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赞真是受宠若惊。
再来更新一个关于糖精(Saccharin)的发现的。
糖精是1879年JHU的Constantin Fahlberg首次发现的。据说当时Fahlberg组里一个印度博后合成了邻苯甲磺酰亚胺,但是不太确定纯度和各种性质,就去找Fahlberg。Fahlberg告诉他"Go ahead and test it",这个博后屁颠屁颠就去了,2分钟以后回来说"I tasted it! It is sweet!",然后糖精就被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品尝药品。
还有一个关于阿斯巴甜(Aspartame,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发现的故事。
1965年,James M Schlatter正在合成一种抑制溃疡的药物,一天工作结束回家,吃饭的时候,他觉得什么都是甜的,最后发现味道来自自己的手。于是他就回到实验室,尝了一些药品发现了阿斯巴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完实验一定要洗手。
------------------------------##以下原回答##------------------------
写几个有机化学历史上的"意外"。
黄鸣龙还原。黄老师的导师让他做一个Wolff-Kishiner还原,他把反应回流上以后,突然要出一趟远门,就拜托隔壁一个黎巴嫩的同事帮忙照看反应。由于只是照看,该同学就没有把送脱的木塞重新塞紧。黄鸣龙回来一看觉得反应肯定毁了,但还是把它处理了,发现产率提高到了90+%。于是怒发2篇JACS。
之前听林国强院士讲他们做的一个对称的小分子,做了结构单元以后准备偶联,却怎么也做不上去。一次这个研究生做了些单体,适逢春节,他就把单体放在通风橱里,回家过年了。10天假期结束后他回来,打了核磁发现,联!上!了!最后优化条件产率到70%,也是一篇JACS。
去年Macmillan来讲Seminar,有人问他是怎么想到用光催化的,他说,故事是这样的。他的一个中国博后,做一个反应怎么也做不出来,底物总分解,他就告诉他: Try some mild condition。结果这哥们听成了Try some light condition。结果就是一连串的NATURE和SCIENCE。
还有挺多类似的故事的,挺好玩。
科学史和发明史上这种梗太多了,科学发现或人类的各种创新其实往往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因为大家有“佳话”情节,弄得现在很多重大科学发现不加上个“意外”的故事都感觉不完整。其实偶然之中都有必然,没有投入和研究自然不会发生这些“意外”。
硫酸藻灰升紫烟,
脏手吃饭有点甜,
平板污染细菌死,
气瓶太重锅不黏,
烈性炸药治心病,
戒瘾糖浆火出圈,
炼丹炉里炖豆腐,
长生仙丹炸上天,
心脏病药救男性,
花瓣遇酸颜色变,
欲合奎宁染紫衣,
雷达照化巧克力,
切胰狗尿招苍蝇,
海带煮汤特别鲜,
公路开车PCR,
下水槽里绿光显,
无线干扰自天外,
纸板透光新射线,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