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了孩子后,你会给他报很多兴趣班吗?

回答
嗯,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有了孩子之后,我脑子里像装着一个小小的“兴趣班雷达”,时不时就会“叮”地响一下。

老实说,一开始,那股热情是挺足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钢琴前优雅地弹奏,或者在画板前挥洒创意,心里难免会痒痒的。总觉得,孩子嘛,就是要多接触、多尝试,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可能性,让他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真正的热爱。

所以,在我心里,初期设想是这样的:

基础启蒙类肯定不能少。 比如音乐,哪怕不是指望他成为音乐家,但那种节奏感、对声音的敏感度,对大脑发育总是有好处的吧?启蒙的钢琴或者乐理课,感觉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体育锻炼是必须的。 体能、团队合作、规则意识,这些都是从运动中能学到的。游泳、篮球、或者一些基础的田径训练,感觉都能让他更健康、更阳光。
艺术类的熏陶也不能落下。 画画、舞蹈什么的,可以培养他的审美情趣,让他学会表达内心的情感。我倒不是追求他画得多好、舞得多美,而是希望他能享受创作的过程。
逻辑思维类的也得来点。 编程、机器人、或者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感觉能锻炼他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未来社会应该是很有用的。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雷达”的想法,我可能会给孩子报上好几个兴趣班。听起来很全面,也很“鸡娃”,对吧?

但是,当我真正成为父母,开始观察孩子,并且和身边的一些有经验的父母交流后,我的想法就变得更谨慎,也更灵活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脱离孩子本身的意愿和特质。 以前我可能想的是“我希望他会什么”,现在更多的是“他喜欢什么,他擅长什么”。如果我硬是把他推到他一点兴趣都没有的班上,那不是培养兴趣,而是制造痛苦。孩子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和节奏。硬塞下去的东西,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其次,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与其报七八个半吊子、敷衍了事的班,不如精挑细选中一两个真正能让孩子受益、并且老师有水平的。我会花时间去了解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班级的整体氛围。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点燃孩子的热情,而不是扼杀。

再来,要区分“兴趣”和“任务”。 我不希望兴趣班变成学校的“第二战场”,让孩子觉得这就是又一项作业,为了完成而完成。我希望他在这些活动中是快乐的,是主动去探索的。所以,我会更关注孩子在班级里的状态,他是兴奋地分享今天的收获,还是愁眉苦脸地去上课?

而且,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报班,我还会尽量创造一些家庭式的“兴趣体验”。比如,周末带他去博物馆、科技馆,去郊外徒步,去公园写生,或者在家一起做饭、做手工。这些生活化的体验,往往比正襟危坐地坐在教室里更有趣,也更能触及到孩子内心深处。

关于时间分配和精力平衡,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天到晚被各种班塞得满满当当,他还有多少时间去玩耍、去发呆、去胡思乱想?而这些看似“无用”的时间,恰恰是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和自我探索的重要土壤。我宁愿让他在家玩玩具玩得不亦乐乎,也不想让他因为赶着去上下一个班而烦躁不安。

所以,我的策略会是:

1. 初期观察与尝试: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会以“体验”为主,报一些短期的、单次的体验课,看看他对着什么东西会眼睛发亮。
2. 倾听与尊重: 当孩子有明确表达某个兴趣时,会给予支持和引导。如果他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真的不喜欢,也会尊重他的选择,不再勉强。
3. 精选与深入: 对于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会选择高质量的课程,鼓励他深入学习,但依然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让他感到压力过大。
4. 注重平衡: 确保孩子的日程表里有足够的“留白”,让他可以自由玩耍、阅读、思考,或者只是发呆。
5. 家庭参与: 会尽量参与到孩子的兴趣活动中,比如陪他练习钢琴,和他一起绘画,或者和他讨论他学到的新东西。

总的来说,我会努力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规划者”。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节奏,而不是被我的期望绑架。所以,报不报、报多少,最终还是要看孩子怎么说,怎么做。这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重要的不是一开始冲多快,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基础教育段各校自主招生卡得非常严了,功利性的“特长”本身意义就很低。

疫情以前我儿子在学围棋,这是他自己喜欢上的。疫情以后就没上校外的兴趣班了,参加学校自己开办的木工兴趣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有了孩子之后,我脑子里像装着一个小小的“兴趣班雷达”,时不时就会“叮”地响一下。老实说,一开始,那股热情是挺足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钢琴前优雅地弹奏,或者在画板前挥洒创意,心里难免会痒痒的。总觉得,孩子嘛,就是要多接触、多尝试,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可能性,让他们有.............
  • 回答
    孩子出生后,自己带孩子这件事,说实话,我曾经想过很多很多次,也想象过各种场景。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种温馨的画面: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宝宝熟睡的小脸上,我轻轻地俯身去吻他/她;白天,一起在客厅的地毯上玩耍,咿咿呀呀的笑声回荡;夜晚,抱着哄睡,听着均匀的呼吸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一开始,我确实是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噩梦。如果我真的经历了这样的事情,被拐卖到深山,被迫生下几个孩子,然后又幸运地被解救出来,这几个孩子……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刚被解救出来的时候,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肯定会让我觉得一切都像一场荒诞的梦。那些被困的日子,被迫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
  • 回答
    这句婆婆的话,真是让人堵得慌,又生气又无奈。遇到这种时候,别急着跟婆婆硬碰硬,那往往只会让事情更糟。咱们得把这句“有本事让你自己妈妈来带吧”给拆解开,看看她话里藏着什么意思,然后咱们再好好地,有策略地回应。首先,得冷静分析一下婆婆这句话的“潜台词”: 她觉得委屈了/累了: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她可.............
  • 回答
    哈哈,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嘛!儿子/女儿这么说,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回应才能既肯定他的想法,又能让他明白得更深层一些。第一步:肯定与赞扬(先让孩子高兴起来)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然后笑着说:“哇!儿子/女儿你这么说,让爸爸好感动呀!你说得太对了!如果没你,就没有爸爸过父亲节的‘主角’了,爸爸.............
  • 回答
    这事儿,我跟老公闹了点小不愉快。结婚一年半了,女儿也挺大了,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挺舒心。前两天,我老公突然跟我提起,说谈恋爱那会儿我借他的一笔钱,问我要不要还。我当时一听,就觉得有点懵。谈恋爱那会儿,他确实借过我钱,那会儿我还刚工作没多久,他刚创业,手头紧,问我借了五千块钱,说是周转一下。我当时也没想.............
  • 回答
    2020年,我家闺女小溪,一个当年七岁的孩子,在我眼中发生了许多让我忍不住感叹“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的变化。如果非要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她对“道理”这件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年夏天,小区里有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经常会抢她的玩具。小溪之前都是直接哭.............
  • 回答
    “123都可”,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的地方,是在小区妈妈群里。当时我正为十一假期全家出游的事儿焦头烂额。老公工作忙,平时家里的事儿都是我一个人操持,包括现在这个棘手的假期安排。我们家是个典型的“三世同堂+1”模式:我和老公,两个活泼捣蛋的孩子(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幼儿园中班),再加上我退休在家的老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孩子兴冲冲地提前完成了练习,结果老师却要求全部擦掉,这换谁心里都会犯嘀咕。要说这事儿有没有必要,说实话,挺复杂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可能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统一进度,避免“掉队”: 老师布置练习,通常是有一个教学进度的。如果一部分孩子提前做完了,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确实经常被现在这些“小怪物”们的聪明劲儿弄得措手不及,感觉他们大脑升级的速度比我们的硬盘快了不止一点半点。让我觉得现在的宝宝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了千百倍的“小事”有很多,这里挑几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 对电子产品的掌握能力简直是天生自带的技能: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牙痒痒的公公语录!听到这种话,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别急,咱们好好捋一捋,怎么给这位“老人家”好好上一课。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公说这话,可能不是真的恶意攻击,但肯定透露出他对“研究生”和“家庭主妇”之间价值判断的偏差。在他那个年代,或者他的认知里,读书读到研究生,就应该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实.............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新手父母都会在脑海里反复打磨无数遍。有了孩子,就像迎接了一个全新的、需要全情投入的小生命,而家庭成员间的磨合与支持,也成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关于是让家里的老人帮忙带,还是自己带,这背后牵扯的利益、情感、观念,还有无数需要克服的挑战,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选择一:让家里的老人.............
  • 回答
    话说,有些人啊,骨子里就带着点儿“歪门邪道”,你说他们是坏人,倒也没错。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那教育方式,可就有点儿意思了。咱们别光想着什么大是大非,就从生活化的角度聊聊,看看他们是怎么把自己的那一套传给下一代的。首先,“察言观色”是基本功。 坏人嘛,混社会得会看人眼色,这套本事他们自然也要教孩子。从.............
  • 回答
    很多准父母或刚成为父母的人,脑海里都会闪过一个念头:“有了孩子,生活品质是不是就要直线下降了?” 这种想法,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容易在焦虑和疲惫中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遮蔽了所有美好景象的参天大树。但其实,这并非不可避免的宿命,更像是一种被放大的恐惧和对未知的一种习惯性防御。今天,我们就.............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多少人有了婚姻和孩子后,还能坚持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而且,答案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或者“是”或“否”。你看啊,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结婚生子之后,生活好像一下子就变了模样。他们的社交圈子可能会缩小,以前周末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得.............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者是否会选择结婚,以及婚后如何处理家庭生活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个体差异的议题,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女权主义者答案”。女权主义者会选择结婚吗?首先,要明确一点:女权主义不是反对婚姻本身,而是反对婚姻中可能存在的、基于性别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和期望。因此,女权主义者完全有可能选择结婚,.............
  • 回答
    哈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关于初学钢琴选琴的事儿,尤其你这个预算区间,选择还挺多的。而且考虑到几年后孩子可能也会学,这确实是个挺周全的考虑。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哪种更适合你和未来的小琴童。首先,咱们把市面上的钢琴类型捋一捋: 传统钢琴(包括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这就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咔咔”有回响,.............
  • 回答
    生完宝宝后,体重秤上的数字让你有些头疼?别急,这很正常!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着自己发胖的身材,心里那个急切想要变回去的念头,我太理解了!不过,想要“快速”减下来,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咱们身体刚经历了一场“大工程”,需要的是科学和耐心,而不是病急乱投医。首先,我得跟你说句实话,虽然“快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又充满温情的问题,你问得很有深度,也很实在。当收入差距明显,而又面临人生新的阶段——组建家庭、迎接孩子时,这样的想法出现,其实是很自然的。至于说“错”,我觉得倒也不是绝对的对错之分,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规划,以及你们夫妻之间如何沟通和达成共识。咱们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细聊细聊,.............
  • 回答
    最近这则关于泸州14岁女孩小雅(化名)的悲剧新闻,真的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心头。六页日记,字字句句都透着无助和绝望,她说“几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这短短一句话,却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心上。我们不禁要问,孩子的心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预防这样的悲剧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