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交学院的评论几句:
陆慷的口音相当不错的。大二的时候他听力、口音和口头表达等就已经都挺强了。他们外交学院86级的总体水平都很厉害,要不怎么就出了黄健翔、(朱镕基总理的翻译)朱彤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现在外交学院英语水平如何我不知道(离开年头久了),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那个时候每次全国英语专业统考,外交学院都把北外北大等的英语系甩出去好几条街。
对陆慷口音表示不满的各位,可能不很理解作为发言人在直接用英语接受这种采访时感受到的压力:每个问题你只有一次机会说话的机会!翻译可以说“对不起,我刚才听错了/翻错了”,虽然有失颜面但多少是个挽回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有翻译,翻译在翻你所说的话时,你作为发言人可以再想想刚才说的话是否有纰漏、需要补充等,等翻译停下的时候你又有一个补救的机会。但是直接用英语接受这样的采访,那真正是面对全世界的一锤子买卖,你没有任何补救的机会!首先你的政策表态必须不仅正确,而且恰到好处,滴水不漏;同时,这可绝不是犯英语语法错误的时候,一个介词用错都可能完全把你想表达的意思搞反 / 岔了!用词方面,说到南海的问题的时候他只能说“... work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 other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他如果一不小心说 "... work with other stake-holders"(利益攸关者)的话,那他这个发言人很可能就当到头了。这两个说法粗看可能差不多,我们练口语时讨论南海问题可能会从中任选一个、交叉着用。问题是南海的 stake-holders 虽然包括了所有邻国,但也完全可以说包括了任何有船只通过这片海域的国家,那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塞浦路斯。。。无疑都算进去了!由此,几乎任何国家的军舰在这里游弋都是理所当然的了?再者,作为发言人,还不能说话拖泥带水:“公公”见美国记者时说话可以“这个。。。。那个。。。。ahhhhhhhh..... hmm”。但陆慷当然不能那样。综上所述,各位,就让你用普通话来回答这些问题,看看各位普通话发音是否都到位、会不会出纰漏?所以天地良心,这种场合的英语发音,肯定会比平时用英语说话聊天的语音语调水平打了不少折扣。
此外,中国外交人员的英语口音,完全看自己的个人喜好,外交部并没有任何具体的强行规定,而只要求你语音语调比较标准(=中外人士大家普遍都能听懂、不至于三天两头闹笑话)。外交部最关心的是“谁都别乱说话、说错话”,而不是谁的口音如何。考外交部的时候口音或/和英语水平较差的人就都已经被打发回家了,能进去就说明英语方面TA的语言水平、口音都很不错。当然不少人或多或少会略带一些中国口音,但这中国口音并不是象上面有些网友说的那样“是外交部为国家尊严而要求的”,没有那回事。当然有时也有让你看不懂的:我们年级一位仁兄在外交学院读书时把美国口音练得尽可以假乱真,可到加拿大常驻几年回国后却变成了一口标准的英国音。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谁会到加拿大去学成英国口音的?谁知道呢,但愿他在英国待几年后不至于展现一口澳大利亚口音 ---- Did you get here to die, mite (= Did you get here today, mate?)。用东北人的话说,“那可真没法整了”(玩笑话,肯定不至于)。
上面有人提到(外交部为国家领导人提供的)高翻们的口音:留心一下中国国家领导人见英语国家国宾的照片就会发现:北美国家来访者背后坐的中方翻译,你在英国等英联邦国家来访者的照片里是看不到的,反之亦然。因为翻译室里这样的“头牌英语翻译”一向至少有两位,一位是北美口音的;另一位则是英国口音的,专为(加拿大以外的)英联邦国家来宾服务的。这方面可以说外交部是“主随客便”。当然,往外派驻国家的时候,口音并不是考虑因素。周恩来16年的英语翻译冀朝柱小时候在美国生活过多年,一口美国音,后来照样去英国当大使。
---------------------------------------- 分割线 -------------------------
就练发音问题补充几句:外交部说英语语音语调非常地道的人大把抓,而且几乎都是在去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之前、在国内学英语时就练就的,甚至我见过好几位是在1949 ~ 1978 之间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陆练就的。如今学英语的途径和书面及音像资料比那个时代多了何止成千上万倍!所有说“不出国,我怎么可能练好英音/美音”的各位,“没机会出国”完全不是练不好英语发音的理由,而仅仅是一个借口。只要用功练、方法正确,谁都能在国内练好一口漂亮的英语。
(更新:写回答的依据是与外交部一位同事的聊天。但有几位知友指出外交部不存在故意纠正译员语音的情况,所以我也很困惑。所以在前面标注,望内情人斧正。)
看到好多人提到了中式发音,来说几句。
因为有机会和外交部的人共事过,曾和他们聊到过外交部翻译室译员的口音。
(翻译室是外交部的一个部门,里面有英语法语两个语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国家领导人做口译和翻译官方文件。比如每年两会都会火的“最美翻译”,都是这个部门的。)
翻译室的译员都是带有点中式发音(更确切说是偏英音,但不是很明显的英音),因为在官方的新闻发布会或者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时,代表的是中国形象,所以不能明显地倾向于英音或者美音。
此外也会有人吐槽他们的用词很中国化,这也是故意的。政府文件翻译时就是要逐字逐句、一字不差,即使翻译出来的英语老外看起来很奇怪。虽然也许换个类似的英语说法可以让老外更容易懂,也不会去用,因为官方文件的翻译要求准确和严谨,必须完全符合中文原文,因为中文每个字都代表政府的态度,所以一字都不能改。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如果是在外企,练就纯正的英美口音肯定很有好处,能帮助你更好地融入老外的圈子。可是作为国家的外交人员,保留自己中国的痕迹,有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当然,这位发言人也许不是故意要说成中式发音,也许本身只能说成这样。因为外交官和专门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的译员在英语水平上肯定不一样。可能发音不完美,介词搭配有瑕疵,对于外交官来说,准确表达国家政策是最重要的,举个细节,访谈里提到的朝鲜,美国记者用的是North Korea,而我们用的是DPRK,这就是通过用词表现中国外交的态度。
周总理当年主管外交工作,给外交人员提的要求是“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可见外交最看重的是什么。
修改了一下回答,只谈口音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初衷是看到好几个回答都在挖苦口音,甚至有点“口音不好,一票否决”的意思,所以写下自己对外交部口音问题的一点了解。本来无意引发引申到更高层面的讨论。没想到突然被赞成我的最高票,很惶恐。希望对英语口语更有研究的大神批评指正。
我倒是建议各位扣口音的同志们听听视频里的内容,基本上美国记者的每个问题里面都有套路,他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只要中了一个套第二天肯定上头版,结果他不仅用非母语回答的滴水不漏,还能利用对方的漏洞发起反击,导致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就这一点足够秒杀大部分英语学习者了。也许是内容实在没什么可挑的,口音才被人摆出来说事儿吧。
话说NBC派来专访的记者水平真心不高,感觉有点准备不足,临场应变也很差,如果问题可以再尖锐一些,把握住主线寻找漏洞,这场专访肯定会很精彩。现在这样对NBC来说简直就是场采访事故。
雅思口语8分的评价一下。
嘲笑陆慷口语的简直太可笑了。这位外交官面对外国记者,在压力下能够流利的使用正式,复杂,且准确的英语谈论中美关系,他的水平在中国人里(包括留学生)早就入化境了。答主看视频的时候试图纠出陆慷的语法错误,结果二十多分钟下来,几乎没错。相信有过presentation经历的同学都知道这有多恐怖。因为即使是背过稿的presentation都很难做到零卡顿、零错误。
就拿答主为例,如果让我做一个准备过的presentation,我能做到的水平是:在模拟演练十遍以上的情况下,正式present的时候还是避免不了偶尔会出现不合适的用词,以及有问题的结构。而陆慷这里是即兴的。
不要以为一口美音说着俚语的英语才是吊,陆慷的水平很多美国人都做不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