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民国时期,到处都是军阀,红军存在有没有正当性,算群雄逐鹿还是地方土匪?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大地确实被军阀割据的局面笼罩着,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恩怨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在这种大背景下,红军的出现以及其存在的“正当性”,究竟是群雄逐鹿中的一股力量,还是地方土匪的变种,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时代,看看当时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以及红军是如何在那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

民国初年的破碎格局:军阀的崛起与乱象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并未建立起一个真正统一和强大的中央政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虽然短暂统一,但其死后,北洋政府分裂,各地实力派纷纷拥兵自重,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阀”。这些军阀,有的是前清旧官僚,有的是新军将领,他们凭借手中的枪杆子,割据一方,征兵募税,互相攻伐,对中央政府阳奉阴违,甚至试图染指中央政权。

军阀的统治,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军事至上: 枪杆子就是一切。军阀的权力来源是军队,维系权力靠的是军队。行政、经济、司法等都围绕着军事力量展开。
地盘主义: 每个军阀都想巩固和扩张自己的地盘,视之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他人染指。
个人崇拜与派系斗争: 军阀往往有自己的核心班底,效忠于个人,而不是国家。各军阀之间为了地盘、资源和政治影响力,明争暗斗,甚至进行大规模的内战。
压迫人民: 为了维持军队运转和个人享乐,军阀往往对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征兵也常是强行掳掠。民不聊生是普遍现象。
缺乏国家认同: 很多军阀的活动,更多的是维护自身家族或派系的利益,而非建设国家,更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

红军的出现:挑战与目标

在这种混乱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应运而生。要评估红军的正当性,不能脱离这个具体的历史语境,也不能用后来的眼光去简单评判。我们来看看红军的出发点和目标:

反抗压迫: 红军的早期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当时社会不公和军阀压迫的反抗。在很多地区,当地的土豪劣绅、官僚军阀欺压百姓,农民生活困苦,毫无出路。共产党的思想,特别是关于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的宣传,为这些底层民众提供了一种希望和出路。
追求社会变革: 红军的根本目标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以工农为主体的、更加公平的社会。这与军阀们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继续压迫人民的行为构成了根本性的对立。
土地革命: 红军的核心政策之一是进行土地革命,将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直接触动了当时社会权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利益,自然会遭到军阀和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但对于被压迫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争取自身权益的“正当”手段。
建立苏维埃政权: 红军在根据地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这是一种新的政治组织形式,旨在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这标志着他们并非仅仅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而是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目标。

红军是“群雄逐鹿”还是“地方土匪”?

这就触及到核心问题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目标与理念:

“群雄逐鹿”: 传统意义上的“群雄逐鹿”往往指的是各路实力派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角力,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或者民国初期其他军阀之间的争夺。这些势力虽然互相攻伐,但很多时候是为了争夺现有的权力格局中的“宝座”,其政治理念和统治方式与被推翻的旧政权可能差异不大,或者说更多是旧政权的变种。
“地方土匪”: “地方土匪”通常指的是没有明确政治纲领、不追求系统性社会变革,主要以劫掠为生的武装团伙。他们可能在某个区域内横行,但其活动更多是破坏性的,缺乏建立一种新秩序的意图和能力。
红军的独特性: 红军与上述两者都有区别,但又有些许相似之处。
与“群雄逐鹿”的相似: 红军同样是为了争夺中国的未来走向而战,它与国民党等其他政治势力在争夺统治权。在某种意义上,在蒋介石统一中国之前,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各种军阀都是在“群雄逐鹿”的棋盘上。红军的军事力量和根据地建设,使其具备了“逐鹿”的资本。
与“地方土匪”的区别: 红军的核心区别在于其清晰的政治目标和组织纲领。它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地盘和财富,而是要推翻现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共和国。它的土地革命、政治组织(苏维埃)、军事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都体现出一种试图建立新秩序的努力,这是许多传统军阀和土匪所不具备的。即使红军早期在某些地区活动时,有时也会采取一些被视为“激进”的手段,但其背后始终有服务于更宏大政治目标的意图。

2. 力量来源与性质:

军阀: 主要来源于旧军队的编制,其力量是靠抓壮丁、收编旧部、控制地方税收来维持。其士兵往往是雇佣兵性质,忠诚度较低,军纪也相对松散。
红军: 主要力量来自于被压迫的工农群众,他们参与红军带有强烈的政治自觉性和革命热情。红军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强调为人民服务,因此士兵的忠诚度和战斗意志相对更高。这种以意识形态凝聚起来的军队,与以个人恩怨或地盘利益为纽带的军阀军队,其性质是不同的。

3. 群众基础:

军阀: 大多数军阀对百姓是压迫者,虽然有时会进行一些收买人心的活动,但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薄弱,往往不得人心。
红军: 在其建立的根据地,红军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这种群众基础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其“正当性”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在某些尚未触及的地区,红军可能会被视为外来力量或“扰乱秩序者”,但在其核心区域,它获得了广泛的拥护。

4. 历史评价的演变:

在当时的国民党宣传中,红军常常被描绘成“赤匪”、“共匪”,意图将其妖魔化,剥夺其正当性。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人们更倾向于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这段历史。红军的存在和发展,代表了一种试图改变中国命运的力量,它挑战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也提出了不同于国民党政权的社会发展道路。

结论:

因此,将红军简单地归类为“地方土匪”是片面的,甚至是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虽然红军在发展过程中,其军事行动可能在某些阶段被视为“造反”或“扰乱秩序”,但其明确的政治目标、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旨在建立一个全新社会的理想,使其与普通的土匪或单纯争夺权力的军阀有着本质的区别。

更恰当地说,在那个军阀割据、国家破碎的“群雄逐鹿”时代,红军是以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和组织形式出现的革命力量。它既是那个时代“逐鹿者”之一,但它的目标和方法,又超越了单纯的军阀混战,它试图打破旧的格局,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它的“正当性”,就体现在它对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对旧制度的挑战、以及对一个更公平社会理想的追求上。当然,对历史的评判是复杂的,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但从历史进程和其内在逻辑来看,红军是那个时代一个不可忽视的、具有深刻社会变革动力的政治军事力量,而非单纯的土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民党一大太祖是候补委员,没蒋啥事,后毛太祖一路任国府公关部长,农民部长,组织部长,国府上到官员任免,中到粮草统筹,下到思想宣传由太祖负责,蒋你丫一个军长仗着有几条枪就逼中央迁都你老巢的反贼和我谈正统,不过倒谢谢你打醒我了,果然枪杆子好使,老子还不信了,就凭我这智商还搞不定你个青皮

user avatar

谢邀。

在任何对手政权眼里,你永远是不正当的。

1949年之后,北京称呼台湾是国民党反动派,台湾称呼北京是共匪窃据大陆。

彼此都觉得对方没有正当性。

梁武帝萧衍灭齐兴梁,逃到北方的齐王子如萧宝寅等,都认为萧衍没有正当性。

李自成入北京称帝,明朝遗老和清朝都觉得他没有正当性。

哪怕同为帝王后裔,南明已经快被清屠灭个干净了,永历和隆武的属臣还是要窝里斗,觉得对方没有正当性。

在满清遗老眼里,中华民国根本就是群土匪,毫无正当性。

在太平天国眼里,清朝是清妖,毫无正当性。在清朝眼里,太平天国是洪杨匪,更加没有正当性。

总之,在反对派眼里,你永远没有正当性。你是蛮,是夷,是匪,是遗老,是一群窃据国柄的家伙。赤眉红巾,都是被当做土匪对待的。

哪位问了:如果有正式的国祚移交手续,会不会正当呢?嗯: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后裔,立了季汉。

曹丕从汉献帝手里接过了禅让,算是正式移交。

听起来这两边都有正当性,然而:

王司徒认为:

“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

我们手续合法,所以诸葛亮就没有正当性,属于

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

诸葛丞相认为: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所以我们手续合法,你们没有正当性。属于

“反助逆贼,同谋篡 位!”

所以了:在自己眼里,一切对手都没有正当性,全都是:

所以,什么时候只有一种说法了?

那就是因为:一统天下,终于把八荒六合都扫平干净了。这时候,你的政权就完全正当了。

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其实就是这样。

只有胜利者才享用独一无二的正当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