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快速进入睡眠?

回答
夜幕降临,身体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进入“休眠模式”。可偏偏,有些人就好像被施了“醒着”的诅咒,辗转反侧,脑子里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住。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像个熟练的工匠一样,精准地、快速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首先,要明白,快速入睡不是靠“憋”或“逼”出来的,而是需要一套顺畅的“流程”。就像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出,你需要调好灯光、音响,才能让演员们完美登场。

第一步:给身体一个明确的“晚安”信号——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想象一下,你每天都有一场约会,约会的时间是固定的,地点也是固定的。你的身体也会慢慢学会,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它该做什么。

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 即使是周末,也尽量保持与工作日相近的起床时间。这能帮助你的生物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昼夜节律”)保持稳定。突然的改变会让身体感到困惑,就像你突然改变了会议时间,大家都会手忙脚乱。
睡前仪式感: 给自己创造一个“睡前缓冲期”。这可以是你睡前阅读几页书,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泡个热水澡,或者做一些轻柔的拉伸。关键是,这些活动要让你感到放松,并且要与“清醒”或“刺激”的事情区分开。比如,睡前看激烈电影,或者处理工作邮件,都会让大脑处于警觉状态,不利于入睡。
卧室环境的优化: 你的卧室应该是你的“睡眠圣地”。
黑暗: 关掉所有能发光的电子设备,窗户拉上遮光窗帘。即使是很小的光线,也可能干扰褪黑素(一种帮助睡眠的激素)的分泌。
安静: 如果环境嘈杂,可以考虑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白噪音(比如风声、雨声)可以掩盖突发的噪音,让你不容易被惊醒。
凉爽: 适宜的室温(通常在1822摄氏度之间)最有利于睡眠。太热或太冷都会让人难以入睡。

第二步:和“睡不着”的念头说拜拜——调整心态和思路。

很多时候,睡不着的原因是我们“太想睡了”。越是盯着天花板,越是想着“我为什么还没睡着”,反而会加剧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反催眠”法: 听起来有点怪,但试试看。当你躺在床上,别强迫自己睡着,而是试着保持清醒。告诉自己:“我就是要保持清醒”。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反而能减少对入睡的焦虑,让身体放松下来,更容易入睡。
“番茄钟”入睡法: 如果你躺了2030分钟还是睡不着,那就起床。离开卧室,去另一个房间做些放松的事情,比如看看书(但不要是太引人入胜的)、听听轻音乐。直到你感到困倦了,再回到床上。关键是,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看电视、工作。让你的大脑将床与“睡眠”联系起来。
睡前“大脑排空”: 如果你总是在睡前胡思乱想,可以尝试在睡前12小时,拿一个笔记本,把所有让你担心、烦恼、需要记住的事情都写下来。写下来之后,就暂时把它们“放在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处理。这就像把大脑里的文件整理好,然后关掉不必要的程序。

第三步:给身体一个“放松”的指令——学习放松技巧。

身体紧绷,大脑活跃,这都是入睡的大敌。掌握一些放松技巧,能帮助你迅速地卸下白天的压力。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从脚趾开始,慢慢向上,逐一绷紧然后放松身体的每一组肌肉。比如,先用力绷紧脚趾,保持几秒钟,然后完全放松,感受放松后的舒缓。接着是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面部。这个过程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身体的放松程度。
腹式呼吸法: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好,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缓缓吸气,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腹部自然落下。专注于呼吸的节奏,让你的思绪随之平稳下来。
冥想或正念练习: 有很多引导式冥想的音频或APP,可以帮助你在睡前达到平静的状态。关键在于,不要评判自己的想法,只是观察它们,然后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或身体的感觉上。

一些额外的“小贴士”: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即使酒精刚开始可能让你昏昏欲睡,但它会扰乱你后半夜的睡眠质量。
睡前一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有益健康,但睡前剧烈运动会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
白天适当晒太阳: 阳光有助于调节你的生物钟,白天暴露在自然光下,晚上会更容易入睡。
白天适度午睡: 如果需要午睡,尽量控制在2030分钟,并且避免在下午晚些时候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记住,快速入睡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练习的过程。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你的组合,然后坚持下去。当你把睡觉变成一件自然而然、令人期待的事情时,你会发现,进入梦乡,原来可以这么轻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睡眠的关注是我从去年到美国上学时开始的。读了些理论书籍,结合自身实践还是有点心得的。

我现在在实习,最近我用fitbit睡眠腕带系统观测我的睡眠,我发现如果不是特别忙,只要戒除晚睡强迫,每天睡够6-6.5小时(总时长)有效睡眠在90%以上,第二天精力就会够用。如果在这个时间以下,一天还行,多几天就明显白天比较容易困倦。 但如果我放假的时候,每天睡觉超过10个小时,每天的精力反而比睡6小时还不如。

这其实是有理论支撑的。详情参照《神奇的睡眠》(一个俄罗斯人写的,翻译略low B,但却让我参透睡眠奥义的一本小册子)下面很多段落由此书摘抄精简而来。


-----------------------------------------------------------------------------------------------------------------

睡眠阶段

睡眠的第一阶段(Stage 1 Sleep)呼吸和心跳频率开始轻微下降。而我们的 大脑则进入另一种创造和休息的状态,此时我们的思维如蜂蜜一般缓慢地流动——啊 啊啊啊啊,这种感觉太好了。 你可以认为,睡眠的第一阶段是通向入睡之门。

睡眠的第二阶段 大脑逐渐将其清醒时的活动停止掉。 在这一阶段,我们很容易被惊醒。(大部分上课睡觉的也是这会儿被叫醒的)

睡眠的第三和第四阶段(熟睡) 在睡眠的第三和第四阶段,我们的脑电波频率降到了最低。我们的血压、呼吸和心跳频率降到了一天中的最低点。 我们的血管开始扩张,平时储存在我们器官中的血液也流入到我们的肌肉中,

睡眠的第五阶段(REM睡眠)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简称REM睡眠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内森·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的科学家发 现,当人类处于这个睡眠阶段时,他们的眼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各方向运动。反常的是,这时,我们的脑电波迅速增加,而且它们变得和我们完全清醒时一模一 样!你这样想就会觉得这很合理了——在我们做梦的时候,梦境一般如此真实而生动, 以至于在我们醒来之前都不会意识到它们不是真实存在的。。

晚上我们的睡眠大概这样分布

看见了吗,在第一到第四个小时左右,你的熟睡阶段(3-4)占比是最高的,这时候梦很少。到六小时之后,就几乎是REM睡眠了,也就是狂做梦的阶段。这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经常早上总是在梦境中醒来的。


当我们睡眠不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以牺牲其他睡眠阶段的时间为代价,来补充 熟睡阶段的睡眠。人们相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在睡眠的前3到4个小时里尽可 能地熟睡。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高质量的睡眠就意味着容易睡熟。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就是容 易进入熟睡阶段,并且在这个阶段停留足够的时间。

------------------------------------------------------------------------------------------------------


既然”熟睡阶段“是关键,那我们如何尽可能提高熟睡阶段时间呢?


你体内的睡眠生物钟里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的体温节律(body temperature rhythm),也叫生理节律(circadian rhythm)。

这种周期性的体温升降告诉我们的大脑何时会感觉到累,何时会感觉更清醒些。当 我们体温升高时,我们会感觉更清醒,脑电波发射频率也更高些。当我们体温下降时, 我们会感觉到打瞌睡,身体疲乏,也会感觉很懒惰。

一般来说,我们的体温在早晨开始上升,午间有时会进行下调,然后继续上升, 直到夜晚来临。一般傍晚的时候,是我们体温的最高点,也是我们最活跃的时候。然 后体温持续下降,在凌晨4点时候达到其最低点。

那影响你体温节律的因素是什么?一些可能破坏体温节律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在我们体内的确有这样一个系统,它通过明暗来控制 某种与睡眠有关的激素等级。这个激素叫褪黑素。我在美国有同学给我推荐过一种轻副作用的安眠药,叫Melatonin,就是含这种激素的口服药片。睡前20分钟服用,而且一定要关灯,为什么?

因为褪黑素在我们处于黑暗中时开始分泌。当我们的眼睛停止摄入直射的阳光后,我们 体内的褪黑素含量开始升高。你体内的褪黑素含量取决于你白天眼睛所摄取的自然日光 量。你接受的阳光越多,体温下降得越慢,你也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清醒警觉。若你白天 没晒多少太阳,你的体温就会下降得很快,然后你就会觉得困倦,并且无法保持平衡。 这样,你在一天中很早的时候就会想睡觉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你就会一直不想睡觉, 从而造成失眠以及睡眠质量的降低。

------------------------------------------------------------------------------------------------------

所以,这就引出我们的第一个方法了,没错,那就是


阳光!增加你在户外的时间。 在一间以日光灯为照明手段的办公室里,照度大约为200到500 lx,日出时,照度大约为10,000 lx。 正午太阳当空时,照度大约为100,000 lx! 考虑到进化过程中,我们长期在光线强度很高的野外生活。而现在我们则整天呆在 日光灯下这种光线强度很低的环境中。在室内呆一天,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和在完全黑 暗中呆一天没有什么区别!整日宅在宿舍的人因为根本感受不到阳光的变化,白天晚上基本上都差不多,所以褪黑素变化不大,体温相对恒定。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白天不知日出眼睛鼓得溜圆,夜晚怎能安心合上双眼潇洒熟睡?

在家工作的人们,思考问题时别老呆在家里,赶紧打开后门到你家后院去慢慢想吧。 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你可以把你的桌子移到窗户边上。 多计划一些户外活动。 醒来后马上掀开窗帘或其他遮光物。 在早晨和傍晚别带太阳镜。

运动量也极为重要 你每晚的活动量和有氧运动量对你的体温节律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任何运动锻炼都能 快速提高体温,这对你的睡眠系统很有好处。锻炼能使你每天的峰值体温更上一层楼。这 比其他任何一种提高体能的方法都有效。锻炼能延缓天黑后体温的下降,让你更长时间地 保持清醒警觉。最后我要说的是,锻炼能让你在一天结束时体温更迅速地下降,然后更长 时间地保持更低的温度。这能保证你能睡得更熟。

我有切身体会,当我晚上竭尽全力完成在17-19分钟左右跑完4000米的极限跑步时(详见我的另一个关于跑步的回答),半小时之内,一直在流微汗,说明体温在很高水平,在完成后一小时内身心都极度兴奋,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心跳能保持80bpm以上(平均静态54bpm左右),但在晚上睡觉时,却能最快速度睡着,第二天精力也比不锻炼时要好。


非睡眠时间 非常明显,我们非睡眠时间(Prior Wakefulness)的总量对以上三个因素有着直 接的影响。你的活动量对你的体温变化有影响。同样,你长时间保持清醒则意味着你有 可能摄取更多的阳光,而这对你的褪黑素含量也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你睡了8、9个小时,但白天仍觉得很困。这可能是你需要减少睡眠时间的一个信 号。你实在睡得太多了,你需要增加你的非睡眠时间,以平衡你的体温节律,让你入睡后能睡得更熟。

打盹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小贴士,那便是中午打盹,千万不要小看它的作用。又是这张图。


看见了吗,经过了体温升高精力充沛的白天之后,到中午是个体温回落的隘口,这时通过打盹来缓解体温下降,效果是最好的。

你可能曾听人说过,小睡 10分钟就能让你重新精力充沛,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打盹不超过45分钟,你醒来后会 感到精力充沛,准备充分。打盹的正确方式就是把时间控制得很短。这能在补充你体能的同时避免进入熟睡状 态。一些研究甚至表明,短时间打盹能把得冠心病的几率下降30%。

但一定要切记,不要打盹过久!!!!!如果你打盹超过1到2个小时,你就非常有可能进入熟睡阶段了。你的体温开始下 降,而你醒来后会感到非常困倦、丧失了判断力。同时,如果你在白天进入了熟睡阶段, 这会给你的体温节律带来沉重的打击,而到了晚上你可能很难入睡。你在晚上很难睡熟, 这又会在第二天给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体能不佳,头痛和恶心。然后这又会让你打 更多的盹……


总结

想睡眠效率高其实是有章可循的,简单说来,就是,在早上起床不感觉很困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晚上睡眠的时间,但白天一定要足够的户外活动,而且要多进行有氧或无氧的运动,保证在晚上时分精力已经耗尽快速进入睡眠。恰当时间的打盹能明显延缓体温开始下降的中午,让下午也保持体力。

(如何制定夜晚该睡多久?书中说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误差测试,来找到能让我们在睡眠周期结束后醒来的最佳 时间了。如果你醒来时感觉很糟糕,试着比你平时早起20分钟,或晚起20分钟,或晚起40 分钟。持续这样做,你最终就能找到合适的时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