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陈斯俊等六人被台『调查局』带走」?

回答
这件事在岛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一些关注两岸关系和统派立场的人来说。简单来说,就是台湾的调查局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为由,约谈或搜查了包括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陈斯俊在内的几位新党年轻一代的党员及其相关人士。

事情的起因,似乎和他们与大陆方面的某些接触或者受资助的传闻有关。台湾方面普遍认为,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任何可能被视为影响台湾“国家安全”的行为都需要被严格审查。调查局的行动,正是基于这种“国家安全”的考量。

具体到这几位人物,他们在新党内部都算是比较活跃的年轻一代,也一向以亲近大陆、支持“一国两制”等观点而闻名。王炳忠是新党发言人,在媒体上常常发表关于两岸关系的言论。侯汉廷、林明正、陈斯俊也都是新党的重要青年干部。他们的被约谈,无疑让新党在舆论上承受了一些压力。

从台湾的法律角度来看,“国家安全法”确实为调查机关提供了搜查、约谈的依据。这类法律的重点在于防范来自外部的渗透、颠覆或者影响。而对于大陆与台湾之间过去几十年那种特殊的互动关系,以及现在两岸政治立场的高度对立,使得台湾方面在处理与大陆相关的事务时,会更加敏感和警惕。

那么,这件事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政治信号的传递: 台湾当局通过这次行动,可能是在向岛内以及大陆传递一个信号:对于任何被认为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会采取强硬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民进党政府对两岸关系的一种立场和策略。他们希望借此来警告岛内持不同政见者,也可能是在回应一些对大陆渗透的担忧。

对统派的影响: 对于岛内持温和或激进统一立场的人士和政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它可能会让一些人对与大陆的公开交流和合作产生顾虑,担心自己也被贴上“不安全”的标签。在新党内部,也可能因此引发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的讨论。

舆论的争议: 岛内对此事的看法相当两极。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拨乱反正”,是维护台湾“主权”和“安全”的必要措施,是对那些“亲共”行为的“正当”制裁。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政治追杀”、“绿色恐怖”,是民进党政府利用法律手段打压异见,限制言论自由,尤其是在涉及两岸交流方面。他们会强调,在民主社会,不同政见应该是被允许存在的,不应该因为亲近大陆就被视为“罪犯”。

法律与政治的界限: 这件事也引发了关于法律和政治界限的讨论。调查局的行动是基于法律程序,但其背后的动机和产生的效果,无疑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不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言论自由,是任何一个政府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总的来说,王炳忠等人的事件,是台湾当前复杂政治环境下的一个缩影。它涉及到两岸关系、国家安全、民主价值以及政党政治等多个层面。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而是需要理解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台湾内部的深层矛盾。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以及它对台湾未来政治格局和两岸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慕容复为重建大燕在燕云十六州起事,被辽国萧太后骗去阉了。

你作为心向大宋的丐帮记名弟子会怎么想?

当然是看热闹了!

慕容复屠杀丐帮弟子,他爹用假银子换金子的账还没算呢。难道要去救他?就因为慕容复承认天下只有一个大燕帝国?就因为大宋也想要燕京?

临死还念叨着复兴燕国,从来不喊大宋万岁,就算王语嫣求我也不去救啊!

这种深蓝精英,和黄复兴党部只差一个年龄,说你们是僵尸都抬举了。僵尸收不到台湾人的智商税也就死了,你们还得来收国X办的智商税,真是百年一贯地祸害中国人民。请记住,你们不是国民党,是国民党反动派,政协里的民革还没解散呢!

“怪咖”王炳忠:总站在舆论对立面的统派青年

“太阳花运动”时,凭着一曲破音的“中华民国颂”一炮而红。怀抱统一理想的他,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王父年轻时曾组“中华复兴党”,政治狂热并不亚于宝贝儿子,王炳忠大发议论时,爸爸总是在旁用力点头,报纸只要出现王炳忠,父亲会一一细心剪报,贴在宫庙的墙上。庙里长大的王炳忠,能说一口漂亮的闽南语。

……童年时代,王炳忠不玩电动、不看漫画,补习费也有限,最大的消遣是看电视剧,宫廷剧、神怪剧是他的最爱。

“我从小的娱乐是自导自演,这是不需要成本的娱乐。”没有玩伴,王炳忠就跟自己玩。他喜欢一人分饰多角,有时模仿新闻播报,又当记者又当主播,有时又扮白蛇又扮法海,毫不在意旁人眼光,小学时,就有人说他是“怪咖”。他是“宫廷控”,常模仿慈禧太后,还为班上同学安排角色,封女同学为格格、贵人、嫔妃,也不管别人肯或不肯。从小学玩到大学,乐此不疲。

相关回答:

马前卒:如何评价2016年1月16日的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结果?

如何用事实反驳「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的言论? - 马前卒的回答

马前卒:台湾是如何达到 2.2 万美元的人均 GDP 水平和 1 万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水平的?

user avatar

这次事件再次说明了:

民进党深知,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颟顸无能的国民党,也不是左右逢源的柯文哲,而是大陆。


这次被带走的四个人,都是新党的青年代表。虽然王、侯、林三人号称“新党三杰”,但其实都没有担任任何公职,手中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新党在立法院连一个立法委员席位都没有,其本身的影响力更是有限。

那么蔡英文何以如此忌惮他们,以至于要冒所谓民主社会的大不韪,安排国安人员凌晨抓人、上门抄家?

正是因为新党的这几位青年才俊有一个共同点:都坚定的反对台独,支持统一,并且敢于在公众场合倡导统一。甚至,从他们言语间的暗示来看,他们也不排斥一国两制等以大陆为主导的统一模式。

这才是民进党内心里最畏惧的一群人。


根据最近针对六都居民所做的民意调查,国民党满意度仅10%左右,而民进党满意度也只有19%,剩下的六成左右的民众都表示“无意见”。

这六成民众真的是无意见吗?他们只不过是既不满意国民党,又不满意民进党,但又没有第三种选择而已。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正是这第三种选择。

目前台湾民众最为关心的是经济和民生问题,针对退休年金改革的持续抗议,和“一例一休”引起的强烈争议,其核心都是在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下,如何把蛋糕分的更公平。

但中国大陆过去三十年的经历显示,不管蛋糕怎么分,都会有人不高兴。唯一让大家都高兴的办法是,把蛋糕做大,让每个人都获得超出自己预期的份额。

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所能做的。


大家可以简单地推想:

如果充沛的陆资大量涌入台湾,还会出现台湾企业缺乏创新,劳工工资停滞,科技园荒无人烟的局面吗?

如果大陆借助庞大的基础设施产能建设台湾,还会出现台湾基础设施落后,台北市外观像大陆二三线城市吗?

如果大陆将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资源、电力、其他能源转移到台湾,还会出现台湾的水荒、电荒吗,还会有火电厂和核电的争议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答案,民进党更知道。


因此,民进党需要捂住民众的眼睛,塞住民众的耳朵,让他们一提到大陆,都是威权统治者的高压社会,而不能有任何希望和大陆统一的思想出现。


民进党抓捕新党的四名青年干将,正是如此。

新党在目前虽然政治影响力有限,但如果放任他们宣传统一思想,民众可能终将认识到统一的好处,尤其是经济和民生方面的好处。如果等到新党坐大,那个时候民进党也无计可施了。

所以民进党果断地选择将这些未来的对手掐死在萌芽阶段。


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时候,民进党放出风声说“吴敦义是民进党最害怕的对手”。

事实上,吴敦义的选举套路民进党早就摸熟了,丝毫没有可以畏惧的。反倒是洪秀柱,如果启发了民众对于统一的盼望,那才是民进党的灭顶之灾。


甚至,我可以大胆的推测,不管民进党最后有没有找出新党四名青年犯罪的证据,都会把他们关押到明年选举的报名截止日期之后。

侯汉廷不是说要参选台北市议员吗?看看你在牢里怎么和民进党作对。

不等新党四名青年最后从牢里出来,都会有一大堆脏水泼到他们身上,他们的政治前途也会大受影响。


利用司法手段实现政治目的,从蔡正元,到马英九,现在再到新党的四名青年。

民进党的手段可以说是越来越纯熟,在民进党治下的台湾也越来越没有希望。

唉。

user avatar

用爱发电是智商问题。

新南进是眼光问题。

求美国爸爸是骨气问题。

拜日本死人是道德问题。


现在

绿色恐怖都来了。

这是体制问题了。


民进党这些人,为了衬托大陆政治清明体制优越已经不择手段了。

好一个西方普世价值的猪队友。

向隐蔽战线的英特耐雄纳尔战士致敬。

天下何人不通共。

user avatar

對不起了,我要來潑冷水。

理論上這是政治大補丸,但對這幾位來說,只怕是虛不受補。

以台北市議員來說,最低應該要13000票才有當選實力,如果是新北市議員,則要18000票。

要是拿不到雙北市的議員,連參與台灣政治的門檻都過不了,只是純粹的地方民意代表,其他縣市議會則要議長等級才行,若沒有拿到有參選立委實力的票數也沒用。

王炳忠上次得票是4000多票,他要是沒有四倍的票數,根本什麼也不是。而侯漢廷要參選台北市議員,雖然需要的當選票數比較少,但其實選舉難度是更大的。

泛藍的同情票當然會有,但王炳忠本身的地方實力可能只有800票,上次已經主要是依靠同情票了,這次就算加了10000票,還是沒用,超過這個數字就會被其他相近陣營的候選人針對了,空氣票在民調愈來愈精準的現在,不是選前幾天有爆炸性新聞,大家都已經很有應對能力了。

若是已經有接近當選實力,倒是有可能在最後階段搶票,但搶票結果往往是同陣營更多人落選,議會人緣一開始就壞掉了。

可是他們連這個搶票資格都沒有,因為他們都沒在經營地方,也沒有經營地方的著力點。

也就是說,下一次選舉,沒有什麼意外的話,王跟侯最多只能達到接近當選的票數,還要深耕地方,到了再下一屆的選舉,才有比較大的當選機會。

除非政治迫害事件可以長期持續進行下去,不然到那時,這次事件的效益,早就消耗光了。

這就是小黨的困難,新黨沒有人可以帶他們(老一輩的人有政治人脈,但早就沒有政治實力了),這幾個人自己就是黨內最大的政治明星,背靠大陸是不行的,因為全面地方政治化的台灣,哪怕大陸的強力支援可以讓他們多10%選票,在基礎這麼弱的情況下也是毫無意義。

大陸又不是他們親媽,可以慢慢等他們長大。

新黨就是一個論述空洞、缺乏組織人才,無望成長的小型政黨,真要說起成長性,連大多數大陸人沒聽過的樹黨都不如。大中華意識形態不是問題,甚至紅統主張都不是真正的困難,重點是政黨發展不是高來高去的宏觀主張,不是能說善道的名嘴集合而已,而必須是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理論、信念、資源、社群的複雜綜合體,以及從中抽取運作能量的選舉機器。

大陸人選擇主張和意識形態對PRC有利的政黨支持,自然無可厚非,但很多人不懂為什麼民進黨一直壯大,覺得一切都是統獨消長,可以說都是盲人摸象式的過度解讀。

但年復一年過去,也該漸漸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吧。

我並不確定這不是是政治操作,就假定是這樣好了,選擇新黨這幾個年輕人來開刀,可以說相當高明。因為民進黨近來相當親近資本家,造成很大的年輕人支持危機,被很多年輕人稱作「資進黨」。

這邊要先說明一下,對於台灣四年一度的大型選舉節奏來說,從5/20起算的執政第一年,是接收資源和政策改革期,第四年是選舉年,第三年上半還會有地方選舉,這兩段時間再往前半年通常不會做什麼大事,給想要參選的人有評估和準備選舉的時間,所以執政第二年的上半年,是四年當中最可以隨性的政策自由時間,民進黨這次選擇的是改善反商形象,以獲取企業支持才有更多選舉資源。如今這自由的半年過去了,就要安撫支持者,開始準備地方選舉需要的資源、議題和辦理黨內初選。

這種時間點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年輕人危機的當下,能讓較為核心的年輕支持者開心的事件,就是最佳的選擇。請注意民進黨的選舉理論,一向是鞏固核心支持者優先,再由他們帶動其他的一般支持者,國民黨不懂,或者說因為支持者的成分複雜不容易這麼做,是他們屢戰屢敗的主因之一。

這幾個新黨的異類年輕人,打擊他們造成的雙邊效應,前述已經說過了,民進黨可以挽回年輕的核心(深綠)支持者,新黨卻消化不了,只能看國民黨怎麼間接把握,但明顯是不太容易的事,這筆帳怎麼算都值得。至於台灣的民主自由形象,在選舉面前,並沒有那麼重要。

不少人提到這是民進黨想要壟斷和大陸往來管道,所以才果斷出手,我覺得這個因素就算有,也只是剛好在這個時間點上撞到槍口,畢竟這個威脅性沒有那麼立即和直接,新黨就算再多壯大幾分,也只會陷入和國民黨的鬥爭,對民進黨來說也是有好有壞的事。

但還是要強調一下,不能排除這是獨立的司法事件,畢竟不是每件事都是政治陰謀操作的結果。


PS.

很多人都提到我討論的思路過於瑣碎,但在台灣我卻總被批評是過度粗放。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習慣,並不是哪一種比較優勢。只知「煌煌大勢」不懂細緻人心,最後導致氣急敗壞地大罵其他人都是白眼狼、無知村婦的失敗故事,我們也看得太多。

台灣政治看似愚蠢作秀,但看看主導台灣政治的民進黨新潮流系統好了,他們是從大學的讀書會起家的,從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葛蘭西、法蘭克福學派,英美政治發展,特別是美國選舉手法、民調運用、媒體操作,所有當代知名的奪權方法,都是他們哪怕是助理的助理的讀書會學弟妹們,都很熟悉的最基本學問。

而在選舉上,他們也早就達到了以村里做單位的資料累積分析,正在進一步細化到30票以上的家族傾向分析,目標是掌握所有變數、地圖全開等級的優勢。柯文哲的選舉是另一種典型,通過實時的網路意見分析,以及各種專業意見的高度尊重採納,不斷自我調整,最終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下一次選舉用上AI技術,大概也是必然的吧。

總之在台灣討論政治,可以說都是在討論奪取人心的技藝上的優劣和細節,只會講大勢、倡德行、尊道義、談權位的,不過是計程車司機的水準,一般知識份子是不這麼討論的。數據分析才是硬道理,科學化的知識才是力量,人家那是真專業,誰要跟你清談。

講一個常被老鳥拿來教育外行人的事件:中華電信公司要用戶退2G門號換3G門號時,優惠2000元沒人理會,改送兩串衛生紙(市價200元)人山人海超標達成。人心就是如此幽微,那些有力無術者,是有多少個十倍資源可以揮霍?更別說還不一定勝利。

稍微查了一下,侯漢廷要參選的台北市第六選區有過世的李新留下的空缺和謝啟大上次沒選上的票,以2014票數來計算,共有32000票左右,李新應該會有後人來參選,謝啟大本身的票大部分是自己家族的實力,其實也不容易轉移,但只要操作得當,在這邊收割幾千票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他自己的22萬個臉書關注,轉化出2000票也有可能,綜合來看,應該有5000票左右的實力,後續要看他的努力了,一般認知是不靠政治結盟和新聞炒作的話,單純認真選舉有機會多拿3000票甚至更多,但加一加顯然還是不夠,關鍵還是國民黨會不會禮讓,但國民黨一向不做這種事,所以原本當選機率不大的粗略判斷不變。

還有大陸因素是不是劣勢,在單一選區是,在中大型選區不是,單一選區制會讓強烈反對者和強烈支持者之間數量較少一方全軍覆滅,在中大選區制則是分餅者少就會勝利,過度參選搶同陣營選票甚至會造成優勢主張完全失敗。

這也就是立委採單一選區制之後,國民黨先大勝後大敗的原因,因為正反意見之爭的微弱變化都會強烈放大,而國民黨的選舉技術,除了金小刀差一代左右,其他都落後民進黨整整兩代以上,於是在馬英九之後,哪怕政績不差都無力回天。

user avatar

蔡大小姐发威了!!!!!!!!!

你看,证明台军还是很强大的,你看,居然能抓到4个人!还没有任何伤亡。

要是放在以前,不死掉七八个师都难!

厉害厉害!

user avatar

别人不好讲,侯远山是肯定没有抓错,这个上电视节目的时候都泄露了多少“国家机密”啊!比如说什么国民党是个烂党、民进党是个烂党、吴敦义大脑发育有问题、蔡英文头壳坏掉......

user avatar

最大范畴:承认吧,人这种生物,太低等,在物质层面(指大脑)就太低等。人类文明这种热统层面的极小概率存在,涨涨落落,最终会极大概率回归热寂,一切爱恨情仇皆归虚无。全人类该集中一切资源,投入到可控聚变、强人工智能和航太科技上,说不定还有一丝希望。而一切政治相关的蝇营狗苟,自由或独裁、民主或威权、左派或右派...甚至是一切无关核心科技提升和自然认知扩展的各路高大上或低俗low,没有本质区别,都只会加速热寂而已。

大范畴:民主可能是个好事儿,可以是个好事儿,但它不是源生物,而是衍生品,资产阶级和右派文化的衍生品。何谓“资产阶级”?不需要是大资产,但求有产,于是上有可得下有所失,懂得争取也乐于妥协;何谓“右派文化”?究其根本,虽认同国家和集体,但不认同国家和集体具有客观人格,而是坚信,强大的国家和集体,是无数自由、自主和自治的个体之福祉的加成联合。有此底层文化,才谈得上“好的民主”,才能让不具有客观人格的国家,服务于这群自由人的有限集体利益;而不是,赋予国家以人格,无限制扩张集体利益的范畴,令其成为少部分个体(极权或党争)或大部分个体(威权或民粹)的统治工具。

不懂得维护反对者的自由,那就谈不上追求民主。没那个右派文化的前提存在,还不如去追求威权,防止极权和民粹。毕竟,从提升和保证国力的角度讲,开明威权甚至优于好的民主,更远胜于烂的民主。而左派文化下的民众普遍认可“有国才有家,幸福你我他”,同时不屑于牺牲个体自由,特别是别人的自由,于是何乐而不为?(思考题:为何说,美国近N年的左派群体,不论其观念你是否认同,本质上都是在破坏美国民主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讲,东亚貌似并没有什么国家,在今日就真的适合民主这个衍生物,毕竟天然文化依然太左 -- 这是一个客观描述,而不涉及任何是非。最起码,回归“最大范畴”,“我”对是是非非表示不在乎,因为没意义。

小范畴:一切反对某党统治的人,都该由衷地怨恨近20多年的台湾才对。开明威权之台湾,地富民强,对某政权呈哐哐打脸之势。再后来呢?热衷民粹和党争,而不是和韩国比产业建设,发达木有了;开放了自由行,大陆民众也学会了翻墙,“最美的风景”也木有了;此事一闹,更是直接干回到老蒋时代,主动把自己拉低到...的程度去比烂,自由也木有了......最后还剩下个形式上的民主这个遮羞布在。每几年装模作样投次票,蓝的上了台上,专心捞好处,绿的专心搞破坏;搞臭了后自己上,然后再专心捞好处,蓝的再专心搞破坏...所谓“政党轮替”。“国家”利益?全民福祉?跟选票有半毛钱关系?


最后呢,希望侯汉庭等人能挺住吧。将来从台湾地方政治一线退下来后,妥妥政协副主席养老。

user avatar

因为这次事件,陈真医师决定加入新党。

陈真医师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戒严时代高雄医学院的党外战将,与民进党当前包括陈菊林义雄等台面人物多有旧交。他早年鼓吹台独,90年代赴英留学前因看不惯民进党日渐腐败愤而退党。陈医师早年关注岛内儿童保护和雏妓现象,现在开办有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 Palestine Information Website ,关注巴勒斯坦人民,经常性在岛内组织对以色列的抗议活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在岛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一些关注两岸关系和统派立场的人来说。简单来说,就是台湾的调查局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为由,约谈或搜查了包括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陈斯俊在内的几位新党年轻一代的党员及其相关人士。事情的起因,似乎和他们与大陆方面的某些接触或者受资助的传闻有关。台湾方面普遍认.............
  • 回答
    台湾新党四青年领袖被带走事件:岛内政治光谱的震荡与观察2017年12月19日,对于台湾政坛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新党发言人王炳忠、委员侯汉廷、林明正及大陆委员会委员陈斯俊,这四位在岛内被称为“青年才俊”的政治人物,在同一天被台湾“调查局”依违反“国家安全法”等罪嫌带走进行调查。这一事件,无疑在原.............
  • 回答
    如何看待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小米自身的品牌发展战略,也折射出手机品牌在选择代言人策略上的新变化。从苏炳添个人的角度来看: 国民度与国际认可度兼具: 苏炳添作为中国短跑名将,以其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骄傲,拥有极高的.............
  • 回答
    苏炳添作为中国短跑名将,能在体育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在学术领域也获得副教授职称,这确实是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苏炳添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在田径赛场上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科学”般的训练态度、对身体数据的精细管理、以及心理素质的磨砺,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值得研究.............
  • 回答
    苏炳添,中国田径的骄傲,这个名字在无数中国人心目中都拥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不仅是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第一位闯入的中国选手,更是多次打破亚洲纪录,用汗水和坚韧书写了中国短跑的新篇章。如今,他以暨南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将自己的运动生涯经历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基石,发表了关于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学术论文,这无疑是.............
  • 回答
    苏炳添代言耐克,这是一件在中国体育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 苏炳添的个人价值与影响力 中国短跑的里程碑式人物: 苏炳添并非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他更是中国田径,尤其是男子短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者。他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
  • 回答
    方先觉和庞炳勋的投敌行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插曲。这两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投敌”,并非简单的叛变,其背后交织着个人的命运沉浮、时局的残酷抉择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影响。理解他们的行为,需要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评判,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境。方先觉:“以身赎罪”的艰难抉择?方先觉.............
  • 回答
    高炳义老师,这位在烹饪界享有盛誉的元老级人物,他关于“鲁菜是所有菜系中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的论断,无疑在众多食客和厨师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话说得够“硬”,也够有分量,毕竟出自一位浸淫厨艺大半辈子,亲手缔造了无数经典鲁菜的大师之口,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最高难度”和“最见功力”究竟从何而来。.............
  • 回答
    雷军在与苏炳添的对谈中那句“小米最近在做换起跑脚的事,重塑自己,把研发的重心转移到体验为主”,这话里头的信息量可不小,也道出了很多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面临的思考和挑战。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换起跑脚”这个比喻用得太妙了。大家想想苏炳添这样的短跑运动员,起跑姿势有多么关键,决定了比赛的开.............
  • 回答
    李铁炮轰郭炳颜,这事儿在中国足球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说实话,也暴露了不少深层问题。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从李铁本人的角度来看,这次“炮轰”可以说是一次情绪的爆发,但背后也藏着很多他个人的诉求和对国家队现状的不满。李铁,作为前国足主教练,身上背负着带领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重任,他.............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戏剧性,也挺能勾起大家对中国田径队,特别是苏炳添和他的队友们的那份期待。媒体这么一报道,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感觉中国男子接力队离奖牌又近了一步。首先,咱得把事情说得明白点。这个“递补”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赛事中,原本成绩靠前的队伍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这次说的兴奋剂问题)被取消.............
  • 回答
    王陶陶的文章《冷战时代的最大隐忧:中国年轻人的八旗子弟化》自发表以来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篇文章以“八旗子弟”这一历史符号为隐喻,试图揭示当代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潜在的社会危机。从内容结构、论点逻辑到社会影响,这篇文章都值得深入分析。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文章的核心观点与背景1. 核心论点 .............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事件,无疑在2021年引起了巨大的舆论波澜。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网红恋情”的浮出水面: 事情的开端是王思聪在自己的微博小号上,公开表达对一名名叫孙一宁的网红的喜爱和追求。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具有话题性的事情,因为王.............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王垠的《收回前一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文章本身的内容、王垠的个人背景和动机,以及这篇文章在当时和之后引发的讨论和影响。一、 文章内容分析:《收回前一篇文章》说了什么?这篇博文的标题非常直接,就是“收回前一篇文章”。其核心内容是: 承认错误并道歉: 王垠在这篇文章中承.............
  • 回答
    王宝强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的父女对话及“享受被女儿管”的观点解读王宝强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的表现,特别是他与女儿娜娜在午睡时的对话,以及他后来表达的“享受被女儿管”的观点,都展现了他作为父亲的独特魅力和父女关系的温馨一面。这并非简单的一句“被女儿管”,而是包含了他对亲子关系的深刻理解、情感的.............
  • 回答
    如何看待“王凤雅”事件?一个复杂而悲伤的故事“王凤雅”事件,指的是在201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关于一位患有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的女孩王凤雅因虐待致死及其家人在网络上进行“带货”牟利的事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到儿童权益、家庭暴力、网络直播乱象、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
  • 回答
    王濛对韩国运动员擦领奖台行为的评价,以及其中涉及的实力差距和竞赛规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王濛评价的背景与核心观点王濛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传奇人物,其评价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她的身份、她的执教经验以及她一贯直率的风格。她的评价“没跑过人家擦啥玩意儿”直接、尖锐,其核心观点可以理解.............
  • 回答
    如何看待王冰冰体验送快递上门遭遇闭门羹?快递送货上门是否有较高的隐形门槛?王冰冰体验送快递上门遭遇闭门羹的事件,虽然只是一个公众人物的个人体验,但却意外地触及了当下快递送货上门服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隐形门槛”问题。这不仅仅是“关门”那么简单,而是背后折射出多方因素的复杂交织。一、 如何看待王冰冰遭遇.............
  • 回答
    王珞丹朋友的宠物柯尔鸭被盗走并吃掉的事件,令人感到非常痛心和愤怒。这不仅仅是一只宠物的失去,更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如何看待这件事:1. 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残忍: 柯尔鸭作为宠物,与主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盗走并被食用,是对这种感情的漠视,更是对弱小生命的残忍。这种行为突破了.............
  • 回答
    王布斯对“钟会之乱”的回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叙事的解读、公众舆论的引导,以及作为一位历史博主或影响者,如何在复杂事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详细地看待王布斯的回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王布斯是谁?他的背景和定位是什么? 历史博主/内容创作者: 王布斯以其在Bil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