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视频说话,这几个哥们真的就比着游戏中的大型兵器制作了出来!
演示出来可以看到,真的是杀伤力极强了!
氮素......这么重的武器,拿起来都成问题,更别说像游戏中那样砍一路了!https://www.zhihu.com/video/981488784151621632
手榴弹/手雷
有时候吧能炸塌一座楼
有时候连个门都炸不坏
有时候吧能炸火车
有时候汽车都炸不坏
有时候吧能炸碎一屋人
有时候在屋里随便拿个啥都能挡住
有时候吧天崩地裂
有时候就一阵儿烟儿
有时候吧炸的一地胳膊腿儿
有时候连一个人也炸不死
有时候吧爆炸范围三五十米
有时候厨房都炸不坏
知乎打过真铁的不少
谁扔过手雷啊
我一直很好奇这玩意到底多大威力……
来给我普及普及……
大量实拍视频警告!⚠️
【更新日志:6月1日更新机枪相关内容】
【更新日志:6月5日更新消音器相关内容】
【更新日志:6月28日更新狙击枪相关内容】
【补充内容:6月28日补充机枪相关内容】
首先放结论,所有有关近现代战争反恐题材的游戏中的几乎全部武器的形象都被扭曲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游戏是做来让你玩的,而真实的战争和反恐不好玩也玩不起,你敢玩你就死了......
由于本人在美国留学,17年开始接触以及玩枪,所以本篇回答会主要讲一些有关枪械方面的感受,会用很多本人实拍的图片与视频来进行说明。这类说明会根据本人新的枪械射击与体验而持续更新(但愿),同时也会说一些关于其他武器的误解。本人并不算专业,顶多算半个军迷,所以如果回答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希望大家指正与包涵!谢谢!
———————以下正文,含大量视频与图片
1. 手枪
关于手枪的误解与扭曲在各类FPS游戏中是相当严重的,具体来讲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后坐力
手枪的后坐力实际比很多游戏表现以及人的想象中要大,越大口径越是如此。所以现实中的手枪连点清空弹匣是很难保证精准的。而且单手操作手枪也是很难控制的(.22这种小口径除外)。基本上口径大于9毫米(包括但不仅限于.357 Mag,.44 Mag,.45 ACP,和.50 AE)的手枪都很难单手操作或快速射击。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大口径手枪的后坐力,我用我之前自己玩枪时候的视频做个对比。具体对比如下:
9 mm Glock (带消音器)
9 mm格洛克带消音器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3986405021253632这是我第一次去靶场打枪选用的一把带消音器的9 mm Glock。因为消音器的缘故后坐力其实比一般9mm格洛克要小,双手手持的情况下的后坐力表现可见一斑。除了格洛克系列之外,9mm口径的手枪我还打过FNX-9和伯莱塔M9,后座力上的表现基本大同小异。
前方高能!
嗒哒~出现在各种FPS游戏中的明星手枪黄金沙漠之鹰登场!
.50 AE口径黄金沙漠之鹰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210053548253184你们感受一下这个后坐力......所以说游戏中的连续射击或者单手射击是完全不科学的。虽说不像一些国内人吹的打了会断腕(只要你是正确持枪并且不是弱不禁风,绝对不可能断腕),但是后坐力还是大到难以控制。实际上射击.50口径沙鹰的感受应该更近似于打了一发小“手炮”,甚至于站在周边的人都会感到明显的冲击波与压迫感。而.50 AE子弹的装药量多到火药甚至无法在枪膛内充分燃烧完,从而会被推出去在枪口形成火球与火圈。以下是我打.50沙鹰的时候的几张截图:
这样大家对沙鹰的恐怖枪口焰以及后坐力应该有个更好的认知了...... 所以也就能进一步明白为什么战场与反恐中不太可能使用这类手枪,很明显用这样的手枪对付无防护的敌人显得小题大做,而用它来对付身着IIIA级以上防弹装甲的人又几乎难以击穿,再加上沙鹰感人的可控性和弹容量,自然不会是任何追求实际作战效率的军队或者警察的选择。而事实上沙鹰基本没有拿到任何国家军警的订单,因为这货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狩猎手枪”,是用来捕猎大型动物的。
2. 霰弹枪
在很多游戏中,霰弹枪是近距离的大杀器,远距离的滋水枪。举个例子,在以相对“硬核”著称的反恐题材fps游戏《彩虹六号:围攻》中,很多霰弹枪在10m开外几乎对人的杀伤可以说是不痛不痒。然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霰弹枪而言,在使用12G鹿弹的情况下,20米以内都是杀伤非常大的黄金射程。其实霰弹枪的射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弹种。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弹种,射程由远至近依次为独头弹(Slug),鹿弹(Buckshot),和鸟弹(Birdshot)。
上图中的左边弹药为独头弹,右边弹药为鹿弹。顾名思义独头弹只有一发弹丸,是射程最远的一种霰弹枪弹药;而鹿弹则有8颗00号小弹丸,主要是对付中大型软皮动物或者轻装甲敌人,射程中等扩散中等;而上图中没有的鸟弹则有几十颗小弹丸,一般用来捕猎鸟类或者其他移动速度较快的小型软皮动物;扩散最大射程最短。通常情况下,反恐或者军队使用的弹种一般是独头弹或者鹿弹。所以为了检验霰弹枪实际上在现实中使用鹿弹时的扩散效果,我做了个简单的测试。
测试中使用的霰弹枪是Kel-Tec公司的KSG泵动式霰弹枪。该枪采用无托式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双管式弹仓供弹,最大弹容量达到14+1发子弹(这玩意儿的装填真的巨麻烦.....)靶标距离为15码,下面是实弹射击视频:
KSG霰弹枪射击独头弹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7083703305699328
射击后的扩散效果如下图:
在15码的距离上射击两种子弹,打出的弹孔中,粉圈圈中的是独头弹的弹孔,而黄圈圈中的则是鹿弹打出的效果,所以实际上在15码的距离上12G鹿弹的弹着分布实际上也只有直径约10-15厘米左右圆形的大小,而现实中12G鹿弹想要扩散到人体那么大的范围至少也是要在20m开外了。所以很多FPS游戏中对于霰弹枪的子弹散布的设定其实是过于妖魔化了。
之所以这么削弱霰弹枪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拿彩六举个例子。在彩六很多地图中,很多转角旁的走廊或者楼梯间的长度都不足20米,想象一下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设定霰弹枪的杀伤和射程,那么喷子得多么强。就像那些个德国干员(Blitz除外)那样的装扮和防护(休闲装反恐),按着实际霰弹枪效果设定的话,基本上所有地图的室内环境下正照面一枪就可以归西了......真要是那样的话大家人人都用喷子蹲点卡视角当老阴B了,谁进攻谁死,这游戏也就没法玩了......所以,你霰弹枪不被削,谁被削?
-------------6月1日更新:机枪篇-----------
这次更新来说说机枪。在大部分游戏中的机枪,或者说轻机枪.....其表现总是一言难尽。除了弹容量大,威力比普通突击步枪大一点点,几乎全是缺点.....对于轻机枪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射速,后坐力,弹道散布,机动性。首先说射速,在彩虹六号中,M249机枪的射速只有每分钟650发,然而现实中M249射速一般是在每分钟750-1000发左右。而后坐力方面.....你端着到处跑站着打,后坐力大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我只想知道为什么你们这些干员的M249都没有两脚架......最关键的是为什么你们这帮进攻方的干员要拿着挺机枪玩CQB啊......不是很理解你们的思路。在游戏中,机枪的弹道散布往往是难以控制到处乱飞,而机动性更是.......而像是在其他一些更大地图的FPS中,比如战地系列,机枪的待遇稍好一些但是也没什么压制效果。所以综合来讲,游戏中描绘的机枪形象往往就是大而笨重,火力持续性强一点的步枪。
然而现实中全自动机枪的射击效果是这样的:
全自动M249班用机枪射击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8187845470302208想象一下在现实中,当你面对这样的火力,你有胆子把身子探出掩体然后和对面对枪吗???这其实就是机枪很重要的一个作用:火力压制。像M249这样的班用机枪,可以挂载200发的弹箱,高射速,持续火力非常强;有效杀伤距离大于突击步枪,远距离杀伤力强;搭配两脚架或者三脚架后使用,后坐力大幅削减,射击精准度甚至高于突击步枪;因为装备重型枪管以及设计时的优化,散热性能远好于M4这样的突击步枪,即使枪管过热也可以快速更换过热的枪管。有了这些优点,再搭配简易的防御工事或掩体,足以形成一个压制火力点,压的敌方抬不起头来。要不然你以为一战为什么最后打成那种堑壕战,经常几周僵持不下,双方壕沟中间完全是无人区?就是因为有了机枪这种东西啊!
放两张M249 SAW的图片。
【6月28日补充】
前几天去打了几款牛逼又经典的机枪,本来想把全部视频发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顺便再讲讲游戏中的一些不正确或不太可能的操作,但是知乎蛋疼的限制只能上传十个视频,所以只能忍痛割爱,在删除了.22口径加装了消音器的手枪的射击视频,以及沙鹰射击慢动作视频的情况下,添加了下面这两个视频。(我那天去打了十几把枪,包括全自动突击步枪,机枪,栓动式步枪,冲锋枪等等,有机会的话再把这些视频分享出来给大家看)
首先要说说在关于机枪携带方面的问题。我见过在《使命召唤》系列与《战地》系列等一系列游戏中,玩家都可以扛着个机枪到处跑,并进行站姿抵肩射击或者腰射突突突。这些机枪,有重量较轻的,比如95式班用机枪这样的,也有重量很重的,比如M60通用机枪这样的,但是都能带着到处跑并且行进间射击。然而现实中真的能这样吗?
我刚才列的这两个机枪,95式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轻的班用机枪,空重4kg,带上75发弹鼓大概有6kg左右,而像M60这种平时固定装在飞机坦克上的通用机枪,空重12kg,带上200发弹箱更是能达到16kg以上的重量,想象一下你身为一个士兵,时刻扛着这么重的一个机枪,还要随时抵肩边走边打,可能吗?分分钟能把你累挺!正常来讲,现代的班用机枪的设计要求是单兵可携行,无需专门的弹药兵或者说机枪副手,即可单兵携带所需弹药与枪支。但饶是如此,对于单兵的负担还是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95式班用机枪射击的如此之轻,是因为我国单兵的平均身体素质限制以及我国相对(美国)较低的机械化水平,有时候我国步兵只能长途跑步进入战场中的战斗位置,所以不得不把班用机枪重量限制在很轻的水平。而美国因为机械化水平非常高,平时长途行军几乎是全程坐在步战车内,只有进入战场时才下车展开队形进入战斗位置,再加上人种差异带来的身体素质优势,所以他们的M249班用机枪才能被允许设计为空重7.5kg,全重10kg的大家伙,但这对于美军而言也是极限了。而像原本就是固定装在各类载具上,没打算设计出来让单兵携行的M60通用机枪,12kg的空重绝不是单兵能够接受的重量水平。所以像战地里人人端着M60狂扫的情景,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另外一个M60不可能端着到处打的原因就是后坐力方面的问题。M60采用7.62mm X 51mm口径的NATO全威力弹,其枪口动能是很大的,全自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是相当大的,几乎无法同时做到站姿抵肩并进行相对有精度的射击。下面是我一个M60挂载80发弹链进行全自动腰射的视频(cos了一把兰博哈哈哈):
M60通用机枪腰射视频(cos兰博)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7951614266507264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开始射击的时候,我的身体被后坐力明显地推的倒退了一步,然后在结束射击时,因为一直使用全身力量对抗后坐力的原因而导致一下子没刹住车身体向前倾了一步,所以就可以看出用M60这样的机枪进行站姿或行进间射击到底有多难。虽然打的时候很爽,但是事后想想这种射击方式的准确性完全就是随缘,而且这枪是真的很沉,所以像游戏里那样到处拿着突突突是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另外,在很多游戏中,狙击枪往往比同口径的机枪伤害更高。比如在《战地4》中,同样是使用7.62mm X 51mm的NATO全威力弹,CS/LR4狙击步枪的伤害为75(躯干伤害),而M60通用机枪的伤害就只有35(躯干伤害)。然而在现实中,这俩枪使用同样规格的弹药,枪口初速与枪口动能都很接近,是不可能出现狙击步枪比机枪伤害更高的情况的。当然仔细一想就能明白游戏开发者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三个字:平衡性。然而这样的惯例久而久之难免就让人认为狙击枪一定比机枪的威力大。我依然记得很清楚,当年我在玩《战地4》的时候,使用坦克上装的M2HB机枪射击敌人时,要打两枪左右才能打死,然而同样使用.50 BMG口径子弹的巴雷特M82大口径狙击步枪,一枪就能把人打死,这当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疑惑。直到前几天,我有幸试射了M2HB重机枪,才让我更加体会到,机枪的威力是多么的大:
M2HB重机枪射击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7957613467521024现在,有谁还会认为同口径的狙击步枪一定比机枪的威力大吗?另外,《战地4》的枪械设计者,你给我站出来!你来试试挨两发M2HB射击的滋味,看看你是一枪挂还是两枪挂(滑稽)。所以,总结来说,现实中的机枪,比大部分游戏中刻画的形象与水准要强的多得多。可以说,战场上的机枪,是步兵武器里最令人胆寒的死神。
————6月5日更新:消音器篇————
本次更新来讲讲消音器。消音器的英文原名是Suppressor,直译的话是“抑制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声音抑制器”。国内的官方译名似乎是“消声器”,但是因为在各类fps游戏中都被玩家叫做消嘤器(滑稽),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在各类fps游戏中,消音器都有登场。我记得从我小学开始玩的CS1.6中的M4就可以右键装上消音器。在许多游戏中,消音器都是作为一种可选配的枪械配件供玩家选择。通常在这类游戏里,消音器虽然有着降低开枪声音(在游戏中声音能降到很低的程度)以及隐藏弹道痕迹的强大buff,帮助了玩家更好的隐藏自己(指当老阴逼)以及进行远距离狙击暗杀,然而为了游戏平衡性,消音器一般有以下几个debuff:1. 降低威力;2. 增加后坐(或者没有降低后坐的效果);3. 增大弹道散布。久而久之,这些理念也成为许多游戏玩家以及一部分大众的认知。然而这些认知是不完全正确的。
首先来放个我使用装备了消音器的枪支进行射击的视频:
全自动MP5SD微声冲锋枪射击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9394434126766080
看完这个视频,相信大家应该对消音器的真实效果有一个更清晰的感受。所以现在再讲对于消音器的误解大家也就能更好的理解了。
首先,消音器能消除声音吗?不能?大家刚才从视频里也能听到,其实枪声还是很大。能大幅度地降低枪声吗?emmmm......如果只使用消音器的话,其实也不完全可以。那么fps游戏里一装上消音器各种狙击枪和突击步枪一下子声音骤减乃至10m内的npc在你开火的时候都跟傻子一样听不见是可能的吗?不可能。那么可能就有人会疑惑,消音器作用是什么呢?
其实冲突环境下,冲突双方都会高度戒备。而往往使用过枪械的士兵都会对枪声特别敏感,而这个时候消音器一方面可以降低开枪声音让侦查与警戒范围进一步缩小,从而为各种战术突破打开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枪声的音色使得高度警戒中的敌人难以察觉。前者很好理解,举个例子,你原本在离敌人100米的地方开枪就会被他发现了,而有了消音器你就可能要在离他70米的地方开枪才会被他察觉。而且当配备了特制的亚音速子弹之后,枪声会进一步减小,因为子弹飞行中的一大噪音来源就是超音速所造成的小型音爆与尖啸。所以很多特种部队执行渗透以及暗杀任务时,会使用消音器+亚音速子弹这一组合,来达到“杀人于无声”的效果,后者的话其实讲清楚了也很简单,举个例子,当有消息灵通的同学告诉你待会儿上课老师会突击检查背课文,然后据说是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高度警惕,开始一遍遍的读书,来加强对《岳阳楼记》正文的记忆。然而,老师提前得知了你们这帮小兔崽子知道要考《岳阳楼记》的内容,于是乎老师变换策略考了《岳阳楼记》底下的那一堆注释,比如什么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人啊,他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啊blah blah之类的,然后把你们考懵了。因为你习惯性地以为要考正文内容,于是乎当你精神高度紧张并集中时,你自然而然的就忽略了每一页底下的注释。其实就是因为人的精力与感官是有限的,集中在某一个事物上时很有可能就会忽略其他环境信息。消音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当敌人对枪声高度敏感的时候,消音器可以改变开枪声音的音色,把原本的枪声变得“不像是枪声”,使得敌人不容易第一时间引起警觉。换个搞笑的说法,哪怕消音器无法降低音量,只要他能把开枪声音改成狗叫,其实也会很有用(滑稽)。
那么除了声音方面以外,消音器还有那些额外的功效呢。因为消音器的原理实际上就是把击发子弹时产生的火药燃气在一个相对于枪管要大得多的封闭空间内释放热能,以减少压强和流速,避免对枪口附近的空气产生过大的冲击(也就是产生枪口噪音——枪械发射时的主要噪音)。消音器内部结构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消音器内部有很多小的“舱室”这种结构叫做“消声碗”,火药燃气在从枪口喷射出来后,密封在消音器内,然后在经过每一个消声碗的时候逐级泄压排溢,最后子弹出膛的时候就没有枪口爆燃的火药燃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枪口焰。所以消音器是具有很良好的“消焰器”的功效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我那把打消音版MP5,也就是MP5SD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枪口焰的,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枪支夜间作战时的隐蔽性。
而且因为火药燃气在消音器内被逐渐排溢,这样的话子弹出膛时带来的冲击力会明显减小,所以实际上装了消音器之后,枪械的后坐力是会减小的!对,你没有看错,现实中装了消音器之后并不会像一些游戏里描述的那样让后坐力变大或者无法降低后坐力,而是会降低后坐力的。当然,影响子弹的弹道散布这一点是有可能的,因为火药燃气在消音器中逐级排溢的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气流扰动,进而影响子弹出膛时的弹道方向。所以越好的消音器,这方面的影响就会越小。说白了,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装了消音器真的对射击精度有大幅影响的话,那么为何各国军警还会同意给狙击手配发消音器来完成远距离击杀呢?按道理来讲子弹出膛时的章动角哪怕大了那么一点点,放在几百上千米的狙击距离上子弹落点就会差好几米。所以给狙击手配发消音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消音器会降低射击精度并提升后坐力”这句话是一句无稽之谈。
至于另一个问题,消音器会降低武器的杀伤力吗?答案其实是,不一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一句话,设计的越好的消音器,对枪械威力的影响会越小。甚至有些研究表明,因为消音器相当于是一截延长枪管,所以在部分情况下甚至还能稍微提升子弹的枪口初速以达到稍微提升威力的效果。不过真实状况也远比实验室研究来的复杂,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不一定的。
那么为什么游戏中要对消音器的效果削弱这么多呢?很简单啊,如果按实际来做的话,大家都愿意加消音器或者是使用有消音器的枪支,武器的可选性与平衡性就会大打折扣了。你像彩虹六号那种基本上90%的枪支都可以选装消音器的游戏,如果按照实际来,那剩下10%的枪不就跟废品似的吗?而且其他杂七杂八的枪口配件,什么消焰器,制退器之类的,跟消音器比不就是个弟弟吗?那谁还会选装那些配件啊。说白了游戏还是为了“好玩”这一目的而不是还原。所以要尽可能的使游戏的内容与策略丰富起来,而不是单一化。但是现实中,可不管你这些。各国武器研发人员都恨不得研制出一款精度堪比狙击枪,威力堪比轻机枪,后坐力堪比冲锋枪,全面性堪比突击步枪的“万能枪械”,所以往往武器研发最后都会有那么有限个数的“最优解”。举个例子,手枪的结构自从经典的1911被研发出来之后基本上就没再大变过,而各国武器,无论轻重,最后设计上都是在不断趋同。因为这样的设计就是被证明是最优解,那么你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干什么呢?人家告诉你1+1=2了你还搁那创新搞些什么1+1=2.5之类的事,那不是有病吗......
至于为什么消音器这么牛逼的配件没见哪个国家给每个士兵人手配发一只呢?很简单,钱啊!贵啊!越好的消音器越贵,而且消音器的寿命要远低于你的步枪枪管,所以这成本可太高了。即使是美帝这种具备“钞能力”的国家也做不到每个士兵人手一个啊。咱们tg......哎还是忍忍吧......
————6月28日更新:狙击枪篇————
本次更新来讲讲狙击枪。在很多fps游戏中,都有狙击枪的身影。往往在这些游戏中,狙击枪都象征着“大威力”,“高玩”等高大上的感觉。我记得从玩CS 1.6开始,就有各种各样有关狙击枪的高端操作,什么甩狙啊,跳狙啊。很多视频中,CSGO等游戏中的高玩,或从空中一跃而下,或着瞬间转身瞄准,快速开镜,准星十字套中敌人,一枪爆头,看起来吊的不行。然而现实中,狙击枪真的能这么用吗。
首先,狙击枪(或者说狙击步枪)这个名词本身从专业角度而言是比较模糊的。因为“狙击”这个限定词本身不是一个特别清晰的分类方式。举个例子,步枪根据供弹方式和击发模式可主要分为栓动式步枪,半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这是可以根据枪械的机械结构来进行清晰区分的。然而狙击本身更倾向于是一种战术,它并非是能在物理机械层面上界定一个枪械的概念。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任何在狙击战术中被采用的(或者说被狙击手使用的)枪械都可以称之为“狙击枪”。
举个例子
狙击手要是真选择使用这把装了远距离光学瞄具的M2重机枪来完成狙击战术的话,这个M2重机枪也可以叫狙击枪(滑稽)。不过别误会,M2HB其实精度挺高的。曾经有士兵使用M2HB机枪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上完成击杀,这是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远距离击杀记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狙击枪这个概念,本身是比较模糊的。
目前来看,大众对于狙击枪的概念认知,大概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点:高精度(1MOA或小于1MOA);栓动式或者半自动;威力大(采用各种口径的全威力弹,比如7.62mm X 51mm,且枪口动能大,枪口初速高);口径较大(一般在7.62mm及以上)
其实,罗列完以上几点,我们会发现符合这些条件的枪不在少数,从二战时期的毛瑟98k,李恩菲尔德,莫辛纳甘到现代的Orsis T-5000,巴雷特M82A1等,涵盖的历史跨度很大而且枪械设计也各不相同,然而很多人并不一定会把其中的一些当成狙击枪。
在讲完关于狙击枪的概念问题之后,我们来谈谈狙击枪的实际使用。很多游戏与影视作品中,狙击枪都是拿起来就能打,地上随便捡一把,就能变身神枪手,开镜把敌人套进十字准星就能开始大杀特杀。活脱脱一副“一秒一枪999,头颅全爆666”既视感。然而现实中,狙击枪是标准的“校枪两小时,打枪两秒钟”。
首先,之所以能被称为狙击枪精度的要求一定得高,现代枪械运用了多种设计来帮助提高枪械的精度,以求尽量减小外界因素对枪械精度的影响,比如悬浮枪管等设计要素。然而所有的这些设计也不过是辅助,真正保证能够高精度狙击的还是狙击手自身。比如,任何一个狙击手上手一把高精度的精确射手步枪,你需要全面了解自己手上的枪的所有特点。然后开始校枪。校枪包括调节高倍率瞄准镜的对焦与倍率,根据自己本次任务的预定狙击距离来调整瞄准镜内准星与实际弹道之间的归零点。长距离狙击的话还需要测定环境内的各种干扰要素,比如风向和风速,来计算风偏等参数。最后,以上事情都做完的情况下,狙击手要尽量选择在低干扰高稳定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射击准确度,以完成狙击。所以,每个狙击手在执行狙击任务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抵达预定的几个狙击位置进行侦查与调整,布置自己的观察点与隐蔽区域,然后才能开始狙击。再加上每个人对于精确射击的习惯不会那么的相同,所以实际上是基本不存在你捡到一把狙击枪就能立刻无需调整直接上手,然后完成长距离狙杀的情况的。
其实再进一步想想就能更好的理解刚才那一点。为什么很多现代的高精度射手步枪不采用更先进方便的半自动射击模式与自动供弹系统,而采用相对“原始”的栓动式的供弹与击发模式呢?其实就是因为当采用自动供弹以及半自动(乃至全自动)的射击模式后,就必然的需要设计供弹机制与抛壳机制,而一旦加入了这些复杂的设计后,对于枪械的操作与精度上的挑战会更大。比如设计抛壳的时候要怎样平衡膛压与火药燃气排溢对于精度的影响?如何保证前一发子弹与后一发子弹尽量少的相互影响作用?可见设计者为了保证狙击的精度以及狙击手操作上的简便(包括快速排除故障时的简便),为此可以牺牲相对复杂的击发模式,连这些要素都要考虑到。那么,对于对狙击成功与否有着更加至关重要的影响的狙击手的枪械使用习惯与水平,更是要求绝对严格。
再来讲讲大口径狙击步枪。一般来讲,所谓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指的是口径为12.7mm(.50口径)的狙击步枪,代表枪械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巴雷特“大狙”,也就是巴雷特的.50口径系列狙击步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82A1,各类游戏中都不乏他的身影,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威力巨大,是反器材武器,一枪能把人打成两截。但是经常能看到一些游戏中玩家手持着.50口径的步枪到处跑,然后站着开镜射击。虽说我前文已经说过对于狙击手来讲进行精确射击远比游戏中表现的更复杂与困难,但是我们先不说精度问题,单纯的说一下后坐力,.50口径子弹的后坐力也基本不允许你在站姿射击的情况下进行精确射击或连续射击。下面是我自己用Armalite AR50 栓动式.50 BMG口径的大口径狙击枪(和巴雷特M82A1是同口径,但不是巴雷特)射击的视频:
Armalite AR50大口径狙击枪射击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7803836039032832还有一个慢动作版本:
Armalite AR50 射击慢动作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7805535608705024看完这两个视频,相信大家应该对于.50 BMG口径的枪支射击时会产生多大的后坐力有一个大致感觉了。所以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我说.50 BMG口径的狙击枪无法进行站姿精确射击或快速射击了。另外,像这样的大口径狙击步枪,重量一般在14-16公斤左右,而且还是空枪状态下,带上弹匣和子弹会更重,因为.50 BMG口径的子弹有这么大:
而且这也就是为什么全自动的.50 BMG口径机枪,比如M2HB,只能固定在三脚架上或者载具上使用了(详情参见我6月28号补充的M2HB射击视频)。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全自动.50 BMG的后坐力能把你人都顶回去。至于甩狙什么的操作,呵呵.......开镜的高倍率状态下,你到处乱瞄,最后只会把自己搞得找不着北,看不清人。在这种情况下,想找到目标?还是别做梦了洗洗睡吧......
(未完待续?)
游戏里一群人哭爹喊娘奉若神器的毛瑟98K。全名Karabiner 98k,是Gew98的b型号也就是卡宾枪型号Karabiner 98的再次减短版本,结尾的K是kurz缩写,短的意思。
这枪其实除了德国人以外没有一个主要工业国喜欢。
射速比英国恩菲尔德差远了,毕竟恩菲尔德后端闭锁,先天射速高,可以打出一分钟30发的“疯狂一分钟”,而且精度不比98K差。
精度比莫辛纳甘差,而且莫辛纳甘的射速也不比98K低。
米畜咱们就不提了,98K精度不比加兰德强,射速就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可以说主要工业国里面,98K出了德国就没人瞧得上眼把他当神器。
而最悲催的是,三德子也没把他瞧上眼。。。三德是因为极速扩军,既要搞军舰又要搞飞机,陆军主要精力在坦克装甲车和火炮方面,实在没有精力搞步枪,就把K98又改短点,拉机柄改成下弯,成了K98K装备部队,反正步兵核心是MG34/42通用机枪,单管射速王,不怕火力密度不够。
所以98K不是因为性能好,是因为三德不把步枪当核心,不愿意花钱费力搞新枪才装备的。。。
谢邀
游戏里没什么还原的兵器好吗?要说扭曲,真三国无双系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首先,呼啦圈是不能当做兵器的。
也不存在螺旋桨一般的长柄武器
最后战锤这么大的话,我都不说能不能拿得动,也不说马能不能驮的动,我就说骑在马上把这玩意伸出去打人,马如何才能保证不会侧翻?
现实中的锤,“重各一斤三两”。
最后吐槽一下游戏中最常见的这种需要你快速点击来角力的情况,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操作,跟我较劲凑这么近早就一记撩阴脚上去了,傻帽才跟你较劲。
-----------------------------------补充回答--------------------------------------
鉴于不少没打过对抗的人觉得这种角力情况有可能实现,认为角力时无法起腿。我就放一张我对抗的动态图来说明一下。
当然,友谊对抗我没用撩阴脚,但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武器相交时对手顶过来试图角力,但只需要侧身让开就能直接反打对手,根本没有必要贴近较劲。因为兵器相交状态必然是把手臂伸长让兵器迎击对方兵器,没有把兵器贴紧自己身体去扛的,迎击才有足够的缓冲空间,这个缓冲空间决定了对方想要彻底推到你,就必须先上前进步贴过去才能把力压实。但只需要对方上步时手往后撤,就有时间做出无论起腿还是避让的动作,图上很明显可以看出,我既然能跳的起来就能起的了腿。
游戏中:
狙击枪:低射速、高精度、大威力,瞬镜、甩狙无所不能,是枪中豪杰~~
机枪:高射速、低精度、低威力,扫半天打不死人~~
现实:
狙击枪:你甩狙能瞄到人算我输~~
机枪:你敢露头试试( ´Д`)y━・~~
觉得我提的“CF里沙鹰每次前摇都有上膛”无关痛痒是么,那为什么隔壁V社做CSGO就能注意到这个细节,我凭什么就不能批评CF没有工匠精神?觉得我在秀优越感的,不好意思,我压根CSGO都没玩过100个小时,平时玩最多的是Klei的作品。我个人不喜欢腾讯游戏,纯粹是因为它商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却没有对游戏行业的发展作任何实质上的贡献。别跟我聊情怀,谁不是玩CF长大的,但当它在时代的潮流中抛去情怀的外衣只显得捉襟见肘,我就是不买账。
别再纠结单手持沙鹰会不会断手腕啦,看看就好啦。。
原答案:
没有人说沙漠之鹰么。。
这玩意又大又沉,便携性差还不好隐藏,枪声大后坐力也大,开枪频率和弹匣容量也很感人,不管是土匪还是士兵还是保镖,现实中根本没什么人用的好吧,这玩意最初被设计出来就是打猎用的而已。。据说这手枪难操作到,弄不好后坐力能把手腕震骨折。。
当然了,游戏里耍这个重家伙,你还可以单手潇洒地转出来,装逼转完后,左手瞬间完美地扶住来个一枪爆头,帅惨了有没有。。。你还可以掌握好节奏连续按Q,这个重家伙你能在手里转不停。。
https://www.zhihu.com/video/989472369710252032
不太确定自己跑题了没有,只是刷到有人说巴雷特,我也就顺手答下沙鹰。。。
这个问题火了我真是没有想到,当时只是随手一答,并不严谨也没有说太清楚
修改补充了一些
首先,我们要讲的是被游戏扭曲了形象的兵器,而不是在游戏情境下合理的武器
什么是被游戏扭曲了形象呢?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游戏中的表现方式让人对武器的具体用法与性质产生了误解,便是扭曲了形象
这个问题就是让我在游戏里找真实啊!!!
怎么还有人评论说我跟你讲游戏你跟我讲现实呢?先看看问题再评论好不好啊!
我到底是被点了多少反对啊,你们点反对到底是有多熟练啊!
不考虑游戏中的情形!我当然知道不死人力量是普通人的几十倍,打的BOSS也是几十倍大,但这使人对真实的巨剑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啊!
评论区里还有人要我去英国博物馆看巨剑到底多重的,坚信巨剑八十斤重剑无锋拿来破甲的,这还不能说明影视作品与游戏对大众的误导么!
1.长剑
长剑明明是一种双手使用重量1.5公斤左右灵巧精妙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作为骑士老爷们的副武器的,在战场上主武器都是长兵器。
长剑的出现是因为盔甲的发展解放了另一只手,不用拿盾牌了,所以才能够两手持长剑
长剑之所以被设计成这样是为了能够更方便的调整剑尖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刺击
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下
但在游戏中,长剑一般都是各种战士单手持握,穿了一身重甲还要再拿一个盾牌,完了再拿一把剑刃又厚又重的长剑
你告诉我这种东西谁拿的起来?这剑刃这么宽这么厚你为什么不直接做成榔头?
2.还有更夸张的,巨剑
图为德国双手剑Zweihander,基本是巨剑类中最大的了,大到剑刃后半部不开锋手握上去可以当枪用
但这也就二点五公斤左右,完全可以挥舞如风
在真实的历史上,巨剑类武器往往运用在两个情况,第一是名为都卜勒的特殊部队使用,在战阵上从侧面切入对方枪阵劈断枪杆或打乱对方来为己方枪阵创造机会
然鹅后面发现花那么大力气培养能用巨剑的特种部队并不是那么划算,伤亡率也不低,一百年不到就被淘汰掉了
第二种是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的巨剑术,往往用于一对多护送重要目标,以下的视频里表现的很完整了,就不多说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以下,巨剑只是更大的长剑,而刀剑类武器对盔甲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刀剑都不破甲!巨剑也是一个用于对付无甲轻甲目标的武器,在板甲面前没有任何卵用!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盔甲面前刀剑能造成的伤害,以这个视频为例
而游戏中为了表现其力量与气魄,巨剑类武器就变成了
或者是
这样的形象在游戏中也许是合理的,但这使人对巨剑类武器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在战斗中,重量太大的武器挥舞起来非常笨重,是根本打不到人的,像怪物猎人与黑魂中的巨剑类动作放到真实战斗中基本上只有被人轻松躲开的命
3.刺剑
刺剑(Rapier),又名迅捷剑,由于其看起来纤细而精巧的形象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灵巧的武器,在各种作品里基本上都是女性角色和娘炮才用的,真爷们都提着门板剑
其中击剑运动中使用的很轻的剑条也使和其类似的刺剑的形象和迅速,灵巧挂上了钩。
然鹅!
迅捷剑实际上非常重,1.2公斤的重量单手使用,并且架势往往需要将手伸展出去保护自己争取安全距离,对于臂力的要求实际上非常高
实际上女性开始与剑斗产生关系是在小剑的出现以后。小剑可以视作是迅捷剑的儿子,是在欧洲决斗文化向文明演化后的产物,小剑很轻也不长,重量控制在六百克左右,相对的杀伤力相当有限,女性才得以拿起武器参与剑斗.
击剑风俗在法国尤为流行,最后演变为了现在的击剑运动。但必须强调的是,击剑运动与真实剑术有着非常非常大的差别
所以,迅捷剑实际上是一个属于男人的武器
不过它打起来确实很妖娆就是了..各种扭曲的架势都是为了尽可能的伸展自己的身体,延伸安全距离。左手放在脸前是为了关键时候抓住或拨开对方刺向自己头部的剑
4.长枪
长枪在各种游戏里都非常的菜,主角往往都不用枪,哪怕是在三国无双里用枪的赵子龙也不是真的在好好的用长枪
长枪往往属于杂兵,主角一刀砍几十个那种。但实际上长枪是百兵之王,长就代表着有更多的安全距离,长就是屌,两个长枪兵上前去哪怕是剑圣也得跑路
战场上也是枪等长兵器才是绝对的主角,长就是屌,你一百个剑圣和一百个长枪兵排着队上去剑圣一个都活不了
长枪在游戏中的使用方式也往往有着极大的误解。真正的大枪打起来一点也不好看,就是互相很小的动作戳戳戳,与游戏中视觉表现要求大开大合完全背道而驰
就我们自己平常打下来,感觉就是大枪打的人特别爽,各种小动作小技巧精妙至极,然后看的人很无聊,因为交锋都在一些细微之处,旁人就看着你戳着我了我戳着你了,无聊至极。
最后强调一下,短兵器进长兵器也不是不可能,但实在是太难了,你进对面可以退啊,退的时候还可以戳戳戳你,你只要格挡失误一次就死了,而对面失误了你也差好长一段距离才能打到他。按我们实验下来,一百次能进一次就不错了。
4.短刀匕首
游戏里各种游侠刺客首选,暴打长枪杂兵
然鹅...你懂的,上面已经说了很多次了,长就是屌
短刀匕首往往在中世纪都是没钱的人才配着出门,唯一的优点就是便携
什么靠身法一个Dash冲到对方背后背刺
不存在的
最后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
游戏里肌肉猛男往往都会动作大开大合,吃一下特别痛,但动作迟缓不容易打中,就像猎龙铠甲一样
但现实里你会发现肌肉猛男不仅力气比你大,动作也会比你快,同样重量的剑人家可以攻击的就是比你快,控制剑的能力就是比你好
瘦弱的人不会更灵巧,更没办法靠灵活身位背刺,只会挥不动剑
SAD
最后照例打个广告
随着HEMA(欧洲历史剑术)运动的近四十年的发展,刀剑的技艺从古籍中走到现实,让现代人也能体会到过去冷兵器鼎盛时期的风貌。
那么........国内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在安全的情况下体验到冷兵器的魅力?
当然有啊!
SHMA(Shanghai Historical Martial Art)上海虎贲历史武术俱乐部欢迎你!
在这里,太极剑与博洛尼亚佩剑同场竞技,苗刀与欧式长剑各领风骚
顺便一提,我们俱乐部5月10日将代表中国远征苏格兰参加IMCF中世纪盔甲格斗大赛,
IMCF国际全甲格斗大赛有全世界32个国家500名战士参加,这次SHMA上海虎贲历史武术俱乐部很荣幸,将有9名战士参加此次大赛,无论如何 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IMCF国际赛
出征宣传片在此!第二个视频是IMCF官方宣传片
我个人主修英式军刀与博洛尼亚佩剑,对剑盾,迅捷剑和长剑略有涉猎
联系方式在上面俱乐部宣传的视频简介里,欢迎来找我玩哟~
严格来说,战马也算是兵器吧。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毕竟游戏里的骑兵经常有【冲撞伤害】这个数值的。
不过通常这个伤害不会很高——有些时候甚至低到离谱。
真实的古代战场上,一旦步兵被冲锋的骑兵撞到,生还几率很渺茫。
毕竟,就算是小型马,两三百公斤也是有的。加上时速,哪怕按50公里算,一次冲锋,如果有人敢拦在前边,起码飞出去个20米应该是不过分。
这个威力,怎么着也得比三蹦子大吧。
就算成功的躲开冲撞,以双方的速度差,步兵也只能想办法跑进掩体逃命。
什么跳起来反击,砍马腿的,都是游戏里才有的操作,真当士兵各个都是只狼么?
加上古代的骑兵往往都是士兵中的精英,装备也都紧着好货来。就算能够砍伤战马,阻止冲锋,逼迫骑兵下马进入步战单挑环节,人家一样不虚。
冷兵器时代的究极武器,人型坦克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马匹改变了战争…..这种武器6000年来直到20世纪初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并最终在所有大陆得到运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在军事上的支配地位才最后宣告结束。——《枪炮、病菌与钢铁》
游戏里,出于战斗多样性的考虑,把冲撞伤害下调的极低。这也是迫不得已,不然什么杰洛特,抓根宝,全部得“弃剑从马”,对准妖魔鬼怪就是一通骑兵冲锋。攒下来的钱也不用买装备了,全部买马,撞烂一匹换一匹。
所有带马的游戏,全都得变成“QQ飞车”。
既然说到马,就再补充一下这个人类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中,都举足轻重的“兵器”吧。
马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五种大型驯化动物之一——其余四种是猪、牛、山羊和绵羊。最早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黑海北面(今乌克兰一代)的大草原开始被驯化。
不同于猪驯来吃肉,绵羊驯来产毛,马对于人类发展可谓是“十项全能”。能驮运、能农耕、能吃肉、能搓绳(马鬃毛)——当然,还有一项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军事战争。
一旦说到用于军事战争的马,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
“在没有马镫之前,骑兵只能侦查,根本没啥威力。”
其实不然。
比如公元前500年的古马其顿,就是由于盛产骏马,当地人善于骑马,才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带领下,建立了横跨欧亚的“马其顿帝国”。彼时的马其顿骑兵们,是绝对没有马镫可用的。
我们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骑马是没有马镫的。中文里甚至有一个专有名词:骣(chan三声)骑。没马镫的日子里,并不耽误大伙儿骑着马打仗——虽说难度确实大,可毕竟有马没马,实力差距实在大。
当然,马镫的横空出世,也确实从根本上改变了骑兵体系。
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
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马镫的最初发明地在中国。在西安南郊出土了西汉大型宫廷壁画中,已经从中辨认出马镫;辽宁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都说马镫的发明解放了骑兵的双手,极大提升了骑兵马上作战能力。可马镫最厉害之处,在于极大缩短与简化了骑马的训练过程,让自幼不善骑射的中原地区人民,也能通过短时间训练掌握骑术,中原骑兵至此开始,与草原骑兵有了一战之力。
简单讲,马镫约等于挂:不光是伤害提升挂,还是骑兵生产速度加速挂。
而另一个误区,就多多少少受到了游戏的影响了。
“骑兵强大的原因只源于其正面冲锋的能力。”
而真实的战场上,骑兵真正的威力,是源自于马为人带来的优势:机动性。
这个机动性,并不是单纯指骑兵跑得快。
就比如说吧,真实的战场上没有小地图,所有的战场信息、地理条件、敌人动向,都是要靠骑马跑出来的。
再者,骑兵的高机动性也能让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打就打,想跑能跑;既能全军冲锋,又能长途奔袭。
彻底终结元朝的捕鱼儿海之战,大将蓝玉就是出色的发挥了骑兵的侦查能力与机动性能。先是于漠北沙漠之中,依照骑兵出色的侦查能力找到元军,后亲率骑兵于风沙暴雪之中连夜奔袭,最终毙元朝残军于一役。
类似因充分发挥骑兵优势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连我们的“老战友”恩格斯爷爷也都说过:
任何军队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就不能指望作战胜利。
如果非要选一个对于人类历史推动作用最大的动物,估计十有八九是马。无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还是改变历史的战争中,马都是我们身后的“金牌辅助”。也正是马之于其它动物对于人类无可比拟的贡献,让人类对于马有着深厚的情感。
当然,如今现实世界,想要养匹马,可要比在北京买套房都难得多。不光马贵,还需要场地、配套的喂养、训练、保养,费时又费力。最省事的方式莫过于,打开电脑,在游戏里胯下千里马,纵横驰骋。
只不过,马,还是少骂微妙,少骂微妙。
写游戏的琐事,聊玩家的心事
我是 @好赖不知 ,一个爱玩游戏的瞎想家。
如果这么瞎想你还觉得不错,可别忘了关注。
《帝国:全面战争》里,奥地利的“克罗地亚”边防军的双管步枪(Doppelstutzen)
不研究军史,简单说说。
首先还是要说说边防军是从那里来的
需要知道的一个背景是哈布斯堡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之间有过长期的战争,哈布斯堡决定在奥地利-奥斯曼边境上设立一条军事边境区(Militärgrenze),先是由克罗地亚议会和总督指挥,但是后来直属于维也纳中央的宫廷战争委员会(Hofkriegsrat)。同时,随着奥地利逐渐从奥斯曼手里夺回匈牙利,军事边境区也逐渐向东扩展,制度也从普通的边境守卫逐渐变成了“军屯”,定居者同时也是边防军人(所以在18世纪中期,军事边境区的军民比例是奥地利其他领地的大概五倍)。除了原来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军事边境区外,还在匈牙利王国的巴纳特地区成立了巴纳特军事边境区,以及在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国成立了特兰西瓦尼亚军事边境区(虽然匈牙利议会强烈要求特兰西瓦尼亚回归匈牙利管辖,但维也纳有意保持特兰西瓦尼亚地位的模糊状态)。
顺便一提,当奥地利从奥斯曼手里夺得布科维纳时,也曾实施过军管,并讨论过是否设立布科维纳军事边境区(或者应该叫加利西亚军事边境区?)。在设立军事边境区、加利西亚/特兰西瓦尼亚瓜分布科维纳和布科维纳保持完整三个选项中,约瑟夫二世最终选择了布科维纳保持完整,同时合并进加利西亚。
一般找军事边境区的图,很少会由包括特兰西瓦尼亚军事边境区在内的全体军事边境区,所以下面两张图让我很舒服~
看了上面就可以知道边防军并不是只有克罗地亚的,只不过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的边防军比较典型罢了。拿破仑貌似是蛮喜欢这些边防军的,他设立伊利里亚省之后就让不少奥地利的边防军转投他的麾下服役。
要是想查边防军的具体编制的话,可以去上面这个网页查 ↑
注意: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时期,各国或多或少都是有大换装的,所以上图并不代表整个战争年代的边防军军装,亦不代表所有边防军的军装(边防军的各个步兵团是有自己的配色的)。。。
然后说回主角双管步枪,那时候我还以为是CA脑补发明的。实际上不是,确实有这个东西,但是CA在帝国全战里对使用双管步枪的编制和双管步枪本身都有一定扭曲。当然,游戏性嘛,可以理解。
首先,双管步枪并不是边防军的标配,它是边防军神枪手(Grenzerscharfschützen)的武器,普通的边防军步兵是不配备这个的。
上面是1845年出版的介绍奥地利军队的书[1],下面是 Google 机翻,简单来说,1768年,边防军组建了下属的炮兵和神枪手部队,神枪手部队的枪是双管的。
Under General Baron Buccow, and General v. Siskovics, in Transylvania, in 1762, a hussar (Szekler) and 1 dragoon regiment, in 1763 still 4th infantry regiments, finally in 1765 in the Timisoara Banate 2nd infantry regiments were established. In 1768 artillerymen and sharpshooters were formed from the border guards. The latter carried lances with a hook attached to them so that their double nozzles could be placed on them.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German Exercitium and the usual maneuver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border guards.
然后就是双管步枪,我记得在帝国全战里,拿着它的边防军的射程是90,跟拿着滑膛枪的轻步兵是一样的,比不上拿着线膛枪的那些射程125的狙击手/来复枪兵。
但实际上双管步枪的地位有些尴尬,按游戏里的规则,它的射程应该是 125 和 90 叠加的,至于原因嘛,那就是它上下两个枪膛是不一样的,上面是线膛,下面是滑膛。。。
能科学上网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位老哥对它的介绍。
说起奥地利的奇妙武器来,这个双管步枪论知名度是比不上吉兰多尼气枪(Girandoni Air Rifle / Windbüchse)的,下面放四个油管视频,全面介绍一下吉兰多尼气枪
有一说一,把气罐整合成枪托真是天才之举啊,颜值高就是正义
现代军事游戏中的闪光/震撼弹。看到另一个回答说了烟雾弹,就简单说一下闪光弹好了。的确现在游戏中的闪光弹形象基本上就是M84的各种魔改:
一根两端六棱柱形的侧开圆洞的近似圆柱体,拉开引信、扔出去,清脆的金属落地声后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和白色闪光,小范围内不幸直视它爆炸的人眼前变得一片惨白,耳边嗡鸣不已,在数秒后视力和听力才慢慢恢复正常……这就是现代FPS游戏给大部分玩家带来的闪光弹的形象。
而真实的M84 stun grenade(震撼手榴弹)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维基的数据,5尺内(1.5米半径)爆炸声响170到180分贝,闪光的强度为600至800万坎德拉。
这是什么概念?
普通的步枪射击时,枪声大约在150至160分贝(不一定准确),也就是说震撼弹爆炸的声响大约是步枪枪声的几十上百倍。而直视太阳时,肉眼接收到的光照强度约为10至20万坎德拉——即直视震撼弹爆炸相当于瞬间看到了几十个太阳。显然这已经不是几秒就能恢复正常的视听损害了。
而且,由于震撼弹巨大的声响,爆炸声压对人耳的冲击足以影响内耳的平衡系统(人体需要依靠内耳的一些器官来维持自己的平衡),也就是说被震撼弹影响的人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仅失明、失聪,而且还会像原地转了很多圈一样失去对平衡的掌握,连站都站不稳。很多FPS游戏中老手被闪之后按记忆对房间入口盲射、或者撤退回记忆中的掩体,也多半别想做到了。
8月1日更新:补充了一写概念性的东西,见最下方,我不喜欢把更新放最上面……
原答案:
冷兵器基本都是……可以说游戏里的冷兵器知识基本都是错的。比如:
游戏里的长剑:单手剑,沉重笨拙,几十斤重,劈砍就能破甲,是战场主武器
现实中的长剑:双手为主,1.5kg左右,注重灵活性,劈砍和刺击很难破甲,一般作为战场副武器(主武器是长杆兵器)
一个辨认欧洲刀剑的基本视频,外行向,很适合吃瓜群众入门
游戏里的长枪:杂鱼武器,幸运e,速度慢笨拙威力低反正就是没有任何优点被刀剑完虐,而且经常是单手的
现实中的长枪:百兵之王,距离长速度快灵活性好,开阔地型单挑完虐刀剑,一般是双手使用
【武器实验】枪VS剑大实测!哪个才是实战中更好用的武器?
老外做的枪对剑的实战测试,视频里用枪的都是第一次拿枪的新手,而他们都练了很久的剑。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下,长枪依然能压制单剑和剑盾。
游戏里的刺剑:轻,娘炮,威力低,战斗力玩具级别
现实中的刺剑:不比单手剑轻而且很结实,刺击的致死能力很强,长度速度占优势,无甲单挑最强便携武器之一
【刀剑科普】刺剑"Rapier"基本辟谣【普罗米修斯汉化组】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游戏里的武士刀:天下无敌,速度快威力大还灵活,完虐欧洲剑,没有武士刀一刀切不开的东西有就两刀
现实中的武士刀(打刀):就是普通的双手刀,也不能破甲,灵活性也不高于同长度欧洲剑,而且和长剑单挑因为长度短所以吃亏
视频还是不放了,暂时放一个其他答主(见水印)那里拿到的图替代一下好了
游戏里的锤子:几百斤重,拿着比脑袋都大,速度慢到让人发指
现实中的锤子:锤头也就鸡蛋大甚至更小,单手锤长度比较短,速度不一定慢,不过灵活性会比较差
游戏里的双手大剑:门板一样,几百斤重,速度极慢而且极其笨拙,钝器,靠重量一刀破甲
现实中的双手大剑:剑身宽度不超过8cm,重量一般低于3kg,因为重心靠后不算很笨拙,开很锋利的刃,常用于无甲一对多,不能破甲而且一般不是制式装备
游戏里的板甲:沉的一批,而且极其笨拙如同铁王八,亚瑟王时代就有,价格如同大白菜连个杂鱼都穿成铁罐头,防御力也和大白菜一样刀剑随便砍弓箭随便射(穿这玩意的怕不都是傻子吧?)
现实中的板甲:14世纪左右出现的先进铠甲,同等防御力下最灵活、同等灵活性下防御力最好的盔甲,价格很高,全身板甲一套只有贵族骑士姥爷才能负担得起,防御上基本免疫刀剑劈刺,对于弓弩防御力也很好
十五世纪骑士铠甲灵活性与格斗以及防御力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老视频了,科普很常用
游戏里的匕首:拿着都快得像闪电侠一样,能随便和刀剑长枪五五开
现实中的匕首:正面战斗力基本冷兵器垫底
游戏里的小圆盾:能弹反
现实中的小圆盾:不能弹反
——————————————8月1日更新分割线————————————
不知不觉2k赞了,作为知乎小透明我实在是喜出望外,那就更新一下补充一些概念方面的问题好了。因为更偏向于概念因此比较啰嗦,不过既然是更新就索性多写点,长篇大论警告
1,武器的使用场合问题
这是我认为比较常见的误区,大部分游戏都是大家拿各种武器穿各种装甲打作一团,一个战场上能看见拿剑拿枪拿匕首拿锤子穿板甲穿锁甲不穿甲的人互殴,导致两个错误观念:1,各种武器使用场合都是一样的,2,各种武器存在平衡(或者说一样厉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匕首伤害低就一定非常敏捷”“板甲防御力高就一定很笨重”这种类似游戏平衡念头的原因。
但其实现实中武器是适应不同场合的,可以简单分为三类:
长杆、弓弩、大型盾牌、盔甲属于战场武器,战斗力最强但是极度不便携,往往只在战场上出现而非防身配置;大部分刀剑(除野太刀双手大剑这种过大的,这种也归类为战场武器),单手锤斧,小盾属于便携武器,战斗力不如战场武器,但是便于携带,因此广泛用于民间防身决斗武术(锤类是个例外,因为它是专门对付盔甲的,无甲武术一般看不到它),同时因为便携也常在战场上作为副武器备用;匕首,短棍,双截棍这种看着很短小的都是隐藏武器,正面战斗力最差,但是非常便于携带和隐藏,因此常用于贴身携带,但是古代一般没人会只带隐藏武器防身。
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拿着单手剑的无甲剑客打不过拿长枪的板甲骑士,因为他俩武器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这俩人出现场合不同,一般也遇不上。以后看到有人练刀剑,不要傻乎乎地去问能不能破甲了。
2,武器的强弱问题
如上所说,武器存在战斗力平平衡也是个错误观念。有句话说“十年剑客不仅新手枪兵”,水平差不多的话长枪就是能虐剑,剑就是能虐匕首,没有什么战斗力上的平衡。一般限定开阔地形无甲单挑双方水平接近的话,战斗力大概是战场武器》》》便携武器》》》隐藏武器》》》徒手(是的,尖锐的草叉就是比剑厉害),此外有甲》》无甲。记住,现实中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平衡。
3,武器的单双手问题
很多人对于双手武器的使用,优劣都完全不了解,会认为双手使用武器就是因为单手拿不动,双手武器笨拙速度慢还费力。
但其实同一种武器双手使用的话,因为两手杠杆发力操作,所以对武器的操纵性更好,可以更快地克服武器的惯性来变招或连击,技术也比单手复杂得多(典型例子就是长剑,注重变招而且是最难学的欧洲刀剑之一)。而单手使用的话,刀剑类武器会获得更长的攻击范围,身法也会更灵活。此外双手武器力量大于单手武器,因此像电影动画里用单手武器来招架双手武器是相当困难的。总体来说用同一把刀剑类武器不持盾双持的话,单双手没有很明显的强弱之分,不过实际上双手武器一般更长,而单手副手也经常有武器。
长杆类武器比如说长枪单手握持远不如双手握持,因此单挑几乎见不到枪盾,长杆兵器也基本双手使用。另外,很多单手武器因为握柄就一手长,所以没法或者很难双手握持,比如武装剑和刺剑。
4,武器的威力问题
大部分游戏里武器最重要的数据是攻击力,导致很多外行人评价现实中武器也是第一看威力。比如有人就和我说锤子无甲战比刀剑厉害,因为刀剑砍人只会流血,锤子砸人一定死。
但其实,现实中无甲战斗人几乎哪里被砍一刀都会死或者失去战斗力,因此武器的威力都是次要的,排在前面的有长度、速度、灵活性、防御力等,有甲战还要看破甲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锤子无甲战不好用的原因,因为无甲情况人被砸也会死,被砍也会死,而锤子长度灵活性防御能力都远弱于刀剑,因此无甲很弱势。顺便,无甲被砍到就会失去战斗力也是hema等兵击运动不鼓励双杀的原因,因为古代武术都是以防身为主,一般不玩所谓以伤换死。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鄙视那些吹三棱军刺的人了,先不说三棱刺其实没什么神奇的杀伤力,就算你的三棱刺真的被刺中就会立刻死(当然,不投掷),你长度短的要死还没近身就被会刀剑砍死,威力再大打不中人有什么用?更别说三棱刺是刺刀要装在枪上了……
5,双持和盾的问题
先说盾,很多rpg游戏用剑副手都会默认可以持盾,加上很多游戏动漫里盾都跟没有一样,导致很多人以为单手剑=剑盾。但上面也说了,大型盾牌是战场武器而刀剑是便携武器,日常出行不可能背个大盾牌,因此无甲武术单手剑很可能没有盾,即使有也是小圆盾,而非战场上的筝形盾。但因为盾是战场武器,所以剑盾比单剑厉害。不过,有句话说“剑盾手的盾才是主武器”,剑盾武术思路和单剑很不同,用盾也是需要练的,所以游戏里一个单手剑士,(现实中)给他个盾牌他未必会去用。
还有就是游戏里使用盾牌时候被打中很可能有个短暂的防御硬直,让玩家不能攻击和行动,但是现实中盾牌的同时攻防恰恰是其优势,在盾格挡住对手刀剑的同时,另一手的刀剑同时砍向对手,如果对手只有一把刀剑,那么因为攻击时刀剑伸出去很难回防,会陷入不利的境地。
再说双持,尤其是双持两把一样的刀剑。很多人认为“双持天下无敌”,也有人认为“双持两把一样的刀剑是找死”,这些都是片面的。同时dnd里双持不能持盾也让很多人以为是“双持就是放弃防御加强攻击”,这也是错误的。我前面提到了无甲的伤害很多时候是个伪命题,因此双持一般不会同时攻击(像游戏那种帅气的x字斩是不会有的),而是一刀格挡同时一刀反击,攻防同时进行让对方难以回防,相当于副手拿了个会攻击的盾牌;或者利用双持攻击节奏快的优势,一刀攻击迫使对方招架再用另一刀攻击其空档。
再说双持的战斗力,双持两把一样的刀其实就是比单刀厉害,但是这种双持相对不好练,练好了战斗力也不如用剑盾,因此古代双持一样长的刀剑很少见,上战场的更是基本没有(感谢评论指出,中国古代还是有一些的)。双持长短刀就常见的多,例如刺剑+格挡匕首,打刀+胁差等,副手其实也起盾牌的作用。
以上是本次更新内容,本人才疏学浅,写概念性的东西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啊……总之如果有啥想到要补充的可能会补,图和链接侵删。
弓箭啊!堪比被武侠小说扭曲的练武者形象。
现在游戏里都把弓箭手职业安排给瘦弱的男人或者萌妹子。基本上都是这种形象:
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弓箭很容易用,拿到手顶多是练练瞄准就行了。然而你到手就会发现自己拉弓就是个问题。要是你还不搭箭拉空弦的话,恭喜你,你还有可能被弓崩残或者崩死。
实际上弓箭手基本是壮汉,类似这种:
(图片拉弓方式是错的,找一个没有错误的画也不容易,用照片吧下面这个靠谱点)
弓箭是真的没那么容易用的,你以为弓箭手就是个跟寒冰射手似的妹子,然后各种走位poke拉拉射射美滋滋吗?
现实世界里能这样用弓箭作战的也就只有蒙古骑射手/英格兰长弓手了。这些人可都是从小苦练弓箭的壮汉啊。
要不你以为为什么神话故事用“拉开乾坤弓”来衬托哪吒的牛逼啊。
要不你以为早期火铳伤害那么低装弹那么费事还有军队用啊?因为训练弓箭手成本高时间长,还不如用火铳上手的快。
当初英格兰长弓手吊打法国人,法国人气的要剁了英格兰长弓手拉弦的中指。英格兰长弓手听说了之后,把法国人射了一顿,竖起中指和食指表示嘲讽。法国人不还是没办法?他们也掏不出自己的弓箭手射回去啊,弓箭真不是上手就能用的。
当年秦出函谷统一六国,兵列阵前准备打仗的时候,你猜大秦帝国的弓弩手首先要干嘛?他们首先撩衣服一屁股坐地上,然后用腿来蹬弓、用手拉弦。因为人的臂力耍不了那种杀伤力的弓啊。(张艺谋的英雄对这一点有还原)
我觉得游戏里弓箭手要想开大,应该一屁股坐地上用腿蹬弓(滑稽),那画面不敢想象。所以这样看来,游戏对弓箭的扭曲也是情有可原,游戏性的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