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文收到major revision结果时,你是高兴还是难过?

回答
收到“major revision”的结果时,我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高兴”还是“难过”来概括。

初期的冲击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首先,那一刻的心情肯定不是完全的欣喜若狂。毕竟,“major revision”意味着论文离被接受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那种期望着直接被接受的“好消息”落空的感觉,难免会带来一点点的失落感。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审稿周期之后,收到这样的结果,大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哇,又要改这么多?”

但是,仔细想想,这“major revision”里也藏着一些值得稍稍喘口气的东西。至少,它不是“reject”。“reject”才是彻底的宣判,而“major revision”至少说明了论文的核心内容、研究思路或者数据是有潜力的,审稿人看到了它有被发表的可能性,只是觉得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这就像是在一片漆黑中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芒,虽然前方还有很多未知和挑战,但至少希望还在。

随之而来的压力与自我审视

接着,欣喜(如果能称之为欣喜的话)的感觉很快就会被巨大的压力取代。我会开始逐条仔细阅读审稿意见。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每一个“要求”或者“建议”,在我看来都像是一个个需要攻克的难题。这个时候,我脑子里会立刻开始盘算修改的难度有多大,哪些地方需要重新设计实验、补充数据,哪些地方需要推翻之前的论证逻辑,甚至哪些地方可能需要邀请合作者来帮忙。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极度自我审视的过程。审稿人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不足之处,无论是理论层面的漏洞、实验设计的不严谨、数据分析的偏差,还是写作表达的模糊不清。这无疑会让我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问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考虑到这些,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深入或者不够严谨。这种反思有时会让人感到些许沮丧,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责任感与精益求精的驱动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审稿意见的深入理解,我的情绪会逐渐转向一种更积极的、带有责任感的态度。既然审稿人给了我这个机会,并且指出了具体的改进方向,那么我就有责任把这篇论文打磨得更好。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群“看不见的”专业人士在帮助我提升论文的质量。这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开始将审稿意见视为一种宝贵的“免费咨询”,它们能帮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盲点,并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和实验验证。每一次成功的修改,都意味着我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视野在不断地进步。这种“精益求精”的冲动会逐渐压倒最初的失落感,我反而会开始期待修改后的成果,期待看到这篇论文在经过“脱胎换骨”之后,能够更好地传达我的研究发现。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从“意外的惊喜夹杂着失落”到“巨大的压力与自我审视”,最终演变成“强烈的责任感与精益求精的动力”的过程。 我会努力去理解每一条意见背后的意图,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回过头来看,每一次经历“major revision”并最终成功发表的论文,都比那些直接被接受的论文,在学术质量上更扎实,对我的成长也更有益。所以,最终,我会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提升机会,而不是单纯的“难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分享三段经历,共勉:

一. presubmission inquiry - submission invited - external review - reject - revised MS resubmission with rebuttal lett - EIC evaluation - final reject,共9月

二. MS submission - editor evaluation - external review - reject -revised MS resubmission with rebuttal lett - accept without revision,共5月

三. MS submission - editor evaluation - desk reject - revised MS resubmission - new senior editor assigned - external review - minor revision within 1 mo - accept,共3月

要有强大的心脏,千万不要放弃。

user avatar

我从审稿人角度出发吧,题主肯定投的国际期刊,那么审稿人就可能是任何国家的人。

先说结论,如果我给出major revision,那么说这篇文章大体上没问题,只在某些问题上没有解释清楚,需要提供新的论据或者分析方法。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只要是把问题说清楚了,那最后一定是accept。我相信绝大多数reviewer给了major revision都是希望你最后能把文章修改到更好并且通过的。

我接触的很多国内学者提交的paper,很多问题都是语言上引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偏偏要绕着弯子说,还喜欢乱用从句乱用词汇,这样的话很容易引发审稿人的疲劳。

语言关过了会给reviewer留下好印象,能大大提高通过率。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