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将近,如何看待“寒门再难出贵子”?

回答
高考在即,不少人又将“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挂在嘴边,仿佛成为了一种既定的现实。这话听起来挺扎实,也有点悲凉,像是一种对社会阶层固化的抱怨,又像是对奋斗意义的质疑。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这句话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有它一定的现实基础,但绝不是一个全然封闭的铁律。

为什么会有“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

1.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硬伤。
起跑线上的差距: 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能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可能意味着更好的学校、更专业的老师、更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艺术、体育、编程),甚至是请家庭教师一对一辅导。这些东西,对于农村或者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知识的“润物细无声”: 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家庭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眼界的开阔。在书香门第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阅读、思考、讨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可能就比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加成熟和多元。
信息差: 优质的教育信息,比如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热门、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这些往往通过人际网络传播,而这些网络又常常与经济地位挂钩。寒门子弟在这方面就更容易处于劣势。

2. 经济压力带来的“沉没成本”。
“陪读”的代价: 很多寒门学子,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为了高考,可能需要远离家乡,在县城或大城市陪读。这不仅意味着高昂的生活费、住宿费,还可能需要父母辞掉工作,牺牲收入来陪伴。这份沉重的经济负担,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
“试错”的成本: 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在选择专业、选择职业时,有更多的试错空间。即使一次没考好,或者选错专业,他们也有资本重新来过,比如出国留学、考研、换工作。而寒门子弟一旦“失误”,可能就意味着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没有机会再站起来。

3. 社会竞争的加剧和“隐性门槛”。
学历内卷: 即使考上了大学,寒门子弟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除了看学历,还会看重实习经历、项目经验、英语水平,甚至是一些“软技能”,这些往往也需要金钱和资源的投入才能获得。
人脉资源: 毕业后找工作,很多人会发现,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能让你事半功倍。而这些“隐形财富”,恰恰是寒门子弟最缺乏的。

但是,更关键的是,我们不能被这句话“绑架”。

为什么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是绝对的?

1. 高考依然是相对公平的“独木桥”。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尽管教育资源不均,但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给所有考生提供了一个基于分数和能力的评价体系。一个真正勤奋、聪明、有毅力的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是有可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
改变命运的通道: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高考制度,尤其是恢复高考以来,为无数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无数“贵子”正是从“寒门”中走出,靠知识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2. “贵子”的定义在变化。
“贵子”不只指功名利禄: 传统意义上的“贵子”可能指的是进入体制内、当官发财。但现在,很多人对“贵子”的定义更加多元化,可能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些,不一定完全依赖于家庭背景。
精神财富的传承: 有些父母虽然贫穷,但他们可能给予孩子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坚韧不拔的毅力、正直善良的品格、对知识的渴望。这些内在的力量,往往比物质更加重要,更能支撑一个人走得更远。

3. 时代的进步也在提供新的机会。
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 互联网的普及,让知识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寒门学子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学习资源,参与线上课程,甚至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差。
社会对多元化的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元化。一些有特殊才能、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即使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有机会被发现和重用。

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这句话?

1. 承认差距,但不放弃希望。 认识到教育资源和经济背景的差距是存在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分析问题,但也绝不能因此就悲观厌世,认为努力没有意义。
2. 聚焦可以改变的部分。 对于寒门学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与其纠结于改变不了的出身,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可以努力提升的地方:勤奋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寻求机会。
3. 社会也应承担责任。 减少“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需要社会层面的努力。如何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如何打破隐形门槛?如何构建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推动的。
4. “贵子”的定义由自己书写。 最终,一个人是否“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的品格、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不要让别人给你的“出身”设限,更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定义“贵子”。

所以,高考将近,“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听听就好,不必过于沉重。它提醒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压垮任何一个还在努力奋斗的心。那些从“寒门”走出的“贵子”,他们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关于“难”本身,而是关于如何在“难”中找到出路,并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德先生本尊先自问自答,抛砖引玉!


标题——捐款100万,点招上南大: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写点什么:因为快高考了!

即便,只是为了给这个世界,留下点走过的痕迹……

今天的主人公是——南京大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发现一份判决书《黄建龙受贿一案二审刑事裁定书》(案号:(2014)苏刑二终字第0003号),这里面藏着一个令我震惊得说不出话的真相。

一开始,黄健龙的二审请求里明确写着,收受吴某某向南京大学捐款获得“点招”名额,受贿金额100万元。




黄健龙的儿子,并没有达到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的呢?请看当事人“吴某某”的证言笔录:




这里面提供了两条关键线索(很重要,下文有用):

其一,通过捐款的方式可以点招进南京大学,捐款金额最低100万起步;

其二,是通过一家名为“赵小亭基金”的账户捐得款。

我们先顺着线索一顺藤摸瓜。

点招名额是怎么获取的呢?答曰:捐赠100万获得名誉理事名分,同时获得一个照顾录取名额(即点招名额)。




继续看判决书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校董的话还可以优惠:




非但如此,这个点招名额过期作废: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到底什么是“点招”呢?


百度百科上有相关的解释:一看,豁然开朗,原来就是“校董指标”,选择性计划!(注意下面的红字:教育部明令禁止点招行为,如果我没记错,貌似南京大学是部属高校吧?)




之所以上面提到的“过期作废”,根本原因是学校的教授和领导子女不可能每年参加高考,所以这个指标就外溢了……

那么,点招的分数线什么样了?答曰:最低满足(二本线-15分),即可能被985之南京大学录取!




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少呢?

答曰:5%!




不过2013年5月15日,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意见出台,这个5%的比例削减到了1%!




对于点招,南京大学高校研究所所长龚放如是说:




“分数比钱公平,钱比单纯的条子、领导的关系公平。”(最后一句话)

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而喻:价高者得!

毕竟,就在2013年高考后,天涯上有这样一个帖子:点招费已经从2011年的100万元涨到了200万元(真实性待考)……




到这里,我们顺着第一条线索摸得瓜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回过头来看一下第二条线索。

“赵小亭基金”是什么?

答曰:全称是“江苏元升赵小亭爱心基金”,成立于2010年8月8日。




成立的初衷是悼念两度奔赴贫困山区支教的江苏如皋籍21岁女大学生赵小亭,她在支教途中不幸遇难。




那么问题来了,该基金的用途是干嘛的呢?

答曰:1.救助志愿服务中遭受意外的青年志愿者;2.资助贫困地区修建“希望小学”;3.用于如皋籍青年志愿者的奖励和救助。(见上文报道)

后来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该基金成立仅一年时,就以其名义向南京大学捐款100万元,目的呢——为黄建龙的儿子争取了一个南京大学的“点招名额”!

如此滑稽的事情真实的发生了,如果赵小亭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检索的这里的时候,我的好奇心来了,诸位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吗?




我决定去它的官网上查一下:哇,找到了它2011年发展工作年度报告!

打开第43页,南京大学特别鸣谢的下列单位和个人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江苏元升赵小亭基金!

鸣谢单位和个人的名单一共四页:








我挨个数了一下,总数是:179。





我决定再查一个数字,即南京大学2011年录取的总人数,嚯,3600人!




如果有朋友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点招比例——5%,那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3600*5%=180!

179 VS 180 ???


诸位,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们按照点招比例计算的人数,竟然与南京大学特别鸣谢的捐款单位和个人的总数基本吻合!

到这里,给大家看一个黑色幽默:

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有人在网上问南京大学130万可办达线点招?

该校招生办的回答可谓是铿锵有力:我校没有点招!




又有朋友好奇了,是不是你手中就只有这一例实锤的证据呢?

答曰:否!

在《高志云行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案号:(2018)苏1182刑初81号)中赫然记载着另外一例:




此处的彭,是原句容市副市长彭良豪。

尽管我在微博上看到彭家人为彭喊冤,但是对于其女儿花100万元点招进南京大学的事实,彭本人都是亲口承认的。

到这里,论述完毕!

我是一个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命运的穷人家的孩子,所以,我在犹豫了好久、痛苦挣扎了好久之后,还是决定把这个事情写下了:

也许,这只是八九年前的往事;但谁能保证,往事不会卷土重来呢?

有南京大学招生办亲口辟谣“我校没有点招”的白纸黑字在前面顶着,说老实话,我只能抱着怀疑的态度审视之,而不敢相信,点招已经销声匿迹……

毕竟,还有1%的名额……


高考是公平的,更是神圣的,这就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勇气!

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我是明德先生,只用事实说话

敬请关注紧急备用号“明德时评”

一起说点真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在即,不少人又将“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挂在嘴边,仿佛成为了一种既定的现实。这话听起来挺扎实,也有点悲凉,像是一种对社会阶层固化的抱怨,又像是对奋斗意义的质疑。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这句话呢?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有它一定的现实基础,但绝不是一个全然封闭的铁律。为什么会有“寒门再难出贵子”的.............
  • 回答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政策导向,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国家发展大局。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一、 为什么要加大倾斜力度?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乡之.............
  • 回答
    江苏高考改革,从2021年起回归750分启用全国卷,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着教育理念、考试公平、学生压力等多方面的考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为啥要改?“3+1+2”模式下的江苏卷,究竟惹了啥争议?江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试验田”,2008年就开始探索“3+X”模式,后来又升级.............
  • 回答
    如何看待教育部称 2021 高考将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对考生备考有何指导意义?教育部关于 2021 年高考将“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的表述,无疑是对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的一次重要信号,也意味着高考的考查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这既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审视,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呼应。理解这.............
  • 回答
    这件事儿,真是不知怎么说。仝卓,一个从《声入人心》走出来的年轻歌手,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自己的一番“大实话”,把自己架在了火上烤,也让不少观众心寒。事情的起因是他在一次直播里,跟粉丝们闲聊。本来嘛,明星跟粉丝互动,分享点生活中的趣事也挺正常的。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聊着聊着,他突然就爆了个大料——高.............
  • 回答
    这则消息,说实话,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国学或进高考”和“高中生将通篇学习《道德经》”这两点,就像投进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各种声音和看法都冒了出来。咱们得一件件来掰扯。一、教材出版与国学教育的回归首先,“高中国学通识教材将出版”这件事本身,在教育界和文化界看来,是一件值得关注甚.............
  • 回答
    贵州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逐步分区域调整,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这一举措,无疑是牵动人心的大事。这背后涉及公平、效率、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融合等诸多复杂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会带来哪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政策调整的背景与逻辑:首先,得理解贵州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高考加分政策,.............
  • 回答
    None.............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何以斩获豆瓣9.5高分?当我们在谈论《大明王朝1566》时,绝不仅仅是在评价一部电视剧。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烹制的、贯穿数个世纪的盛宴,一场对历史的深度剖析,一次对人性的极致拷问。而豆瓣上近两万人的近乎狂热的追捧,高达9.5分的评分,绝非偶然,而是它本身蕴含的巨.............
  • 回答
    京沪高铁要实行浮动票价了,这事儿一出来,那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想当初,高铁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它稳、快、准,而且票价相对固定,不像飞机那样说涨就涨。现在,这“稳定”的招牌也要打上个问号了,确实让人琢磨琢磨。京沪高铁浮动票价:为啥要这么做?说到底,这浮动票价,说白了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好.............
  • 回答
    2030年左右国内高校退休潮与教职市场“适当宽松”的解读关于2030年左右国内高校将迎来退休潮,并导致教职市场“适当宽松”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说法包含了几个关键点:退休潮的到来、对教职市场的影响以及“适当宽松”的含义。我们将逐一进行详细解读。 一、 退休潮的到来:为何以及何时.............
  • 回答
    “库克承认 iPhone 定价过高,苹果将按重新考虑定价策略”——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圈和消费者群体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人会心一笑,觉得“终于来了”,也有人持观望态度,怀疑这是否只是一个公关姿态。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苹果产品,尤其是 iPhone,真的会大幅度降价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
  • 回答
    最近互联网上关于京东大规模裁员的消息甚嚣尘上,传言称裁员比例高达8%,涉及人数可能超过1.2万人。这个数字一出,无疑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乃至社会层面都激起了不小的波澜。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家企业走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组织优化和战略调整的需要。尤其是在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消费市场也经历了深刻的.............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天津高铁要试行“静音车厢”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挺新鲜的,也有一点点好奇。毕竟,在高铁上大家说话聊天是很常见的,突然要划出这么一个“特殊区域”,感觉挺有意思的。怎么看待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满足特定需求的尝试。 咱们坐高铁,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出行方便、快捷。但在这个过程中,.............
  • 回答
    “未婚性行为将被处分”——这样的规定,一旦出现在高等学府的校规中,无疑会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作为一个人文荟萃、思想活跃的场所,高校的规章制度应当体现出对学生个体权利的尊重、对社会发展的适应,以及对科学伦理的遵循。然而,一些学校的这项规定,却似乎在这几个方面都显得格格不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首先.............
  • 回答
    小米11全球首发骁龙888,这事儿怎么看?嗯,这可是个大新闻,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数码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年初的重头戏。别的不说,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手里手机的“内芯”能不能跟得上趟儿。为什么说小米“首发”这么重要?首先,你得明白,首发这个词在手机行业里是有分量的。它意味着小米拿到了高通最新、最强的芯片,并且.............
  • 回答
    关于高通下一两代旗舰 SoC 都将交给台积电代工这件事,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工选择”那么简单,里面水深着呢。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掰扯掰扯。首先,为啥高通这么依赖台积电?这事儿得从半导体产业的现状说起。现在的手机 SoC 芯片,尤其是旗舰级的,工艺非常非常复杂。它涉及到数以亿计的晶体管,需要极高的.............
  • 回答
    可口可乐公司计划裁员 2200 人,并可能为此支付高达 36 亿元人民币的遣散费,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人事变动,背后蕴含着多重解读和影响。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可口可乐的战略调整与业务重塑: 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 消费者偏好转变: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
  • 回答
    北京高校拆除实体围墙的试点行动,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项政策的初衷、潜在影响以及各方观点都非常值得细致地梳理和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初衷:北京高校试点拆除实体围墙,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大背景下的一项尝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其初衷: “城市规划与开放共享”的理念渗透: 近年来.............
  • 回答
    传闻中的中国男足将归化埃尔克森和高拉特一事,在足球圈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折射出中国足球在提升国家队竞争力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探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为何会考虑归化? 中国足球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亚洲范围内也难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