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警方首度曝光偷渡人员境外遭遇:逃跑要么打死、要么活埋。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偷渡境外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回答
关于偷渡人员境外遭遇的残酷以及为何有人仍抱有“走上人生巅峰”的幻想,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背后交织着经济压力、信息不对称、心理因素和某些极端案例的误导。

警方首度曝光偷渡人员境外遭遇:逃跑要么打死、要么活埋

这则新闻报道令人震惊,也揭示了偷渡活动的真实面貌,与人们想象中的“天堂”可能相去甚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细节:

组织严密且残忍的犯罪集团: 偷渡活动往往由地下犯罪组织操控。这些组织为了牟利,将偷渡者视为商品。为了保证其“利益链”不被破坏,他们会采取极其严酷的手段来控制偷渡者。
控制与压榨: 在偷渡过程中,偷渡者往往会经历长时间的艰苦旅程,食宿简陋,交通工具简陋(如拥挤的货船、货车,甚至徒步穿越危险地形)。在等待过境或抵达目的地过程中,偷渡者可能会被非法拘禁,等待“下一环节”或被转卖给其他人。
债务与威胁: 偷渡者通常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这笔费用可能由组织预先垫付,然后要求偷渡者在境外偿还,利息可能高达数倍。如果偷渡者无力偿还,或者试图逃跑,他们就会面临来自组织的暴力威胁,甚至生命危险。
逃跑的代价: 新闻中提到的“逃跑要么打死、要么活埋”,绝非虚言。这反映了犯罪集团为了震慑和控制偷渡者,将其生命安全视为可以随意剥夺的“成本”。
打死: 可能是为了杀鸡儆猴,惩罚违抗者,或者在偷渡者被发现、暴露风险时直接清除证据。
活埋: 这种极端手段的目的在于彻底消失一个人,既能惩罚逃跑者,又能防止其日后指证组织,是一种极端的威慑和灭口方式。
被拐卖与剥削: 一旦抵达境外,偷渡者可能并没有获得自由,而是落入人口贩卖集团手中,被强制从事非法劳工、性服务或其他危险工作,收入大部分被剥削走。
无法回国的困境: 偷渡者通常没有合法身份,无法正常工作、就医、甚至合法地生活。一旦被发现,可能面临遣返,但由于偷渡的非法性,遣返过程可能也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且,很多偷渡者已付出了巨额费用,加上境外欠下的债务,他们实际上已经“身不由己”,想要回头也无路可走。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偷渡境外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这种“走上人生巅峰”的幻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流动性受限的环境下,容易滋生。

1. “洼地效应”与信息不对称:
相对落差: 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可能看到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活便利性、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这种“洼地效应”让他们产生一种观念:只要能去到那里,就能获得远超本国的生活水平。
信息茧房: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人们接触到的境外信息,往往经过选择性过滤,更多地是展示光明面(如发达的城市景观、高科技产品、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忽略了社会底层、艰辛的生活、高昂的生活成本、文化冲突、歧视等负面信息。
“成功故事”的放大: 媒体和个人分享中,那些偷渡成功并获得成功的人(例如在海外创业、成为专业人士等)的故事更容易被传播和放大。这些个例被当作普遍现象,而大量失败者或艰难维持生活者则被淹没。这就像股票市场的“热门股”,人们看到的都是涨停板,却忽略了大量亏损的股票。

2. 对国内生活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经济压力: 高房价、高物价、就业竞争激烈、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让一些人在国内感到生活压力巨大,上升通道受阻,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和财务自由。
社会不公感: 对社会不公、腐败、户籍制度、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不满,也可能驱使一些人寻求“逃离”。
“内卷”的压力: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领域,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感到身心俱疲,这种“内卷”会让人产生逃离的冲动。

3. 对“自由”的向往:
理想化自由: 有些人将“境外”与“自由”划等号,认为那里没有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工作、创业,无需受到国内种种限制。这种自由往往是理想化的,脱离了现实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
逃避责任: 对于一些在国内面临困难、债务或法律问题的人来说,偷渡也可能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手段。

4. 心理和情感因素:
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运气好,能够躲过危险,找到好机会,实现“人生逆袭”。
冒险精神: 一些年轻人渴望刺激和冒险,将偷渡视为一次改变命运的“豪赌”。
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 当身边有人成功偷渡或讨论偷渡时,会形成一种“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的心理,也可能受到鼓动。

5. 犯罪集团的误导和宣传:
犯罪集团在招募偷渡者时,往往会夸大境外的好处,描绘美好的前景,压低潜在的风险和成本,利用人们的渴望和无知来牟取暴利。他们会用“好工作”、“高收入”、“新生活”等词语包装,将偷渡描绘成一个“机会”。

总结:

偷渡人员境外遭遇的残酷事实,与“走上人生巅峰”的幻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幻想的产生,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国内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理想化以及犯罪集团的误导。警方曝光的这些血淋淋的案例,是对那些心存幻想的人们最严厉的警告,提醒他们偷渡行为充满未知和危险,绝非实现人生价值的捷径,反而可能是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真正的“人生巅峰”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自身的努力、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风险的审慎判断来实现,而不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走出去”和冒险的偷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因为觉得出去了就能改命嘛。


十年前我在马尼拉时,和当地福建老哥在马尼拉湾边散步(日落大道)。老哥指着海边说:

这里面有不少人肉水泥。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东京湾底雅座一间”。


最大的产业其实就是诈骗。

当地华人黑社会用尽手段把中国人骗过去,然后虐待监禁,逼迫他们诈骗更多中国人。

互联网赌博和电信诈骗为主。菲律宾这块产业高度发达,有“东方监狱”、“珍珠大饭店”、“卡加延铁皮屋”、“万和拳馆”等多处“知名景点”。

微信群里那些“性感裸聊小姐姐教我玩百家乐”、“免费送八千赌球”,都是这种。你手机这边发嗲的性感荷官,另一边都是关在铁皮小隔间里瞪着血丝眼睛敲键盘的老哥。

老哥们有的是一身债信用爆炸,有的是和“小姐姐”聊high了被勾引过来。反正要么觉得前途无望,要么觉得海外遍地黄金,抱着逆天改命的想法,来了。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护照没收,打一顿扔隔间里敲键盘去吧,老老实实做个21世纪包身工。

不过菲律宾现在有点好,人命的事不会乱来,以拳头教育为主。骗人骗出血的,有时候还能拿点小奖金,马卡提边缘找个小妓院哈皮一下。

人是废了,但好歹还活着。


敢去缅北和柬埔寨搞这个的,我是真的服。

菲律宾之所以还勉强不那么难看,是因为马尼拉还是有基本社会治理能力的。尸体处理得不好,警察局那边还得额外给笔钱。

缅北完全没这个麻烦。

以佤邦为例,诈骗业务属于“现金网”产业,地方政权直接卖“营业牌照”(我记得前些年好像是10万元起)。买了“营业牌照”的,在当地属于合法,军警不问。

各路从国内被骗来的包身工们,因为不属于缅甸公民也没有合法身份,基本生死自理。女的来了轮一遍,男的来了打一遍,然后逼他们向国内家里要钱。

要到了钱也不放人。刮干净他们后,再逼他们干诈骗,装孙子装热情装发骚地找国内的聊天,骗赌博、骗投资、骗人肉身过来。

业绩不好的,打。实在不行的,心软点的“老板”就让你白身滚蛋,你自己吃土吃到中缅边界去;

心硬的,宰咯。

不用像早年间菲律宾那样偷偷摸摸,当着其他包身工的面下手,现杀现埋,立威。

刀穿手、锤断指,相比之下都有粗茶淡饭的感觉。


现在的麻烦是:很难算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加华人在缅北从事这项产业。有的算十万,有的算五十万,很模糊。

但支柱产业的江湖地位是没毛病的。这帮人已经有钱到可以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发缅北的“公关稿”了。

什么“缅甸小姐姐”,什么“打工仔三年翻身回国做土豪”,人家都到搞到短视频了。

甚至都能搞到“爱国”层面了:我们也是中国人,缅北是中国人掌握的乐土云云。

埋人的时候你咋不想到也是中国人呢?

公安部也是被逼急了,断卡断号行动其实就是冲着这帮人去的。因为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说白了根本没监管,就是变相鼓励这种黑色产业,所以只能政府出重拳,直接切断缅北对国内号码和电子支付的使用。

砸了几波重拳后,今年鲍有祥(佤邦政府主席、军总司令、党主席)才稍稍服软,表示要“取缔现金网业务”。

不过这个取缔也是软趴趴:没“营业牌照”的可以开始遣返,有“营业牌照”的可以到期后解散业务,而且就算有牌照,现在也不能限制包身工的人身自由。

太“文明”了。


是有人在缅北骗到了千万上亿身家,但这群人基本是黑社会的底子(往前算就是毒枭和国民党残部)。

普通人过去,一般就是倾家荡产,甚至身死他乡。唯一的仁慈,大概是你可以用最后那点钱溜个冰再死。

user avatar

其实因为我身边曾经有过类似的男男女女,所以我大概知道这类人的画像是什么样的。

1年轻人,一般不超过20岁,最多25岁

2低学历的人,以初中毕业,或者没毕业,或者技校,中专为主,高中毕业乃至大专毕业的都很少。

3比较懒惰的人,对于稳定的打工挣小钱缺少耐心。

4心气很高的人,内心深处自命不凡,觉的自己的平庸是因为社会对不起他,认为自己能一夜暴富,但又对实打实的努力表示厌烦。

5胆子大的人,尤其喜欢信奉干一票发财的理念。

我做了很久对口公安的业务,公安有一个专业用词叫做挤出效应,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城市内,如果其中一个区域公安局率先装备了先进的天网大数据系统,能够对偷电瓶车,盗窃等犯罪进行精准分析和抓捕,那么除了能够迅速扑灭本辖区内的丢车丢手机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效果就是其周边地区丢车丢手机案件会上升!

这就是挤出效应,因为一个区域内管控的严格,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所以他们就会去其他管控松的区域作案。

所以在这里我会有一个清奇的观点,就是境外犯罪的增多,本身就是境内治安管理优秀的表现带来的挤出效应

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杂人员,无论哪个年代都有,而且不分男女,在以往的年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一旦聚集起来,就是对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的黑社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小时候经常会遇见这样的人,三五个乃至十几个成群结队,看场子,抢东西,打群架,抢劫,盗窃,开赌场等等。正常人遇到他们,大多数都是躲得远远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几年国内的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的建设,再配合内反腐,外扫黑的打击,结合整体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刺激,地下产业已经被打击的差不多了,且即使是现在所剩不多的会所等,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动不动死人,基本安全和自由都是可以保证的。

地下黑经济被打击的差不多了,不代表我说的上述画像的人会自行消失,他们一向秉持打工是不可能打工滴的理念,但是适合他们的地下黑产岗位在国内已经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像苍蝇总会寻找垃圾堆一样,他们顺着味就去了缅甸菲律宾了。

游手好闲,好勇斗狠,心比天高,嗜赌如命的人,在哪个年代都存在,现在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反而要感谢国家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国内环境,让这类人失去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选择以身犯险,去境外追求"搏一搏",远离了我们的正常安定的生活了。

我还是那句话,对他们在缅甸的遭遇,我可以表示同情,但也仅此而已。我相信,有少数人是真的被骗过去的,他们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是我更加相信,你说这些人出去之前完全不知情,或者说完全没想法,你信吗?他们踏出国门的一刹那,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属于犯罪行为,心里完全没逼数?你信吗?

假设他们村子有一个二流子出国发了财,正常人是羡慕他,跟他干,还是远离他,躲着他,并且心里鄙视他?

臭味相投罢了。怜悯他们?那些被骗了一辈子积蓄的人怎么想?那些被骗的自杀了的学生怎么想?那些牺牲了的缉毒警察怎么想?那些被沉迷赌博的人毁了的家庭怎么想?那些被骗出去一辈子交代了甚至命都没了的人怎么想?

也就是中国吧,对这些人还愿意解救,如果是一个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国家,才懒得管这些呢,正好,逆向淘汰了不适合生存的人呢。

只不过是,这些人,以前加入的是国内的贩毒,诈骗,盗窃,抢劫,麦阴团伙,现在加入的是境外团伙而已。

去他妈的。

user avatar

因为别人的“境外偷渡”和你的“境外”不是一回事。

作为来自偷渡之乡的做题家说一句,莫非你们以为偷渡就不是一种做题了?别人上高中进清华北大,你怎么高考3科没有人一科成绩高?别人偷渡可以走上人生巅峰,和你有什么关系?别人大学学计算机,你学生化环材土木机械,那会一样吗?

这里我来给你们说说早年偷渡是怎么弄的。

run的过程就不说了,那是违法的,就说一下落地以后的事。以下故事只限美国。

那时候基本到美国之前,当地的同乡会就已经事先知道了。那个时代同乡会会每家每户收个50-100美金,作为借给新人的安家费,找好住所。然后给他找一个工作,不管是洗盘子还是踩缝纫机(对,哪怕是今天,纽约地区仍然有制衣厂,一堆中国人在里面打工)。所以新人落地就会有一小笔钱,一个住所,一份工作。后面就是按部就班的打工,还偷渡贷款,骗绿卡。当然,作为回报的义务,他们也必须在未来新人到达这里的时候按同乡会的安排提供帮助。

当然,这是10-40年前甚至更早的故事了。如今海外华人遍地,大家也没有那么在乎同乡情谊了,或者说同乡的标准越来越高了,以前中国人是同乡,后来同省,现在已经快进到同县甚至真同一个乡才算老乡了。倒不是偷渡混的越来越差,是越来越多不该偷渡的人跑来偷渡,偷渡的去向越来越神奇,就像大学扩招一样。

就在前年,我还见到2个偷渡过来的(墨西哥跨境)。都是本地的亲戚直接去美墨边境接回纽约,第二天就上工了。

所以现在,你要是没有那种拐弯能联系上的亲戚,就别瞎乱跑了,吃_都赶不上热的。

user avatar

很简单,都是因为错觉(╯‵□′)╯︵┻━┻

你玩砸了,可我能赢。

你赌输了,可我能胜。

这就叫赌徒心态,也是大部分自以为是的偷渡人员抱持的一种侥幸心理,本仓鼠根据美帝时代认识的那帮子鬼岛人的说法,谓之“错觉”。

上次在小S急着澄清自己的那个回答里说某鬼岛台大生当骑墙派,想趁大陆打出“五筒”胡了后当鬼岛选调生,而这家伙之所以有这么个想法,在于他从小没少看偷渡客在家乡的状态,还有听大人讲偷渡客的故事。

有鬼岛的,更有大陆的,反正海峡没加盖儿,要是有这个心思,林毅夫教授抱个篮球都能从金门游到厦门“投共”,十年大乱那会儿有不少江浙沪的遗老遗少游到澎湖去,数量多着呢。

到了那台大出身的鬼岛人出生前十年,大陆改开了,生活也好起来了,但还是架不住东南沿海好多人对鬼岛、臭港和外国资本家控股的东南亚的幻想啊,于是他们推个破渔船就能下海,一旦海警发现问题了,赶紧跳海里,半天不露头,还真不好逮。

于是就让他们逃到澎湖或者金门去了。按照那时还有点儿号召力的党国的指示,赶紧接到鬼岛来吧,于是拿海军小船儿一装,送上鬼岛,登陆的地方在花莲附近,直接安置到台中那一带。

然后呢,偷渡者的噩梦就开始了。

鬼岛这地方儿,发展得很不均衡,台北基隆一带现代化得无与伦比,台南高雄一带现代化得令人发指,就台中——无论东边儿高山族居多还是西边儿客家人居多,发展得还不如大陆九十年代的十八线小县城(一直如此),而且不是国府和绿蝇政府疏于管理,是这一片儿根本就没人敢管,全都是黑道的天下。

这里面有个狠角色,号称台中第一角头,“冬瓜标”颜清标,前几年从台中县议会议长位子上退了,把黑道生意和白道政客都交给了长子继任。

这人特狠,单不说他靠盗采砂石发了家连国府要员都不敢多事儿,就说他有个爱好:把看不顺眼的人和没法给身份的人做成消波块儿。

什么是消波块儿呢,就海边大堤冲着海的斜坡儿上扔着的一些个水泥墩子,形状挺支棱:

这玩意儿,在鬼岛人黑话里叫“中部粽”,经常故意跟台北的甜口粽子“北部粽”和台南的咸口粽子“南部粽”一块儿出现,还说是“肉角粽”(人肉粽)……并且从古早时代开始,鬼岛年轻人就各种瞎编排,说你太跳脱,当心标哥抓你去做中部粽啦!海边要多新的消波块儿啦!发展到最后,直接说水泥罐车开始运转啦,大声告诉我海哭声音是什么/海景第一房风景如何……

可有效中止鬼岛年轻人各种不服及脱线,当然还有那些个“黑户”,也就是偷渡客。

偷渡客大多没文化也除了打鱼不会干别的,鬼岛这地方儿说大也不大,没法儿安排这些人去抢鬼岛人的饭碗,那就只好把有渠道的送出鬼岛去投奔怒海,有点儿技能的挑出来送台北台南“继续教育”,剩下的,喂,标哥,安排好你的人。

你觉得没什么技能还没身份没门路的偷渡客能给黑道带来什么收益?

嗐,奴隶呗,过得可能还不如国内呢,各种把人往死里整,因为就是颜清标这种黑道大佬也特看不上安身不牢的家伙,每年打死的、打残的、逼疯了的不计其数,反正台中是他说了算,一皱眉头拖出去,光天化日之下送水泥加工厂。

而鬼岛台大生他爸,当时就是个水泥厂小工头,看得久了也麻木了,但有了孩子就各种教育孩子要离开这鬼地方。

结果直到九几年两岸关系稍微好点儿了,偷渡客的方向变了,台中的消波块大单生意终于正式变成了都市传说。

但台中有变好嘛?还是那幅破烂不堪的模样,反正颜家赚到了就行,侥幸没被打死打疯的偷渡客们也获得了身份,居住下来。

但逃过去之前家里什么样,居住两代人以后还是那幅模样,有个破砖厝配辆机车就好得很了(鬼岛台大生原话)。

但是冬瓜标可变了呢。台中县议会议长,鬼岛第八届“立法委员”、大甲镇澜宫基金会董事长,黑道白道权力金钱全往兜里呼噜,管它这其中有多少出自政治献金和“公益活动”(义务为鬼岛修防波堤,大量放置消波块儿)的“功德”……

而且现在他儿子设计了消波块形西瓜抱枕,建议所有偷渡客都买一个纪念。

人家鬼岛人都想从这种地方逃了当骑墙派等大陆打“五筒”,咱就别跑了,无论去东南,还是西南╮(╯▽╰)╭

user avatar

在东南亚的时候,有时候当地朋友圈里会有人发通缉某人的照片和护照,当时不知道什么情况,现在大概知道大部分是被骗去搞电信诈骗跑路的,希望他们都跑路成功。

有些人呐,看些黑社会帮派片,觉得自己够狠够聪明可以去国外搞些非法的勾当成为一代枭雄,傻不傻,国外那帮搞电信诈骗菠菜的都是以同乡和亲戚为核心组成的团伙,再加一些他们骨干熟悉的朋友形成非法组织。那些网上看到一个招聘信息就以为自己大富大贵的机会来了,99%的概率是成为代价本身。

在国内有他们看不起的警察维持社会安定,所以还能有人权被当个人,到了缅北金三角那些法外之地,去了能当个低级劳工已经算命大了,运气不好就命都没了。在那些地方死个人还不如国内打死条狗严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