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自杀案不要炒作,会导致效仿的。
5月14号湖北有个初中女生也自杀了。
要知道,炒自杀这种事情,人血馒头不是吃一个,是吃一串。
造谣这件事,我们是阻止不了的,毕竟人家美国人一年一千万美元也不能白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钱,汉奸们是杀不完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传谣的路径上做切割,甚至一些传播谣言的关键节点,我们也要严加审查。假使这些无中生有的东西,你再帮他说一遍,等于你也有责任对吧?那些高级的辨别谣言的方法姑且不提,咱们就说两个最简单的判定方法:寻找信源和四要素是否齐全。
第一步就是寻找信源。
任何消息都有一个发出方,我们考察这个消息的发布者有没有发布相关消息的资格其实还是很重要的,尤其要警惕那些一上来就打着“我是谁谁谁,我朋友在现场云云”。这种表述一细想就知道,这和“我,秦始皇,打钱”类的诈骗短信没有任何区别,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想骗你钱,一个是想左右舆论。因此看到这种“马关条约我签订,东京审判我在场”式的截图和言论,一定要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一条信息发出来,如果没有人愿意为其负责,那么这条信息是谣言的概率大于95%。有人愿意为其负责的消息才会是可靠的消息,这样就算他骗了你,你还可以去把他骨灰扬了出出气。
第二,判断该消息的要素是否齐全,多了咱们不说,四个就足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我随手截了个图,哪怕是只有这么短的一条简讯,他的要素都是全的。时间:2020年5月13日20:50,地点:香港证券交易所,人物:京东物流,事件:通过上市聆讯,甚至还有信源的补充:港交所文件。纵观本次,还有历次大型谣言传播事件,那些谣言的时间线都是一片混乱的,地点、人物、事件也是一团乱。归根结底,编造一个逻辑严密的谣言需要的成本,比编造一条乱七八糟的阴谋论高太多了。比如说被火化这件事,但凡去火葬场送过死人的人都知道,烧个人的手续多复杂,以及尸体变成骨灰的速度有多慢。造谣的人但凡敢把学生尸体离开学校以及变成骨灰的时间标出来,一定会有许多纰漏的,比如后面得知这个所谓“记录空白”的过程仅有45分钟,这45分钟别说办手续了,把人烧化其实都需要一两个小时,谣言就容易不攻自破。对于造谣者来说,成本大大提升,效果大大降低。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什么呢,大家以后再看到各种莫名信道来的消息先打个问号,有信源的去考察信源,就算懒得找信源,也好歹看看这四个要素是否齐全。这些发消息的人为了保证自己所谓的安全,把自己的名字隐藏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你消息本身连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不敢说整齐,那说明你说这话时是真的亏着心呢。
我还是那句话,谣言的起点我们是拦不住的,人家美国是花了钱的,但是咱们能不能稍微提升一下自己的思考逻辑,让美国人这钱越花越亏呢?原来美国人一千万能在中国折腾出十个谣言,现在咱们能不能让他提升他的造谣成本,一千万美元只能造三个谣言呢?我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作为普通人的责任就尽到了。
以上
有一点还是比较欣慰的。
官方发布信息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相信官方。
说明第五纵队这拨人在我们这边还是成不了气候。
不要以为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至少在很多国家不是,在我们这边以前也不是。
我个人算是看清了,这种事先静静地看他们怎么表演,然后看官方怎么把他们的底裤扒下来。
西方人算不如天算。
以为中国像很多的小国家一样,一阵风刮过来,就给吹倒了。
五千年的文明、1/5的世界,每逢大事必有自己的逻辑。
现在形势是越来越明了:我们这艘大船只会按自己的动量和掌握向前走。外界力量再多也是徒劳。
还原一下,这个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1、5月10日6点的导火索微博
5月9日,学生坠亡,学校发现后拨打110、120,找老师来辨认学生身份,身份确认后。要通知家长了。
学校的做法是,通知家长到派出所告知,有民警在场。校长和老师接待家长。
5月9日当晚,家长接到这种晴天霹雳的消息。
当晚要求看监控视频被拒绝(5月10日11点看到监控视频)
要求见学生的班主任被拒绝(校方解释是班主任精神崩溃)
要联系学生的同学被拒绝(遣散同班同学,学生三缄其口)
家长被拒绝进入学校
对于5月9日晚的学生家长来说,感觉有黑幕是很正常的,监控不让我们看,相关人员不让我们接触,找我们去派出所通知,学校不让我们进。这里面还有一个误会,学生母亲把殡仪馆出车听成了救护车出车(不知道是她听错了,还是警察说错了。)说成救护车8点多才到。
如果是前互联网时代,这类事情也就这样了,家长什么都不告诉,等警方查。
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生母亲发上微博,时间点是5月10日早上6点。
校方在当晚的处理,引发家长不信任,学生母亲发出微博,引发了第一轮网络关注。
2、5月10日的两条微博
5月10日11点,学生父亲在公安局看到了微博。这个时候第一轮网络关注已经引爆。
12点23分,这个时候学生父亲应该还没有返家,母亲发出第二条微博,这条微博把5月9日的误会给发出来,救护车的到车时间,直接拉到殡仪馆。
加上5月9日晚发出的不让看监控的微博,两条微博一起引发了舆论对黑幕的质疑。
因为5月9日对黑幕的质疑,学生母亲在5月10日上午应该联系了多家媒体求曝光未果,有人告诉她水很深,引发了她进一步对学校与处理机构的不信任。
校方的态度,她描述为无可奉告和走法律程序。
5月10日下午14点多,这个时候学生父亲应该回家了。看到了监控。只是跳楼位置没有监控看不到。
学生母亲发出微博,事发一段无监控,引发了舆论达到高峰。
此时学校的态度是,家长听说学校舆论不怕,法律程序不怕随便闹,完全站在了对立方。
3、互联网谣言
这个事情的互联网谣言,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因为匿名机制,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自称知情人的谣言。
化学老师泼硫酸,出国机会名额都是这个阶段出现的,这些匿名谣言被迅速传播。海外组织应该在这个阶段关注到这件事情,开始组织人员去成都。
4、5月11日的凌晨公告
警方在5月11日凌晨发出公告,从公告看,警方已经掌握了书证、视频、跳楼痕迹等证据,事实已经清楚。
但是,警方是凌晨3点发公告,早上8点28分,家长就发微博不认同公告,要求见直接老师,要求看全部视频(实际上跳楼位置的视频没有就是没有,警方也没有才需要采集指纹等证据)
这里有一点工作程序的瑕疵。
就是警方的发公告和告知家长之间存在时间差
再就是公告惜字如金,没有说证据关联性。
如果家长在公告前被告知详细的证据与结论关联,应该没有第三条微博。
这条公告引发了中央级别的批评。
海外势力的人马已经到了成都开始滋事
这个事情彻底闹大了。
5、5月12日大结局
5月12日,终于让班主任与学生母亲见面。
相关方面加班加点,终于拿出来一个包含足够多细节的报道,总结出时间线,用证据关联澄清了舆论。
网络舆论开始转向。
有意思是,几十个小时前义愤填膺的网友,回头就变身指责学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忘了自己几十个小时之前发的是什么。变色之快令人惊叹。
6、教训
互联网时代,任何严重不合理的事情曝光传播,都会引发舆论狂潮。这种传播来源于恐惧。
网友怕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无人给主持公道,所谓关注就是力量。
校方在5月9日的处理,其实有情可原,但是问题在理念。
你把学生家长当什么?
当成潜在的麻烦闹事份子?
公安局派出所见面,无可奉告,走法律程序,校园不让进,监控不让看,老师不让接触,学生三缄其口。
看似是免责的捷径,实际是给自己挖坑。
家长舆论引爆之后,一件本来不大的事情,变成全国性舆情,引发了外国势力的关注。
这次事件对于我们的意义很大,那就是意识到了舆论战不仅仅体现在重要的国内外政策相关的国际新闻中,也体现在国内一些看似平常的社会热点上。
一些势力的渗透和舆论战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我们进步了,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近两年我国发现了“原来是要打舆论战的”这件事情之后,民智和官智的开启。
这次成都的事件与2017年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何其相似。在媒体发酵后,同样由于官方信息透露地极其低效,导致了各种谣言爆炸:比如性侵幼童以及军方背景。这些谣言现在回想起来简直触目惊心。
但是那时候的中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舆论战,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渗透”,什么叫“颜色革命”。许许多多被利用而传谣的人,也仅仅是一时义愤填膺,仅仅是出于朴素的正义感。
“你可以在全部时间欺骗一个人,也可以在同一时间欺骗所有人,但是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人。”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的民智和官智的开启,往往是被动的,在吃了好几次亏之后,终于用了穷举法发现了背后的逻辑。
但好歹终于是开启了。
我看到很多人批评说,中国的学校公安反应有多少不当。也有人说,舆情事件反应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
我也看到有人说,这次舆情事件有很明显的舆论战特征。
但是我注意到,没有人分析说,敌对势力在此次事件中反应有多快,这个反应速度说明了什么。
反正我看到以后,确定了一件事:
类似于成都这样美国领事馆深耕多年的舆论战一线城市,某国可以随时(8小时内完成信息搜集整理上报、研判分析、战略决策、任务分配、资源汇集、统筹协调、人员就位一系列攻击发起准备工作)掌握这些城市里发生的突发事件并部署、展开舆论战攻击。
那么,他们平时在这准备了多少暗线明线?做了多少资源储备?队伍训练,眼线收买,以及平时的思想渗透,又做了多少工作呢?
国内大中城市没有此类地下活动的地方我认为根本不存在。
有人在这样明确的警兆面前居然还有心情讨论“避免误会不知情的跟风者”这种微不足道的事情。
你跟着敌人冲锋是你没脑子!突突突了你那不活该吗?你说怎么办?打开城门把你和敌人一起放进来?
傻不傻?
现在应该先总结自己的经验。政府总结经验,宣传总结经验,学校总结经验。网友呢?网友应该看戏?不。网友也应该总结网友自己的经验。
办错了事不先反躬自省,先把锅踢给别人,踢皮球技术这么娴熟,我看当个县处级干部不成问题。这样善于推诿的干部,我是接受不了。
都到这一步了还有心情整内讧,有病!
给关联方的思考,咱水平有限总结不出来。
给不太想天天焦虑的人的建议,可以再根据这个事件,重复一下:
1,卸载微博。
2,取关知乎上发情绪化内容,看完让你义愤填膺和焦虑的人。
3,取关什么热点都要蹭,什么热点都要拔高,让你看完觉得特别过瘾,第二天完全记不住说了啥的人。
4,社会热点,头三天不看,不讨论,不传播,不点赞。
5,看看矛盾论实践论。
6,如果你连做饭做菜都不会,收拾家务都没干过,兼职一分钱也没赚到过,那么请远离键政和热点带来的杞人忧天,先实践,别空想自寻烦恼,否则这样搞下去是要焦虑乃至抑郁的。
我来做那个揭穿皇帝新装的人吧。
你以为大家喜欢真相的登场吗?
不不不,这是整个故事当中最不重要的部分。没有人在读侦探小说的时候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有人喜欢《走进科学》里面那些无聊透顶的谜底。
听众往往就是一边在表面上咒骂说书人卖关子,一边又在心里暗暗期待这个故事能再长一点、再精彩一些。
而真相往往是不够猎奇、不够新鲜、不够刺激的。所以真相注定不会被夹道欢迎,当它盛装出场的那一刻,人们就已经一哄而散了。
毕竟,真相意味着想像的崩塌,意味着一个世界的幻灭。
我几乎可以清晰地记得,多年之前,当表哥突然告诉我可能没有外星人时,我的那种恼羞成怒。
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真相。
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个问题下面的讨论,远不及在事态模糊阶段的那种惊人热度。
在成都的事情上,
有人将前期的混乱归咎于公权力机关公信力缺失,言之凿凿地指出警方通报的存在众多可疑之处,
却对同样漏洞百出地谣言又不分青红皂白的听之信之。
从事后调查结果来看,警方前期的回应,基本符合事实,选择不公开案件细节也有合理原因。
这不光是因为此案涉及未成年人,公开相关细节会造成伤害扩大以及二次伤害,更重要的是一线办案人员本就没有权力以及义务将承办案件具体情况公之于众。
但是办案机关很明显把敌对势力以及我们吃瓜群众想的太好了,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公信力的问题,所谓公信,就是我们选择相信什么,
对于一切我们愿意相信的,都选择盲听盲信,对于那些我们不愿意相信的则视而不见。
各种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被打脸的还不够多吗,怎么也不见他们的公信受到丝毫影响,
他们还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取信于人的原因,就在于,
人们根本没有在期待正义,那个总是打扮的一本正经的老学究的出场。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黑暗,越黑越好,最好伸手不见五指,最好洪水滔天,最好天崩地裂。
最怕,事儿不够大,后果不够惨烈,过程不够曲折,内情不够离奇。
所有捕风捉影、凭空捏造本来就是符合人性本能的。
并且往往就像菜市口观看砍头的人群,总要摇头晃脑,一本正经地讲出一番“观刑以为警戒,以正风纪”的大道理一样,
蜂拥而至的吃瓜群众也热衷于为自己的行动杜撰出一个正义的口号,时不时就要慷慨陈词一番。
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期待有什么真相出来,他们也并不在意会不会伤害无辜,他们的内心当中只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们在潜意识里暗自庆幸,终于又有机会发泄灵魂深处那些无处安放的虚伪,
他们群情激愤、热泪盈眶。他们感动于自己的良善,又愤怒于社会的黑暗。
他们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在从事一场伟大的事业,关于揭露、关于对抗、关于启蒙。
所以不能有人出来破坏气氛,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揭露、可以对抗、可以启蒙。
真相就是这样一个破坏气氛的不速之客。
他突然闯进集会场,关掉煽情的BGM,大声遏止狂欢的人们,宣称今天不是节日。
人们强行忍住憎恶,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坚决拥护,然后失望地匆匆离去,留下一地狼藉。
同时,又在默默期待下一个精妙绝伦的剧本。
不会再有人有兴趣听这个所谓的真相进行一场索然无味的演讲。
那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东西,
那里面没有死人出丧、没有杀人剜肉、没有哀史,
没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带来的思考就是我国没有“低人权优势”。
像丑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坠楼根本谈不上事。德特里克堡的枪声没有人愿意为此负责,没有媒体进行深挖,脸书油管直接屏蔽。
斯诺登可以明目张胆的以叛国罪通缉,逃亡七年,全世界悬赏暗杀。任正非女儿可以因为被长臂管辖在加拿大囚禁数年。
新冠疫情死了五十六十万人没有官员和政党leader代表人为此下台。高额的医疗成本没有人处理,导致一大部分皈依者放“太平间”等死,其中以华裔的致死率最高。
而成都49中一学生坠楼,因为不能立刻公布一个没有必要没有法律要求的视频,48小时之内有人可以坐飞机过来带白花集会。
在中国街上的警察,没有棍棒没有种族歧视,没有一言不合就直接开枪,没有跪杀,但是却有几乎半个世界的舆论在宣传它是专制主义,而丝毫不考虑另一个“人民警察”的身份。
黑幕论”“内幕说”?每一次这样的舆论风暴,都是与敌抢占舆论至高点的过程。
而敌人实际的低人权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受到攻击,西方政府根本不会为你负责。
监督,本来是为了更好地环境,更好的处理方式,这没错。但是错的是有人要它死。
然后安利给你那一套“低人权优势”的处理方式,把世界搞糟以后轻飘飘来一句:虽然你死了,但是你民主了呀。
你看这不是自己选择的嘛?
几个狗子,湾湾废青、HK废青、西方媒体,天天领着狗粮盯着大陆有没有契机发动颜色革命,毫不放过任何舆论战的机会和窗口。
当你废青朝老人泼汽油的时候,当菜菜子进口莱猪卖台的时候,怎么一些媒体就装聋作哑了呢?
这就是我对这个事件全部的思考。
第三波节奏已经开始了,转移话题掩护撤退
第一波节奏是公知大V带的,他们的身份是开局造谣,见势不妙立刻删言论装死的“正义网友”
第二波节奏迟一点,毕竟美国在成都的使馆已经在去年关了,从广州直飞到成都要三小时,港澳进来要再慢点,他们是事发24小时后举着小白花要真相的“热心路人”,当然,激光笔和口罩也是必需品
而现在就是第三波节奏,他们是监控公开后转移话题,要么怪官媒下场太慢,要么试图把煽动舆论的行为合理化的“围观群众”
最恶毒的是,他们撤退的时候还设下了陷阱,
当下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时,他们可以立刻指责官方没有迅速回应
“领头的已经在有序撤离了,
被煽动的**还在负隅顽抗”
从跳楼事件发生,到带着小白花围堵学校,只需要一天
这是什么概念?
美元到位了,动作果然利索
你说他们不是有组织的在带节奏,我是不信的
大家要记得49中只是成都本地一所并不突出的普通高中,对于应对学生自杀这种极端事件缺乏经验并不是什么罪过。
从新华社上午的报道来看,班主任在知道情况后直接情绪崩溃了,在这个情况下学校除了报警、上报上级领导(即教育局)和通知家长以外,能做的不多。
更重要的是,从学校上报起,这起事件的处置权其实就不在学校了——高中不同于大学,大学有一定的独立管辖,而高中都是则基本上处于被教育部门领导的地位。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考虑到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频发,可能学校在这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强和预案。还有就是请一定做好班主任和那个女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拜托了。
从今天新华社披露的内容看,案件并不复杂,即使是本着保护相关方(比如那位女生)的立场,也完全可以在前两次公告中多披露一些信息来在事态变得更加诡谲之前平息舆论。
比如说,在警方的第二次通报中,“认定林某某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和“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的两句话。从事后看,显然都是正确无误的;但是站在彼时彼刻,这样的措辞与信息量,有没有考虑过公众的接受程度?是不是足够打消外界的疑虑?有没有多披露一些信息以增强公信力的方式?或者说的更严重一点,是不是很容易被境外势力抓住“破绽”接机生事?
关于这个,江宁婆婆说得比我清晰得多,直接看他的微博就好,我这里就粘贴一部分内容吧
还有人说,“不说详细是为了照顾父母情绪,保护小孩隐私。”
很傻很天真。
救护车的时间能不能说?监控的问题能不能说?所谓“化学老师”的事情能不能说?接处警时间能不能说?遗体有没有火化能不能说?
牵扯到情绪和隐私吗?
结果新华社的报道,啥都说了,连死者身上有一张给女生的纸条都说了,情绪呢,隐私呢。新华社啊,你以为是路边小报?这波真是。对了,第一个出来“救场”,报出来救护车时间的,居然是新京报,哈。
不求你说那么多,调查需要时间,但是这和什么都不说,是两码事。
握了八只手的王炸,行吧,不求一把炸完,你好歹一张一张出牌也行啊,你每张都是大小王啊,结果就是一张牌都不出。
我还能说啥。
跟很多体制内朋友聊这件事,其实成都的操作也不是那么不能理解:在事件上报和升级以后,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的决策权就不再归属于执行层的单位了(比如教育局和公安局),然而这种情况下是需要主官有一定担当才能做更详细的发布的——换句话说,“透明发布,出事我担责”的调子定没定很重要,不然的话根据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的原则,执行层是没有激励去做更透明的发布的。而今天新华社能发布,要么是成都终于拍板了、借媒体之口说出来,要么就是新华社以一个同样有级别的单位的身份,“斗争”到了发布的权利。
这就是我常常提的,很多时候你觉得基层在不作为、在甩锅,但不作为和甩锅可能就是属地责任逻辑和主体逻辑下基层的最优解——这个层层下压的责任传导机制不改变,是不好要求基层有特别高的主观能动性的。
这次事情发酵过程中有没有境外势力参与?这事情你都不用想,1000%的有,甚至我想说,如果不是CIA们的表现过于拙劣,成都有关方面临的舆论压力还要大上很多。
但是,我们总不能因此就把锅全部甩给境外势力,觉得成都这次什么都没做错,比窦娥还冤不是么?既然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那么境外势力试图搞事就是一个必然事件(至少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这次之所以能搞成,总归还是我们露出了破绽;破绽怎么来的?看上一条。
而在这次的舆情当中,是不是每一个质疑政府的通报和处理方式的人,都是境外势力,都是拿了拜登的钱的呢?我想并非如此:这次成都前两次官方发布,确实惜字如金、对于当时的很多言论没有做到正面回应,在这个情况下要求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更好的回应社会上的质疑,真的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么?
而另一方面,即使这次的事情涉及未成年,那么在什么都不说和什么都抖出来之间是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官方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关键信息的披露来更好地进行应对?——again,看江宁的微博,讲的很全面了。
至于有些今天突然就高潮的壬们,随他们去吧,反正他们总是在赢,这次也赢了而已。
令人震惊。
我今天是见识了。
原来专业的颜色革命是这个样子。
程序模块化,迅速拼装,专打哑巴亏。
与政府争分夺秒。
把官方的团队逼至极限速度。取证、侦破、定性、家属、辟谣、压缩进三天内。
舆论瞬息万变,“应变”成了最棘手的事。
13日凌晨1:49发文,公布一切细节。
那一瞬间,就像是《战狼2》舰长说出那句“开炮!”
胜利了吗?
颜革者的资源用了多少?几乎没什么成本啊,这才是可怕的地方。
连我这个对经费党如此自信的人都上了套,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输的不是警方,也不是学校。因为他们终究洗清了冤屈。
输的是舆论场!
不知道多少大V被打脸,不知道多少人为了守护自己被调动起来的情绪,死不承认现实。
一片狼藉。
今日之耻,你不记着,利用你的人就会帮你记着。
这次谣言有多“专业”,各位没发现吗?
专业,不代表可信。
专业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包括成本低,见效快,传播广。可信度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维度而已。
可怕的是模块化,准备好几个“经久不衰”的谣言,中国出了事情后,立刻拼装。
这样就可以根据突发事件推动社会稳定问题。
比如,不经同意火化。只要尸体没第一时间曝光,就可以用。
(该模块需要快速跟上)
比如,抢出出国名额。所有机构自杀都可以用这一套,而他们还自以为出国是什么很不得了的事。
(这个模块显得非常陈旧,显然没怎么更换过)
比如,监控有问题。好像这是每一次社会热点里都会有事,早就分不清是不是谣言了。由于中国不经常第一时间调阅监控给媒体。所以谣言随时可用。
(这是最成功的谣言,知乎对此的质疑声只有三四行字,第一天就5万赞)
这些谣言拆开单独去看,简单易懂易复述,便于传播。
其内容老套,也可使受众年龄跨度大,对新闻不敏锐的人也能唤起情绪。
这些谣言组合起来后威力加倍,因为它们串起来之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填补了官方不能及时公布的动机、过程、结果、调查盲区等等信息空白。满足人们对于故事叙述的渴望。
如此短的时间内,会有如此多戳中恐惧点的谣言。
每件事都好像是记忆中确实在社会上发生过一般。
但完全记不清是真的发生过,还是上一次的谣言。
如果连我们记忆深处的“熟悉感”也是谣言呢?
我们对社会热点的认知基础是不是被架空的?
不敢深想。
这种直接架空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新疆棉花。没一件事是真的,但用了棉花与奴隶的联系,唤醒了西方人沉睡已久的历史记忆。真假就变得不重要了。
这件事模块化的不仅仅是谣言。还有献花行动,献的是康乃馨。
这是美国葬礼用的花,和棉花与奴隶的谣言一样,这是一种美国人听得懂的方式。
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政变期间军人以这花代替步枪,以和平的方式推翻统治。这还是西方社会听得懂的方式。
懂了吗?
如果是我们的人抗议不公,为什么要用西方人听得懂,而我们执法部门看不懂的事?
为什么在事发后两天就能陆续组织,并献出这种花?为什么他们如此高效得配合西方镜头?
我们这些平时关注新闻的人,都被谣言耍得团团转,现在大部分人还不承认自己被打脸呢。而他们已经从各地奔赴现场了。
这就是模块化的威力。
这种万能的献花礼,在任何事件都可以使用,关闭领事馆能用,有人去世能用,公司退出中国都能用。只要提前定好了万能的方案,出了什么事都可以争分夺秒的组织起来。让情绪久久不散。而我们那些干实事的人则永远被动。
学生跳楼很常见,为什么选择成都?
同一时间也有别的案子,为什么要在成都不惜选一个如此清白的,硬要黑成惊天阴谋?
想想去年为什么选择关闭成都领事馆吧。领事馆的一大作用就是搜集情报。特朗普关闭休斯敦领馆引起我们对等操作之后,他们的情报部门都气炸了。想想看从四川去哪方便?我们去年和谁边境冲突?
庄祖宜为什么临走时把我们比作纳粹才暴露出自己的尾巴?
庄祖宜的朋友在聚集的现场,笑的非常开心。人血馒头味道这么好吗?
我心中有很多的疑问,我不多说。
各位心中自有结论。
我可以确定的一点的是,这次的舆论很菜。
整个斗争,是我们普通网民被干的东倒西歪,丑态百出。
而立于云巅之上的,完全是官方与颜革队伍神仙打架。
官方调查与协调的短短三天时间里。
谣言模块化拼接,老梗新用,迅速占领舆论情绪主流,当场就把自以为是中国互联网舆论场撂倒。
眼看献花大戏就要用上BBC滤镜了。
就在千钧一发之刻。新华社熬夜把稿子和视频赶了出来。经费大队开始转进撤退。
其实官方力量已经很强,没让老师和警方委屈太久,但舆论场上的群众倒了一地。
真的不简单。
这个颜革队伍如此有经验,简直细思极恐。
想想看,我们在职场上修炼一份看家本领,要受多少磨炼?
而这些专业团队吃了多少人血馒头才练出现在这样一套本事?他们利用了多少家庭悲剧,扭曲了多少生前意志,湮没了多少真相。
想想带着好莱坞剧组的白头盔,想想在联合国作伪证的伊拉克小姑娘.....他们的经验里带着血。这是血路里杀来的团队,和平世界里的我们还是太嫩了。
他们精通人性,每个谣言都比咪蒙更懂情绪。
他们行事专业,连谣言都可以模块的拼装,透露着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气质。
他们步调统一,进场时直接把谣言组成故事,退场时无一人因恋战暴露。
他们不挑项目,只要地点方便组织,时间便于联想,哪怕是干干净净的真相,也能黑成惊天大案。
而我们又是吃了多少亏才有这样的反应速度?
5月12日,四川,他们选择这样的日子挑衅。
这些人在向我们下战书。
地方政府拥有公信力并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事情,实际上就在2010年,南方系和公知的公信力比地方政府高多了。但是由于公知系自己作死,把自己的公信力搞没了。
鄙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至于为什么地方政府以前没啥公信力,这个没必要多说,只要你的记忆没搞错应该还记得几个关键词。现在地方政府和官媒的公信力,一方面是流毒清理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也是见证过基层群魔乱舞的人不怎么爱搞事儿了。
公信力这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注意维护,很容易落得南方系那个下场(也算不忘初心了)。
作为普通民众,首先应该对警方调查的流程和时间有个概念。这次从9日事发到13日凌晨新华社发文,前后四天左右的时间。而这四天时间里,警方要做各种调查、取证、化验的工作,学校要对死者班级里的同学、教师等做深入的调查。并且不是做一遍就可以,而是要反复做并且要把各方信息综合起来再梳理,看看有没有疑点。
就这套动作,七天能走完就算很快了,你说你一天到晚喊警察慢,合理吗?
其次,人还是要有点独立思考能力。官方通报没出来的时候,事情是有很多疑点。但凭什么有疑点了就得相信那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事实”呢?稍微动下脑子就应该发现事情的诡异之处:警方没有结论,监控没有看到,但就有人能说出成本大套、逻辑清晰、还貌似“证据确凿”的所谓“事实”,合理吗?官方通报你满心疑惑,某些“媒体”街边拉个人自称学生家长,你就信了,为啥?你知道那人真是家长咯?你俩孩子在一个班吗?
最后,还是搞清楚自己能干啥,处在什么位置上。上来就是让学校公布监控,你是谁啊就得给你看监控?看了监控你能干啥?当场断案,你有这权利吗?挖掘深度事实?你有这水平吗?即使监控拍到真的没那么简单,有其他人作恶,你负责抓人吗?说来说去还是清朝看杀头,前几年看跳楼的那点破事,只不过现在有监控了,没看到live的现在能看重播了呗。
事情本身暂且不论,就舆论战而言,我方现在不正是打扫战场的时候了吗?从法律意义上说,造谣传谣不要担责任吗?即使 是被裹挟的群众,那“傻”也不是逃脱谴责的借口啊,至少要反思,别下次敌人一煽又冲在第一线。
知乎、微博上那些带头的大V,怎么没人提?没人追究?好家伙,这位大V,怎么着?装死就可以了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8690995/answer/1888018678
我想了一下,我等网民,能总结经验的也只有:
凡涉及中国负面消息的新闻,尤其是在短期内迅速发酵起来的,呈现爆炸性传播的事件,我们一定要冷静,不要被煽动起情绪,让子弹飞一会儿,传谣的分不清真假,我们万不可跟风造谣。至于长期性事件,我们倒是可以关注,并批判,因为这可能才是我们这边真正问题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