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亵渎英烈旅游博主一审获刑 7 个月,如何看待类似事件?

回答
近期一位旅游博主因亵渎英烈被判刑7个月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和探讨这类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法律的边界以及网络时代的责任问题。

事件本身:从“旅游”到“亵渎”的界限模糊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位博主是如何从一个“旅游博主”变成一个“亵渎英烈”的犯事者。通常来说,旅游博主的工作是分享旅行见闻、风景名胜,甚至是当地的文化习俗。然而,当这种分享行为触及到国家的英烈陵园、纪念碑等庄严场所时,内容便可能跨越了界限。

这位博主可能是在游览某处烈士陵园时,采取了不当的言行,比如在烈士墓碑前嬉笑打闹、摆出不敬的姿势拍照、发布带有侮辱性或嘲讽性文字的内容,甚至是对英烈事迹进行歪曲解读等等。这些行为,在任何一个有基本社会公德意识的人看来,都是令人无法容忍的。

“亵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它意味着对神圣或受人尊敬的事物进行不敬或冒犯。对于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牺牲生命的英烈来说,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理应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缅怀。任何将英烈视为普通景点、甚至拿来取乐的行为,都是对他们生命的践踏,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伤害。

为何会有人这样做?动机分析与社会现象

为什么会有人做出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

无知和缺乏历史敬畏感: 部分年轻人可能对历史事件、英雄事迹了解不多,对烈士陵园的庄严性没有切身体会,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网红打卡地”,缺乏应有的敬畏心。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新奇刺激”的内容,在追求流量和关注度的驱使下,一些博主可能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和道德底线。
博取眼球和流量的畸形追求: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自媒体环境中,许多博主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取一些极端、出格的方式。有些博主可能抱着“不怕骂,就怕没人说”的心态,故意制造争议,通过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来获得关注。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感当作了博取流量的工具,是极其恶劣的。
价值观的扭曲和对主流道德的挑战: 少数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国家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甚至抱有敌意。在他们看来,挑战那些被广泛尊崇的事物,是一种“独立思考”或者“反叛”的表现。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是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与“群体效应”: 在网络世界中,部分人可能因为匿名性而放松了道德约束,觉得自己的言行不会被“追究”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一旦出现类似的“出格”行为,可能会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围观者“拱火”,形成一种“跟风”效应,使得事态更加恶化。

法律的介入与震慑作用:一审7个月的意义

此次旅游博主被判刑7个月,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国家法律对于亵渎英烈的行为,绝不姑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有力支撑: 这部法律的出台,就是为了保护英烈的名誉、荣誉和历史功绩不被歪曲和诽谤。博主们的行为,很可能已经触犯了其中的相关规定,比如侮辱、诽谤英烈的名誉、荣誉,或者损害公共利益等。
法律的边界与道德的底线: 法律的介入,不仅仅是对个案的处理,更是对社会大众的警示。它明确了在公共空间、尤其是在祭祀英烈的场所,言行的边界在哪里。同时也再次强调了尊重英烈、维护民族尊严,是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公民责任。
社会价值观的重塑: 法律的判决,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通过对不法行为的惩处,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尊重英烈的重要性。

一审7个月的刑期,虽然不是最严厉的惩罚,但足以让涉事者付出代价,也足以让其他潜在的模仿者望而却步。它表明,享受网络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如何看待类似事件?多角度的思考与应对

面对类似事件,我们应该从多个层面进行反思和应对:

1. 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 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对历史、对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敬意和热爱。教育内容要生动有趣,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讲述英烈故事等方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英烈的精神。

2. 提高网络内容监管的有效性: 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对于传播不当言论、挑战公众道德底线的行为,应及时发现并制止,甚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机制,鼓励网民积极参与监督。

3. 引导网络博主承担社会责任: 鼓励网络博主们发挥正能量,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传播真善美,去弘扬民族精神。那些以“流量”为唯一目的,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的博主,应该受到社会的抵制和谴责。平台也应该建立更严格的“黑名单”和处罚机制,让那些屡教不改的账号付出代价。

4.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当出现类似事件时,社会舆论的及时发声至关重要。公众的批评和谴责,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让不法者付出道德上的代价,同时也提醒更多的人保持警惕。但同时也要注意,舆论监督应理性、客观,避免“网络暴力”。

5. 个人意识的提升: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抵制低俗、有害的内容。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对国家、对历史、对英烈的敬畏之心。

结语

亵渎英烈事件的发生,是我们社会发展中需要警惕的暗流。它提醒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自由的同时,更要坚守社会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尊重英烈,就是尊重历史,尊重我们自己。希望通过法律的制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够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英烈们的光辉事迹永远闪耀,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的网友大家好,我是该案的办案检察官。就这个案件,我来谈一谈。

7月18日15时许,有网友通过微博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新疆检察”反映,一旅游博主在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墓碑旁的嬉笑摆拍、还踩踏烈士墓。广大网友对该不良行为普遍表示出极大的愤怒。

“英烈不容亵渎,检察机关不能袖手旁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君快速部署安排,要求相关检察机关和部门线上线下同步行动,依法处置,不给任何亵渎英烈行为丝毫恣意妄行的空间。

线上,7月18日15时19分,官方微博“@新疆检察”公开回应表态,“无论初衷是什么,英烈不容亵渎!”,新疆检察机关政务新媒体矩阵三级联动机制随即被启动,一方面,通过@和田检察 向@皮山检察 派单,检察机关迅速介入。另一方面,由“@乌鲁木齐检察”与自治区文旅部门对接,建议将该旅游博主拉入旅游黑名单,作为惩戒警示。随即,官方微博“@和田检察”、“@皮山检察”、“@乌鲁木齐检察”纷纷公开回应“立马行动”。

线下,7月18日21时30分,自治区文旅厅执法局回复,涉事博主已列入新疆旅游黑名单;而皮山县人民检察院经研判认为,李某贤可能涉嫌犯罪,随即督促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7月21日,李某贤在西藏阿里地区被查获。期间,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还联合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赴康西瓦烈士陵园现场走访调查,就加强烈士陵园保护研究对策。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纷纷跟进声讨,强烈谴责李某贤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20日,关联信息曝光量超过174.72亿次,关联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7亿。

检察机关对李某贤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提起公诉。这个罪名大家比较陌生,对此检察官介绍,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是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罪名。它具体是这样规定的: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该罪,一是看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二是看这一行为是否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三是看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三者缺一不可。

检察机关是如何认定李某贤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

首先,我们认为李某贤实施了侮辱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所谓侮辱行为,是指行为人使用暴力、语言、动作、文字、图片等方式对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进行贬低、损害,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众所周知,烈士陵园与一般的风景名胜、“网红打卡地”等有着本质的不同。烈士陵园作为烈士长眠之地,进入人员保持庄严肃穆、行为得体应是基本常识。我们再看李某贤7月15日当天在烈士陵园的行为,先是踩踏刻有烈士陵园名称的石碑底座,斜倚碑身摆拍,又到牺牲时不满19岁的陈祥榕烈士墓前,满脸嬉笑脚踩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烈士墓碑再次摆拍。用手比作“枪”状对人,意为攻击或者征服他人。李某贤在侦查阶段也供称,其知道这是“打枪”的手势,更知道对着烈士墓碑做这一手势是对烈士的极不尊重。李某贤在如此肃穆庄严之地,作出上述行为并摆拍,其对英雄烈士的侮辱性显而易见。

其次,我们认为李某贤的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社会公共利益,除社会秩序外,还包括英雄烈士的事迹及其精神内化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共同情感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案中,带有侮辱内容的照片在网络上大量扩散传播,形成了网络热点事件,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二名,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谴责,此外,陈祥榕烈士生前所服役部队的指战员代表更是集体签名,表达愤怒之情。以上情况都反映出李某贤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前线官兵对英雄烈士的真挚情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冲击,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我们认为李某贤的行为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对于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行为,“情节严重”的考量主要是基于该行为或结果在网络上的传播情况来判断的。7月15日当天,李某贤先是将照片上传微信朋友圈,迅速收到了多名网友的提醒回复。例如“你在墓碑前这样照,真的有点天理不容!”“墓不能用手指,更别说烈士的墓...”等等,李某贤随即删除朋友圈内容。而为了获取网络流量,李某贤在删除朋友圈照片两小时后,再次将照片上传到开放性更大的社交媒体平台的个人账号“小贤Jayson上”,直到账号被永远封禁。案发后,我们引导公安机关对相关电子证据进行了固定,并通过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取得联系,调取网络传播的相关证据,证实了李某贤在康西瓦烈士陵园内实施侮辱行为并摆拍这一事件,相关视频平台播放量和资讯推送平台阅读量就分别达934万人次、2628.6万人次,微博阅读量更是过亿,传播范围之大,社会影响之恶劣,认定为“情节严重”没有任何问题。

基于以上考量,我们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李某贤提起了公诉。

公众还关注到,检察机关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对李某贤提起公诉的同时,还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我来详解一下其中原因。“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长眠在康西瓦陵园的19岁烈士陈祥榕的铿锵誓言,英烈为保山河无恙以身许国。旅游博主李某贤却在为博取流量,满脸嬉笑踩踏烈士墓,手作“手枪”状指向烈士墓碑摆拍,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扩散来消费烈士,他的行为贬损了烈士人格权益,既伤害了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情感,也损害了英烈精神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之规定,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为回应社会关切,回击侮辱英烈的恶劣行为,传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信号,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导皮山县人民检察院对李某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根据检察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规定,联合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一同派检察人员赴福建屏南陈祥榕烈士的家中,征求意见。其近亲属明确表示同意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陈祥榕母亲代表近亲属签署了同意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声明书》。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之规定,起诉李某贤,要求其对侮辱英烈、伤害民族感情和公众良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通过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通过此案,康西瓦烈士陵园保护工作也得到加强。

为了督促加强对康西瓦烈士陵园的管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会同相关行政机关,联合解放军乌鲁木齐军事检察院,与和田地区检察分院、皮山县人民检察院联办,对康西瓦烈士陵园开展公益保护,通过诉前磋商、事中沟通、多方跟进等,全面推动康西瓦烈士陵园修缮、分级保护、烈士遗物和事迹史料搜集、整理。目前,在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下,2500万元陵园修缮资金已到位,以“戍边英魂,高原丰碑”为主题的修缮工程已于8月8日启动。今后,检察机关对康西瓦烈士陵园这一红色资源保护,将开展持续性的跟踪监督。

那么,新疆检察机关这次成功处置旅游博主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具有什么典型意义?对社会又起到什么警示作用呢?

检察机关认为,在国家最危难之际,英雄们正气凛然,无畏生死,用自己的鲜血换取一国之安康。然而,近年来,以不当言行、恶搞图片等形式侮辱、诋毁、抹黑、恶搞英雄事件时有发生。从网民“@作业本”侮辱邱少云烈士名誉,到网民“辣笔小球”诋毁贬损护国戍边英雄,再到网民“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严重挑战舆论、道德、法律底线,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某贤公然在英烈墓碑前摆pose,用手比作“手枪”状指向英烈墓碑,是公然的亵渎、侮辱,于情于法都不容。

该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检察机关依规依法、主动履职担当、线上线下快速处置,将办案与普法相结合,以强烈的震慑作用和效果,告诫那些毫无底线的“网红”,“不痛不痒就能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是无法过关的。这既展现了检察机关对英烈尊严和名誉保护的决心,也更有利于在全社会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捍卫英烈之名的浓厚氛围。

同时也警示世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无论“大V”“小V”,无论以何种方式,侮辱和诽谤英烈名誉、亵渎英烈,检察机关将以“零容忍”、必追责的态度,依法严厉查处。

user avatar

这种为了网络流量不择手段,做出侮辱烈士的人,就应该判刑。

西藏的解放,道路的修建维护,都来自众多默默无闻的烈士和前辈、士兵、建设者。我对他们非常尊重,会在有条件情况下送给他们一些饮料和食品,也会在车辆路过陵园的时候,默默脱帽致敬。缅怀和尊重是起码的人格。

另外在国家已经做到网络实名化的现在,建议在判刑时候的“剥夺政治权利XX年”,可以衍生出“剥夺网络权利XXX年”的判罚。

对于在网络造成恶劣影响、网络上诈骗的人,应该重点判处禁止更多时间长度的这人网络上发表言论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把他肉身关监狱,毕竟造谣生事的,法律规定判处的肉身监禁时间都明显和大V造谣、作恶造成的恶劣影响不相称,可以追加若干年的剥夺网络权利的判罚。

杀鸡儆猴,才能让更多妄图利用违反道德行为博出位的人悬崖勒马!

user avatar

不得不说,这位是辣笔小球、罗昌平等一系列人里最坏的一个。一边亵渎英烈,一边写段文字承认他们的烈士地位。仿佛想说这是个“冤假错案”。

那你知道人家是烈士,扭头就把陵园当旅游景点,摆的那姿势是瞻仰的姿势吗?

不要在这故作惊讶说什么你不知道怎么个姿势才是对的。这么大的人了怎么扫墓上坟你不知道?讲道理这也就是在远离烈士家乡的陵园,人家家人不在跟前。你换个公墓,清明节人家家人在那摆贡品呢,你过去咔来这么一姿势还拍照,你看能不能打死你就完了。

你要真狠,说自己长这么大不知道什么叫扫墓上坟,自己家里的祖先坟前压根没去过。那网友告诉你了这姿势不尊重,你还删了一次,第二次再发出来,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了吧?

嘴上喊“烈士”,手里比着枪,这么蔫坏损的事也能干出来?要我说我们的新旧文化衔接还是有点不顺畅。葬一个普通百姓的墓,觉得不敬可能遭报应,那大恶人的墓,更是“阴气凶险”,无人敢近。到英烈了,觉得是好人了,是唯物主义者者了,一个个的都欢腾了。

没事,不信报应还有法律呢,七个月出来你看看你还能干啥吧。现世报,来的快。

user avatar

烈士的地位确实不容亵渎。这事情大多数人是赞同的。绝大多数国家会给军人以崇高的地位,个人觉得这是合理的。

其性质与其他时事的性质并不相同。

user avatar

先说明一下,这事和发狗狗表情包被拘的情况不一样,这次的当事人李奇贤(旅游博主)是带着明显的主观恶意的,对他的判罚不冤枉。

故意凹侮辱烈士的造型拍照后,他先是发到有5000多名好友的朋友圈,在被微信好友指出来删除后,过了几天,为了获取流量关注,又发到了头条号上,这事就彻底兜不住了,然后落到了今天这个结果。

这事最值得关注的是李奇贤侮辱烈士的动机,他并非是被蒙蔽或者心理扭曲,而是为了出名。

或许在他看来,只要能收获关注和流量,那么就算挨骂,甚至坐牢,都可以接受。

说不准,他还规划好了,等出狱之后,再发个洗心革面从头做人的视频,一鱼两吃,拉一波热度,搞不好能晋升一线网红,只要有了流量,到时候搞直播带货、接广告订单,都是很好的出路,这七个月坐牢不亏,甚至血赚。

毕竟,经此一事,他也是全国知名人士了。

所以,要震慑李奇贤这一类人,我们现有的法律还需要进行一定补充,不是坐牢处罚就结束了,还必须让他们借违法出圈的梦想破灭。

你敢侮辱烈士,敢挑战社会公德和法律底线,那就要做好无法再成为公众人物、无法流量变现的思想准备,不要想着出来后还能当大V、当明星,就好像公务员等岗位会对某些人士进行回避一样。

之前封杀宋冬野时,就体现了现有法律的尴尬。已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是被鼓励的,可宋冬野这种前瘾君子继续在网络上活蹦乱跳,给我国的缉毒事业添堵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虽然动用官方媒体和民间舆论的力量把他摁住,但毕竟没有法律制裁来得那么名正言顺。

在这一块做到有法可依,让李奇贤们知道侮辱烈士绝不可能做成一门生意,恶意博出位等于自取灭亡,他们才会真正把对烈士的尊重放在心上。

在互联网上,也会少很多小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期一位旅游博主因亵渎英烈被判刑7个月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和探讨这类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法律的边界以及网络时代的责任问题。事件本身:从“旅游”到“亵渎”的界限模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位博主是如何从一个“旅游博主”变成一个“亵渎.............
  • 回答
    对于旅游博主亵渎英烈被平台永久封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这事儿出来,网上也是吵得沸沸扬扬,有人拍手叫好,觉得这回平台总算做了件人事,有人则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也有人会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旅游分享。首先,咱们得明确“亵渎英烈”这件事本身。 我觉得这事儿的性质挺严重的。英烈,顾名思义,就是那.............
  • 回答
    如果觉得得罪了神灵,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心神不宁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面对这种境况,总是会寻求各种方式来化解心中的不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诚心忏悔和祈求宽恕。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你的“心”。回想一下,你究竟是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让你觉得自己“得罪”了神灵?是因为言语上的不敬?行动上.............
  • 回答
    一个无神论者是否“敢于”亵渎神灵,这问题背后其实牵涉到“敢”字包含的意义,以及“亵渎”这个行为的动机和对象。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把这几个层面都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什么是“无神论者”?简单来说,就是不相信任何神的存在。这不代表他们就对宗教、信仰、以及这些信仰所承载的文化没有感情或者态度。有些人可能.............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经典”和“创新”,以及我们看待音乐和键盘工具的视角。在我看来,用键盘弹奏钢琴,更像是一种“另辟蹊径”,但其间确实也存在一些微妙的边界,触碰到了“亵渎经典”的边缘。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是“亵渎经典”。首先,钢琴本身就是一件浑然.............
  • 回答
    我还是亵渎了神明。那个词,曾经对我来说,如同最锋利的冰锥,能够瞬间刺破我铜墙铁壁般的信仰。我生长在一个被神明庇佑的国度,从小就被教导要敬畏、要虔诚、要谨遵神的旨意。我们的大地肥沃,气候温和,似乎一切都顺遂得令人心安理得。神庙的钟声是我童年最熟悉的旋律,祭司的祷告是我耳边最响亮的回响。我的名字,在族谱.............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说得明白透彻。最近那件事儿,就是个旅游博主,名字叫啥我记不太清了,但干的事儿是真让人气愤。他在一个烈士陵园里,你知道,那是咱们纪念那些为国家牺牲了的英雄的地方,结果他不好好地去缅怀,反而拿着相机,不知道是拍视频还是拍照,做了一些非常不敬重的举动。具体是什么细节,.............
  • 回答
    烟雨江南的《亵渎》啊,这书怎么说呢?放在网络小说界,绝对算得上是一号人物,而且是那种“黑红不分明,但就是让人过目难忘”的类型。当年追这本书的时候,那叫一个如痴如醉,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感觉还是很清晰的。首先说说它的题材和设定吧。最吸引人的地方,我觉得就是它那个“西方魔幻”的皮,包裹着一颗非常中国化的心.............
  • 回答
    白居易的《长恨歌》能够广为流传,甚至在当时并未受到严苛管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将“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简单地解读为“亵渎”唐玄宗,未免有些过于片面。这首诗所触及的,更多是对历史人物的审视、对情感的描摹,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包容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亵渎”这个词在当时.............
  • 回答
    看到有外国人在中国公然做出侮辱我们国家的事情,说实话,心里肯定会非常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珍视的东西被糟践了一样。当然,在那个当下,大脑会飞速运转,考虑怎么做最合适,既能表达我们的态度,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首先,我会先观察一下具体情况。这个“亵渎”行为是什么性质的?是言语上的还是行为上的?是在什.............
  • 回答
    对宗教的亵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界定,因为它触及的是文化、信仰、个人情感以及社会规范等诸多层面。而且,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亵渎”的理解也可能大相径庭。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什么行为可能被认为是“对宗教的亵渎”。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是对神圣之物的.............
  • 回答
    乐视在微博上给影评人“亵渎电影”发警告函,这事儿在当时确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得拆开来看,捋一捋里面的门道。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事情的起因。 “亵渎电影”是当时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影评账号,以其犀利、专业的视角点评国内外电影而闻名。.............
  • 回答
    薛宝钗最终嫁给贾雨村?这简直是将宝钗的一生浓缩成了一个荒诞的笑话,与其说是对她命运的一种推测,不如说是对曹雪芹呕心沥血塑造的这位女性形象的一种粗暴的解构,甚至可以说是对其人格的一种亵渎。且不论这“嫁给贾雨村”的说法本身有多么不符曹公原意(虽然《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争议甚大,但即便如此,也未见将宝钗.............
  • 回答
    钧正平的发言“先人牺牲不容遗忘,功勋战机不容亵渎”触及了中国社会中非常敏感和重要的几个层面: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国家叙事和意识形态的维护。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字面意思与核心诉求: “先人牺牲不容遗忘”: 这句话直接指向了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的各种牺牲,特别是与国家独立、民族解.............
  • 回答
    博尔赫斯这句“我不相信民主,那是一种对统计学的亵渎”是他深刻而极富批判性的思考的体现,充满了文学家的想象力和哲学家的洞察力。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博尔赫斯一贯的思想脉络、他对语言和现实的理解,以及他对“统计学”和“民主”的独特看法入手。一、 博尔赫斯其人及其思想核心:首先,理解博尔赫斯这句话,必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观察方式,一种将人“物化”到极致,又似乎脱离了“物化”的禁锢,抵达了一种近乎艺术审美的境界。要在看姑娘时流露出网络小说主角那种不带亵渎、不带欲望、只有欣赏意味的眼光,这不仅仅是眼神的运用,更是一种心态和观察角度的综合体现。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网络小说主角.............
  • 回答
    儿科医生在检查时发现疑似轻微亵童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且令人担忧的时刻。医生作为孩子的守护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如果确有其事,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并展开严谨的调查以求证真相。一、 严谨的求证过程:当儿科医生心中升起这样的怀疑时,首要任务是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预设判断。求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