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新番感觉大都很没意思?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B站观众的心坎儿里了,确实有不少朋友抱怨近几年B站新番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感觉味同嚼蜡。这背后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把这个“没意思”的感觉说透彻。

首先,得说说市场风向的变迁和用户口味的迭代。

过去,动漫作品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小众的亚文化,观众的口味也相对集中。而现在,动漫已经渗透到主流视野,受众群体空前庞大,自然也更复杂、更多元。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过去能抓住“核心圈”用户的题材和表现方式,不一定能满足现在“泛二次元”人群的需求。

很多新番为了迎合更广泛的观众,会选择一些更“安全”或更“商业化”的题材。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热血少年漫、王道奇幻漫,现在虽然也有,但似乎少了那种纯粹的激情和让人热血沸克的元素。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缝合怪”——把各种流行元素拼凑在一起,比如后宫+异世界+龙傲天+穿越,但往往缺乏深度和新意,看完之后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剩下一片“哦,就这样”的空虚感。

再者,IP的过度消耗与“套路化”创作。

一个成功的动漫IP往往能带动一系列衍生作品,这本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当某个题材或某个故事模式被证明能赚钱后,大量的跟风作品就会蜂拥而至。这些跟风作品为了快速抓住观众眼球,往往会复制甚至放大原作的成功之处,但忽略了原作之所以成功的底层逻辑,比如人物塑造的深度、世界观的严谨、情感的铺垫等等。

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对这类“换汤不换药”的作品感到厌倦。就像吃了很多同样味道的菜,即使食材不错,也会觉得腻。很多新番的剧情发展、人物关系、甚至台词,都似乎能预测到下一步,这种“猜谜式”的观看体验自然很磨人。

然后,我们得谈谈制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和对“快餐式”消费的迎合。

动画制作是一个庞大且精密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在过去,一部高质量的动画可能需要几年才能打磨出来。而现在,市场对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越来越高,B站作为平台,也需要持续不断地上新番剧来维持用户活跃度。

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制作方为了赶档期、控制成本,在动画制作上做出妥协。比如,一些低成本的制作可能导致画面表现力不足,动作僵硬,特效粗糙,人物表情刻板。这种视觉上的“不适感”会直接影响观感,让人觉得“粗糙”、“不上心”。

另一方面,一些作品似乎也迎合了当下流行的“快餐式”消费习惯。它们可能在前期设计上很吸引人,有华丽的op/ed,有帅气或可爱的角色,但一旦进入正片,剧情推进可能仓促,人物塑造扁平,情感爆发点生硬,最终只是为了给你一时的感官刺激,而不是深入人心的故事体验。

再者,审核制度和内容限制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国内的动漫内容审核是比较严格的,一些在海外市场广受欢迎的、题材比较大胆或风格比较独特的作品,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引进,或者引进后被大量删改,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这种“阉割”后的版本,自然难以打动那些追求原汁原味和更深层次表达的观众。

B站作为国内最大的动画平台,在引进和推广新番时也需要遵循这些规则。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真正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被挡在门外,而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经过“审查”和“优化”过的、更符合市场规范的作品。

别忘了,观众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接触到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观众的“阅历”也在增加,对动画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我们不仅仅满足于“看得懂”,更追求“看得爽”、“看得有深度”、“看得能引发思考”。一旦新番作品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期望值,就会显得“平庸”甚至“无聊”。

有时候,我们感觉“没意思”也可能是一种“审美疲劳”。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的作品时,即使其中有几部还不错,也难以在海量的内容中脱颖而出,被注意到。观众的注意力变得更加分散,对新作品的“容忍度”也相应降低。

最后,平台自身的商业化考量和推荐机制也可能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

B站作为商业平台,自然需要盈利。平台可能会倾向于推广那些商业价值更高、更受大众欢迎的作品,这可能导致一些更加个性化、实验性强的作品难以获得足够的曝光资源。而平台的算法推荐,也往往会优先推送那些数据表现好的作品,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强者愈强”的循环,而一些潜在的“遗珠”则被埋没。

总而言之,B站新番“没意思”的感觉,是市场风向、创作套路、制作质量、政策限制、观众期望以及平台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它不是绝对的,总会有优秀的、令人惊喜的新番出现,但如果整体感受是“提不起劲”,那以上这些原因,或许能解释一二。我们作为观众,也只能在有限的选择中,努力寻找那些能点燃我们热情的作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有你阅番经历增加导致的更加挑剔,也有先审后播推行后买番数量的减少。

很多人早期入宅的时候看的动画其实也未必就100%精彩,但是当时的阅历会让你觉得这些动画有一种「新鲜感」。

如今抛开时间滤镜,重新看那些「经典老番」,其实槽点同样多的数不清。

能在人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作品,一年也就出那两三部(还未必有)。

你拿每季度流水线生产的动画去跟十几年大浪淘沙的精品相比....自然会这样。

自从2021年4月以后,四个季度平均引入新番数量(能按时播的)只占32%左右。

最近4月新番的播放率甚至还不到这数。

而在2019年时,这个数字占到了91%。

2021年1月时,b站买了近40部新番,甚至一度被很多人认为是「垄断」。

如今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1部,还有好几部属于「薛定谔的播出时间」,不知道能不能播出(有的已经确定不能同步了)。

2020年,b站拥有的番剧占到当季新番的绝大部分,所以当时的b站在对新番评价上很有代表性,毕竟样本量够大。

如今的b站则已经不具备代表性了。

如果只在b站追番,那毫无疑问必然会错过大部分作品——尤其是「精品动画」往往都有一些很难通过审核的元素。

b站新番也确实越来越没代表性了。

这显然是受政策影响而导致行业整体衰落的典型案例,是政治影响了商业。

日趋割裂,导致中国与全球的观众现在对新番的「评价方向」都不一样了。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当下环境的必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B站观众的心坎儿里了,确实有不少朋友抱怨近几年B站新番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感觉味同嚼蜡。这背后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把这个“没意思”的感觉说透彻。首先,得说说市场风向的变迁和用户口味的迭代。过去,动漫作品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小众的亚文化.............
  • 回答
    关于哔哩哔哩(B站)选择引进茅野爱衣参与配音的新番,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和市场策略的综合结果,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要深入了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茅野爱衣作为声优的号召力,是B站引进她新番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茅野爱衣在日本声优界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和人气,她的声音辨识度很高,配音风.............
  • 回答
    最近不少B站的观众都发现,以前免费的老番或者部分新番,现在也都需要大会员才能看了。这让很多朋友感到疑惑和不满,甚至有人直接问:B站是不是真的这么缺钱了?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缺钱”来概括,它背后牵扯到B站近年来业务发展策略的转变,以及整个视频平台行业的普遍趋势。咱们一步步来聊聊。1. B站的商.............
  • 回答
    B站番剧审核收紧后,确实对部分新番的上线和播出节奏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优秀的新番在其他平台播出,或者在审核后以不同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要说“没上线”的就很难有具体例子了,因为一旦审核通过了就等于上线了。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你的问题,并推测一些可能的情况和推荐一些即使经过.............
  • 回答
    这确实是不少B站番剧区老观众的心声。感觉这几年下来,番剧区给人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劲头,好像是没那么明显了。咱们掰开了说,确实能感受到几个层面的变化,不单单是“死水”两个字那么简单,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老番剧的“怀旧光环”似乎在减弱。你有没有发现,以前一到某些热门日子的前夕,或者有新作联动的时.............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作为国内领先的动画番剧平台,其在新番版权引进方面一直表现活跃。然而,确实存在一些购买了版权的新番却长时间不上线播放的情况,这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和不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析:一、 政策法规与合规审查的滞后性: 广电总局的审查机制: 在中国大.............
  • 回答
    最近B站鬼畜区的新素材确实感觉没以前那么“井喷”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觉得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一块掰扯掰扯:1. 梗的生命周期与“内卷”加剧:鬼畜嘛,说白了就是玩梗。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梗火了,最初可能爆发出海量创作,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旦火.............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陪伴了许多用户成长的平台,近些年确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受到归属感的削弱。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触及了平台社区文化、内容生态、商业化策略以及用户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社区氛围的稀释与“破圈”的代价B站最初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便是其独特、包容且充满亚文化特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这里的“普通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没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内容生产者的属性和目标: 内容为王,商业化逻辑: b站大up主的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选择在美国上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战略发展需求,更有资本市场的现实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历史与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传统和便利性: 在B站成立和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对于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None.............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之所以会在B站以及更广泛的中文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绝非偶然。这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既有对他个人悲剧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情绪和痛点。一、 个人经历的极端性与共鸣:苦难的具象化首先,墨茶official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触.............
  • 回答
    在 B 站,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内容和评论里充斥着对日本的负面情绪,甚至有些激烈的言论,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日本抱有敌意?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根源。我们都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有过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段历史在中国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