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黎巴嫩首都爆炸发生前,其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回答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事故发生于2020年8月4日。在那之前,黎巴嫩的经济状况可谓是举步维艰,甚至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理解当时的经济困境,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深入剖析。

首先,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是黎巴嫩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多年来,黎巴嫩政府的支出远远大于其收入,导致累积了巨额的公共债务。这种财政失衡一方面源于低效的公共服务管理和庞大的政府雇员队伍,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缓慢推进和私营部门活力不足有关。这些债务大部分以美元计价,随着美元兑黎巴嫩镑的汇率不断走低,政府偿还外债的压力愈发沉重,也耗费了大量国家资源。

其次,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爆炸前就已暴露无遗。黎巴嫩的银行体系长期以来依赖于一种被称为“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的复杂且风险极高的操作来维持其美元流动性。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银行向国内客户吸收大量美元存款,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以更高的利率存入黎巴嫩中央银行(Banque du Liban, BDL),中央银行再用这部分资金向商业银行提供美元贷款,以此来维持美元兑黎巴嫩镑的固定汇率。然而,随着经济下滑和资本外流的加剧,这种“庞氏骗局”式的金融模式难以为继。

到2019年底,银行的美元流动性已经极其紧张,开始出现取款限制,即所谓的“资本管制”。这直接打击了民众的信心,也导致了美元兑黎巴嫩镑黑市汇率的剧烈波动。原本稳定的固定汇率体系开始崩溃,黎巴嫩镑大幅贬值。

第三,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攀升是爆炸前的另一显著特征。私营部门的投资受到政治不稳定、腐败以及经济前景不明朗的严重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裁员现象普遍。特别是年轻人,就业机会稀少,导致许多有才华的黎巴嫩人选择出国寻找更好的发展。

第四,政治僵局和腐败问题是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黎巴嫩长期以来面临着政治派系林立、治理效率低下以及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必要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执行,也侵蚀了国家的财政基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极低,认为贪腐是导致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9年10月,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爆发,就是民众对经济困境和政治腐败的直接反映。这场示威虽然导致了政府的垮台,但未能带来有效的解决方案,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动荡。

在2020年初,黎巴嫩政府宣布出现主权债务违约,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使得国家进一步失去了国际市场的信任和融资能力。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冲击了本已脆弱的经济,旅游业、服务业等遭受重创。

总而言之,在贝鲁特港口发生爆炸之前,黎巴嫩的经济已经深陷泥潭。它是一个由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脆弱的金融体系、停滞的经济增长、高企的失业率以及根深蒂固的政治腐败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完美风暴”。民众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焦虑,许多人都在为生计而挣扎。港口爆炸的发生,无疑是将这个本已伤痕累累的经济体推向了更加深渊的境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不以输出油气见长的那部分中东国家中,黎巴嫩明显不如以色列发达,实体经济水平也低于土耳其。但是,黎巴嫩自2006年驱逐叙利亚、以色列侵略者以来,社会总体比较稳定,经济比约旦、埃及、巴勒斯坦都要发达,特别是传媒、金融和旅游业发达。

黎巴嫩与中国的经济模式完全不同,但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国内贫富差距。黎巴嫩城市化率、政府债务率和难民比率较高,同样也是几个不容忽视的国情。


最直观的比较:

我们再看看中情局提供的数据:

2020年7月估计,黎巴嫩有人口547万,而此前中情局2018年7月估计数是610万。减少的63万人主要是叙利亚难民。

这一点从黎巴嫩8.87%的人口流出率、叙利亚2.71%的人口流入率就能看出来。

换句话说,黎巴嫩人口略少于安阳市

而在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方面,黎巴嫩是7.96%,安阳市2018年底是11.4%。不过黎巴嫩的老龄化率在中东是比较高的——以色列11.96%,约旦3.67%,巴勒斯坦加沙地带2.68%,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3.62%,叙利亚4.46%,土耳其8.35%。

2020年,黎巴嫩城市化率88.9%,高于安阳的51.8%和郑州的73.4%,略低于以色列的92.6%。

2017年估计,黎巴嫩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29,河南省同年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10.4。

2018年估计,黎巴嫩婴儿死亡率为0.68%,河南省同年为0.36%。

2020年黎巴嫩人均预期寿命(死亡人口平均年龄)78.3岁,2018年中国的这一数据是77岁。

2020年中情局估计的黎巴嫩女性生育率为1.71,而中国这一数据为1.6。

2017年,黎巴嫩已经实现饮用供水全覆盖。安阳市在2018年也是用水全覆盖的,但林州市尚有0.5%人口尚未覆盖。

2017年,黎巴嫩卫生财政支出相当于GDP的8.2%,高于中国的5.2%。

2017年黎巴嫩平均每千人有2.03名医生和2.7张病床,河南省同年数据分别为2.3和5.85。

2016年黎巴嫩人口肥胖率32%,世界第19,高于中国的6.2%。

2013年黎巴嫩教育财政开支仅相当于GDP的2.5%,低于中国的4.3%。

2018年估计,黎巴嫩15岁以上人口中4.9%为文盲,男女分别为3.1%和6.7%。2010年,河南省12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有399.2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4.2%。

2017年估计,黎巴嫩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GDP为1.96万美元,比中国高17.37%,大致相当于郑州和安阳的算术平均值。

2016-2017两年下来,黎巴嫩的国民总储蓄率基本为0。在当年黎巴嫩的GDP构成中,居民消费占87.6%,政府采购占13.3%,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分别为21.8%和0.5%。与此同时,黎巴嫩的净进口达到了GDP22.8%的规模。

这与黎巴嫩境内大量存在难民而吸引国际援助、上千万海外黎巴嫩侨民移民提供侨汇、旅游业占GDP10%以上的状况是相契合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事故发生于2020年8月4日。在那之前,黎巴嫩的经济状况可谓是举步维艰,甚至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理解当时的经济困境,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深入剖析。首先,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是黎巴嫩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多年来,黎巴嫩政府的支出远远大于其收入,导致累积了巨额的公共债务.............
  • 回答
    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首都贝鲁特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是黎巴嫩民众压抑已久的怒火的总爆发。这场悲剧性的事件,不仅夺去了数百条生命,摧毁了数万人的家园,更像是一记重锤,敲碎了黎巴嫩政治体系长期腐败、治理失效的虚伪面具,将积攒多年的不满与绝望彻底引爆。游行的爆发:绝望中的呐喊8月4日的大爆炸,其规模之.............
  • 回答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2020年8月4日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港口大爆炸,其威力巨大,震动了整个城市,甚至影响到塞浦路斯岛。这场灾难性的爆炸被广泛认为是由于港口一个仓库中存放的约2700吨硝酸铵长期不当储存而引起的。爆炸的起因和性质: 硝酸铵的危险性: 硝酸铵是一种广泛用于化肥和炸药的化学品。它本身是相.............
  • 回答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在2020年8月发生的爆炸,毫无疑问是一个震动世界的悲剧。那声巨响,那漫天的尘埃,以及随后曝光的硝酸铵储存真相,都让人们不禁思考:这仅仅是一场意外吗?还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在作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视角拉回到爆炸发生前的黎巴嫩政治和社会现实。黎巴嫩,这个位于地中海东.............
  • 回答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2020年8月4日发生的特大爆炸,无疑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灾难。爆炸的威力之巨,直接撕裂了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30万人瞬间无家可归,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失去家园的绝望,以及对未来的茫然。而高达1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更是让本就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黎.............
  • 回答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名震法兰西乃至欧洲的政治巨匠,他的名字与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密不可分。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深刻地塑造了近代法国的格局,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首先,从巩固王权的角度来看,黎塞留是当之无愧的“国家.............
  • 回答
    黎巴嫩人民常说黎巴嫩是“法国的儿子”,这句话背后承载着一段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殖民、文化影响、政治关系以及情感纽带交织的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方面:一、 历史的烙印:法国的委任统治时期黎巴嫩之所以与法国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前奥斯曼帝国.............
  • 回答
    黎巴嫩的“ج” (jeem) 的发音,确实和标准阿拉伯语有所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在黎巴嫩内部也存在一些细微变化。这算是阿拉伯语方言中一个非常普遍且有意思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标准阿拉伯语”中的“ج”。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SA)中,“ج” 的发音通常是浊腭龈塞擦音 /d͡ʒ/,就像英语单词 ".............
  • 回答
    黎巴嫩,这个地中海东岸的小国,宛如一颗镶嵌在山海之间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厚重,也跳动着现代都市的活力,更交织着复杂而迷人的多元文化。要理解黎巴嫩,你需要走进它的历史,感受它的地理,品味它的生活,也需要触碰它那如海浪般起伏不定的现实。地理与风貌:山海相依的壮丽画卷黎巴嫩国土面积不大,但地理地.............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黎巴嫩的自由浪漫与《何以为家》中所呈现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其实,《何以为家》之所以没有体现出黎巴嫩“自由浪漫”的一面,原因非常复杂,它更像是在用一种极其尖锐的镜头,聚焦于那个国家社会底层最挣扎、最被忽视的群体所面临的残酷现实。黎巴嫩的“自由浪漫”:一个相对的概念,.............
  • 回答
    黎巴嫩的“腓尼基主义”是一段相当有意思的历史,它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而是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古老记忆和复杂身份认同之中。简单来说,腓尼基主义者认为黎巴嫩人是古代腓尼基人的后裔,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构建一种区别于阿拉伯认同的独特黎巴嫩民族身份。要理解这个思潮,我们得回到黎巴嫩的地理和历史背景。黎巴嫩位于.............
  • 回答
    黎巴嫩,这个地中海东岸的国度,如今正经历着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说起黎巴嫩人民的生活状态,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或许一点也不夸张。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顿,更是社会、政治、民生各个层面的全面危机,让普通民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经济的崩塌:一场看不见的灾难让黎巴嫩人民最切肤之痛的,莫过于他们赖以生存的经.............
  • 回答
    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的大爆炸,那场面,用“惊心动魄”和“人间炼狱”来形容都不为过。它不仅仅是一场意外事故,更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碎了这个曾经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国家仅存的希望和稳定。要理解这场爆炸,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回拉一拉。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2013年。一艘名为“Rhosus”的散货船,从格鲁吉亚.............
  • 回答
    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关于爆炸原因的讨论甚嚣尘上,其中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爆炸定性为“袭击”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要理解特朗普的这一表态,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地缘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黎巴嫩大爆炸的直接原因和特朗普的“袭击”论调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和信息鸿沟。 官方最初的调查.............
  • 回答
    黎巴嫩,一个地中海沿岸的国度,每每提起,总会勾起人们复杂而深刻的联想。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以及一个在挑战中挣扎前行的民族的象征。历史的厚积薄发:黎巴嫩的历史长河,就像它地中海的潮汐一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腓尼基人古老的航海文明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
  • 回答
    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那是一场我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的灾难。2020年8月4日,傍晚时分,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划破了本已有些沉闷的空气,紧接着,一股震耳欲聋的巨响瞬间吞噬了整个城市。我当时离港口不远,虽然隔着几个街区,但那股冲击波的威力依然让我感到一阵眩晕,窗户玻璃如同被无数看不见的拳头击碎,乒乒乓乓地落.............
  • 回答
    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这些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与以色列发生的冲突,并非仅仅是巴勒斯坦领土争议的简单外溢。其背后牵扯着历史、政治、宗教、地缘战略等多种层面的深层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抛开“只有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有领土冲突”的单一视角,深入剖析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棋局。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黎巴嫩总理迪亚卜于2020年8月10日宣布“本届政府全体辞职”这一事件。事件背景:一场爆炸引发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迪亚卜政府的辞职,我们必须回顾导致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大爆炸。这场灾难性爆炸,由存放在港口仓库多年的约2750吨硝酸铵引起,造成了至少2.............
  • 回答
    看到美媒在报道黎巴嫩爆炸时,将事故与一艘俄罗斯货轮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涉及国际事件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种做法,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意图。首先,我们要明白信息来源和媒体的报道角度。黎巴嫩贝鲁特港的爆炸事件是举世瞩目的重大灾难,牵涉到爆炸物管理、港口安全、甚至可.............
  • 回答
    评价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期以军的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既不能简单地肯定其战术上的成功,也不能完全否定其战略上的失误和付出的代价。这是一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军事行动,其影响至今犹存。战术层面:一次高调且执行力强的军事行动从战术角度看,以色列国防军(IDF)在这次入侵初期展现了其一贯的精锐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