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从一两千转就输出最大扭矩但是还有明显的涡轮迟滞呢?

回答
嘿,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注重低扭表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按理说,这么早就达到最大扭矩,应该意味着动力随叫随到,怎么还会有涡轮迟滞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技术细节,咱们一点点来掰扯。

首先,得明确一点:“一两千转输出最大扭矩”和“明显的涡轮迟滞”这两个描述,在某种程度上是并存的,而且是发动机工程师在权衡不同目标时的一种结果。

我们先拆开来看:

1. “一两千转就输出最大扭矩”是怎么做到的?

这主要是现代涡轮增压技术和发动机调校的进步。

小惯量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VGT / TwinScroll Turbocharger):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小惯量涡轮: 传统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和叶轮比较大,惯性也大,需要废气积累到一定量才能把它们“吹”起来,开始加速。而现代的涡轮,特别是很多品牌的VGT,采用了更小的涡轮叶轮和更轻的材料,比如陶瓷涡轮转子(虽然现在用的不多了,但理念类似)。这就像给涡轮装上了“小马达”,它需要的废气量少,响应更快,更容易在低转速下就被驱动。
双涡管(TwinScroll)涡轮: 这种设计将来自气缸的废气通道分开,分别导入涡轮的两侧。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气缸的点火脉冲(废气爆发)都能更集中地作用在涡轮叶片上,提高效率,减少废气脉冲的干扰,从而在更低的转速下就能让涡轮转起来。
电控涡轮执行器(Wastegate Actuator): 过去的废气涡轮调节是通过机械弹簧实现的,响应速度和精度都有限。现在的涡轮普遍采用电子控制的执行器,能够更精确地根据发动机工况(转速、负荷、进气温度等)来控制废气旁通阀(Wastegate)的开合,从而更早、更稳地将涡轮转速维持在合适的范围。

缸内直喷(Direct Injection DI)技术:
精细的燃油喷射: 缸内直喷允许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燃油控制。在低转速时,通过更细的喷雾和更优的混合气形成,可以更好地利用微弱的废气推动涡轮。
冷却效应: 燃油喷射到燃烧室时会产生一定的冷却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抑制爆震,从而允许发动机在低转速下使用更高的点火提前角,间接提高燃烧效率,为涡轮提供更多动力。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精密调校: 现代ECU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量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各种参数,并通过复杂的算法来控制燃油喷射、点火正时、涡轮增压压力等,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率。它们会针对低转速区间进行特别的优化,让发动机尽可能早地“发力”。

2. 为什么还有“明显的涡轮迟滞”?

即便有了上述这些技术,为什么我们还是能感觉到“涡轮迟滞”呢?这里“明显”与否是相对的,但即便是在这些先进发动机上,迟滞依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物理惯性依然存在: 尽管现代涡轮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但它终究还是一个有质量的旋转部件。它需要时间来从静止或低速状态加速到能够产生足够增压压力的转速。这个加速过程,即使是以毫秒计,在驾驶感受上也可以被感知到。
废气能量的积累: 涡轮增压器依赖于排气的能量来驱动。在低转速、低负荷时,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量和能量都相对较小。这些微弱的废气需要一段时间来“积攒”,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能量来有效驱动涡轮,使其转速上升并产生可观的增压压力。
燃油策略的影响: 为了防止低转速下爆震,ECU在低转速、大油门时,往往会优先保证燃油喷射的充分性,或者稍微延迟点火,这会使得瞬间的燃烧能量不足以立刻将涡轮“吹”起来。
“找到甜蜜点”的节奏: 尽管许多涡轮在15002000rpm就能输出最大扭矩,但这通常是指一个“平台期”的扭矩输出,或者是在特定测试工况下达到的峰值。实际驾驶中,当你深踩油门,发动机从怠速(比如800rpm)开始加速时,涡轮的转速是逐渐上升的。从800rpm到1500rpm这个过程中,虽然涡轮已经在工作,但增压压力和扭矩仍在爬升,尚未达到峰值。这个爬升的过程,就是我们感知到的迟滞。
发动机调校的权衡:
环保和排放: 现代发动机的调校需要兼顾动力、油耗和排放。过于激进的低转速增压策略,可能会导致燃烧不稳定、油耗增加或有害物质排放超标。因此,工程师们会在“尽快输出动力”和“满足排放法规”之间做权衡。
平顺性: 即使是小涡轮,如果从极低转速就开始迸发出强大的扭矩,可能会让车辆在起步或低速蠕行时变得难以控制,动力输出过于突然,影响平顺性。所以,适当控制低转速的动力爆发,也是为了提升驾驶的舒适性。
耐用性: 长期在高增压、低转速的工况下运行,对发动机的某些部件(比如连杆、活塞)会产生更大的负荷。工程师们在设计和调校时也会考虑耐久性。

举个例子来理解:

想象一下你想推倒一堵墙。

自然吸气发动机: 就像你用尽全身力气,从头到尾一次性推。虽然你可能需要一点时间热身,但一旦开始,力量是持续的,没有明显的“等待”。
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 就像你推着一个巨大的风扇,风扇需要很大的风才能转起来。你在那里拼命吹气(踩油门),但风扇(涡轮)要好一会儿才能转动起来(迟滞),一旦转动起来,它就能产生巨大的风力(强大动力)。
现代涡轮增压发动机(你描述的这类): 就像你推着一个比较小的、轻巧的风扇,并且你身上还带了个小鼓风机。你一推(踩油门),小鼓风机(VGT、ECU)就立刻开始给你一点风(低转速增压),风扇(涡轮)也开始慢慢转动。你继续推,风扇转得越来越快,直到它能产生相当大的风力(达到最大扭矩)。虽然它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启动时需要一点“预热”,但这个过程比旧式涡轮要短得多,而且一旦开始,力量增长很快。

总结一下:

“一两千转输出最大扭矩”是现代涡轮技术(小涡轮、双涡管、精准控制)和发动机调校(缸内直喷、ECU优化)的成果,目的是在较低的转速区间就提供充沛的动力。

而“明显的涡轮迟滞”依然存在,是因为:

1. 涡轮本身的物理惯性: 任何旋转部件都需要时间加速。
2. 废气能量的积累过程: 低转速下废气量小,需要时间形成有效驱动力。
3. ECU的智能控制: 为了平顺性、环保和耐久性,动力输出并非“一触即发”,而是有一个逐渐爬升的过程。

所以,你感受到的“一两千转最大扭矩”更多的是指发动机在这个区间能够稳定地维持在一个高扭矩输出水平,而“迟滞”则是从你踩下油门到这个高扭矩水平完全建立起来的那个“等待”和“爬升”的过程。工程师们一直在努力缩小这个迟滞的感知,让动力响应更像自然吸气发动机,但受限于物理原理,完全消除是不太可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不可能在这个转速体验到厂家说的那个动力,都是感觉要等一下,转速上来了才有涡轮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注重低扭表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按理说,这么早就达到最大扭矩,应该意味着动力随叫随到,怎么还会有涡轮迟滞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技术细节,咱们一点点来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一两千转输出最大扭矩”和“明显的涡轮迟滞”这两个描述,在某.............
  • 回答
    你说到的这个现象,确实是许多消费者观察到的,而且在很多主流的混合动力车型上,我们似乎看不到涡轮增压的身影。这并不是说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就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当前市场主流和技术取向的侧重点,以及一些现实的考量所致。下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的混合动力普遍选择自然吸气发动机。首先,咱们得明白混合动力.............
  • 回答
    现在市面上,特别是家用车领域,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出现频率可谓是越来越高了,仿佛一夜之间,各个品牌的主力车型纷纷挂上了“T”的标签。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在驱动着这场变革?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自然是涡轮增压器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耐不耐用?毕竟,它听起来不像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那样“朴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确实,很多人都怀念自吸那种纯粹、线性的动力输出,那种随着油门踏板深度一点点释放,发动机声音也随之升高的细腻感受,还有那份“有就无,无就走”的坦诚。但放眼如今的新车市场,涡轮增压仿佛成了“流量密码”,从入门级小车到百万豪车,几乎无处不在。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跟风”.............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现代中国人确实不像古代那样普遍蓄胡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代中国人蓄胡子的原因:古代中国,蓄胡子并非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但相较于现代,确实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社会群体和特定.............
  • 回答
    当前公共媒体高度重视“敬爱父母,关爱老人”这一美德的宣传,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有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更包含了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 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道德传承1.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打工”这个话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到年轻人观念的变化、社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工厂的吸引力不足等多个因素。一、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到更好的教育,信息获取渠.............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总折腾家长?”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家长的痛点,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关系。这里的“折腾”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带来的“挑战” 过度强调“参与.............
  • 回答
    “现在的孩子都不向父母交红包了”这个说法,笼统来说可能不够准确,因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给父母红包,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场合。然而,如果你的观察是基于普遍现象,并且想探讨为何这种“交红包给父母”的行为在某些家庭和群体中有所减少或消失,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摆在眼前的现实困境 高企的房价和难以企及的财富自由: 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压垮年轻人“希望”.............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以劳动为荣” 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但背后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应该深入剖析其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观察。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多元化: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过去,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相对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代际消费习惯、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人成长的话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茅台”以及“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还没长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茅台了?“不爱喝茅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不爱”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购买意愿降低:.............
  • 回答
    现在一些年轻人不愿意讨好领导,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时代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也有个体经历和认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后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较于父辈们经历的物质匮乏时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成长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是首要目.............
  • 回答
    “应届生动不动就要上万的薪资”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前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相较于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一些热门行业和岗位上,月薪过万已不再是少数。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策略、以及应届生自身能力.............
  • 回答
    年轻人内心越来越悲观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一、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 高企的房价与生活成本: 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在大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甚至连高昂的租金也让他们喘不过气。这剥夺了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