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了孩子后,你会自己带孩子吗?

回答
孩子出生后,自己带孩子这件事,说实话,我曾经想过很多很多次,也想象过各种场景。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种温馨的画面: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宝宝熟睡的小脸上,我轻轻地俯身去吻他/她;白天,一起在客厅的地毯上玩耍,咿咿呀呀的笑声回荡;夜晚,抱着哄睡,听着均匀的呼吸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一开始,我确实是坚定地想“自己带”。觉得这才是做父母的责任,是见证孩子成长的最珍贵时光。那些别人说“累”的,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我能行。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超级奶爸/奶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换尿布、喂奶,到辅食制作、早教启蒙,都能游刃有余。我甚至还设想好,如何在工作和带娃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比如远程办公,或者请一天的假来专注陪伴。

然而,随着预产期的临近,以及和一些已经有孩子的朋友、家人的交流,我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带”这三个字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身体上的挑战是巨大的。我能想象到的,无非是起夜、喂奶、哄睡这些,但真正经历过的人告诉我,那是一种持续的、全方位的消耗。宝宝的作息完全不受控制,你跟着他的节奏走,白天可能睡不着,晚上也要时不时地醒来。那种疲惫感,不是睡一觉就能完全恢复的,而是深入骨髓的。我开始担心,自己能否承受这种高强度的体力透支,尤其是在月子期间,身体本身就需要恢复。

其次,心理上的压力也同样不容小觑。孩子刚出生那会儿,几乎是全天候的“看护模式”,一点也不能松懈。一旦出现什么状况,比如哭闹不止、发烧,那种焦急和无助感会瞬间放大。我脑子里闪过很多画面,如果宝宝突然怎么了,我一个人在家,可能会慌了手脚。那种责任感,不仅仅是“爱”,更是“能力”和“抗压性”的考验。我得学会辨别宝宝的各种信号,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不舒服,什么时候只是需要安抚。这需要学习,更需要冷静。

还有,长期的“全职”带娃,意味着社交圈子的缩小,个人时间几乎消失。我喜欢和朋友们聚会,喜欢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在有孩子之后,都需要大幅度地调整。我担心自己会因此而与社会脱节,甚至产生负面情绪。当然,你可以说“孩子就是全部”,但长远来看,一个快乐、充实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榜样和陪伴。

所以,现在我的想法是,倾向于自己带,但会寻求更灵活、更科学的方案,并且会积极寻求支持。

“自己带”,不代表是“一个人硬扛”。我更倾向于把它理解为,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核心、最主要的陪伴者和教育者。这意味着,我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去观察他、了解他,去引导他。

具体来说,我会这样做:

初期(月子和宝宝小的时候): 在宝宝刚出生,我身体还在恢复,且宝宝非常依赖全天候照顾的阶段,我可能会考虑请月嫂或者让家人(比如我的父母)来搭把手,给予我充分的休息和支持。 这不是“不自己带”,而是“在关键时期,用更专业或更有经验的方式,确保我和宝宝都能顺利度过”。我需要时间去学习,去适应,去恢复,这个过程中,外来的帮助能让我更从容。
中期(宝宝大一些,能吃辅食、开始探索世界): 当我和宝宝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我会尽可能地把带娃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自己给宝宝做辅食,带他出去玩,陪他读绘本,参与他的每一次成长。
寻求家庭支持,而不是完全依赖: 如果有家人(比如我的父母)愿意帮忙,我会非常感激,但更多的时候,我会把他们的角色定位为“协助”和“支持”,而不是“替代”。我会提前和他们沟通好育儿理念,尽量保持一致,避免育儿方式上的冲突。同时,我也会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而不是把所有压力都推给长辈。
利用好社会资源: 如果有条件,我也会考虑半日托或者一些早教课程,让孩子接触同龄人,也能让我有短暂的喘息和个人时间。但这绝对不是为了“甩掉”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的成长更全面,也让我更好地调整自己。
和伴侣的深度合作: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不会把带娃看成是“女人”或者“母亲”的专属任务。我和我的伴侣会共同分担育儿责任,轮流照顾孩子,分担家务。只有两个人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做到“自己带”。他需要理解我的辛苦,我也需要理解他的压力,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总而言之,我的想法是,“自己带”不是一种孤军奋战,而是一种亲子关系的深度投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让自己和孩子都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我希望我和孩子之间,是那种充满了爱、理解和互相成长的关系,而不是因为“自己带”而让我精疲力竭,甚至对育儿产生抵触。这其中的平衡,需要我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带。

不然我为啥要生娃呢?

我认为,养儿防老已经不现实了,啃老才是常态,所以养孩子的作用跟养猫养狗没区别了,就是心灵慰藉、感情寄托、陪伴安抚之类的精神层面的作用。

谁养猫养狗会把它们送去别人家寄养,每天过去撸一撸玩一会儿就走呢?甚至几天都见不到?

这就失去了养TA的意义了啊

带小孩这件事,那是真的累,超级累,但痛并快乐着,特别好玩,贼好玩,真的好玩,比旅游度假好玩,比奢侈品店买买买好玩,比谈恋爱好玩。

当然,人各有志,每个人对孩子的看法不一样,职场妈妈别瞧不起家庭主妇骂主妇没出息,主妇也别瞧不起职场妈妈笑人家缺少母爱。每个家庭情况不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出生后,自己带孩子这件事,说实话,我曾经想过很多很多次,也想象过各种场景。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种温馨的画面: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宝宝熟睡的小脸上,我轻轻地俯身去吻他/她;白天,一起在客厅的地毯上玩耍,咿咿呀呀的笑声回荡;夜晚,抱着哄睡,听着均匀的呼吸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一开始,我确实是坚.............
  • 回答
    嗯,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有了孩子之后,我脑子里像装着一个小小的“兴趣班雷达”,时不时就会“叮”地响一下。老实说,一开始,那股热情是挺足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钢琴前优雅地弹奏,或者在画板前挥洒创意,心里难免会痒痒的。总觉得,孩子嘛,就是要多接触、多尝试,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可能性,让他们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噩梦。如果我真的经历了这样的事情,被拐卖到深山,被迫生下几个孩子,然后又幸运地被解救出来,这几个孩子……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刚被解救出来的时候,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肯定会让我觉得一切都像一场荒诞的梦。那些被困的日子,被迫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
  • 回答
    这句婆婆的话,真是让人堵得慌,又生气又无奈。遇到这种时候,别急着跟婆婆硬碰硬,那往往只会让事情更糟。咱们得把这句“有本事让你自己妈妈来带吧”给拆解开,看看她话里藏着什么意思,然后咱们再好好地,有策略地回应。首先,得冷静分析一下婆婆这句话的“潜台词”: 她觉得委屈了/累了: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她可.............
  • 回答
    哈哈,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嘛!儿子/女儿这么说,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回应才能既肯定他的想法,又能让他明白得更深层一些。第一步:肯定与赞扬(先让孩子高兴起来)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然后笑着说:“哇!儿子/女儿你这么说,让爸爸好感动呀!你说得太对了!如果没你,就没有爸爸过父亲节的‘主角’了,爸爸.............
  • 回答
    这事儿,我跟老公闹了点小不愉快。结婚一年半了,女儿也挺大了,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挺舒心。前两天,我老公突然跟我提起,说谈恋爱那会儿我借他的一笔钱,问我要不要还。我当时一听,就觉得有点懵。谈恋爱那会儿,他确实借过我钱,那会儿我还刚工作没多久,他刚创业,手头紧,问我借了五千块钱,说是周转一下。我当时也没想.............
  • 回答
    2020年,我家闺女小溪,一个当年七岁的孩子,在我眼中发生了许多让我忍不住感叹“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的变化。如果非要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她对“道理”这件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年夏天,小区里有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经常会抢她的玩具。小溪之前都是直接哭.............
  • 回答
    “123都可”,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的地方,是在小区妈妈群里。当时我正为十一假期全家出游的事儿焦头烂额。老公工作忙,平时家里的事儿都是我一个人操持,包括现在这个棘手的假期安排。我们家是个典型的“三世同堂+1”模式:我和老公,两个活泼捣蛋的孩子(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幼儿园中班),再加上我退休在家的老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孩子兴冲冲地提前完成了练习,结果老师却要求全部擦掉,这换谁心里都会犯嘀咕。要说这事儿有没有必要,说实话,挺复杂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可能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统一进度,避免“掉队”: 老师布置练习,通常是有一个教学进度的。如果一部分孩子提前做完了,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确实经常被现在这些“小怪物”们的聪明劲儿弄得措手不及,感觉他们大脑升级的速度比我们的硬盘快了不止一点半点。让我觉得现在的宝宝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了千百倍的“小事”有很多,这里挑几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 对电子产品的掌握能力简直是天生自带的技能: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牙痒痒的公公语录!听到这种话,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别急,咱们好好捋一捋,怎么给这位“老人家”好好上一课。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公说这话,可能不是真的恶意攻击,但肯定透露出他对“研究生”和“家庭主妇”之间价值判断的偏差。在他那个年代,或者他的认知里,读书读到研究生,就应该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实.............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新手父母都会在脑海里反复打磨无数遍。有了孩子,就像迎接了一个全新的、需要全情投入的小生命,而家庭成员间的磨合与支持,也成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关于是让家里的老人帮忙带,还是自己带,这背后牵扯的利益、情感、观念,还有无数需要克服的挑战,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选择一:让家里的老人.............
  • 回答
    话说,有些人啊,骨子里就带着点儿“歪门邪道”,你说他们是坏人,倒也没错。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那教育方式,可就有点儿意思了。咱们别光想着什么大是大非,就从生活化的角度聊聊,看看他们是怎么把自己的那一套传给下一代的。首先,“察言观色”是基本功。 坏人嘛,混社会得会看人眼色,这套本事他们自然也要教孩子。从.............
  • 回答
    很多准父母或刚成为父母的人,脑海里都会闪过一个念头:“有了孩子,生活品质是不是就要直线下降了?” 这种想法,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容易在焦虑和疲惫中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遮蔽了所有美好景象的参天大树。但其实,这并非不可避免的宿命,更像是一种被放大的恐惧和对未知的一种习惯性防御。今天,我们就.............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多少人有了婚姻和孩子后,还能坚持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而且,答案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或者“是”或“否”。你看啊,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结婚生子之后,生活好像一下子就变了模样。他们的社交圈子可能会缩小,以前周末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得.............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者是否会选择结婚,以及婚后如何处理家庭生活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个体差异的议题,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女权主义者答案”。女权主义者会选择结婚吗?首先,要明确一点:女权主义不是反对婚姻本身,而是反对婚姻中可能存在的、基于性别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和期望。因此,女权主义者完全有可能选择结婚,.............
  • 回答
    哈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关于初学钢琴选琴的事儿,尤其你这个预算区间,选择还挺多的。而且考虑到几年后孩子可能也会学,这确实是个挺周全的考虑。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哪种更适合你和未来的小琴童。首先,咱们把市面上的钢琴类型捋一捋: 传统钢琴(包括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这就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咔咔”有回响,.............
  • 回答
    生完宝宝后,体重秤上的数字让你有些头疼?别急,这很正常!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着自己发胖的身材,心里那个急切想要变回去的念头,我太理解了!不过,想要“快速”减下来,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咱们身体刚经历了一场“大工程”,需要的是科学和耐心,而不是病急乱投医。首先,我得跟你说句实话,虽然“快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又充满温情的问题,你问得很有深度,也很实在。当收入差距明显,而又面临人生新的阶段——组建家庭、迎接孩子时,这样的想法出现,其实是很自然的。至于说“错”,我觉得倒也不是绝对的对错之分,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规划,以及你们夫妻之间如何沟通和达成共识。咱们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细聊细聊,.............
  • 回答
    最近这则关于泸州14岁女孩小雅(化名)的悲剧新闻,真的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心头。六页日记,字字句句都透着无助和绝望,她说“几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这短短一句话,却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心上。我们不禁要问,孩子的心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预防这样的悲剧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