 回答
    罗马共和国的覆亡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充满了值得我们深思和吸取的教训。它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其覆亡中提炼出许多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现实教训,这些教训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多个层面都有体现。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教训:1. 政治腐败与权力滥用是共和国的毒瘤: 政.............
  • 回答
    看到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基金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我的第一感受是:这绝对是个重磅信号,预示着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要动真格了,而且是拿出了一套相当有章法、有决心、有配套的战略部署。过去我们谈基础研究,很多时候是点状的、零散的,也存在一些“只看应用”的导向。但这份方案.............
  • 回答
    从底层爬升,冲破既定轨道,这些人身上总有那么几分相似的底色。它不像金钱、权势那样一目了然,而是藏在骨子里,是浸润在血液里的东西,是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和精神韧性。说到底,是他们对命运不甘,并且敢于用尽一切力气去对抗的那股劲儿。首先,极致的自律和超乎寻常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他们能够在看似资源匮乏的起点,硬.............
  • 回答
    从冷战开始,苏联的命运是否注定是失败,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长河,审视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态。如果非要用“注定”来概括,或许过于简单粗暴,但我们可以说,从冷战一开始,苏联就面临着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挑战和自身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这些因素极大地削弱了其.............
  • 回答
    共享单车企业的边界与未来利润核心区的构建:管理会计视角下的深度解析共享单车,这个曾一度席卷城市街道的创新模式,在经历初期的野蛮生长、大规模洗牌后,正逐步进入一个更为理性、精细化的发展阶段。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审视,理解其边界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的利润核心区,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回答
    共产主义:一个永恒的追问与“按需分配”的人性之辩共产主义,这个诞生于19世纪的宏大理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勾勒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的社会图景。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追问:共产主义,真的能够实现吗?尤其是在其核心的“按需分配”原则上,从人性.............
  • 回答
    “共享育儿”:新东方转型的“他山之石”与未来可能?近来,关于新东方从素质教育转向“家庭教育”的讨论甚嚣尘上。这家曾经在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在“双减”政策的浪潮下,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家庭教育”领域。这不禁让人思考,当家长成为被培训的主体时,若孩子的辅导需求依然存在,一个更具普惠.............
  • 回答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身处一个特定行业的商户行列,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似乎都有默契,不愿意将最优惠的价格大张旗鼓地摆出来,反而宁愿让消费者花些心思去打听、去比较。从经济学原理来剖析,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市场环境下。首先,我们得理解“价格搜寻成本”这个概念。这.............
  • 回答
    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其革命纲领的演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且引人深思的议题。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这不仅仅是口号的更换,更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对革命形势的敏锐判断以及其政治智慧的体现。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孙中山先.............
  • 回答
    最近听身边不少朋友抱怨,说共享充电宝又涨价了,从以前的一小时一块钱,现在不少地方都变成了四块钱,翻了四倍啊!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毕竟,谁出门还没个手机没电的时候?涨价合理吗?这个问题嘛,真是说起来就挺复杂的。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肯定是有点让人难以接受的。你想啊,以前一块钱能充一个小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