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 Jordan Peterson 公开反对「中性人称谓」事件?

回答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对“中性人称代词”(genderneutral pronouns)的公开反对,可以说是在2016年底到2017年初引发了一场相当大的争议,并且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将它放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和个人权利的语境下来审视。

事件的起因和彼得森的立场:

事情的导火索源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颁布的一项名为《禁止性别和性别认同歧视法案》(Bill C16)。该法案将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列为受保护的特征,这意味着在公共场合使用不恰当的称谓,例如故意拒绝使用某人偏好的代词,可能会被视为歧视行为。

乔丹·彼得森认为,这项法案强迫人们使用他们不认同的语言,即政府强制推行某些政治正确的词汇。他尤其反对的是使用“they”作为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以及他所说的“新造词”(neopronouns),这些词汇是为那些不认同二元性别划分(男性/女性)的人们设计的。

彼得森的核心论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言论自由与强制语言: 他认为《禁止性别和性别认同歧视法案》侵犯了言论自由。他坚信,他有权不使用他认为不准确或违背他个人信念的词语。他认为,政府不应该强制规定人们如何说话,特别是当这些词汇涉及到复杂的哲学和语言学问题时。
语言的演变与政治操纵: 彼得森认为,语言的演变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由政治力量或意识形态驱动的。他担心,强制使用特定代词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过度”,是试图通过语言来重塑社会和个人的思想。
对“性别认同”概念的质疑: 虽然彼得森并非完全否认跨性别者的存在,但他对“性别认同”作为一个独立于生物性别的概念的定义和推广持谨慎甚至怀疑态度。他认为,将性别认同置于生理性别之上,可能会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和哲学上的困扰。
“他们”代词的逻辑问题: 彼得森公开表示,他认为“they”作为单数代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并且会引发混淆。他认为,我们应该坚持传统的、基于生物性别的代词使用。

事件的影响和引发的讨论:

彼得森的公开反对,加上他随后在各种媒体平台(包括YouTube)上的大量演讲和访谈,迅速将这场辩论推向了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关于语言的问题,更深层次地触及了:

社会公正与权利: 跨性别者和性别多元化倡导者认为,使用正确的代词是尊重和承认跨性别者身份的基本要求,是争取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关键一步。他们认为彼得森的言论是在煽动对跨性别者的歧视和敌意。
学术自由与大学责任: 一方面,支持彼得森的人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可以自由探索各种思想和观点的场所,包括那些不受欢迎的观点。他们认为,彼得森作为一名学者,有权发表自己的学术和哲学见解,即使这些见解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大学作为公共机构,有责任确保所有学生都感到安全和被尊重,彼得森的言论可能对跨性别学生造成伤害,大学有责任对此进行管理。
语言的权力与政治: 这场辩论凸显了语言在社会构建中的巨大力量。词语的选择不仅仅是沟通工具,也承载着价值观、身份认同和权力关系。关于是否应该强制使用某些代词,反映了关于谁有权定义“正常”和“正确”的更广泛的社会斗争。
“政治正确”的边界: 彼得森的立场被许多人视为对“政治正确”文化的反击。这场辩论也促使人们思考,“政治正确”的界限在哪里?它是在保护弱势群体,还是在限制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不同视角的解读:

支持彼得森的观点:
捍卫言论自由: 他们认为,政府不应干涉个人的语言使用,强制使用特定代词是对自由思想的压制。
关注语言的清晰度: 他们相信,混乱的语言使用会带来沟通上的困难和逻辑上的问题。
警惕意识形态渗透: 他们担心,这种对语言的改革是更广泛的社会工程的一部分,旨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
对“性别认同”的保守立场: 部分人对超出二元性别的性别理解持传统看法,认为这挑战了既有的社会秩序。

反对彼得森的观点(支持中性人称代词):
尊重个人身份: 他们认为,使用他人偏好的代词是表达尊重和承认其身份的基本行为,这是人权的一部分。
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的: 语言一直在发展,适应社会变化是正常的。将“they”作为单数代词使用已经存在,并且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发展出的合理用法。
彼得森的言论造成伤害: 他们的核心关切是,彼得森的言论和立场,以及他吸引的大量追随者,对跨性别者社群造成了心理伤害、歧视和威胁。
彼得森的学术权威被滥用: 一些人认为,彼得森利用其作为心理学教授的身份,传播其个人政治和意识形态观点,而这些观点并非基于充分的科学证据,甚至具有误导性。
“they”并非新造词: “they”作为单数代词在英语中早已有之,并非彼得森所说的“新造词”。

总结:

乔丹·彼得森反对“中性人称代词”的事件,绝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语言的争论。它触及了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个人权利、社会公正、身份认同以及语言的政治性等多个复杂层面。彼得森的立场,尽管在学术和哲学层面引发了深度的讨论,但其公开和强硬的态度,特别是对跨性别者群体的潜在影响,也招致了强烈的批评。

这场辩论的持续发酵,也暴露了现代社会在接受和适应多元化身份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支持者而言,彼得森是捍卫常识和自由的勇士;而对于批评者,他则是加剧社会分裂、阻碍平等进程的阻碍者。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视角,认识到其中涉及的各种复杂论点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顾事件过程


9月27日Peterson教授针对同事接受学校HR部门的避免歧视培训的硬性安排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上传了名为“Professor against political correctness: Part I: Fear and the Law”的视频。视频中Peterson批判了“政治正确”及其给法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达对于今年5月加拿大政府提出的C-16议案的不满。

视频在网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12日 对于Peterson观点意见相左的两派学生和Peterson教授本人聚集在SS门口对于本次事件展开对峙与辩论,但局面快速失去控制,一些与事件无关的集体和组织参与闹事,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演化成街头斗殴的闹剧。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24日Peterson教授再次发布视频表示多伦多大学终于同意针对本次事件hold a forum。


同时在今天,学校官方新闻网站公布了David Cameron (dean of the Faculty of Arts & Science) 提起本次事件的采访:


大学应该是一个可以对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的地方。 在学术论坛中没有喊叫和恐吓,而是理性的论证,即使慷慨激昂,也是。


大学内外很多人,相信Peterson教授的观点毫无根据,不应该给予时间讨论。 而其他人则持相反的主张,相信Peterson教授的观点具有宝贵的价值。在这种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多伦多大学理应举办一场专业的学术论坛。

[图片来自Youtube截屏]

10月29日 CBC邀请多伦多大学的Peterson教授 和Peet教授进行了电视台公开对辩(youtube.com/watch?


在电视的对峙过程中Peterson表示:


我接受政治正确为保护他人而“不使用某些词汇或言论”,但我强烈抗议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迫我“必须使用某些词汇或言论”。这种行为不仅仅影响了我的言论自由,更影响我正常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善良”是社会正义人士(Social Justice Worriors)用来控制他人发表言论或观点的最佳借口。我认为保护言论自由的价值要高于表现善良的价值,所以针对本次事件,我绝对不会让步。

[图片来自Youtube截屏]

11月2日 Peterson教授的办公室被激进分子用super glue 黏住了门,目的为防止他进入自己的办公室,此项毁坏公物事件已经有警方介入调查,学校官方也发表声明会进行严肃处理。


[图片来自Toronto Sun网站截屏]

------------------------------------------------

事件评论


本次事件俨然升级为严重的校园级别集体欺凌事件,包括Peterson的雇主,他的学生以及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在内的200多人写联名信要求Peterson必须以学生偏好的性别代词来称呼他们,并且禁止他针对此次话题公开发表任何观点


Peterson is being bullied, by his employer and some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Peterson教授曾收到两封来自多伦多大学内部的警告信件,试图令他封口。多伦多大学在事件初期不仅没有捍卫教授的学术自由,或鼓励公开的双方辩论而是通过给教授写警告信的方式试图镇压不和谐言论,从而达到校园内一片祥和的目的,这种行为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故乡。


这种官方行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助涨了反对者对于教授的欺凌。而当多伦多大学官方表示支持Peterson教授公开辩论的时候,更加恶劣的欺凌行为发生了。其反对者试图通过暴力和极端方式阻止Peterson进行公开演讲,有人甚至在他的办公室门上浇上超级胶水,让他无法进入自己的办公室。


The tenured professor says they can glue his door closed but not his mouth.


原本是一次针对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的学术观点切磋,竟然在不冷静中逐渐升级出肢体接触暴力事件以及对于Peterson个人基本权利的威胁。


多伦多大学的官方发言人表示校警将对于胶水事件采取严肃正式的调查。




这次事件的种种冲突恰恰佐证了Peterson教授所持有的“政治正确过度压迫自由言论”的观点。Peterson指出的,只有极权主义国家才会通过操控言论自由来控制人民的意志。


迫使人们改变他们说话的方式就是操控言论自由的开始。


Peterson事件,一直以来在华人圈内受关注度不是很高,然而事件恶化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笔者认为每个身处校园的我们都应该关注本次史无前例的冲突事件,时至今日最终结果仍然难以预料。这次事件的冲突点也同样是本次万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的缩影。正如本次美国大选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正确大危机”,过度的政治正确确实为学术自由以及更加广泛的言论自由造成冲击和压迫,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Peterson教授没有发表“政治不正确”的观点,而是就“政治正确”这个现象本身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同时对于“使用对方需要的性别代词”是否应该上升至法律保护的程度(针对小土豆推行C-16法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正在阅读本篇的同学和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本次校园事件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看法。



------------------------------------------------

何谓政治正确


是指使用一些用词及施行部分政治措施,避免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与本国主流族群相比,少数族群包括以国籍、种族、宗教划分的族群。“政治正确”不限于“用词正确”,也包括观点、立场、政策和行为的“正确性”,不能违背被认定为“正确”的立场。


事实上,其执行结果却一直富有争议。在一些美国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及不少评论员的观点中,政治正确一词本身“政治不正确”,且会威胁社会的言论自由,对社会价值构成威胁,而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文明用语来包装政治正确的语句。


------------------------------------------------

声明:

本文同时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 AcademyExpress ]

weixin.qq.com/r/vDqCmlj (二维码自动识别)


----------以下言论由答主整理,版权归群中各位发言的同学--------------------------------------

以下是一些补充:

多伦多大学的小伙伴们站在不同阵营的讨论:


支持学生派:

这件事是关于尊重和歧视的问题,什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教授本来就有公众影响力,还是公开发言。国际学生都是过嘴瘾的,我还觉得应该也去交涉学费呢。很多人对权利意识很淡泊嘛,这点上对己对人倒是一视同仁,他们对于细节上的尊重分毫不让,所以么,外界看来我们就是沉默的羔羊,出羊毛的。


trans需要被involve到公众之中,如果对句话没有异议的话,调整语言是当然的事。大多数人不是trans,不会体会到作为边缘人的痛苦,当然不是弱势。


古代的人,女子无名,是物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女子也要有相应的称呼,是社会人的一部分。如果在变革时,男性说他们是弱势,我是不认同的。


反对C-16立法派:

我也支持反对政治正确立法,可是在很多人眼里反对政治正确立法就等于歧视,这是很敏感的话题,需要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前是从男女平等看modernity development,以后估计就会是从trans 看modernity了。安省现在本身就是在做借贷的恶性循环,不去争取永远都不会有可能。不过老实说,那个prof暴瘦以后忽然有种沧桑的帅气感怎么破。


政治正确没错,但不能强加言论自由。不能影响,属于自由的一部分但是要承担后果。但教授这个……不用中性称呼,完全感觉就是找事。



trans 定义模糊派:

你的观点是建立在Trans已经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定义的基础上 觉得教授在歧视 而实际上 定义本身都存在分歧,所以学生闹事是因为无知,教授发声是捍卫学术自由。


人与人之间的个体远远差异大于性别差异。这是男女平权的核心要义。


“我是男,自我认知男,性取向是异性恋” 和 “我是男,自我认知女,性取向同性恋”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


我觉得其实大部分trans对自己的性别定义都是基于社会对男女的传统stereotype的,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男女平权,trans是不会存在的。但如果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我是不是可以说自己是trans,然后去女厕所女更衣室?


但是如果没有任何表面的表现,trans又如何证明自己呢?长发裙子=女性,不就物化女性了吗?首先trans要是想表现出来,比如男tans女,就穿裙子留长发。


我还是觉得男的总觉得自己有子宫能生孩子这种才是跨性别,但是除了生理上的差异以外,其他的部分,男性跟女性究竟是有明确的差别还是没有?这个就是两个观念打架的地方了啊。


所以我的理念就是如果真的想男女平权,就严格定义性别是生物概念,然后逐渐淡化性别的社会概念,比如女生长发裙子,男生短发裤子。女生照顾家庭,男生赚钱养家之类的概念。



语言问题派:

中文里女字旁的“她”是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刘半农提出来的。完全就是语言的问题,有的语言分gender,有的语言不分,中文不分,但也不见中国古代性别平等。


我的自我认同是古人,请用thee称呼我不然我就告你们,翻译一下就是你们必须用“汝”称呼我。敢用“你”我就告你们。


你们必须称呼我为我主万岁,不然就offensive,居然用“你”们来称呼吾,有罪有罪。



阶级撕裂派:

其实现在,大学和舆论集体左转,社会氛围不断右转,阶级不断撕裂,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



学生行为过激派:

主要是学生行为过激,其实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但是学生太过激了。




骑墙派:

你先让我骑会儿墙,我还不想从墙上下来。



勇士整理上知乎派:

网渣刷题去也,有没有人把观点给整理下上知乎

user avatar

某个匿名用户言论简直呵呵……

如何看待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 Jordan Peterson 公开反对「中性人称谓」事件? - 匿名用户的回答

不用某类群体喜欢的称呼来称呼这类群体中的个体=歧视这个群体?……(现在开始请称呼我为“国王陛下”)……

描述某类群体目前的某些不受欢迎的状态=歧视这个群体?……

白左反对种族歧视+有人帮助了被种族歧视的人=帮助了被种族歧视的人的是白左=白左会帮助被种族歧视的人?……(一个同性恋都能当反同性恋组织的领导人呢,政治与价值观念与行动,真有某些人想象得那么相关吗?我完全不认为一个反家暴运动的参与者就不会家暴,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参与者就不会种族歧视就会帮助被种族歧视的人)……

反对政治正确,正是因为我们必须保留一个让信息得以流通的渠道,否则结果永远会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言论自由是重要的,诚然,言论自由会带来伤害,但要仅仅简单地因为它带来了对某些人的伤害结果就限制言论自由,那极有可能带来的是更大的伤害……今天你不反对政治正确保护言论自由,等到明天政治正确伤害到你的时候(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华人作为少数群体受到了政治正确的伤害),那就为时已晚了,你到时候连“我被政治正确所伤害了”的声音都发不出来……法律与道德承认个人有些利益必须得到保护,但这绝非以社会上的其他个体理应受到保护的利益为代价的……如果说要不伤害你就必须对你百依百顺,必须不说你半句坏话,必须连称呼都要按照你想的来,那么你活该受到伤害……

我不认为右派的主张是正确的,他们的主张错误的地方很多……但目前白左的做法更加危险……一切只关注自己内心的道德律而无视头顶的星空和判断基础的逻辑的做法都是危险的,无论是某些右翼反对全球变暖和生物进化,还是某些左翼硬说性别必须取决于自我判断,硬说某些文化对于犯罪和失去发展条件没有影响(一个努力学习的黑人会被黑人社区里的其他黑人当成“叛徒”,这点你们可以想象吗?一个努力改变伊斯兰教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的人会被其他穆斯林当成“叛徒”,这点你们可以想象吗?如果你们去保护这样的黑人文化和穆斯林文化,那你们是把那些正在努力的黑人和穆斯林置于何地,要他们非死不可吗?)……

user avatar

这个教授肯定曾经歧视过女性,过不了多久就有录音爆出来了。

没歧视过女性那就肯定歧视过黑人,要不就是LGBT,或者犹太人。你看这个教授是白人,

反正这个教授不是好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