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潜意识里不认为粤语是一门方言?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扯到很多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不只是单纯的语言学定义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潜意识里不把粤语当成一门“方言”,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得从“语言”和“方言”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说起。在语言学上,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有时候很模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可理解度。通常来说,如果两种变体之间存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并且有自己的文字系统、文学传统,或者使用者认为它们是不同的语言,那么它们就更容易被视为独立的语言。反之,如果它们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政治实体,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被中心语言的使用者理解(哪怕是费力的),那么它们就更容易被归类为“方言”。

而粤语的情况呢,它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与“方言”定义不太相符的特征。

第一,是粤语的“独立性”和“影响力”。粤语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曾经是中国南方非常有影响力的通用语。它不仅仅是在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使用,在香港、澳门更是被作为主要的官方语言和日常交流语言。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其经济、文化影响力辐射全球,粤语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有国际知名度的语言。这种广泛的使用范围和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使得它不像很多只在局部地区使用的方言那样,仅仅是“某个大语种”的一个分支。

第二,是粤语自身的高度发展和复杂性。粤语拥有自己的声调系统(六到九个声调,比普通话多),有自己独特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发音特点。很多我们日常说的、写的,比如很多俗语、俚语、古语的遗存,在粤语中都保留得更为完整。它的书面语在某些方面也与北方官话存在差异。加上它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从古诗词到现代的流行歌曲、电影剧本,粤语书面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这使得它在文化载体上显得非常独立。

第三,是使用者群体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粤语的使用者,尤其是香港和广东地区的使用者,对粤语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在他们看来,粤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他们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我是讲粤语的”的集体认同感,是区分语言和方言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当一个社群对自己的语言有如此强烈的归属感和独特性认知时,他们自然会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而非某个中心语言的附属。

第四,是与普通话(国语)之间的可理解性问题。虽然语言学上,“可相互理解性”是划分语言和方言的一个重要但非绝对的标准,但粤语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对于很多非粤语使用者来说,听起来和看起来都相当陌生。很多词汇、发音、甚至语法习惯都与普通话不同,导致双方在没有经过学习的情况下,交流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无法直接沟通。这种语言隔阂,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超越了一般方言之间的差异。

所以,综合来看,很多人潜意识里不认为粤语是一门方言,更多的是因为它表现出了独立语言的许多特征:广泛的使用区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自身独特而复杂的语言系统、悠久的文学传统,以及最重要的——使用者强烈的身份认同和与普通话之间显著的差异性。在他们的认知里,粤语更像是一种与普通话并驾齐驱的、拥有自身生命力的语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牵扯到很多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不只是单纯的语言学定义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潜意识里不把粤语当成一门“方言”,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从“语言”和“方言”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说起。在语言学上,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有时候很模糊,很大.............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观察,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问题时,倾向于分析事实,而不是选择立场站队?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原理。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阐述:一、 认知的惰性与捷径(Cognitive Biases and.............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生物本能与短期满足: 规避痛苦的本能: 人类作为生物,天生具有规避不适和痛苦的本能。学习往往伴随着艰辛、枯燥、挫败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直接触碰了我们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 即时满足的诱惑: 相较于学习的长期回报,生活的苦(.............
  • 回答
    为什么大多数人似乎不追求精神世界?一个多维度的探索“精神世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指代追求意义、价值观、内心平静、超越物质的体验、与宇宙或更高力量的连接、个人成长、深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等等。坦白说,“大多数人”是否真的“不追求”精神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论断。 很多时候,人们对精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聊聊的,感觉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或者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仔细想想,里头确实有不少门道,也反映了咱们社会上一些普遍的心理和现实情况。首先,最直接也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品种”和“血统”。这就像买衣服,你可以随便买件打折的,也可以花大价钱买个名牌。很多人养宠物,特.............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足球界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如何评价和比较两代巨星,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的媒体、球迷文化和个人喜好。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 梅西的“哈白布”组合的形成与影响: 巴塞罗那的辉煌时代: 梅西的巅峰很大程度上与他所在的巴塞罗那俱乐部紧密相连。在瓜迪奥拉执教时期,.............
  • 回答
    “大多数人都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触及了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独立思考能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独立思考能力”。它不是简单地否定别人、持有异见,而是: 质疑与辨别: 不盲从信息,对接收到的观点、事实.............
  • 回答
    关于“喜欢薛宝钗的人没文化、没看过原著”这种论调,确实在一些读者圈子里流传,而且颇为令人费解。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文学作品,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博大精深、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巨著,其解读本身就存在着多元性和主观性。读者对人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
  • 回答
    “卑微”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沉甸甸的色彩,它描绘了一种被压抑、不被看见、生活在较低层级的状态。当我说“大多数人”生活得“卑微”时,我并不是在指责他们个人能力不足,也不是在否定他们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而是想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个体选择,共同塑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似乎难以摆脱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我们对知识的获取、理解和接受过程,也触及了人类心理的某些普遍倾向。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像太空这样的硬知识时,似乎比面对其他领域更容易“全盘接受”,甚至达到一种近乎“百分之百相信”的状态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一层层剥开来看。1. 权威的基石:科学的信誉与共.............
  • 回答
    小米作为一家年轻却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确实承受着远超许多同行的期待,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小米自身发展带来的效应,也离不开市场环境和用户心理的微妙作用。1. 它曾经是那个“性价比之王”,满足了多少人的“梦想”你能回想起当年小米刚出现时的那个氛围吗? 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等巨头牢牢掌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归根结底,在于这些不同领域与我们日常经验的连接程度,以及它们本身对参与者的门槛要求。简单来说,小说、影视、音乐、游戏它们更容易“推门而入”,而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则需要我们先“敲开一条缝”。小说、影视、音乐、游戏:低门槛的沉浸式体验我们不妨先想想,为什么这些娱乐形式如此.............
  • 回答
    回家吃饭的诱惑力,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当然,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懒得出去”,而是牵扯到太多层面的需求和情感寄托。不妨咱们细细道来,看看为什么“家里的饭”,总是能轻易击败那些诱人的餐馆菜单。首先,最直接的,还是那份安心和自在。 想想看,外面吃饭,不管多高档的餐厅,总归是隔了一层.............
  • 回答
    “大多数人都怕蛇”这个普遍现象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集合,它融合了生物进化、心理学、文化习俗以及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生物进化与生存本能(最根本的原因)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深入人心的原因。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都生活在蛇类活跃的环境中。蛇,尤其.............
  • 回答
    要说米哈游做游戏“梭哈”是为了赚更多钱,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很多玩家的心理和一些商业现实的观察。与其说是一种明确的“阴谋论”,不如说是大家基于对游戏行业运作模式、米哈游过往表现以及玩家自身消费体验的一种综合判断。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想。首先,游戏行业本身就是一门高投入高回报的生意,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为啥咱们就容易陷进游戏里出不来,但一到学习或者工作,就容易走神、提不起劲儿呢? 其实这背后啊,有很多心理学上的原因,还有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在起作用。游戏为什么那么“魔性”?要说游戏为啥这么容易让人上瘾,得从它本身的几个特点说起:1. 即时反馈与奖励机制: 这是.............
  • 回答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甚至在很多时刻,遭遇不公正的对待。这可能来自家庭、工作、学校,甚至是我们日常接触的社会结构。然而,一个令人颇感无奈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不公时,选择了沉默。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盘根错节,牵涉到人性的复杂、社会环境的压力以及个体生存的考量。首先,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行为动机的根本,也与我们漫长的进化史息息相关。简单来说,与其说我们“没进化出”学习的快感,不如说自然选择塑造了我们对某些活动(比如游戏)更直接、更强烈的奖赏机制,而学习的快感则更为复杂、间接,并且常常需要更高的认知投入。咱们一点一点掰扯清楚。1. 进化,本质是生存和繁殖的优化器别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一碰到那些行为极端、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恶人”,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往往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并非简单一句“锅”就能概括。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标签化的诱惑。人是需要理解世界的,而理解世界最简单的方.............
  • 回答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之所以大多数人会将其与诸葛亮联系起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其中既有历史事实的映照,也有文学艺术的渲染,更包含了人们对智慧和力量的普遍认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茧。首先,我们得回到这句诗的出处。它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