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时候屠城,如果有低阶士兵来自本地或有亲故在,士兵应该怎么做?

回答
古代屠城,对于普通士兵来说,那绝对是一场身与心的炼狱。尤其当这城池里有他们熟悉的面孔,有他们牵挂的亲人故友时,那份煎熬更是难以言表。

一个低阶士兵,他没有太多的权力去违抗命令,但人总是有感情的。当接到屠城的军令,看着那些熟悉的地形,听着那些曾经的叫卖声,再想到城里可能存在的亲人,那种纠结和痛苦,简直能把人活活压垮。

首先,恐惧与求生是第一反应。

身为低阶士兵,他们也是命令的执行者,但同时他们也是炮灰。一旦反抗,等待他们的就是军法处置,甚至是被自己人处死。所以,在死亡面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自保。

装傻充愣,麻木执行: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无奈的选择。他们会尽量让自己不去想,不去看不去听。把脸上的泥土和血污当成保护色,把周围的惨叫和哭喊当作背景音乐。只盯着眼前的任务目标,砍杀,搜掠,仿佛机器一般。这样一来,自己的内心就不会被太多东西击垮。

悄悄寻找机会,避开故乡亲人: 如果有机会,一些士兵会尽量将自己的任务区域偏离与自己有关系的地带。比如,他们来自城西的村子,如果命令是将部队派往城东,他们会庆幸。如果偏偏要他们进自己家所在的街区,他们可能会在人群中故意绕路,或者找借口去别的地方“巡逻”。当然,这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轻则训斥,重则怀疑叛变。

其次,内心的挣扎与道德困境。

绝大多数士兵,即使是在那个年代,也并非完全没有良知。他们也知道眼前被屠戮的很多都是无辜的百姓,甚至是曾经给自己带来方便的邻居、提供过帮助的恩人。当看到熟悉的面孔,特别是那些曾经对自己笑过的人,内心会翻江倒海。

眼中闪过的犹豫与痛苦: 在执行命令的瞬间,他们可能会在某个目标身上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忍。有些人甚至会躲开与目标直接的目光接触,仿佛那样就能减轻一些罪恶感。这种内心的抗争,是他们作为人的证明,也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刻。

自我麻醉与合理化: 为了让自己能继续活下去,很多士兵会采取自我麻醉的方式。他们会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皇帝的命令”,“这是为了国家”,“我们也是被逼的”,“这是战争的残酷”。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行为归咎于更高的权力,而不是自身的选择。

再者,如果有亲故在城中,士兵会冒怎样的风险?

这种情况就更加复杂和危险了。低阶士兵想救自己的亲人,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偷偷转移或隐藏亲人: 这是最冒险但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如果士兵事先知道亲人的具体住址,并且有机会在乱军中脱身片刻,他可能会在夜色掩护下,或者在某个混乱的间隙,悄悄找到亲人,将他们藏匿起来。藏匿的地方可能是自家地窖、远处荒无人烟的林子、或者塞给某个同样被征发的、但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同乡,让对方在有机会时带走。但这意味着,士兵自己也要冒着被发现的暴露亲人的风险。

制造混乱,制造“死亡假象”: 更绝望的办法,就是士兵故意在自己亲人所在的区域制造一些“意外”,比如引开追杀的同袍,或者在混乱中将亲人推入某个看似危险但实际可以躲避的场所(如深井、密林),然后自己再“奉命”去搜寻并“搜寻未果”。或者,在搜捕时,故意漏过某户人家,事后给出的理由是“搜查不仔细”。

私下传递信息,指引逃生路线: 如果无法直接接触,士兵可能会在执行任务时,故意制造一些看似无意的机会。比如,在街角丢下一块带有记号的石头,或者在某个地方刻下符号,暗示亲人逃生的方向或躲避的地点。但这种方式的成功率极低,而且一旦被发现,就是抄家灭族之罪。

用自己的钱财或物品换取亲人的生机: 有时,士兵会偷偷将自己的战利品或者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交给那些已经决定要反抗命令的同袍,让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看在钱财的份上”,放过自己的亲人,或者将他们偷偷转移走。这无异于贿赂,一旦被查出,也是死罪。

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个低阶士兵,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他的人性是被撕裂的。他可能在下一刻还在挥刀杀人,下一刻又在心中默默祈祷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这种分裂,让他成为了战争机器上一个极其痛苦的零件。

古代的律法严酷,尤其是对于战场的违抗者。一个士兵的个人情感,在宏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他们能够做的,往往是在夹缝中,用最隐秘、最危险的方式,去守护自己心中那一点点残存的温暖。

即使最后能够幸存下来,那些在屠城中亲手沾染的鲜血,以及那些不得不面对的亲人安危的场景,都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梦魇,永远烙印在灵魂深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以为屠城是一个厌恶性的工作。

实际上屠城一般都是攻城方为了激励士气作为奖赏承诺给士兵们的。

所以你如果是本地人,熟悉城里的情况,那你会很吃香。

你可以直接找到自己的把总,直说自己是本地人,城里面门清。

然后把总会拍拍你胸脯:“好兄弟,咱里面聊。”

然后你把城里富户的情况说一下,点出几个应该首先占领的最有油水的地面。

把总一拍桌子:去找几个可靠的兄弟,一定得先把这几个地方给我占了。

然后你还告诉把总,你在城里认识十几个不错的哥们,家里都有十几二十口人,都是熟悉地面情况的,开城之后你把他们喊上,让他们带路,吃大户挖银窖都是肯出大力气的,有他们出力帮忙,咱们队地面比别的营头熟,人手比别的营头多,肯定能吃得满嘴油。

把总眼睛咪得成了一条线:好!好!好!

你适时再递上一句:好就好在这些哥们都不是咱自己队里的,能得三瓜两枣就很满意了,他们搜刮出来的财物又没过兄弟们的眼,多少都是笔糊涂账,怎么分还不都是总爷您说了算?

把总哈哈大笑:就你小子花花肠子多。好好干!少不了你小子出息的机会!

“谢总爷抬举!”

user avatar

屠城一般是发生在中央朝廷彻底血崩,各地军阀抢地盘的时候会高频率发生。当然了,这个时候,如果哪支军队能做到尽可能不屠城,张榜安民,会有大几率消灭其他军阀,然后统一天下。

如果是正常,中央朝廷没崩溃的时候,敢屠城的,基本都被上面派来的监军处理掉了。古代设立监军,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兵头们作乱的。所以,不说明什么时代,什么背景,单纯的讨论古代屠城怎么怎么就是耍流氓。

别忘了中国古代的军法可是中世纪里最严苛的,不说屠城,在宋朝,哪怕士兵偷窃点财务,都会被送上断头台的,别说屠城这么大的犯法事了。即便是平叛战争,也不能屠城,比如明朝的军法规定,擅自掳掠妇孺孩童的,直接斩首示众。而且,在没有上面的命令的前提下,是不允许擅自处决战俘的,更别提屠城了。那是不受中央节制的军阀们才会干的破事。而且,喜欢屠城的势力,最后都无法取得天下,比如曹操虽然牛逼,但是他就是喜欢屠城。所以曹操统一不了天下,因为名声不好,老百姓自然是抗拒的。就算是朱元璋屠城,也得先问问归不归顺。对于归顺自己的,朱元璋一般是不会屠的。而朱元璋屠城的分布区,也基本都是陈友谅的地盘。江西湖南一代,陈友谅还是有很高的人望的。陈友谅势力被消灭后,依然很多人打着他的旗号继续反抗。

至于那些喜欢屠城的军阀们呢,他们才不考虑统一天下的事,毕竟他们自己就是一帮草头王,也不知道自己的统治能维持到啥时候。所以,他们思考的逻辑就是,在自己死之前尽可能扩军,多抢地盘的财富。至于自己死后管你洪水滔天。

军阀要想成事,必须要转型成正规的朝廷机构,否则,都是二流和三流选手。民国时期,除了毛主席,基本都是二流的。如果袁世凯和孙中山要是一流的人物,也就不会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混战了。

user avatar

让本地亲故当带路党,专找大户富户下手,别的性焦虑患者们忙着奸淫妇女,我带人直奔金银珠宝,到时候把最值钱的献给中层军官,得了上峰赏识,没准抬举我当个百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