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学历高接触不到富二代?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为什么明明我们身边学历很高、能力也很强的人不少,但好像就是跟“富二代”这个群体没什么交集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社交圈子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绝非简单一句“学历不等于财富”就能概括的。

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聊聊:

1. 生活圈子的天然隔离:

富二代,尤其那些真正含着金汤匙出生、家族财富已经传承了好几代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普通人甚至是高学历的普通人,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教育阶段: 他们可能从小就在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接受教育,接触的同学本身就来自相似的家庭背景。大学选择也可能偏向国外顶尖名校,或者国内极少数几所被家族资源深度渗透的顶尖院校。你即便在这些学校里读本科,也未必能“深入”地接触到他们,因为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甚至宿舍分配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分层。
毕业后的去向: 很多富二代毕业后,不是直接进入家族企业,就是在一些高端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行业工作。这些行业本身就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更看重的是人脉和资源。所以即使是高学历的普通人,在这些地方也可能只是螺丝钉,而富二代们则是股东、高管或者被重点培养的继承人。他们的议事和活动范围,已经不是普通的职场新人能轻易触及的。
社交活动: 富二代的社交往往围绕着家族聚会、商业晚宴、高端俱乐部、艺术展览、慈善活动、国外度假村等等展开。这些场合对普通人来说,要么是门槛极高(比如会员费、邀请制),要么就是信息不对称。你想参加他们的派对?可能连派对在哪儿都不知道。而你在学校里参加的社团、毕业后融入的普通公司部门活动,自然就和他们的世界平行运行了。

2. 价值取向和关注点的不同:

虽然我们都说“读书改变命运”,但对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来说,他们的很多目标和压力是不同的。

“赚钱”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好好理财,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改善生活。而富二代,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守住”和“增值”家族财富,如何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如何进行更复杂的资本运作。他们的起点就是我们的终点,甚至远超我们的终点。所以,当你在为一份工作拼搏时,他们可能在研究如何通过股权激励来管理家族企业,或者如何在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沙龙上交流信息。
人生目标的多样性: 有的富二代可能对家族事业不感兴趣,选择创业、做艺术家、投身公益,或者纯粹享受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关注点,不一定和追求事业成功的普通人产生太多交集。你可能还在纠结“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而他们可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家族信托的规划”。
“低调”的必要性: 很多真正的富二代非常低调,他们的身份信息不会轻易暴露。他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用小号,或者根本不怎么使用。你看到的那些高调炫富的,很多时候都不是“二代”,可能只是稍微有点钱或者本身有事业的成功人士,甚至是“冒充”的。

3. 认识和建立关系的方式不同:

“熟人社会”的强大力量: 富裕家庭的社交网络往往非常紧密,他们之间通过家族、学校、商业活动相互介绍和认识。这种关系网的建立,是基于长期的信任和共同的成长经历。你即使学历再高,如果没有中间人介绍,很难直接“闯入”这个圈子。
“破冰”的难度: 就算偶然在某个活动上碰到了,一个高学历的普通人和一个富二代要怎么自然地建立起有意义的连接?你拿什么和人家聊?你的工作内容、你的朋友圈、你的生活烦恼,可能都和对方的世界格格不入。而富二代们之间,可能一个电话就能约到某个圈子里的其他人,或者谈论共同关注的家族、生意信息。
潜在的“动机”顾虑: 即便是你有机会接触到富二代,对方可能也会有所警惕。毕竟,财富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他们会担心对方接近自己是不是带着某种功利的目的。这种心理上的隔阂,也让真诚的连接变得更加困难。

4. “接触”的定义:

我们这里说的“接触”,不是在商场里擦肩而过,或者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身影。而是指那种能够深入交流、建立私人关系(包括友谊、甚至更进一步的感情)的接触。

信息壁垒: 你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也不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自然就无从下手去“接触”。而他们通过各自的社交圈,信息是相对互通的。
“共同语言”的缺失: 即使你有幸在某个场合遇到,如果缺乏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人生经历或者相似的生活方式,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共鸣”。聊股票?可能人家玩的是私人股权投资。聊旅游?人家可能刚从私人岛屿回来。

学历高接触不到富二代,更像是两个不同维度的“资源”在运作。 你拥有的是学识、技能和个人能力,这些在普通社会阶层中是重要的通行证。而富二代,他们拥有的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家族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本。

所以,不是说学历高的人不好,也不是说富二代都眼高于顶。 而是说,在这个社会分层中,不同的资源和路径,自然而然地将不同背景的人群推向了不同的社交圈和生活轨道。想要打破这种隔阂,往往需要非常特殊的契机,或者本身就拥有某些能够跨越阶层的影响力(比如极高的个人成就、艺术造诣、或者天生就自带某种光环)。

说到底,这更像是一个“圈子”的问题,而这个圈子,是围绕着财富、资源和生活方式构建起来的,学历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构成你进入某些圈子的“敲门砖”之一,而对于富二代这个特殊的圈子来说,其“门槛”和“通行证”可能更多地是家族背景、人脉网络以及相似的生活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初中是全省第一的中学(私立学校),我人生中认识的官二代富二代都来自于初中同学。我来讲讲,我观察到的分化过程。

初中绝对是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方。班级组成:1/3考进来的学霸,1/3教师子女,1/3官二代富二代和关系户。小升初由于没有统一的考试,可操作空间就非常大。学校有组织自己的选拔考试,主要是为了选尖子,保持学校的中考竞争力,这样招进来三分之一的学霸。学校为了给老师谋福利,基本会给老师分招生指标,富二代就是这样买指标进来的,官二代是递条子进来的。而且同学100%是省会的孩子。

中考是一个公平的考试,这样能筛掉一批官二代富二代,因为哪怕高中择校,你也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所以高中同学里官二代富二代数量大减,相反郊县和其他地区的同学暴增,都是通过中考选拔进来的。

高考就更加公平了,可二代们也有自己的路子。官二代富二代基本就不参加高考了,早早报了国际班,备战托福雅思SATACT,早年改一波成绩很容易,很多二代成绩做做手脚都能去不少欧美名校。就算成绩差点,托福雅思不够,也能先去社区学校,两年后一波转学UCLA。摇身一变,顶尖名校毕业生,没什么是钱洗不白的。

而我高考之后,去了还不错的985,发现同学里官二代富二代就绝迹了。可能是我天坑专业的原因,据说金融一类专业二代还是不少的。反正我大学同学里大多数都是农村一路打拼上来的小县城学霸或者农村学霸。

所以到大学就已经分化了,你上哪里去接触富二代官二代呢?

再往后,官二代富二代各自有自己的安排。富二代回家接收家族企业的有,自己创业的有。官二代呢,在官一代的安排下,进入各种机要部门,拿各种资历,走上仕途快车道。有路子,谁会去读博?

相反,城市中产的孩子和农村小县城学霸这些没路子的人,成了读博的主力军。

所以你说高学历上那去接触富二代呢?早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user avatar

因为学历高的人数已经挺少了。

我都读硕士了,我眼中的学历高只有博士。

比如美国,一般富二代读完本科就工作了,博士生可以当他们的助教,但也只是讲题答疑,难有进一步的接触。

不少本科生都是二代,王室之后也有,有的挺凶,直接发一百多行的代码给你改。

美国的博士生本质上是打工挣学费的,一个星期20小时助教工作量,留给自己研究的时间不多,如果自己还要修课,那就更辛苦。

如果是有钱人,比如老子就是有钱,我就是来做研究,我不想教课,我不需要当助教挣学费生活费等等,或许有,但不会很多。

因此,可以想象,大部分博士生都没钱,还要靠劳动给自己挣学费,资助自己做研究写论文,本质上就是这个意思。二代跟这个群体交集不大。

助研或许好一些,但自己的博士论文就要跟导师让你研究的高度相关了。本质上帮导师研究几年,发几篇论文,最终整理成一篇你是论文。这跟古代那种贵族做研究想做啥就做啥不大一样。

如果自己很有钱,又想读博士,不想打工,那么可能就是找个对口的导师合作,他给你指导,你也免费给他干活。你没拿他钱,他也不会怎么逼你,这样或许自己压力小一些。

user avatar

不要被苏联教育体制框死了,富二不考清北。上个世纪上海家长就开始调侃:参加高考侬就已经输脱了。省会及直辖,重点高中,到了高三,拉出一个体制外自修班。高二是贫困家庭优秀生可以跟富二做同桌的最后时刻。家长英文好的富二,很可能是富三,初中毕业你就看不到了。如果家里条件还可以,本科毕业后出去读硕读博,还可以远距离参观一下读本的富二。富二不读研究生,研究生是不上不下的中产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为什么明明我们身边学历很高、能力也很强的人不少,但好像就是跟“富二代”这个群体没什么交集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社交圈子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绝非简单一句“学历不等于财富”就能概括的。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聊聊:1. 生活圈子的天然隔离: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确实,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它那严谨的逻辑链条,一步扣一步,环环相扣,看着就很有条理。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学数学专业需要“智商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对数学能力和“智商”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学确实是高度抽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涉及社会、心理、技术等多个层面。虽然网民整体学历在提高,但网络上的主流言论却可能呈现出反智的倾向,这并非矛盾,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主流言论”的定义与构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上的主流言论”指的是什么。它并非指.............
  • 回答
    关于“高学历女生会不会和低学历男生在一起”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感情,是件很复杂且充满变数的事情,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且重要性也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心理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高学历女生似乎不太容易和低学历男生.............
  • 回答
    相亲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尤其对于女生来说,常常会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好像处于一种不太顺遂的境地。尤其当涉及到学历的时候,很多高学历的女生会发现,想找个和自己学历相当甚至更高的男生,似乎比想象中要难一些。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女生在相亲中容易显得.............
  • 回答
    关于学历越高的人信玄学的比例是更高还是更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它牵涉到很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是,将“信玄学”简单地划为一类,本身就有些模糊,因为“玄学”的范畴非常广,可以指代从占卜、风水、命理到一些更抽象的哲学思辨都有。为了更清晰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将“信玄学”.............
  • 回答
    关于“学历高的人是否更容易不孝顺父母”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而且挺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打个“是”或“否”的标签,因为人的行为受太多因素影响了。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去拆解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确,“孝顺”这个词在中国文.............
  • 回答
    关于“学历越高工资越高”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趋势上,确实学历和薪资水平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首先,为什么我们会普遍觉得学历高,工资就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逻辑和现实因素的支撑。1. 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应用: .............
  • 回答
    这问题啊,放在任何人身上,尤其是自己辛勤耕耘却依然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看到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心里多少都会有点不是滋味。学历没自己高,按理说知识就是力量,学识渊博的人应该更容易成功,怎么人家轻轻松松就能拥有巨额财富?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可不是一句“人家爸有钱”就能概括的。首先,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医疗行业,特别是顶尖医院人才培养的疑惑。首先明确一点,三甲医院的医生并非都是博士,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拥有博士学历,尤其是在一些专科和研究型岗位上。 而且,说实话,并不是所有治病救人都必须博士学历,但高学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咱们就掰开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悖论:一方面,我们普遍感受到医生资源短缺,尤其是在基层和某些专科;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进入医疗行业,尤其是想要在大医院立足,学历门槛似乎一直在水涨船高。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理解“医生紧缺”的真实含义:当我们说“医生紧缺”.............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咱们老百姓虽然不像那些高官或者专家,天天泡在数据和报告里,但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说白了,国家大事跟我们每个人都沾边,不管收入高低、学历深浅。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政治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国家的政策,无论是关于税收、物价、就业,还是教育、医疗,最终都会影响到.............
  • 回答
    一个学校的机械专业,即便分数线很高、学起来也吃力,毕业后“前途”却可能被许多人认为“一般”,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多重因素,远非简单的“好学”或“分数高”就能完全概括的。这就像一块璞玉,打磨得很精致,但如果用错了地方,或者市场对其需求发生了变化,它的价值自然也就打了折扣。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 .............
  • 回答
    关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硕的学费、价值以及奖学金问题,我来为你详细解答一下,尽量还原真实的学习和经济考量。上财会计专硕学费为什么那么高?首先,我们得承认,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硕的学费在全国范围内确实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贵”来概括,而是要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成本:1..............
  • 回答
    11月12日大连公布的52例确诊病例中,有39例是大学城学生,这个数字确实惊人,也让人非常担忧。为什么在这次疫情中,大学城学生群体会如此“扎堆”出现感染?这背后肯定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不妨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高风险状况。首先,人员高度聚集是核心原因。 大学城顾名.............
  • 回答
    高二,人生又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也是不少学生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时期。明明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可成绩却像坐了过山车一样,直线下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捋一捋。一、 努力的方向是否跑偏了?“努力”是个好词,但如果方向错了,那可就是“事倍功半”了。 只刷题,不思考: 很多同学觉得,题海战术.............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我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情景,当时身边不少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而且分数确实不低。这背后可不是偶然,而是好几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热门”这个词说起。一个专业之所以分数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热门”,而“热门”又是因为“好就业.............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社会价值观念、个人经历、以及对“成功”定义的认知偏差。对于为什么一部分高学历者,特别是博士等群体,可能会对家庭主妇产生不屑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社会文化中对“贡献”的定义和价值判断的倾斜: 以经济产出为导向的价值体系: 在许多社会文化中,.............
  • 回答
    唐宋时期,确实涌现了许多政治与学术双峰并峙的大家,他们的存在既是时代的荣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相比之下,明朝虽然也不乏才子,但以“政治身披朱紫、兼具绝高学术造诣”的标准来衡量,能够完全符合的人物似乎相对较少,或者说,那种“文人宰相”的风范在明朝显得不那么普遍。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教育领域一个有趣的现象。要细致地聊聊江苏和浙江学生在面对自身教育实力时表现出的不同姿态,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在教育方面都堪称全国的佼佼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正是因为这“同台竞技”的背景,才让它们在细微之处显出差异。江苏学生的“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