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理解明白。
白脸不是脾气暴躁非打即骂,兴致勃勃了给一脚兴致全无了一巴掌,高兴了乖乖宝贝不高兴了非厉声斥责,;红脸也不是看见孩子受委屈了就亲亲抱抱举高高宝宝不哭好可爱,啥要求都满足啥错误都包容。
一个无脑教训,一个无底线撑腰,当教育者本身的目的都不一致时,被教育者天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所以这种红脸往往成为被教育者对抗白脸的撑腰者。
红脸白脸的目的应该一致,只是同一个方向下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而已。
举个例子,小孩子偷了个东西,白脸以严厉的手段对其进行了惩戒后,红脸不是第一时间跑去安慰,而是以温柔的方式讲解被惩戒的原因以及以后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两者结合,最终让被教育者领会两者一致的目的。
千万不能一个无谓的打,一个无脑的护,那最终只会令受教育者阴阳互冲,冰火相激,走火入魔,要么在茫然中迷失方向,要么成为最高赞那样,在奇怪的认知里产生扭曲的愤恨。
这怎么能赞成呢?原因有三:1.家庭内部对待人和事的标准不统一,孩子无法判断对错,形成正确的三观。
2.容易破坏孩子和唱白脸的那一方的亲子关系,同时不停挑战红脸一方的底线。
3.控制型(白脸)和讨好型(红脸)都不是健康的沟通模式,容易让孩子将来也无法形成和别人正常沟通的能力,产生暴力倾向或者讨好型人格。
我们举个例子,孩子做作业拖拉,父母很不满。
如果这时候妈妈怒吼甚至打骂,爸爸说哎呀这有什么关系,做不完就别做了,这就是在代替孩子做决定,不仅剥夺了他独立思考,提高自我的机会,还让他养成了因为害怕高压,遇到事情就逃避的习惯。作业到底该快点做还是无所谓呢?对事物本身的判断也成为了困惑。
我见过太多家庭,祖父母带娃万般宠溺,结果孩子不断挑战他们的底线,变成了“熊孩子”。
而父母虽然不认同宠溺的教育方式,却又只会通过打骂来管教,结果孩子学会了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在幼儿园和学校打别的孩子,回到家甚至打祖父母。
可能有人说,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被带大的,现在也没怎么样啊。
原生家庭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有时候并不会表现得这么明显,但可能你在感情和婚姻中遇到问题时,就会习惯性去指责对方,或者讨好对方,或者干脆逃避问题,感觉都不会好好沟通了。而这些习惯往往来自于你18岁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
如果你的对象也有同样的问题,那就很难达成一致,容易争吵、冷战、甚至离婚。
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亲子之间的矛盾呢?
理想的家庭关系,应该是民主自由平等有爱的,而不是在宠溺和强压之间走钢丝。
在家庭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大孩子可以参与到家庭会议中来。让孩子先发言,尽量让孩子针对父母或者自己的困扰,主动提出解决办法。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在家庭会议上父母应该尽量聆听他遇到的困难(作业太难?),启发他自己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案(比如先做简单的?),以及父母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比如请个家教?)。
大家平等讨论后,得出三个人都相对满意的改进方法。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即可。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和信任了,反而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控力。
如果孩子太小,还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尽量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我知道这很难,但红脸白脸的模式真的风险非常大,本质上就是既影响孩子的三观,又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带歪孩子和人的沟通方式。
关于一致性沟通和家庭会议,因为篇幅有限,我以后会针对合适的案例写回答继续分享。欢迎关注我,知乎母婴盐究员,儿童教育优秀回答者 @多语启蒙老沐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